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对咸阳龚西战国秦墓M8出土的两件嵌玉银钮金带钩使用超景深显微镜、金相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开展制作工艺考察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两件带钩钩身主体材质为金银合金,钩钮为银,镶嵌玉片由春秋时期管形玉玦改制而成,钩身内部填充物为严重锈蚀的锡铅合金焊料。这两件金带钩的制作包括钩身和钩钮的铸造、玉片改制、焊接组合、表面磨抛等工序,是先秦金银器工艺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2.
耒耜浅谈     
一九七九年在楚纪南故城的古井中出土了三件战国时期的重要农业生产工具——耒耜。一件保存较好(图一、图二:1),一件已残,但仍可辨其形状(图二:2),另一件仅存柄部(按上叙述顺序将其编为1、2、3号)。1、2号耒耜与武梁祠石刻画  相似文献   

3.
1974年夏,在河南省登封县少林寺初祖庵后发现一件缺盖舍利石函。到1980年夏,根据一位焦姓老人提供的线索,找出了被他藏于初祖庵附近水沟内的舍利函盖,终于使舍利函恢复了原貌(图一)。舍利函的出土地点,南距初祖面壁庵(后简称初祖庵)为二百米,北距达磨面壁洞约三百余米。函盖出土地点距函西南六米余。石函四周堆积有斜面、削棱、子母、平条等各  相似文献   

4.
宝丰县文化馆最近收藏了两件制作工艺别致的古代勾杀兵器——青铜戈。一件是商晚期的銎内戈(图一)。出土于前营公社前营村,是农民郭正在翻地中发现并献出。出土时戈的锋端己残断。戈身全长20.5、援宽6.5、銎宽3厘米。内的尾部两面均铸有铭文,据分析,一面为族徽(图二:1),一面可能是使用者的姓氏铭  相似文献   

5.
《收藏家》2016,(11)
正说起中国青铜器文化,用"器以藏礼"四字概括最恰当。礼器是我国古代祭祀、宴飨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器具。我国青铜礼器铸造始于夏代。1973年,沉睡了4000多年的青铜爵在河南偃师二里头三期堆积层重见天日,这是我国第一件有明确出土地点的青铜礼器,它的破土而出为我们打开了古代青铜礼器铸造研究的大门(图1),让我们看到了夏代青铜礼器的身影,以后陆续出土了酒器爵、角、斝(图2)、盉和食器鼎。青铜礼器在夏  相似文献   

6.
明代王士琦墓出土金银器百余件,为人熟知的金带銙一副二十枚、金镶玉带具一件是王士琦物,其余则以女子首饰为多。本文对王士琦墓出土的金银器,尤其是其中的女子首饰,作了大致的梳理,包括对这些器物予以重新命名,兼及对式样和工艺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郑州新出土的商代前期大铜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75,(6)
1974年9月,在河南省郑州市张寨南街施工过程中,出土了两件商代前期大铜鼎,这是近年来郑州商代文化遗址中又一重要的发现。一张寨南街位于商城西墙外约三百米"杜岭"土岗的南段,地势较周围高起四米左右。大铜鼎出土在地下深约六米处。两鼎均为方形,青铜质。出土时两鼎东西并列,口沿平齐,端正地放置在一起(图一、五)。根据  相似文献   

8.
1982年2月,广汉县南丰乡一村一社社员挖土筑墙时,在距地表50厘米处发现元代铜权一件(图),当即交县文化馆保存。 权为青铜铸造,出土时表面有一层绿色铜锈,  相似文献   

9.
1986年1月,彭县致和乡明台村八组农民在烧砖取土中,发现一座汉墓。该墓位于县城东南约10公里,墓深1.5米。木棺底残长2.4、宽 0.54米、厚0.12米,尸体已腐,随葬器物放置在棺底四周,出土有13件青铜器和“半两”钱币32枚。(见图、照片) 出土器物 剑 一件。为柳叶形巴蜀剑,长32、宽3.3厘米。剑身饰水波纹,正中饰八方曲形图案,中心处一面为“十”字形,一面为飞鸟形,把上有一圆孔。  相似文献   

10.
泸州9号汉画像石棺,1984年5月出土于泸州市新区麻柳湾基建工地汉代崖墓内。该墓系早期被盗,其中除出土石棺一具,尚有一件陶鸡(已残)。在石棺的左侧,即刻有“巫术祈祷图”,长1.9米,宽0.6米。(图1) “巫术祈祷图”共分为三组画面,从左至右,第一组画面为两人,最左边一人,举手操蛇,应为巴巫,右一人手执铃铎,应为巴觋,正在跳神作法;第二组画面亦为二人,左一人长裙曳地,为女性,右一人袍裳见  相似文献   

11.
1966年4月,在上海宝山县顾村镇的一座明代墓葬中,出土了"刘阮入天台"竹刻香熏一件(图一、二)。香熏上有明代嘉定竹刻名家朱缨(小松)的款。这是迄今为止,上海地区由墓葬出土的唯一的一件明代嘉定  相似文献   

12.
叙永县文物部门新近收藏了一件出土完整的珍贵文物——古代青铜鼎,它对深入研究古代川南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价值。这只鼎是叙永县定水中学(原定水寺)修建花台时出土的。鼎由青铜铸造,呈长方槽形,长18厘米.宽14厘米,高21厘米,长直立耳,高圆柱空心足,重1.5公  相似文献   

13.
山东栖霞出土战国时期青铜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春,栖霞县唐家泊镇石门口农民在村南小河南岸山脚下发现一座古代墓葬。为土坑竖穴,墓向东南。约宽1、长2米。墓内为松软的灰色土,有未尽腐朽的棺木。墓南端出土铜戈、铜剑各1件,铜镞约8件;北部发现铜鐏1件。还有陶豆3~4件,陶罐2件,发现时均被打碎。出土铜器已由栖霞县文物管理处收藏。经调查,附近曾出土过铜剑、陶罐等文物。现将出土铜器介绍如下。剑 1件,已残。中起脊,厚格,圆茎,上有二箍,刃多崩口。残长36.3厘米(图一:5)。  相似文献   

14.
1972年秋,罗山县高店公社高店大队第九生产队社员平整土地时,发现三件春秋早期铜器,其后调存河南省博物馆。最近,我们对出土地点——高店公社西北的"龙埂"进行了调查,发现这里原是一处早期窖藏。"龙埂"长约500米,埂两侧有内、外二湖。往北四公里是淮河,往东一公里半有浉河(图一)。铜器放在砖砌的圆坑内,(匚也)和壶放在铜盘内。据群众反映,出土时坑内还可看到折叠多层的丝绸之类的残片,可能是包裹这些铜器用的。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七八年三月,河南省文物商店在南阳地区物资回收仓库,拣选一件东汉早期造型美观、做工精致的青铜天鸡羽人炉。因系收购得来,故出土地点不详。但它对研究汉代的铸造工艺、雕塑艺术以及道家思想有重要的价值。该炉,由底盘、底座、炉身、炉盖四部分分段铸造组合成器。通高28厘米(图一、二)。整体雕镂精细,结构严谨,造型优美。  相似文献   

16.
1996年12月下旬,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配合唐宫路小学住宅楼施工中,清理了一座战国墓(编号C1M5560)(图一)。墓葬虽早期被盗,但还是出土了一批珍贵器物。现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C1M5560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向0°。墓壁规整平滑,墓口大于墓底,墓长5 2、宽4 2、距地表深11 6米。葬具为一椁一棺,棺椁俱已腐朽,从残存板灰痕迹看,棺椁均为长方形。椁长4 7、宽3 7米;棺长3 2、宽2 2米。已无人骨朽迹(图二)。二随葬器物C1M5560器物87件(组)。可分为玉器、铜器、铁器、骨器等。玉器65件(组)。璜16件。均作拱形。C1M5560∶1(1对)黄灰色,半透明。体…  相似文献   

17.
介绍西夏陵区的几件文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一○一号墓的钢牛和石马 1977年9月,在西夏陵区一○一号陪葬墓中出土了两件造型生动、形象逼真的珍贵文物——铜牛和石马。铜牛,青铜质,长1.20、宽0.38、高0.45米,重188公斤。模制浇铸成型,内空心,腹中尚残留铁砂内模。外表鎏金,出土时部分鎏金已脱落(图版壹)。  相似文献   

18.
1985年,河北省顺平县(原名完县)齐各庄乡坛山村村民在村东150米处取土时,发现了一座古墓葬,出土物被村民哄抢。市、县物部门闻讯后,在公安部门的配合下,调查、收缴了,出土的青铜器、金器、陶器等物,并对墓葬现场进行了调查。坛山地处太行山东麓的丘陵地带(图一),向两约3公里与唐县交界处为海拔800多米的太行山余脉马耳山,曲逆河从村北、村东流过,周围有许多商周、战国、汉代的古遗址、古墓葬。据村民介绍,该墓葬是一座土坑竖穴积石墓,东西长约3米,南北宽约1.8米,深约2米,墓室四周填以大小石块,人骨架已朽。出土物13件,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发掘简报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于1986年7~8月发掘了一号祭祀坑,出土了一批珍贵遗物。随后,8月16日下午,砖厂工人在距一号坑东南约30米处取土时又发现了二号坑。我们即刻保护好现场,从8月20日开始,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发掘采用探方法,开5×5米探方4个,编号为86GSⅡT442、T443、T542、T543(图一)。9月17日结束田野工作,出土珍贵文物约600余件(包括象牙在内)。目前大量资料尚在修复整理之中,先就出土情  相似文献   

20.
马林 《文物春秋》2005,(6):68-69,72
1988年,河北省博物馆在邯郸文物部门的协助下,征集到三件清代光绪年间的银锭。据介绍,这些银锭是当地农民在取沙子时挖出来的,同时还出土了一片木杠,出土地点在今邯郸市临漳县的原漳河故道中。三件银锭形制相同,均为亚腰椭圆形元宝,椭圆的两边有上翘的双翅,中间低平,底部有砂眼。银锭长10.3厘米,宽6.5厘米,高5.5厘米,分别重1850克、1860克、1830克,属于清代的50两银锭(图一)。三件银锭的面部均刻有相同的铭文,左侧竖刻“有成号匠罗芝”,右侧竖刻“光绪五年”,上部居中横刻“江汉关”(图二)。从铭文内容看,“有成号匠罗芝”应是铸造银锭的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