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雪梅 《攀登》2014,(6):74-77
生态城市的理念是对原有的城市建设模式和发展方式的一种反思,生态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西安生态城市建设面临诸多现实挑战,需从培育广大市民的生态文明观、生态规划先行、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生态产业、建设生态城市保障机制等方面做出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治党理政的重要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既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又顺应当今时代的潮流。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是辩证统一的,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理念,生态文明也体现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一方面,科学发展观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另一方面,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的产生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反思的结果。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新方向。进行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一点就是"生态人"的培养,而"生态人"培养的关键在于树立生态文明的意识。教育是帮助人们树立观念最好的途径,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诸多教育学科中最有效的一门,较之其它学科,它有着出众的优势,理应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4.
贾胜利 《沧桑》2009,(2):49-50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状况支撑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党的十七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写入了政治报告.这说明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以及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准确的把握,这是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决策和战略举措。生态林业是极具多重生态意义、社会效益和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生态文明和生态林业建设在本质、目标和任务上具有高度一致性。加快生态林业建设是“生态昔阳”建设的重中之重和必然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举措,也是把昔阳建设成为全省园林生态城市和造林绿化先进县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张文晓 《攀登》2020,39(2):25-29
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党的十二大至十九大报告的分析研究,根据时代背景、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生态文明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地位等因素,可以将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发展历程划分为萌发时期、发展时期和成熟时期。总结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发展历程,分析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发展的特征,对于解决当前生态问题,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义军 《沧桑》2009,(3):126-126,131
生态文明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特征和标志。当代高职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建设生态文明的任务历史地落到了高职生的肩上,高职生理应成为护绿的卫士、环保的先锋。高职生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既要科学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深刻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又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努力养成生态文明行为。  相似文献   

7.
席端平 《沧桑》2008,(6):69-70
生态文明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明智选择。文章通过对生态文明的理论分析及对生态文明建设必然性的阐释,提出了确立生态文明建设新理念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周家俊  李谋忠  黄晓诗 《旅游纵览》2014,(11):245-246,248
本文从以生态文明的历史产生进程为主线,从追溯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入手,通过对文明与自然关系的阐述,指出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过度是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生态文明的视角研究了潞安集团生态文化建设,提出了企业生态文化、社区生态文化、矿区生态文明三种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址、关乎中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生态文明建设需把可持续发展观提高到绿色发展高度,将执行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推进土地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坚持防患于未然、综合治理;加强水、空气、土壤等环境污染治理以及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战略任务.因此,应对当今生...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从萌芽认识到明确提出生态文明概念的历史过程。以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深度和建设广度为标准,以自然观、发展战略、生态环境建设手段的历史演变和特点为内容,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为起步、全面展开和质的飞跃三个阶段,认识的深化以及实践经验为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1.
刘欣欣 《区域治理》2022,(12):13-15,46
推进生态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需要,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在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要立足我国国情,从生态文明视域出发,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总结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和特色,并结合我国生态文明的制度优势,提升我国生态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董玲 《神州》2014,(11):231-231
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中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着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老子是世界生态文明第一人,提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思想。老子的《道德经》是一部天人关系的著作。道家“天人合一”思想对诸子百家影响很大。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决策,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同道家“自然无为”、道法自然的思想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3.
陈德 《攀登》2008,27(2):47-50
党的十七大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应明确认识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及其重大意义,深刻把握生态文明提出的国内外背景,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新观念,这是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王宁  王鑫 《风景名胜》2020,(1):0137-0138
通过阐述对“生态学”及“生态文明”的理解,指出公园城市“生态”的内涵并非片面的植树造林和提高绿化面积,也并不仅仅局限于生态学,而是符合生态规律前提下的文明发展,即生态文明。并从建设模式、建设过程、生产方式及其生态信仰几个角度提出对公园城市背景下城市生态建设的建议及想法,希望能对未来城市的建设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汪泉玉 《神州》2012,(28):229-229
生态文明是人类正在建立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它与自然和谐相处、互动发展的道德伦理,是一种依靠自然、利用自然而又保护自然的文明形态。贵州省在发展生态文明和生态现代化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在加快生态文明和生态现代化建设,还应强调政治文明的构建,并且政治文明与生态文明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6.
论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白光润 《人文地理》2003,18(2):75-78,6
文章分析了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产生的背景,指出技术文明经历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命过程成就和所带来的环境危机。论述了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的内涵和区别。生态文明是人类最普遍、最重要的进步。指出个性原则具有永恒的价值,克服现代西方文化冲击下的文化多样性危机是人类文化发展的迫切任务。论述了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研究的方法论,认为文明过程的环境影响、地域生态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研究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在我国已得到广泛共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模式也各具特色。结合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通过深刻认识省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立足省情区情,加快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有效地促进了该省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陈石 《贵阳文史》2013,(4):12-13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了一个更高的战略层面。同年,《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2012-2020年)》也由国家发改委首次批复实施,贵阳在未来8年间将着力打造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  相似文献   

19.
青海是一个生态地位极为重要,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而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省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以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自身的发展定位和目标选择。为此,本文立足于青海的省情现实,在阐述小康社会与生态文明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性与可能性,提出了加快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人类在社会的逐步发展中,从最原始的农业社会一步一步走向了现代工业文明,这样的工业进步,改变了我们的自然环境。环境的恶化,迫使我们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如何处理好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社会,都是涉及到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的问题,这要求我们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探讨。我们在文中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哲学的研究,帮助更多人正确地意识生态文明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