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彝族自称"诺苏"。"诺"是"主","苏"是"人"。彝族历史上一个重要特征是长期保持着奴隶占有制度。直至1956年民主改革,才废除了奴隶制度。从此,凉山彝族人民迈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飞跃。凉山地区有悠久的历史,早在秦汉时期,中央王朝即在这里设置郡县。聚居在大小凉山的彝族人民,勤劳、勇敢、智慧,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他们不断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彝族文化。这些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中漆器和银器最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2.
凉山彝族的漆器制作工艺宋兆麟漆器是中国的发明之一。远在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已经使用了漆器,商周以后漆器有重要发展,还利用天然漆在青铜器上粘结绿松石,西周时期利用漆在建材上防腐。宋代出现了漆雕。至今在我国民间还使用、制作漆器,其中以凉山彝族的漆作最...  相似文献   

3.
朱飞 《巴蜀史志》2004,(6):57-58
中国是漆艺的故乡,其中四川凉山彝族漆器,以其使用的广泛性和鲜明的特色,不仅在本民族传统化中极为突出,而且在中国少数民族的漆艺化中也最为引人注目。凉山彝族漆器具有久远的历史,所保留的“墨博其内,朱绘其外”化特色,可以追溯到彩陶化向青铜化的过渡时期,成为不用发掘的物。本欲从漆器系列的造型特点、色彩运用以及纹饰艺术三元素上,  相似文献   

4.
秀丽的泸山西坡,小城西昌有一座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这里是凉山彝族历史,民族文化的缩影,我们可以在这里看到与其他民族迥异的场面——  相似文献   

5.
松林 《丝绸之路》2009,(15):45-48
花样繁多的种类 凉山彝族银器种类繁多,有银质餐具、酒具、马具、刀具、兵器、宗教用具和佩饰等,有的则在漆器上包上一层银皮或镶嵌银片,增加漆器的美观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聚居大小凉山的族人民,勤劳、勇敢、聪慧。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劳动、繁衍生息,在改造自然中,创造了丰富的族文化。凉山漆器,即是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凉山族文物漆器艺术更是值得我们进行研究、发掘、发扬光大的一门独特的民族艺术。根据考古发现,远在三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就有薄胎朱漆出现,证明我国漆器艺术历史悠久,渊远流长。而凉山族,在民主改革之前,尚处于全国少有的奴隶社会。由于原始落后与外界的封闭,致使族漆器、餐具的造型上还保持着华夏民族战国时期青铜器造型的某些特点;从色彩上也还保…  相似文献   

7.
漆器,是彝族的传统用品和工艺品。在民主改革以前,凉山彝族尚处于农奴制阶段,生产力相当落后。但漆器工艺敢却独树一帜,在制造工艺方面具有相当的造诣。凉山彝族漆器以它古朴厚重的造型,鲜快明艳的色彩,自然写实的纹饰,耐腐蚀和保鲜的一系列特点构成它的显著特征。明代的文献《九夷考》记载:“探移用木碗木构,筷用竹签”。清代所著的《西昌县志》则记载保“食汤用长柄木匙,盛菜之碗皆刳木为之,颇似古之篷豆  .内外深以漆,外绘黄红色之古式花纹。”《昭觉县志稿》也说保“近古者席地而坐,食具用木,故如敦红漆饰以金灼如之。…  相似文献   

8.
彝族是我国一个人口比较多,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根据考证彝族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居住在西南地区,与其他民族一道,共同开拓了祖国西南疆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对缔造伟大的祖国作出自己的贡献。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目前彝族最大的聚居区,有十七个市县,彝族人口有一百三十多万人。在昭觉、布拖、美姑、金阳、普格、雷波、甘洛、越西等彝族聚居的腹心地区,至今还保留着比较多的文化遗存,是我们研究彝族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笔者在这里仅就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在复制彝族古代建筑过程中所接触的材料。谈一点看法,以供研究参考。(一) 彝族民居建筑的选地定点。凉山彝族解放以前,主要居住在高寒的山区,地势的高低悬殊很大,社会经济是农牧兼营,  相似文献   

9.
三色漆器     
松林  胡小平 《旅游》2007,(4):20-25
庄严的黑色,黑得隆重;美丽的黄色,黄得艳丽;热情的红色,红得火烈。从而构成了彝族独特的、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三色艺术。 凉山的漆器制作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战国、汉代就具有很高的造诣。相传由狄一伙甫开始,距今已有六、七十代左右,跨越2000余年的历史。[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宋夏 《神州》2013,(5):221-221
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源远流长,彝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四川省境内的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彝族服饰纹样,多姿多彩,风格独具。反映了本民族的个性特点,是漫长历史的产物。彝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其服装与装饰图纹的多样化。而在现代的工艺中所体现的彝族纹样,既使传统的图案纹样得以继承,同时又丰富了现代的工艺美术设计。  相似文献   

11.
凉山彝族毕摩法具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不少学者都在评价毕磨,认为毕摩是彝族科学文化的传播者。然而真正从毕摩法具去深入剖析毕摩渊源,不为人们所重视。这里我想通过毕摩法具的考释来说明法具的用途和毕摩的历史地位。 了解凉山彝族毕摩的人都知道,作为毕摩,必须具备五种法具,彝族统  相似文献   

12.
西南古代彝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其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金石档案,迄今仅川、滇、黔三省便发掘到千余方彝文碑刻及部分彝文摩岩、铭文;至于彝族汉文金石铭文更是难以计数。这些碑刻铭文有记载彝族历史事件的,有记录彝族世系源流的,有记述彝族上层文治武功的,有反映历代王朝中央对西南彝区进行统治的。是研究古代彝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可靠记录材料。一、养文金石档案这些金石铭文年代久远,内容丰富,分类论述如下。1.碑刻。有墓碑和纪事碑两种类型。(豆)墓碑。古代彝族先民通行火葬。明清时期,随…  相似文献   

13.
彝乡风情录     
彝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历史悠久、富有光荣革命传统,喜歌善舞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川、滇、黔、桂四省区,人口仅次于壮、回、维吾尔族而居第四位。凉山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彝族人民用自己的汗水和热血浇灌着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编织着传奇的生活.留下了具有浓郁特色的彝乡风情。  相似文献   

14.
走进凉山彝家山寨,你会被彝族淳朴的风土人情深深折服,你会为彝族传统文化的精深厚重而拍案叫绝,同时还会惊奇地发现,凉山彝族是一个多节日的民族,常年沐浴在节日的欢乐之中。一年四季除了传统的火把节、选美节、牧羊节、尝新节、儿童节等十多个神奇有趣的节日外,最盛大的节日就是彝族年,彝语称“库什”。  相似文献   

15.
凉山彝族“竿竿酒”考黄承宗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是目前我国彝族人口比较集中的聚居地区。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在建国前生产力比较汉区低下,生产关系仍停滞在奴隶制社会的发展阶段。饮酒在人们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祭祀,集会,盟誓,调解纠纷,过年,过节,探亲访...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之初,西周社会性质成为中国奴隶制与封建制分期争论的焦点,因各派学者迟迟不能统一意见,解决问题的希望遂被寄托在新史料的出现上。当此之时,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造也有判定社会形态的需要,于是少数民族历史调查逐渐与古史分期讨论出现交叉。20世纪50年代郭沫若与胡庆钧的互动是上述两项研究相互作用的缩影。自郭沫若将胡庆钧的凉山彝族社会研究引入西周社会性质的讨论后,古史分期争论受到凉山彝族社会调查资料的启发,反过来又推动了凉山彝族社会研究的深入与扩大。探讨郭、胡二人之间的互动及其后续发展,既有助于了解古史分期争论在少数民族历史调查材料的支撑下取得的进展,也可捕捉唯物史观和社会形态理论在历史学科之外造成的余响。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说,没有看四川凉山彝族的火把节,没有观卫星发射基地,那不算到过凉山。而我认为,没有亲眼目睹凉山最有特点的古代文化遗存大石墓,也不算到过凉山。  相似文献   

18.
<正>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是目前全国唯一的奴隶制社会的专题博物馆。 奴隶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第一个有阶级的社会,迄至1956年民主改革前,拥有人口90多万(当时人口统计,现为140万)的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地区,还比较完整的保存着奴隶制度。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块活化石。为了使现在的人们能够了解和研究它,在国家民委、文化部和省文化厅等部门支持下,於1985年8月4日,建立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它座落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西昌市东南面十二里,依山畔水、风景秀丽、素有“川南胜景”之称的泸山,占地面积45亩,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馆藏文物2000余件,设有八个展厅,陈列展出文物419件,资料、图片(?)件。这些文物和文字  相似文献   

19.
魏蜻 《神州》2013,(5):21-21
彝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彝族文化丰富多彩,历史悠久,古时候就对宗教信仰和历法有着深刻的研究,在长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服装文化和饮食。彝族面对来自强势文化的冲击。它同样面临着被同化的危险。  相似文献   

20.
五十年代在全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民族调查。人们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城北乡的汉人墓群中发现了一块石碑,命名为《昭觉开山碑》,载于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四川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所编的《凉山西昌地区彝族历史调查资料选辑》中。碑文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