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志锐初论     
志锐(1853—1912年),清末最后一任伊犁将军,是中国近代史上有一定影响的人物。新疆科学分院图书馆和新疆大学图书馆相继发现关于志锐的《清故伊犁将军文贞公行状》稿本。两篇行状的稿本虽略有不同,但均可与清代有关史籍相互补充。志锐部分诗词也被披露介绍。这些都为我们研究志锐和清末历史,提供了极有参考价值的史料。笔者遂据此草成此论,倘有不当,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2.
扬州大学图书馆藏有稿本多种,其中张燮恩《斯斋诗话稿》、颜僩《病维摩室诗集》、张家保《定盦偶草》、汪鋆《栖云山馆倡和诗词》四种稿本均为清末民初扬州人所著,且未曾刊刻传播,甚为稀见珍贵。其对研究扬州清末、近代历史及地方文化,具有重要的文献资料价值。  相似文献   

3.
花笺     
《收藏家》2018,(3)
正纸之精致华美,尺幅较小者,叫"笺"。花笺是古代精致华美的笺纸,又称"彩笺",一般选印有各种纹样,用不同颜色的纸制成。文人雅士往往自制花笺纸,以标榜其个性,高雅而不入俗流。古笺名品甚是难觅,今人少见有自制者。笺纸可用来书写诗文,称"诗笺",或用于书信,则称"信笺"。《收藏家》杂志近期将推出一套传统样式花笺,以陈洪绶小品作为笺纸纹样底本,一套6种。  相似文献   

4.
花笺     
《收藏家》2018,(2)
正纸之精致华美,尺幅较小者,称"笺"。花笺是古代精致华美的笺纸,又称"彩笺",一般选印有各种纹样,或用不同颜色的纸制成。文人雅士往往自制花笺纸,以标榜其个性,高雅而不入俗流。古笺名品甚是难觅,今人少见有自制者。笺纸可用来书写诗文,称"诗笺",或用于书信,则称"信笺"。《收藏家》杂志近期将推出一套传统样式花笺,以陈洪绶小品作为笺纸纹样底本,一套6种。  相似文献   

5.
花笺     
《收藏家》2018,(5)
正纸之精致华美,尺幅较小者,叫"笺"。花笺是古代精致华美的笺纸,又称"彩笺",一般选印有各种纹样,用不同颜色的纸制成。文人雅士往往自制花笺纸,以标榜其个性,高雅而不入俗流。古笺名品甚是难觅,今人少见有自制者。笺纸可用来书写诗文,称"诗笺",或用于书信,则称"信笺"。《收藏家》杂志近期将推出一套传统样式花笺,以陈洪绶小品作为笺纸纹样底本,一套6种。  相似文献   

6.
花笺     
《收藏家》2018,(7)
正纸之精致华美,尺幅较小者,叫"笺"。花笺是古代精致华美的笺纸,又称"彩笺",一般选印有各种纹样,用不同颜色的纸制成。文人雅士往往自制花笺纸,以标榜其个性,高雅而不入俗流。古笺名品甚是难觅,今人少见有自制者。笺纸可用来书写诗文,称"诗笺",或用于书信,则称"信笺"。《收藏家》杂志近期将推出一套传统样式花笺,以陈洪绶小品作为笺纸纹样底本,一套6种。  相似文献   

7.
花笺     
《收藏家》2018,(4)
正纸之精致华美,尺幅较小者,叫"笺"。花笺是古代精致华美的笺纸,又称"彩笺",一般选印有各种纹样,用不同颜色的纸制成。文人雅士往往自制花笺纸,以标榜其个性,高雅而不人俗流。古笺名品甚是难觅,今人少见有自制者。笺纸可用来书写诗文,称"诗笺",或用于书信,则称"信笺"。《收藏家》杂志近期将推出一套传统样式花笺,以陈洪绶小品作为笺纸纹样底本,一套6种。  相似文献   

8.
花笺     
《收藏家》2018,(6)
正纸之精致华美,尺幅较小者,叫"笺"。花笺是古代精致华美的笺纸,又称"彩笺",一般选印有各种纹样,用不同颜色的纸制成。文人雅士往往自制花笺纸,以标榜其个性,高雅而不人俗流。古笺名品甚是难觅,今人少见有自制者。笺纸可用来书写诗文,称"诗笺",或用于书信,则称"信笺"。《收藏家》杂志近期将推出一套传统样式花笺,以陈洪绶小品作为笺纸纹样底本,一套6种。  相似文献   

9.
正3月31日,首次以书画形式解读"北京人"的展览——"文明之光·圆梦‘北京人'"周口店遗址主题书画展在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正式开展。此次展览由房山区文化委员会和北京(房山)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办公室主办,周口店遗址博物馆与北京人书画研究院共同承办,在周口店遗址博物馆临时展厅展出。根据作品形式,此次展览分为"文明之光"(书法作品)和"穿越远古"(绘画作品)两个单元,共展出60幅书法作品和40幅绘画作品。这些书法作品当中,涵盖了篆、隶、草、行、楷等书体,有结合周口店遗址深厚文化内涵创作的原创诗词,也有主题突出、对仗工整的诗句。周口店遗址作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北京人"的故乡,在这片土地  相似文献   

10.
清朝最后一任两江总督张人骏(1846—1927)的家书日记,八十年代发现于北京其后裔旧宅。家书计91件,起于光绪庚子(1900),止于宣统辛亥(1911)。按年排定,订为四册,计六万字。日记一册,记于光绪癸卯(1903),约两万字。近年,笔者有机会整理了这批遗墨,已将草书原件通释标点。对相关材料也作了一定的调查。家书日记的写作年代,为清王朝统治的最后十二年,正值社会急剧变革时期,在此期间,张人骏一直任疆吏,其子允言、允方任京官,故家书日记中多涉及国事,其中反映出对时局的评论,对重大事件处理经过的陈述,均颇具史料价值。不单对研究张人骏其人大为有用,而且对研究清末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诸方面,都是很可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11.
新乡《大观圣作之碑》和瘦金书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73,(7)
宋代的书法取法唐人,而又有所创新,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北宋的苏、黄、米、蔡、开创了宋四家书派,而宋朝第八代皇帝赵佶(宋徽宗)则首创了所谓"瘦金"书体,在宋代的书法流派中别具一格。原新乡县文庙(现在新乡市红旗区革命委员会南院)内的《大观圣作之碑》(图一)是保存了赵佶这种书体的篇幅较大的实物资料。该碑的碑文是赵佶所撰并书,而由当时的名书法家书学博士李时雍摹写上石的。额上的《大观圣作之碑》六字是当时的权相蔡京  相似文献   

12.
康有为《突厥游记》稿刊本的差异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东阳 《近代史研究》2000,20(2):223-236
康有为《突厥游记》的稿本和刊本是同一题目下的两个本。刊本已将反映稿本主旨的政教风俗部分彻底改写。这种改写,体现了康有为政治思想从清末到民初的变化,即由清末认同并试图仿效青年土耳其党人实行立宪。到转而否定以至诋毁之,并将兴趣点转向土耳其历史的另一层面即政教合一问题。康氏因政治形势变化的需要而改变其对外国历史的褒贬取舍,这在他生前刊发的其他游记中,也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就南京博物院所藏清末金石学家陆增祥金石学著作稿本六种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并对其刊本情况作了初步的考证。  相似文献   

14.
甄予 《文物》1965,(12)
《兰亭序》异文和《禊帖》书体,都有争论,这对中国文字史,特别是我国书体史以至思想史全有关系。我看,"序"也罢,"帖"也罢,可以用原作者的语言否定原作。我说这一序帖的本身就正是"虛诞"和"妄作"的典型。王羲之既撰文、又写帖,就有必要区别异文,分析思想,然后论证书体真伪。有例有则,不可不辩。  相似文献   

15.
《水经注疏》版本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水经注疏》版本问题 ,自 2 0世纪 4 0年代以来 ,学术界多有探讨。从1877年杨守敬开始撰著《水经注疏》至今 ,该书形成的版本包括批注本、稿本、钞本、刻本、铅印本五种 ,其中批注本、稿本、钞本为最重要。批注本以王先谦《合校水经注》为主要底本。稿本包括部分成稿本、初稿本、“宋体净本”和全稿本四种 ;现藏台湾省“中央图书馆”的全稿本是《水经注疏》的最后稿本 ,而所谓“誊清正本”或“正本” ,只是汪辟疆、李子魁对初稿本的一种夸张说法。钞本有全稿钞本 (即北京本 )和北京本再录本二种 ;北京本再录本抄成时间是在 194 3— 194 4年间 ,而非传统观点认为 ,抄成于 2 0世纪 30年代  相似文献   

16.
喻培伦家书33封,121页,26,100余字。写于日本,时间是1907年10月27日——1911年1月23日,所用笺纸产自日本,纸样的长短宽窄不等,颜色各异。121纸中,白色32页,少数加朱丝栏;有色花边89页,分蓝、嫩绿、洋红、玫瑰红等颜色,多数加朱丝栏,顶额有“通信用纸”或“便用笺”字样,左或右下角边旁有“生云堂制”、“东京益友社制”、“日本东京大江制”的信笺右上方边角处的印文有“孔子降生二千四  相似文献   

17.
周铮 《文物》1985,(12)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一通林则徐手札,共五叶,由原收藏者裱作三开。手札五色诗笺纸,每叶印乌丝栏七行,字工楷,无上款,亦不著写信日期。其上共钤"刘家珍玩"、"刘天泉印"、"刘泉审定"、"云甫"等印章六方(图版陆)。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张彧 《文献》2022,(3):94-114
复旦大学图书馆藏稿本《宋蜀大字本史记校勘记》,书目多著录为王舟瑶手稿本,《复旦大学图书馆藏古籍稿抄珍本》解题亦沿用此说。该稿本是由手民过录的清稿本而非手稿本,其第一作者是管世骏,王舟瑶只是对该稿本做了批注,其批注得到管氏采纳,可以算作该稿本的第二作者。管氏校勘所据底本并非完整的“宋蜀大字本”,而是以嘉业堂、宝礼堂旧藏两部南宋绍兴间淮南西路转运司刻宋元明递修本《史记集解》拼合而成,真正的蜀大字本只有十八卷,是嘉业堂藏本的补配本,两者均属九行本《史记》版本系统。其校勘体例独具特色,充分揭示了九行本《史记》在文字上的价值,对《史记》文字亦多有考证,取得了较高的校勘成就,对于进一步整理、研究《史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在当今这个时代,"家书"已经成为一个陌生的词。我们习惯了手机、电话、社交网络,但我们与家人的距离,却并没有比以前更近。而今,读到新近出版的《董必武家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7月第1版),能从中体会到"朴诚勇毅"的传世家风,并且深刻理解这才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董必武家书》共4辑,分别是董老的"致妻子信""致子女信""致同辈信""致子侄辈信",共收录家书68封,同时附录董必武夫人何连芝家书10封。董必武夫妇育有一女二男,同时抚养教育了多名侄女、侄孙等后辈,书中的多数书信即是董老写给子女和后辈的家书,主要是对  相似文献   

20.
正曾有许多文章和书籍谈到清末袁世凯与谭嗣同在北京法华寺晤面之事,一些电视剧中也涉及这个事。但对袁、谭晤面的法华寺之所在,语焉不详,留下不少历史谜团。北京历史上,曾有三座法华寺,分别位于北京的城南、城中、城西北,有"南法华寺""北法华寺""西北法华寺"之俗称。"南法华寺"在崇文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