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艳菊 《史学月刊》2005,26(8):61-65
银行学会于1932年12月9日由上海银行业人士发起成立,1950年3月3日改组归并至上海金融业同业公会筹备委员会。作为旧中国唯一的全国性银行学术团体,银行学会在存续的近二十年时间里,对推进银行学术和实务研究、培养银行业专门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传银 《安徽钱币》2007,(4):34-34,60
冀南银行成立于1939年10月15日,1948年4月与晋察冀边区银行联合办公,同年7月份合并为华北银行(10月1日正式挂牌),12月1日又与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9年时间,经历了从创建到发展、巩固、胜利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刘平 《钱币博览》2007,(2):12-16
民国时期,外商银行在中国发行钞票的银行有两种,一为中外合资的合办银行,一为纯粹外资的外商银行。截至1918年止,国内流通纸币约为263292475元。其中外商银行发行占17.6%.各省官银号发行占46.6%,中国其他银行发行占35.8%。①而根据1927年的不完全统计.在华外国银行实际发行国币2034367元.港洋45298781元,美金5843907元,日金142266252元,  相似文献   

4.
小银行合并为大银行有助于稳固银行的信用、改善银行的服务效率、促进其稳定发展。晚清中国也出现了银行合并的情况。这些银行合并活动的成败对当时的金融业和经济发展具有不同的影响。了解清末至抗战爆发前我国银行合并的趋势与原因,总结银行合并的经验教训,有助于监管当局制定适当的银行发展政策,引导国内银行的合并活动,做大作强民族银行业。  相似文献   

5.
张守广 《民国档案》2005,2(1):78-82
聚兴诚银行是川帮银行中成立最早也是最有实力和影响的银行,在四川金融界具有突出的代表性。在杨氏家族金融家的悉心经营下,聚兴诚银行形成了自己的经营理念,并把自身的发展牢固地建立在四川和西南工商业的基础之上,为四川及西南社会经济和抗战时期后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使该银行发展成为民国时期最重要的银行之一。  相似文献   

6.
美国早期银行纷争及其深远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明 《世界历史》2002,(4):30-37
货币银行问题是美国历史上最持久而剧烈的政治争端之一。围绕美国第一银行和第二银行建立和展期(重新给予特许)问题的斗争,是其主要发端。杰弗逊、杰克逊时代的银行纷争,实质上反映了效率优先和公平优先两种思想的矛盾冲突。汉密尔顿及其追随立足于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强调私人经营联邦银行、集中管理货币银行体系的效率,但却忽视了货币银行体系的财富和权力分配效应;而杰弗逊杰克逊主义则更注重于追求社会公正、经济公平,为了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即使以牺牲健全稳定的货币银行体系为代价也在所不惜。美国早期的银行纷争,对美国货币银行体系的发展,尤其对联邦储备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民国时期缘起于抵制洋货而生的国货银行曾火爆一时,然好景不长,很快就惨淡下来,这究竟为何?它的掌门人孔祥熙在这一过程中又是如何把持和操控的?这其中到底发生了哪些事件?一、国货银行的筹办中国国货银行,究其名字而言,自然与国货运动有关。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饱受帝  相似文献   

8.
徐渊 《钱币博览》2001,(2):38-39
民国初年,私营商业银行如雨后春笋,纷纷破土而出,1914-1921年的八年里,全国新开设的私营银行达96家。中孚银行即为其中颇有知名度的一家。  相似文献   

9.
汉口华资银行出现晚、发展快,至抗战爆发前已经成为汉口金融领域的重要力量.但是汉口华资银行绝大多数银行是分支行,本地银行的发展比较落后.汉口华资银行在建立健全管理体制中,如何选取一种既符合银行发展规律,又适合汉口地方金融特点的人事管理形式,是汉口各大银行面临的普遍问题.民国时期,汉口华资银行在人员的选拔与聘用、员工的培养和员工的待遇与福利等方面表现出自己的特色.汉口华资银行独特的人事管理方式是汉口华资银行发展特色的一种反映,也是近代华资银行业发展变迁过程多样性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0.
刘华 《民国档案》2004,(1):95-98
抗战胜利后的上海中国银行复业,对伪中行、德华银行和正金银行的接收,是日伪在上海乃至华东地区金融统制彻底失败并得到清算、国民政府在上海重新确立金融秩序的重要标志之一。本依据上海档案馆馆藏有关案卷及其他史料,对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的战后复员和接收情形作梳理叙述,具体考察了战后上海中行重新复业、接收敌伪银行的基本过程和所接收敌伪银行的资产、负债、库存等项目的情况,以冀丰富和深化。战后金融接收问题的探究。  相似文献   

11.
1946年,美国人约翰·比金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银行“信用卡”。约翰·比金斯当时任职于纽约布鲁克林福来特布什国民银行,他在银行客户和当地商家之间发明了记账式信贷方案。商家可以将销售账单存进银行,银行根据账单从客户使用的卡上扣除相应的消费金额。值得注意的是:早期信用卡其实是个纸质小账薄。  相似文献   

12.
近代民族银行公司的第二次发展高潮,为我国银行发展及银行制度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其中政府重视银行公司及银行制度的建设、依法加强银行业的监理、督促银行充实资本、引导和鼓励银行合并、培育优秀的银行家队伍等举措,对我国现阶段的银行发展及银行制度建设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许多地方政府欠着银行大笔债务,但政府不会破产,银行也不会破产  相似文献   

14.
中世纪银行与教会的经济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世纪银行与教廷之间的关系异常密切,前者为后者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其中,最基本的服务包括如下四种,即征收税金,接收和转移税款,兑换货币以及提供贷款.对于教廷而言,它之所以离不开意大利银行家的服务,与教延国际化的金融体系关联甚大.银行家则出于赢利的目的为教廷提供服务;但是,同时,还有一点也应该纳入我们的考察范围,即银行家利用教廷的权威以确保和促进其银行业务.银行与教廷之间如此密切的联系,极大地影响到银行自身的发展:中世纪银行的国际化特征以及银行三角平衡贸易的模式,即是这种影响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中南银行纸币是民国时期中南银行、盐业银行、金城银行和大陆银行共同发起成立四行联合营业事务所、四行准备库后,以中南银行名义所共同发行的纸币。长期以来.学术界虽然对中南银行纸币上的暗记时有提及,但至今尚未弄清其具体的含义。本文拟以上海博物馆馆藏中南银行纸币为基础,通过收集到的《中国历代货币大系》民国时期商业银行纸币和部分钱币拍卖图录等已经公开发表的实物资料.结合银行的史料。逐类探讨中南银行纸币上的英文暗记。  相似文献   

16.
托收是由银行依委托人的指示处理单据,向付款人收取货款或承兑、交付单据或按其他条件交付单据的一种逆汇、商业信用结算方式,对卖方来说具有一定的风险,而银行在此收取了一定的手续费,也承担了相应的义务,但是银行并不是买卖的双方当事人,所以存在一定免责事由。本文主要介绍托收方式下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以及银行的义务。  相似文献   

17.
英国《卫报》9月25日刊登约翰·吉廷斯的一篇文章,标题是《中国的自由市场使人民尝到了好东西的味道》,摘译如下:现在,在一些“自由市场”上有活虾、野鸡、香菌以及猪肉、鸡蛋和家禽出售,“自由市场”是在中国的新的经济气氛中涌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8.
冀南银行是晋冀鲁豫边区的地方性银行。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后,为适应抗战形势需要,中共中央北方局和晋冀边区政府决定设立自己的金融机构,发行冀钞。该行于1939年10月15日成立,总行设于山西黎城县小寨村,印刷厂分别设在小寨沟一带的漆树、郭转、宽漳山等自然村(本文所述石印版即发现于宽漳山村)。冀钞共发行面额有19类47种之多。1948年8月冀南银行与晋察冀边区银行在石家庄合并为华北银行。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通商银行创办的过程中,张之洞和盛宣怀在一系列问题上发生了矛盾和冲突。张之洞主张先办铁路后办银行,不愿意保举盛宣怀创办并督理银行,迟迟才同意对御史管廷献的奏折列名复奏,并对中国通商银行提出了一些限制条件。其思想动机,本质上是利益之争,是为了防止盛宣怀由控制中国通商银行进而控制芦汉铁路。张之洞和盛宣怀之间的派系矛盾、张之洞重“官”轻“商”的“官本位”思想及其现代银行意识的淡薄等因素也都影响到他对盛宣怀创办中国通商银行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缓解财政危机和推进币制改革,清政府开始兴办新式银行,组建了户部银行,后改组为大清银行,尝试构建中央银行体系。就制度而言,户部(大清)银行以章则明定拥有发行货币、监管市场、经理国库等职能,已初见央行模型。从实践来看,户部(大清)银行在巩固纸币信用、缓解金融危机、调和全国汇兑等方面,亦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一过程糅杂中西,既有对当时欧美央行制度的借鉴与深化,更是对中国传统经验的利用和改进。若从现代中央银行的理论去审视,这些举措多有不成熟之处。但若对比同时期其他主要国家中央银行制度的探索历程,不难发现,这些举措仍在一定程度上形塑了中国早期中央银行体制,而且基于中国社会的主动实践,参与了世界央行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