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8年10月28日,我随湖南平江县(被喻为"将军县",今属岳阳市)第三批知青下放到献钟公社五星大队。在知青到达献钟公社之前,各生产队的队长早就聚集在那儿了,他们都打起了这样的小算盘:等知青们一到,就选两三个女知青回去。理由很简单,一是农村娃打单身的多,想为他们找个有文化的知青媳妇;二是知青到农村来"扎根",男的一"扎根"就动不了,而女的总是要出嫁的,将来不至增添队上的负担。知青分配到队的热闹有点像现今的人才市场。那些田多、劳力少的生产队,才高兴接纳牛高马大的男知青。  相似文献   

2.
1969年3月,18岁的胡国华从上海下乡来到格球山农场。1976年,下乡7年的胡国华作为最后一批“工农兵”学员被推荐到黑龙江农垦学校学农学。1978年,胡国华毕业后,又回到了格球山农场。他看到和自己一起来的知青一批批地走了,却心静若水地看书学习,搞他的科研。不久,他与农业专家孙绍斌女儿孙丽文建立了恋爱关系。就在大批知青返城的高潮中,胡国华放弃了回上海接父亲班的机会,调到了友谊县境内的红兴隆农管局科研所,从事大豆育种。从事研究实在辛苦、乏味,春播时数大豆,装袋标明品种,用线  相似文献   

3.
程传德 《纵横》2008,(10):58-61
1953年成立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曾叱咤风云,为建国后我国建立正规化、现代化军队输送了大量人才;1978年底掀起的知青返城大潮,圆了成千上万人的梦;解放后留在大西南的老革命、老红军们生活困难的解决,曾振奋了不知多少人的心……在这种种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4.
微博历史     
《湖南文史》2013,(7):M0001-M0003
1979年是全国“上山下乡”知青返城的洪峰年.由此造成几百万青年要就业,当时在宣传上,把“失业”称为“待业”,对此,胡耀邦不以为然,他认为这是掩盖社会矛盾,自欺欺人。他们本来就是失业,要把问题说到家。  相似文献   

5.
1974年,我们在鲁南一个小山村插队。 那年月,知青插队"接受再教育"的第一课便是请当地老贫农"忆苦思甜"。一天,我们八九个知青正在菜地里干活,报社记者来了,说要拍个"忆苦思甜"的照片,登报宣传一下。大队书记很重视,说要去请一位在旧社会苦大仇深的老贫农来。"不用了",记者指着带我们干活的菜农说,"这位老大爷就很像个老贫农,就让他来试试吧。"  相似文献   

6.
"文革"中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革"中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是当代中国的重大事件之一.中外学者对这场运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发表了一批论文及专著,整理和公布了许多资料,目前在许多问题上已达成共识,与此同时也存在很大分歧,如关于"文革"中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基本动因问题、历史进程及其评价问题,对知青"返城风"及上山下乡运动终止原因等等,这些都有待研究者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此外,在研究中还存在资料收集困难、研究力量薄弱、研究方法单一等困难与不足.  相似文献   

7.
“文革”中,诞生了许多知青革命歌曲,在这众多的知青歌曲中,《南京知青之歌》无疑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首。1969年9月,它被定为反动歌曲,因为它“说出了帝修反想说的话,唱出了帝修反想唱的声音”。1970年2月,张春桥指示:迅速查清此人,予以逮捕。  相似文献   

8.
王琳 《沧桑》2010,(6):176-177
本文从一个个案入手,探讨知青群体在"后知青时代"的思想、活动及其影响。张承永帮助大平安村发展生态旅游,不断形成和发展着自己的农村建设理念,实践其晚年乐活生活的理念。我们在调查访谈的基础上对其思想行为进行分析,试探究老知青的行为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如果可以打乒乓,我不会去当知青,如果可以当兵,我也不会去……但是,我去了,我每天在劳动,但是,心怀不满邓贤,作家。以其知青的出身,和以知青为题材的创作,常被称为“知青作家”。主要作品为长篇纪实文学《大国之魂》、《中国知青梦》、《落日》、《流浪金三角》、《中国知青终结》等。  相似文献   

10.
<正>2009年6月6日,上海首个"知青广场"在东海之滨的奉贤海湾园建设。建设中的"知青广场"占地32亩,广场中央有知青的主体群雕;有约200米曲折的知青墙,墙上有知青的浮雕、知青当年留下的经典语录及知青名单;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两层知青博物馆。1969年,上海约有111万知青上山下乡,前往黑龙江、安徽、江西、贵州、云南、吉林、内蒙古等地。2009年11月15日,今天是  相似文献   

11.
叶辛 《百年潮》2008,(10):54-58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下乡知青通过各种途径大规模回城,一时间形成一股大潮,这对知青个人、农村、城市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尤有回响。我也曾是到贵州插队的一名上海知青,由于写作《蹉跎岁月》、《孽债》等知青小说,接触和采访了大量的下乡知青,对知青回城的整个过程比较熟悉。下面,我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与大家一起来回顾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12.
郑光路 《文史月刊》2010,(10):69-69
<正>1970年,我在邛崃县前进公社当"知青哥",每天挣两毛钱的工分。破草屋、常无粮,是千百万知青的寻常景况。我们这一代人,被称为"老三届",就是指1966年"文革"爆发时在校的三届高中学生和三届初中学生,据统计总人数大约为  相似文献   

13.
1971年4月22日,重庆石门中学35个知识青年在亲友的欢送下,踏上南行的火车,一起支边云南。8年后,31人随返城大潮回到重庆,另外4人,王德英在修路放炮时被乱石砸死,长眠橡胶林,其余3人嫁给当地老工人子女,留在了农场。  相似文献   

14.
征稿启事     
《文史博览》2014,(3):57-57
按照全国政协征集为主、抢救优先、充分利用、服务社会的要求,湖南省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决定自2014年1月起,面向社会征集湖南"文革"和湖南"知青"两个题材的文史资料。稿件要求具有"三亲"(亲历、亲见、亲闻)特色,即根据自身经历与见闻回忆、撰写的真实、详尽、鲜为人知、有史料价值的第一手历史资料(有与稿件内容相关的历史照片尤佳),稿件字数不限,请附作者简介。来稿质量符合征集要求者,或建档保存或出版刊用,均给付资料费或稿费酬谢。  相似文献   

15.
1975年7月我高中毕业以后,便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贵州兴仁县大山区的一个彝族村寨,直到1978年4月上大学才离开。在这短短的3年中,我亲历了回乡知青生活、农业学大寨、毛主席逝世、赤脚医生、割资本主义尾巴、恢复高考等重大事件。现仅从个人角度,记叙如下。回乡知青知识青年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个特殊群体。提起知青,在人们的思想观念里仅指下乡知青。其实,知青有下乡知青和回乡知青之分。下乡知青,是指有城镇非农业户口,初中或高中毕业后到农村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8月14日)尊敬的王伟光主任,李培林副院长,孙东生副省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知青朋友们:在知青上山下乡50周年之际,国家方志馆知青分馆揭牌仪式隆重举行,这是黑河方志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首先,我代表黑河市委、市政府,向前来参加揭牌仪式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和知青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  相似文献   

17.
上山下乡梦幻曲(长篇纪实文学连载)小婵,菲菲第四章北大荒的"地下文学"1、这片蛮荒的冻土远非只有"荒凉"当来自全国各地的知青们涌进北大荒这个由冰雪、烟炮、沼泽、草甸……组成的世界不久.他们就发现,酷寒并没有封住历史在这个地球上无所不到的脚步。在这片土...  相似文献   

18.
上山下乡梦幻曲(长篇纪实文学连载)小婵,菲菲第一章红卫兵被"逐出"了他们的"发祥地"1、该小将们犯错误了1968年初夏的北京,天空瓦蓝,艳阳高照,难遇阴天。被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狂潮躁动了近两年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心脏、"文革"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9.
二E木 《贵阳文史》2010,(3):37-39
1968年5月7日,贵阳城中心手榴弹爆炸,数百名知青受到牵连,有的被逮捕拘押,有的被办学习班,这就是在文革期间轰动一时的“五七事件”。当时,我也被拘押,失去自由,经历了人生难忘的一课。  相似文献   

20.
1982年10月,一位女知青斗胆上书,请求把下乡知识青年的农龄改为工龄,此信惊动了当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1988年6月,中央(365号)文件明确规定:知青在下放农村劳动期间的农龄一律算作工龄。写这封信的女知青名叫萧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