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儿童福利政策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和社会慈善机构采取一系列措施急救难童,重视难童的教养工作。尽管在整个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所推行的儿童福利政策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但其制定的“善种、善生、善养、善保、善教”的儿童福利政策,还是初步显现了现代儿童福利观念的某些特征。应该说,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难童救济与教养方面的努力还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2.
<正>抗日战争期间,西北儿童教养院(今汉中市社会福利院前身)在抗战后方陕西汉中成立,专门收容和救济从沦陷区来的流亡难童。从1939年到1949年,西北儿童教养院累计收养约3000名难童,规模之大、收容难童之多,堪称西北之最,在全国也名列前茅。西北儿童教养院对这些难童施以教养,不仅为抗战作贡献,还为祖国培养出各方面的人才,担任该院院长的是著名爱国者、慈善家和教育家智澄。  相似文献   

3.
全面抗战爆发后,战区儿童流离失所。爱国实业家竺梅先目睹难童惨状,募资筹办奉化国际灾童教养院,成为战时全国唯一一家由民间出资兴办的灾童教养机构,历时五载。本组史料收录了国际灾童教养院有关组织创办、经费补助等与振济委员会来往函件,对于研究战时儿童教养救助工作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马麟童(1912—1952),出生于苏北滨江口岸码头工人兼武术之家。幼年随父练习拳棒武术,11岁进广州童子团(马戏团)学杂技,15岁因父思子,将他带回上海,进淮剧武家班攻文武老生,25岁名扬上海。1946年,他创建民间职业剧团——麟童剧团,1949年定名为麟童淮剧团,1952年升格为上海淮剧团。他演唱气质豪放,胸腔共鸣饱满,唱腔的句尾常常以下滑音处理,自创了风格独特的淮  相似文献   

5.
袁德性将军与流浪难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今朝 《江淮文史》2006,(4):98-103
我所写的这篇回忆文章,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大后方湘西万山丛中苗族地区,一位皖籍国民党抗日将军与近200名流浪难童的故事。笔者就是难童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6.
杨洋 《神州》2008,(6):39-41
保育会成立后,大量接收难童,在那烽火岁月,那些可歌可泣的妈妈们,用自己伟大的母爱和顽强的毅力,保护了民族的希望,使儿童免遭战火的荼毒。仅截止至1943年底,战时儿童保育会及其所设的保育院就已收容了28923名流浪难童。均县遇真宫为战时儿童所提供的庇护,已载入史册,其院长罗叔章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7.
刘东平  王凡 《神州》2008,(6):46-47
郭青是延安保小的校长,直至离休,他始终工作在教育战线。在救护难童的特殊而伟大的事业中,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男妈妈"。他为教育事业,倾注了全副身心。他忘我的、不计辛苦、不知疲倦的艰苦工作着,对那些幼稚无知的孩子,表现出了强大责任心与伟大热情,使那些桃李在战争年代可以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8.
全面抗战时期,难民人口中1/3以上是难童。难童救助被誉为抗战时期"一份伟大的工作"。学界认为,它"开中国有史以来有组织大规模儿童集体保育事业之先河,是近代中国儿童福利事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中国现代化的儿童福利工作,实际上始于1937年,政府与社会通力合作,"由急救难童以及于奠定现代化育幼事业基础"。全面抗战时期,国统区得到救济教养的难童有20万名左右,"为中国有组织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9.
侵华战争后期,日军南支派遣队曾在广东各地掠夺数千名幼童,或作苦工或准备运往日本,日帝投降后这些难童部分被遣散,许多则一度流落全国,国民政府、军委会及广州市府曾下令各机关部队注意调查,并予收容救济。本组史料分别选辑自广州市及广东省档案馆藏档,以此揭开日军在粤所犯掠童罪行的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10.
中国急救战区儿童联合委员会是抗战末期政府与社会联合组织救济难童的国际性机构.该会采取委员制,经费以国际援助和国民政府拨款为主,采用西方科学的社会工作方法实施救济.联合委员会从成立至结束历时两年,虽然发动成立系因解决湘桂难童问题而起,但随着战局的发展,其工作范畴从战区不断推进到反攻区和收复区,共救济十一省市难童六万余名,与抗战初期的抢救难童运动一前一后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难童救济教养工作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日军的长驱直入,国民党在军事上的抵抗无力,给战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数千万同胞沦于日寇铁蹄之下,家园毁于战火,财产化为灰烬,生命毫无保障。为了生存,为了抗日,人们或扶老携幼,离乡背井,走上逃难之路;或抛妻别子,愤然奔赴战场,由此产生了一大批失去了父母亲人、孤苦伶仃的难童。难童是战争的直接受害者,难童问题在当时即引起了国民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澳门进行了组织活动和统战工作。澳门同胞义卖义买,捐输抗战;组织慰问队、医疗队回国服务;赈济难民难童,为难民捐款捐物,为难童创办学校等;有些青年回到祖国大陆参军参战,有不少人为国捐躯。本论述了澳门同胞在中共领导下,从各方面全力支持祖国抗战的史事。  相似文献   

13.
1938年10月24日晚,武汉沦陷前夕,蒋介石、宋美龄及随从人员乘专机由汉口飞衡阳,但飞机起飞不久就迷失了方向,不得不折回汉口。25日晨(当日下午日军即进入武汉),专机再向南飞,旋在衡阳降落。蒋、宋改乘汽车到南岳,住磨镜台(蒋的临时统帅部官邸)。在武汉期间,宋美龄除了担任中国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外,还任"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会长、"全国妇女慰劳前方将士总会"会长、"新生活运动妇女指导会"指导长诸多头衔。但当时她最重要的工作是救护"难童"和培训妇女干部。日军侵华后,各沦陷区逃来武汉的难童成千上万计,宋美龄整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大旗,与日军浴血奋战。无数抗日志士奔赴前线,英勇捐躯。党的领导干部因为领导边区建设、指挥军队作战,将孩子交给陕甘宁边区儿童保育院抚养与教育。方志敏、刘志丹、谢子长等人的子女以及毛泽东的女儿李讷、革命烈士李硕勋的儿子李鹏(国务院原总理)等都在这里学习、成长。当时,陕北除了陕甘宁边区儿童保育院,还有个机构叫陕甘宁边区难童教养院,是时任绥德分区书记习仲勋成立的,专门收养陕甘宁边区的孤儿和难童。  相似文献   

15.
本刊启事     
贵刊2003年第六期刊载《宋美龄领导抢救抗战中的难童》(以下简称《宋文》),是一篇具有史料价值的好文章。拜读再三,倍感亲切。因为我是当时被抢救出来的一名难童,算是一个亲历者。如今65年过去了,我亦年逾古稀,回首当年,感慨不已。一方面,痛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给中国人民特别是广大儿童带来严重灾难;另  相似文献   

16.
父亲沙飞一生中最珍贵的物品有两件,一是他为鲁迅先生所拍像片的底片;一是白求恩大夫临终时赠送给他的一部柯达照相机。父亲去世后,我们将这部相机捐赠给了中国摄影家协会。 白求恩大夫喜欢摄影,他是带着这部柯达相机和胶卷于1938年6月由延安到晋察冀边区的。开始,白求恩无法冲卷印片。当他结识了我的父亲沙飞——人民军队的第一  相似文献   

17.
孔锡鲲是广东省五华县人,中共党员,我国现代著名病理学家。他1927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科,1928年至1931留学德国弗赖堡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31年回国后,先后在上海同济大学、济南山东省立医专、上海同德医学院、陆军军医学校、广西医学院等院校任病理学系主任、教授。其中1946年至1948年赴美国密苏里州癌病研究所深造。新中国成立后,孔锡鲲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任病理学教研室主任、教授。1958年到合肥,在安徽医学院(今安徽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任主任、教授直至退休。他曾担任中华医学会安徽省病理学分会第一、二届主任委员,安徽省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他于1996年在上海去世,享年91岁。孔锡鲲教授是我国病理学奠基人之一,为创建我国现代病理学、培养病理学工作者及发展安徽病理学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正> 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教授很快就将欢度他的80寿诞了。仁之先生由于自幼就热爱家乡和大自然,喜爱远足野游,及后渐长,以至到童耄老年,不论在求学或从事教学与研究期间,都酷爱体育锻炼与旅行考察,因而尽管早己过“从心所  相似文献   

19.
在京剧界,周信芳创立的“麒派”艺术享誉海内外。周先生祖籍浙江慈溪,1895年1月14日生于江苏省淮阴清江浦,父母都是春仙班的演员。在他虚龄七岁时,以“小童串”登台,使观众大为惊叹,遂取艺名七龄童,后改为麒麟童。他从小勤奋好学,少年时代就已是小有名气的演员了。在艺术上,他善于融会贯通,去粗取精。他学谭鑫培,同时吸收王鸿寿的身段气度和唱法做工,又学习孙菊仙的唱腔、念法等,并博采南北众家之所长。经过长时间的刻苦钻研和磨炼,终于使自己的演技日益精湛。他敢于突破前人的条条框框,根据自身嗓音略带沙哑而又苍劲浑厚的特点细心揣摩,在…  相似文献   

20.
史量才(1880~1934),原名史家修,江宁县湖熟镇杨板桥村人。他幼读私塾,刻苦攻读,曾考中秀才。后因受戊戌变法思想影响,放弃科举求学的途径,学习日语及自然科学,于1901年考入杭州蚕学馆,毕业后致力于教育事业,任上海育才学堂理化教员,后又在兵工学堂、务本女学、南洋中学等校任教。1904年,他在上海创办女子蚕桑学堂,开我国女子科技教育之先河,时年仅24岁。此后他又陆续创办20余家企业,受到上海工商界和教育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