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说,原始公社氏族制度分两个阶段,即母权制时代和父权制时代。从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过渡,不仅是原始社会一件极重大的事,而且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在脐离原始社会已久的民族中几乎早被忘记了;然而在解放前尚处于原始公社父系氏族社会末期的一部分鄂温克人中以及虽然进入阶级社会,但尚保有氏族残余的鄂温克人中,从他们的经济生产、风俗习惯以及传说、神话来考察,似乎还有许多残余可以帮助推测这一过渡时代。虽然这些残余往往带有神秘色彩,但它却是鄂温克人古代历史的烙印。  相似文献   

2.
由母权制氏族向父权制氏族过渡的问题,是原始社会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马克思在论及氏族公社的发展过程时曾经强调指出:“更重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古代民族形成理论,研究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共同体产生、发展、消亡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对于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内涵,以及丰富中国历史的内容,开展对民族理论的研究,是有益处的。拓跋族,契丹族和女真族是我国历史上相继出现的几个强大的北方少数民族,他们的发展都经历了氏族、部落、部族和古代民族的完整的历史过程。拓跋族在拓跋邻以前,契丹族在涅礼以前,女真族在献祖绥可以前,都曾经过氏族部落的时期。部落是由若干个亲属胞族构成的。其特征是:(一) 母权制已让位给父权制,但还是  相似文献   

4.
本文梳理中原地区文明起源的脉络,认为在前仰韶文化时期出现了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过渡,出现了私有财富,为氏族制度的瓦解打开了第一个缺口;在仰韶文化时期,出现了铜器、文字、宫室礼仪建筑、城址等文明要素,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古国;在龙山文化时期出现了奴隶制国家.在整个新石器时代,中原文化以其发达的农业经济和居"天下之中"的地域优势,不仅使中原地区成为中国文明的起源地,而且还使中原地区唯一顺利地完成文明起源的全部历史过程,成为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诞生地.  相似文献   

5.
时至今日,学术界关于原始社会、原始文化以及原始婚姻的研究著作和专论,可谓汗牛充栋,但是,关于母权制如何向父权制过渡,以及过渡时期经历哪些具体的历程的文章却寥若晨星。诚如学术界老先辈杨堃先生在《对原始社会家族与婚姻发展简表的几点说明》所慨叹的:“惟关于如何从母系氏族转变为父系氏族的问题,现尚缺乏足够的科学资料,还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和探讨。”本文即试图对侗族现行的婚俗主要是与“抢婚”有关的习俗,按区域划分类型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要搞清楚家庭公社和农村公社有什么不同;首先应該搞清楚什么叫家庭公社?什么叫农村公社? 家庭公社,也被称为家族公社,住宅公社,家長制的家族公社,父家長家庭公社,大家族,父家長大家族,父家長家族公社等等。它是随着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而产生的一种历史社会形态,它广泛地出現在各族历史發展的一定阶段上。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家族公社“乃是一个从發生自群婚并以母权制为基础的家庭到現代个体家庭的过渡阶段”(注一)家族公社的發生,它是和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發展,完善的劳动工具和比較  相似文献   

7.
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可见血缘性不断减弱而地缘性不断加强的特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血缘性来自于古老的氏族时期。三代历史上承氏族世代,下启秦以后大一统专制王朝,在我国制度史上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三代政治制度中血缘性非常强,与其相适应的选官制度所参考的原则亦以血缘原则为基本标准。春秋以后,随着社会生产等方面出现新的历史因素,血缘政治逐渐衰落,以血缘原则为标准的选官制度也逐渐瓦解。本文尝试在梳理这一衰落过程的同时,探讨选官制度与血缘性政治衰落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1958年为二千四百余人,分布在黑龙江省鄂伦春自治旗和呼玛、爱辉、逊克等县。鄂伦春族在解放前是我国从事狩猎生产,还处在原始社会解体时期的民族之一。和其他民族同样,鄂伦春族"曾经经过了若千万年的无阶级的原始公社的生活"。这种原始公社的早期即母权制氏族公社的情况,由于年隔久远,只在他们的传说故事中保留着朦胧的记忆,在他们的生活习俗中保留着少许的痕迹,但对它的晚期即父权制家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古史的氏族时代——应用长时段理论的一个考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社会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 ,中国古史的氏族时代应当是与编户齐民时代相对应的一个漫长的历史时代。它滥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经过新石器时代到夏商时期有了比较充分的发展 ,至西周春秋时期社会上大量涌现宗族 ,氏族时代进入了新阶段 ,氏族时代在战国时期临近尾声 ,秦王政统一六国标志着氏族时代的终结。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的“长时段”理论可以启发我们重新认识中国古史的一些重要问题。先秦时代的社会形态 ,与后世有很大差异 ,这些差异的形成原因为深层的社会结构形态所决定  相似文献   

10.
一当原始社会第一个氏族出现以后,在不断的增殖与裂变的过程中,由几个氏族组成一个胞族,几个胞族组成一个部落,这仅仅是在典型的氏族制度形式之下的情况;而一个弱小的部落往往缺乏胞族这个中间环节。所以我们常称原始社会的基本结构为氏族部落制度。恩格斯深刻地融会贯通人类社会历史,在他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中阐释了原始社会的基本细胞——氏族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整个过程,具体地用易洛魁人、希腊人、罗马人、克勒特人及德意志人的氏族构成情况及其特点加以论证,并用雅典和德意志人国家形成的历史论述氏族制度的旧的机器的解体过程,  相似文献   

11.
产翁制:夏越民族共同的文化习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夏、越民族存在同源关系,故有许多相同的原始文化习俗,“产翁制”即其一例。一“产翁制”,是古代一种奇特的生育习俗。即男子在其妻分娩后要装扮成产妇卧床抱子,而真正的产妇则照常干活、做家务,并照顾卧床丈夫的饮食起居。这种风俗具有父权制特征,它产生于原始社会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的阶段,男子通过卧床,哺乳,以确认和维护自己对亲生子女的血统关系。产翁制曾是世界性文化现象,在世界许多地方都有其遗迹。例如:在美洲亚马逊河和低利诺科河流域的印第安人中,就“存在着产翁坐褥的习俗,在妻子生产的时期,丈夫躺在床上…  相似文献   

12.
古代社会怎样过渡到封建社会,这是马列主义史学工作者阐明历史发展规律的重大问题之一。关于封建制度的产生,迄今仍是史学界研究比较薄弱的一环,许多国家古代和中世纪分界限的诸说纷云,便是有力的说明。马克思指出:“封建主义的所有制,是在一系列完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发展起来的。”从世界各国历史来看,封建制度的产生共有三条道路:一条是奴隶制度解体后进入封建社会的道路;另一条是奴隶制度解体和氏族制度瓦解两者相互影响的道路;还有一条是氏族制度解体后越过奴隶社会直接  相似文献   

13.
从考古资料看仰韶文化的社会组织及社会发展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仰韶文化早期,社会组织是以氏族制为基础的,属于母系氏族公社的高级阶段;到了中期,家族公社较前发展,社会性质应是父系氏族社会,父系制在多数地区已经形成;在晚期,家族公社所有制已经发展起来,父权制在各地区均已确立,并在大部分地区已开始达到酋邦(或古国)时期,文明基因已经孕育.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流域史前葬俗与社会制度(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流域史前葬俗与社会制度(下)张忠培,朱延平(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第三章父权制时代第一节父权制的产生父系社会是在母系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它和母系社会有着本质的不同,一旦进入父系社会,各方面的进步都在加快,社会发展也以不...  相似文献   

15.
侯强 《东南文化》2006,(1):67-70
先秦姓氏制度研究的历史大致可区划为三个不同时期:第一个时期,从春秋、战国至清末。此时尚处于先秦姓氏制度研究的初创时期。第二个时期,从19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末。此时进入了我国先秦姓氏制度研究的转折时期。第三个时期,从19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此时是我国先秦姓氏制度研究的重要发展时期。就目前先秦姓氏制度研究的状况而言,虽然正走向全面的发展时期,但研究还远不够深入、系统、全面,其中还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去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6.
程弓 《黑龙江史志》2013,(12):34-37
<正>8.2最后的守望——赏乌绫继唐代渤海国之后,辽、金、元、明历代,黑龙江冰雪丝绸之路世代罔替,不断完善和发展。明朝宦官亦失哈开辟了海西东水陆城站,并十下奴儿干,使得黑龙江冰雪丝绸之路进入历史巅峰时期。清朝立国之初,对东北极边地区采用了"因俗而治"的政策,设置了具有民族统辖特色的行政管理制度——"边民姓长"制度,以各氏族、部落首领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世谱形成于宋元时期,以族谱为其主要形式,文章以徽州程氏族谱为例,对宋元时期宗族谱系的构造进行分析。徽州程氏族谱可分为本宗谱和氏族谱两部分,两种谱系是建立在族与氏族区别的基础上,以名族为本位结合在一起。本宗谱系的构造特点是宋元时期族亲属关系的反映。氏族谱系则是追溯姓氏来源,通过神祖祖先的历史化和世系化,确立氏族的名族地位。  相似文献   

18.
豫西颍河上游在探索夏文化遗存中的重要地位●安金槐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由原始氏族社会发展到奴隶制社会初期时,长期定居在中原地区的夏氏族最早通过部族联盟形式建立起来的、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发展阶段。关于夏王朝的统治中心区域、都邑与活动点地望、王室世系和统治...  相似文献   

19.
中国谱牒文化起源很早。人类进入氏族社会后.就逐渐形成了先以母系后以父系为中心的比较稳定的人类群体。而伴随着氏族、家族的建立与发展,也就逐步产生记载本氏族、家族渊源和世系的表册名籍.这就是最早的谱牒文化。当氏族社会解体后.随着国家的产生及王位封爵世袭制度的确定.封建宗法的士族门阀及血缘观念也愈益强烈.  相似文献   

20.
从商周“集中公墓制”到秦汉“独立陵园制”的演化轨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周时期,王及诸侯方国国君(或包括夫人、宗族成员在内)死后普遍实行多代集中埋葬于同一公共墓地的公墓制度。这种“集中公墓制”是阶级、国家产生之初级阶段君权确立但还带有氏族遗痕的一种墓地形态。“集中公墓制”作为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必然发生变化,这就是春秋战国时期以每代国君为中心的“独立陵园制”的出现。但春秋战国时期的“独立陵园制”尚处在创立与发展阶段,而到了秦汉时期,由于大一统帝国的建立及君主集权的高度强化,“独立陵园制”最终确立并进一步完善,从而奠定了尔后中国近两千年专制社会帝王陵园制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