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纸,过去亦称新闻纸,是对英文newspa-per的直译。报纸在中国出现,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进程启动以后才开始的。它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产物,也是现代化进程的记录者。研究  相似文献   

2.
《大公报》与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化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九一八”事变后,《大公报》认为发展经济以增强国家实力是救中国的出路,提出“混合经济 统制经济 中央集权政府”的现代化方案,并对现代化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它力图通过推动国民党政府,争取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自上而下地实现经济层面的现代化。它对国民党政府不论支持与指责都以其能否进行现代化建设为标准。《大公报》敦促政府推进经济建设,重视经济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为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在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起了舆论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后,中国开始了早期现代化进程。中国的早期现代化是在缺乏必要的经济关系、阶级关系、思想文化准备的条件下,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而开始的,属于“后发外生型”的强行启动,因此它在现代化主题及工业化、民主化进程中就显现出许多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典型特征。本文力图在分析中国早期现代化过程的基础上,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特征与局限作些总结与归纳。  相似文献   

4.
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农民革命。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它已与中国社会现代化密切关联,是促进中国政治发展和工业化进步的必要前提。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有机地将土地革命与现代化路径探索结合起来,开创了近代中国现代化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国早期现代化(或称近代化,下同)的进程,以往的有关研究中有一千ti说法,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器物层次阶段,戊戌维新使它开始进入制度层次阶段,五四运动使它转变为文化层次阶段。这种说法,就这三次运动的主体目标取向而言不无道理,但是就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整个过程和这三次运动的实际成效而言并不全面,亦非尽然。从戊戌维新的实际成效来说,它作为一次政治制度变革运动是不成功的,它在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主要是进行了第一次较为全面的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社会动员。在思想文化上,它开始了科学与民主的启蒙…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的作用错综复杂。作为生长于农业——宗法社会之中并适应这一社会运行机制的文化体系,它以强大的保守性和坚固性抵抗现代化变革,但它内部所包含的诸多成分,却又同时成为推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动力。中国最初的现代化精英,正是在传统忧患意识、变易观念、自强观念、经世观念的作用下,投入波澜壮阔的现代化变革,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7.
高静丽 《沧桑》2009,(3):64-65,68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但由于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历史,使得传统法律意识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仍然有着广泛的市场,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之消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公民法律意识现代化是一个发展过程,它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连。所以,在研究法律意识现代化时,就必须要注重影响法律意识现代化的其他社会因素之发展。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的历史定位与对现代世界发展的再认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现代化研究在中国的兴起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科学关注的大课题是什么?是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及其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中国史学界关注的新问题是什么?是从“现代化”的新视角对中国走向现代世界经历的社会巨变进行深刻的历史反思。 中国近代社会科学,同近代自然科学一样都是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从西方传入的。众所周知,最初是社会进化论的新概念、新理论传入中国,思想界为之耳目一新,传统的国学(包括史学)研究才开始发生大变化。后来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引起了中国人的世界观与历史观的革命,从而也决定了此后中国社会科学与新史学的发展方向。总之,近代西方新思潮、新理论的输入对中国社会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至于它对时代的影响就更不用说了。  相似文献   

9.
辛亥革命:现代化的主观意图与客观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辛亥革命:现代化的主观意图与客观效果马勇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推翻了皇帝,结束了中国二千余年的专制统治,而是为中国传统社会划了一个句号,使19世纪中叶开始被迫进入近代的中国相对说来抛却了旧传统的束缚,为中国现代化的进...  相似文献   

10.
赵文 《黑龙江史志》2012,(19):51-52
1933年《申报月刊》发起的有关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讨论,是中国知识界首次以现代化为题展开对中国出路的探索。这次讨论探讨了中国现代化的先决条件、现代化的道路与实现方式以及如何对待外资等问题。反映了中国知识界在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民族危机下,唤醒国人关注中国的现代化,积极推进中国现代化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近代化历程的再认识──《中西体用之间》读后王法周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的70年,是中国文化步入现代化历程中艰难曲折而又意味深长的70年,在此期间,近代中国文化的种种经历,对今天来说,都仍有它极具现代意义的启示价值。关乎此,长期以来的中国文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现代化历经坎坷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在20世纪70年代对现代化道路做出了重新选择。即由学习和模仿苏联模式转向了开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历程。正是这一转变将中国的现代化引向了快速、健康的发展轨道,带来了中国现代化历史上空前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探索与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不可分割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开辟创造了重要的前提条件,做出了正确抉择;同时,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最终形成确立了基本坐标。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没有20世纪中国的第三次历史性巨变,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现代化史上的一座重要的历程碑。  相似文献   

13.
国外的现代化理论兴起于五六十年代,70年代发展到高峰,并开始为中国学术界所关注。现代化理论为史学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一批运用现代化理论研究历史的著作相继问世。章开沅、罗福惠等人编撰的《比较中的审视: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以下简称《比较》)一书是这一研究的重要成果。它在探讨现代化理论的意义和架构方面,在运用这种理论分析和说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张彦刚 《沧桑》2010,(4):21-22
原生现代化理论在形成的过程中,更多地保留了原汁原味,这其实是现代化同质性的东西,它所阐述的基本规律往往具有普遍的意义。我们不应过多地强调它的意识形态,而忽视它对现代化进程的指导,只有充分吸收其合理的内核,才有益于指导我们的现代化实践。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史研究的反思周积明从1914年第一部以“中国文化史”冠名的著作问世以来,国内的中国文化史研究已走过近90年的历程。它伴随着中国传统史学革命,也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从而在20世纪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长长的印痕。尽管时至今日仍然有学者对文化史研究...  相似文献   

16.
论文梳理了国际移民在祖籍国经济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的作用,分析了华侨华人对中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并就中国在发挥华侨华人作用方面积累的经验进行了总结。论文认为,广大华侨华人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和获益者。这主要体现在华侨华人自身在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关系网络方面具备独特优势,对祖籍国抱有深厚的情感和认同,并且在改革开放中为中国经济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经济现代化建设需要华侨华人的参与,而对华侨华人而言,中国经济现代化也同样意味着机遇。  相似文献   

17.
儒学与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洪煜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学,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世界文化领域中也逐步显示出它的勃勃生机。近年来,儒学在现代化社会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尤其对东西地区现代经济的崛起,起着积极的作用,继而有所...  相似文献   

18.
翻开近代中国留学史 ,晚清时期岭南出国留学生对中国近代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贡献 ,特别引人注目。首先 ,他们是中国近代出国留学的先驱者和开拓者。其次 ,他们是中国近代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再次 ,他们也是肇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早期启蒙者和先导者 ,而且在一定的客观程度上 ,积极推进着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启动。最后 ,他们对中国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贡献 ,就是起着开风气之先 ,最早吸取和引进西方先进文化 ,并把它辐射到全国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学术界讨论现代化热潮时,著名经济史学家吴承明就总结说:“什么是现代化,无经典定义。总的说,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演变,应包括各个方面。”((1))就新中国所选择的现代化道路而言,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它的本质和特点,即本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五个特点:一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五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现代化有丰富的内涵,有经济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的民主化和人的现代化。笔者拟从经济史视角对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做一分析。中国的现代化是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外部冲击下开始的,在此之前,既没有启蒙运动的思想准备,也没有市场革命的制度准备。如果说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了以发展近代工业和市场为特征的现代化,那么到今天,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大约180多年的时间,可谓艰辛备尝,终成正果。从现代化中的工业化、市场化以及民主化来看,这180多年大致可以分...  相似文献   

20.
赵秀艳 《沧桑》2012,(5):67-68,9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它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理论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南,它的提出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顺应了时代的要求,理论本身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深化对这一体系的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