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6月中旬,山西省介休市城南街在老城改造工程中发现古瓷窑。发现窑址的现场为一拐角大楼的基础,已经控完,坑中散布着大量的瓷片和窑具、完全可以确认为古代的一处烧瓷窑址。大楼基础距今地表深6米,可以清楚地看到瓷窑烧造时期的堆积情况,在今地表2米以下即为古瓷窑烧造时期的堆积,堆迹厚约4米,在大楼基槽的东北角遗物最为集中并延伸进基槽外(图一)。  相似文献   

2.
洹北商城大城发现的所谓"内槽"和"外槽"并非都是城垣基槽,其中"内槽"应为早期环壕垫土保留下来的部分,"外槽"则为城垣基槽。该城址大城城垣应是存在的,但并未完全建成即遭废弃。洹北商城的规划设计具备城郭布局的特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经历了宫城与环壕、宫城与大城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3.
<正>2004年5月,西安市雁塔区长延堡派出所在长安路电视塔以西、丈八东路南侧修建办公楼时,在基槽内发现古墓4座。前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汉墓3座、元墓1座,现将3座汉墓介绍如下(图一)。因是在下挖3米深的基槽内清理的,所以,简报中墓葬的尺寸数据以基槽底部为准(图二)。  相似文献   

4.
转台庄子遗址位于瓜州县锁阳城镇南坝村南5公里的风蚀台地之中。遗址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四角呈圆弧状。东墙长32.3米,南墙长33.5米,西墙长36.3米,北墙长39米。遗址基础部分为夯土筑成,夯层以上墙体内外两侧为土坯垒筑,内外土坯墙中间填充黄土,形成"凹"型夹道墙。墙体外围四周挖设壕沟。该遗址根据地面散落遗物,可初判为是汉—元时期内锁阳城周边的古城址,城址内文化层分布繁杂,历史延续时间长,对研究该区域的历史文化及早期  相似文献   

5.
洞沟梁石窟,位于河南省灵宝县朱阳乡石破湾村洞沟梁东麓,系利用一天然石洞修凿而成。窟门东向。窟内穹隆顶,宽4.8、深12.4、最高处6.4米,平面呈不规则长圆形。窟内距窟口9.5米处,以土坯砌南北向隔墙一道,将窟内分为前后二室,中以隔墙上所辟一小洞相通(图一、三)。前室以杂砖铺地,地面尚存立柱六根,柱顶端残存平棋枋数根,木构件上原施彩绘,现已大部泯灭。室内现存泥胎彩塑造像数十躯,构成洞沟梁石窟的主要内容(图二)。  相似文献   

6.
江苏句容下蜀中心山土墩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2月~4月,南京博物院在江苏句容中心山发掘了一座春秋早期土墩墓,发现祭祀器物群1处、墓葬1座和房址1座。器物群器物出土时破碎严重,属有意识打碎。墓葬堆土成坑。房址位于墓葬下方,主体由基槽和基槽内柱洞组成,为截面呈人字形的两面坡式建筑,有长方形过道,其与墓葬及祭祀器物群的位置关系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7.
1978年春,济南市北园公社堤口大队社员在采砂时发现三座陶棺墓葬,墓葬位于村北无影山之西南麓。三座葬坑均呈直筒形,距地表深2米左右,墓口周围系黄粘土,墓坑打至砂层,陶棺位于墓坑正中。陶棺由棺盖和棺体两部分构成,棺体的四壁与棺底为一整体。陶棺长1.89、宽0.54、高0.28—0.30米,外壁饰绳纹,烧制后再施朱彩。陶棺为灰黑陶,壁表面杂有秸杆印痕,胎内多空隙小洞,可能是合拌草泥烧制而成。陶棺内各有人骨架一  相似文献   

8.
2004年6月中旬,山西省介休市城南街在老城改造工程中发现古瓷窑。发现窑址的现场为一拐角大楼的基础,已经挖完,坑中散布着大量的瓷片和窑具,完全可以确认为古代的一处烧瓷窑址。大楼基础距今地表深6米,可以清楚地看到瓷窑烧造时期的堆积情况。在今地表2米以下即为古瓷窑烧造时期的堆积,堆迹厚约4米,在大楼基槽的东北角遗物最为集中并延伸进基槽外(图一)。遗址所见范围内,没有发现窑炉。采集标本以白瓷为主,也有黑瓷。还发现有少量红绿彩。以下作简要报告。粗白瓷以施化妆土者为主,有印花、刻花、划花、画花装饰和素白两类。印花者所占比例较…  相似文献   

9.
仪陇县立山乡发现南宋窖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4年4月中旬,仪陇县立山乡九阳山村的四位青年,在距公路约3米远的田里取土做砖坯,发现南宋窖藏一处。窖藏距地面1.5米,发现时是一口四耳大铁锅倒扣在一只三足两垂耳的铁炉上,炉体由一个四方形的铁圈垫置。炉内盛有数百枚铜铁钱币。炉下放置铜锅一口,铁斧子一把。相距约30厘米处还有相似摆放的铁锅一口,内装铁罐一个,下置六足铁壶一把,铁斧子一把。当文管所的同志闻讯赶到现场时,大部分器物已被打坏,仅得到铁锅一口(已破为两块),铁壶一把(口沿至腹部已残缺五分之二),铁罐一个(系和流已断裂),铁斧子两把,铜锅一口(口沿有12厘米残面),铜币和铁币数百枚。现将出土文物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10.
唐坪琉璃塔,位于延安市甘谷驿镇北9公里处的唐坪村。是我省保存至今的唯一的一座琉璃质宝塔。现存塔高6.3米,平面呈八角形,塔身七层,每层外表由大小、形状及釉色基本相同的八块长方形琉璃构件围拱而成,内用土坯泥浆填实。塔自下而上逐层  相似文献   

11.
贵州官书局或称贵州书局,与资善堂书肆合并后,习称资善堂书局或称资善堂。局址位于贵阳市北,今中华北路慈善巷内,现为市政协办公地址。清光绪二十年贵州学政严修首创。三年的擘划经营,对晚清以来向士子介绍书籍以广识见,传播新兴学术报刊以启迪民智,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邯郸市宾馆地下古遗址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1983年11月,邯郸市宾馆建地下餐厅,在挖地基坑槽时发现文化遗物,我们得讯后即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简报如下。 一、位置和地层堆积 调查地点位于邯郸市内中华北大街西侧,今市宾馆后院。餐厅地槽呈长方形,东西宽30米,南北长42米,深7米。其文化堆积情况以地槽西壁断面为例说明: 第1层,近现代层,黄褐土,厚1.80米。 第2层,黄淤土,厚1.40米。 第3层,灰色淤土,厚0.30米左右,含极少量碎小的白瓷片。  相似文献   

13.
细鳞河遗址为一处渤海国时期的聚落遗存,位于黑龙江省海林市北约67.5千米。1995年和1996年进行考古发掘,发现的主要遗迹是房址和灰坑,在东西55、南北32米的范围内,发现半地穴式房址8座、灰坑及窖穴45个、灶址8个、水井1口、输水沟渠1条,出土陶器、铁器、铜器、骨角器、石器、动物骨骼和炭化植物种子等遗物,两座房址内出土了唐"开元通宝"铜钱。  相似文献   

14.
2002年11月,在配合洛阳市第二十六中学基本建设工程中,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清理了1座东周时期墓葬(编号2002LC1M7602,以下简称M7602)。墓葬位于洛阳市西工区解放路北段(图一)。墓葬基本保存完好。现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M7602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向0°。墓壁规整平直,墓口长3 5、宽2 4米。墓口开在生土层上,距今地表3 2米,墓底距今地表8 2米。墓圹内填五花土。葬具为两椁一棺,棺椁俱已腐朽,只存灰痕,均为长方形。外椁长3 16、宽1 75 ;内椁长2 3、宽1 05;棺长2、宽0 64米。椁板与棺板均厚0 04米。棺椁的榫槽结构已不清楚。人骨已朽残,呈灰白色…  相似文献   

15.
1984年冬,我馆在配合安阳钢铁公司第四生活区的基建过程中,发掘了一座殷代墓葬(编号为AQSM269)。墓葬位于铁西区戚家庄东南约300米处,北距梅园庄约1公里,该墓规模较大,保存完好。其位置属于殷墟保护区的外围。现将该墓的发掘情况简报于下。一、墓葬形制墓作长方竖井形,墓底大于墓口。墓口出在殷代文化层中,距地表深3.45米。墓口南北向,长3.03、宽1.53米;墓底长3.4、宽1.9米;墓口至墓底深5.55米。墓室内人骨架已  相似文献   

16.
李聿骐 《文物》2021,(10):47-62+1
北齐政权由鲜卑化汉人建立,政权建立后被西胡习俗同化。政治层面主要体现为北齐皇室宠信西域胡人,重用天竺和西域高僧。艺术层面同样呈现出回归天竺正统或西胡化的趋势。可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推测邺城赵彭城佛寺遗址中的方形佛塔、北吴庄造像坑出土石塔,与斯瓦特地区佛塔有密切关系,从而进一步认为响堂山石窟的覆钵塔形龛立面可视作对此种地面塔的模仿;二是响堂山石窟佛像大衣和弟子像法服并未延续北魏孝文帝以来的褒衣博带式,而改作右袒式披覆。  相似文献   

17.
彭山发现南宋窖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彭山发现南宋窖藏帅希彭,方明1985年2月.彭山县罐头厂在西门城外西南200米处田中新建厂房,清基时.在距地表0.8米的基槽中,发现两个窖藏。两窖相距1.5米,一藏铜器,一藏瓷器。器物均置于铁罐内,高60厘米,口径35厘米。铜盆复盖罐口。罐壁锈蚀不堪...  相似文献   

18.
经文化部批准,1989年9—11月,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南陵县文物管理所组成的皖南古铜矿研究课题组发掘队,对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陵大工山古铜矿遗址进行了第2次考古发掘.这次发掘地点选在戴镇乡方家村、六口塘一带,揭露面积520平方米,发现炼铜遗迹8处,其中有两外保存较好.从倒塌的炼铜遗迹看,炼铜炉是由“一字形风沟”、贮存铜液的炉缸和炉筒三部分组成.风沟建在黄土之上,用火烧烤至坚,其上用网状红土筑炉缸、炉缸之上再筑炉筒.炉缸的内径在1米左右,有椭园形和园角方形两种;炉壁厚25厘米,内壁上挂有很厚的烧结面,表层呈淡黄色.整个炉体的复原高度约在1.2米以上.在发掘过程中,还发现与炼铜有关的石球、石臼、铜矿石、铁矿石、塔形炼渣以及冶炼  相似文献   

19.
扬州西汉“妾莫书”木椁墓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77年10月,在邗江县甘泉公社老山大队发现一座大型木椁墓(图一)。墓内出土"妾莫书"银印,因名"妾莫书"木椁墓。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这座土坑木椁墓的封土现存1米多高,墓向正南。墓道为斜坡土坑。靠近墓门处立一排木方,呈""形,可能作挡土用。椁室长7、宽4.5米(图二)。墓底有8米长的垫木两根,在垫木上横铺十二块30厘米厚的底板,再在底板的三边(东、西、北),每边立放三块楠木壁板(即外椁壁板),通高  相似文献   

20.
李虹 《文物》1995,(11)
1984年7月,洛阳地区文物工作队(今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在配合义马新市区的基本建设中,发掘清理了一座西汉墓(编号84义新M5),现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墓道为长方形土坑竖井式平底。口距地表2.1、口长2.5、宽0.86~1.1、口距底深4.5米。在墓道东南壁下有一壁龛,内置一罐。龛高0.65、宽0.6、深0.45米。墓门处南北两壁上,各有一凹槽,高1.3,宽0.12、深0.1~0.14米,在清理时发现槽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