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民俗旅游开发背景下,旅游地女性东道主在民俗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民俗传承主体地位的形成,既源于旅游地社会男女性别角色与分工这一内在因素,亦深受民俗旅游中的性别消费文化以及民俗旅游村落人口流动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女性东道主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对女性东道主自身以及旅游地的民俗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霄冰 《民俗研究》2012,(6):112-122
在生活中自由自在生存的民俗,一旦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必然会受到官方和媒体等外力的影响,变得官方化、商业化,表演色彩也会加重。遗产化后的民俗文化得以本真和活态传承的关键,在于确立一个实实在在的传承主体。民俗的传承,不仅有赖于个体的传承人,而且更加有赖于传承人之后的那个民众群体。  相似文献   

3.
张思华 《神州》2012,(6):6-7
天津皇会是具有天津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皇会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天津皇会的申报和保护单位,天津市民俗博物馆多年来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本文就天津市民俗博物馆对天津皇会非遗保护工作以及其他民俗文化传承工作展开探讨,说明民俗博物馆在非遗保护中所起到的独特作用。同时也将阐述民俗博物馆在非遗保护中存在的不足,并尝试提出解决的办法,使民俗博物馆的民俗文化传承职能得到更大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神话与民俗密切关联.民俗事象与民俗活动是神话赖以存在、传承的裁体,神话是民俗活动的精神内核,通过民俗学的视角可窥测神话的意蕴.日本伊藤清司的《山海经》神怪研究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他以西方文化人类学派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以交感巫术为依据,采用"以今证古"的方法阐释神怪内涵,以"形态标准"判别神怪类属,促使《山海经》研究由传统文献考证转向民俗文化阐释.其研究既有利于揭橥神怪的民俗文化内涵,也拓宽了《山海经》的研究视域.但其中亦有不足,如忽视民俗文化的变异性特征,忽略空间场域对文化差异的影响,甚至有过度阐释的现象.审视伊藤的研究,可使学界取长避短,从而助力于推进《山海经》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神州》2014,(7):1-1
<正>"民俗"是世代相传的民间生活习俗,由此形成的民俗文化是我们丰富多彩生活的构成细胞。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民俗传统的国家,在我国境内土生土长的各民族中,都有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各类民俗文化,代代传承。民俗不仅丰富着我们的生活,还增强着民族凝聚力。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如今,民俗文化已经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  相似文献   

6.
民俗陈列由于展示内容的通俗化,在博物馆展陈中打破了文物罗列的教科书化,如讲故事一般更加注重"俗"。民俗文化深圳博物馆的第二大基本陈列《深圳民俗文化》通过集中展示区域民俗、广府民俗、客家民俗和海洋文化习俗,全方位讲述了一支乡土味浓郁的"深圳故事"。作为深圳民俗文化研究和传播的重要展览,《深圳民俗文化》借鉴了香港历史博物馆的基本陈列《香港故事》、首都博物馆的《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等国内其他综合类博物馆的民俗陈列,展陈语言逻辑清晰,表现方式灵活多样,展陈效果极具感染力,是深圳博物馆最受欢迎的基本陈列之一,对深圳地区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和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以深圳博物馆《深圳民俗文化》陈列展为例,从展览文本、表现手段、空间布局、受众体验等角度分析民俗陈列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7.
民俗是一般民众的生活文化和活态传承文化,民俗文化以其独特的历史进程,形成了特有内涵底蕴。民俗文物则是随民俗而传承下来的一种物态文化,反映着各民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及不同的社会风俗。一件近现代的民俗文物,可能就是几千年前民俗文物的伟承和再现。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民俗文化及其遗产正在快速流失,抢救征集民俗文物工作刻不容缓。文物主管部门及博物馆应强化抢救保护民俗文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措施,使民俗文物的征集保护工作合理持续地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8.
生态学关于生态食物链的概念启发了民俗文化的研究,在民俗文化与区域文化特色的生成和民俗事项传承间有着深层的相关性,苏州民俗自古以土风清嘉著称,生态性特征突出,所以从生态文化角度看苏州民俗的地域特点,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旅游纵览》2015,(12):15-17
<正>本文主要研究哲学视角下民俗,以及其表现形式民俗表演活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因素和影响过程分析,主要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辩证法的相关原理,分析其影响过程。在我国,民俗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分类而存在的,而民俗表演,作为民俗文化和民俗物质形态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展现形式,在发挥着消遣娱乐和教育学习作用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关民俗表演与民俗文化保护传承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均有涉  相似文献   

10.
在《文化财保护法》的框架下,日本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全面的民俗文化财保护传承体系。在日本,"传播"是实现民俗文化财保护目的的重要环节,"传播即保护""传播促传承"的理念深入人心。就日本民俗文化财传播策略来说,一是以社区营造为重点,促进民俗文化财向大众传播;二是大力促进智能媒体技术在民俗文化财传播中的应用;三是文旅融合发展,促进民俗文化财海外传播。  相似文献   

11.
<正>民俗是一般民众的生活文化和活态传承文化,民俗文化以其独特的历史进程,形成了特有内涵底蕴。民俗文物则是随民俗而传承下来的一种物态文化,反映着各民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及不同的社会风俗。一件近现代的民俗文物,可能就是几千年前民俗文物的伟承和再现。  相似文献   

12.
民俗是一个地方民众代代相传的风俗习惯。它的范畴广泛,结构复杂,特征鲜明,功能颇大。民俗志(卷、篇、章)是当代地方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编写民俗志要从传承优良民俗文化出发,移风易俗,扬葩振藻,在剔除糟粕、吸收精华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正>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它具有普遍性、传承性和变异性。民俗既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又是一种历  相似文献   

14.
民俗是一种不断产生、演变、发展的活态文化,它们在传承本民族文化基因的基础上,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外来文化冲击以及自然环境差异等文化生态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旧民俗不断消失,新民俗不断产生,这种继承与发展选择机制既保证了中国民俗文化的独特传统,又保持了中国民俗文化的创新活力。探讨民俗文化发展理论与文化生态规律,提出民俗文化发展理论在当下的实践运用,对进一步推动民俗文化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日本法律对“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超 《民俗研究》2008,(2):26-35
在我国目前大力开展的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经常会涉及到“民俗文化遗产”的有关问题,往往也有一些学者倾向于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传承”或“民俗”(folklore)相等同。本文集中介绍日本法律对于“民俗文化遗产”的界定及其相应的保护和利用措施,希望对我国学术界在讨论与“民俗文化遗产”相关的学术问题时,能够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交通民俗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出行习俗、信仰与禁忌构成了交通民俗的主要内容。兰州交通民俗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兰州人的交通活动与交通运作,而且也反映兰州人的生产、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兰州交通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有利于从交通民俗文化中汲取营养和精华,推动和谐兰州大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武琴  薛洁 《丝绸之路》2011,(8):58-61
人生仪礼是社会民俗事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俗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维吾尔人生仪礼对维吾尔女性有着重要影响,所以,维吾尔女性与人生仪礼关系极为密切。本文从维吾尔女性在人生仪礼这一重要民俗事象中所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和人生仪礼对她们的深刻影响方面来阐释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密切关系,即维吾尔女性传承、发展着维吾尔人生仪礼民俗文化,维吾尔人生仪礼民俗文化也深刻影响、塑造了维吾尔女性。  相似文献   

18.
民俗与语言都是人类原生文化形态,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劳作和社会实践、人际交往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而语言作为民间文化的栽体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和记载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这样也就形成了以反映民俗形态或具体民俗事象的概念、性质、特征等且与民俗有着某种联系的语词--民俗语汇.明清民歌大量的民俗语汇真实再现了彼时的社会风俗文化形态和市井生活.因而,对其进行系统分类研究,对于还原历史原貌、纵览民俗风情、透视民间百态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民俗文化积淀着一个民族的深层记忆,传承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精髓。重庆潼南杨氏民宅建筑为民俗文化传承的代表性建筑之一。2006年,民宅以其规模宏大,雕刻精美,保存完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建筑布局、民俗特色、雕刻艺术、装饰图案、数数运用的寓意等方面体现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马素芳 《丝绸之路》2011,(14):104-105
随着近年来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民俗博物馆发展迅速,但人们对民俗博物馆的定位和认识还不够清晰,民俗博物馆的发展也存在一定局限。为此,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使民俗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