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昆 《抗日战争研究》2023,(2):85-99+160
1938年英国远东政策演变的动力机制可概括为“引子与合力”机制。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英国虽同情中国抗战,却在事实上奉行中立政策。中国于1938年9月要求国际联盟援用《国际联盟盟约》第16条对日本进行制裁,此事成为促使英国援华的“引子”。中国和英国议会均借此契机施压,使英国政府难以回避援华问题,美国亦通过对华桐油借款做出示范,各方的合力最终推动英国政府向中国提供了平准基金借款。在英国对日政策方面,1938年的“宇垣—克莱琪”会谈和两次“近卫声明”亦发挥了“引子”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美国率先抨击日本对“门户开放”原则和《九国公约》的破坏,中国和英国议会亦积极督促英国政府对上述问题表明态度。在各方合力的推动下,英国政府在1939年1月的对日照会中正面揭露了日本的侵华野心,公开承认日本是侵略者,英国的远东政策也随之走向清晰。  相似文献   

2.
美日谈判,美国为推迟战争,拟向日本提出妥协方案
  历史上,美国长期执行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以“不干涉”为原则,不主动卷入任何外部军事冲突。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私利,向日本大量出售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名为中立,而实际上助长日本侵华实力。据统计,日本所需钢的90%,铅的45%,铜的90%,石油和石油制品的65%,发展飞机和坦克工业所需机床的70%,均来自美国。[参见樊亢等著《外国经济史》第3册,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89页]1939年7月20日,蒋介石致电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采取办法,削弱日本的战斗力与经济力,并派老资格的外交家颜惠庆到美国,会见罗斯福,交换对“远东大局”的意见,建议对日采取经济报复手段。蒋介石认为,美国当时可以采用的“有效武器”,包括:绝对禁止对日输出军用材料与军用品,特别是钢铁与石油;禁止日本重要物品输入,增加日本物品进口税率;不许日本船只使用特种商港等。蒋介石致函罗斯福,认为上述办法可以“削弱日本战斗力及其一般经济力之失效”,“已足使日本之军阀,感觉美国道义与舆论之力量,而不敢继续漠视”。1941年7月26日,美国政府宣布冻结日本在美国的全部资产,约合1.31亿美元,实际中断对日贸易。8月1日,美国事实上对日本实施了包括石油在内的全面禁运。美国政府采取的上述措施通称经济封锁政策。它们沉重地打击了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政策,极大地限制和阻遏日本进一步扩大对华和对东南亚侵略的阴谋。  相似文献   

3.
诺门罕战争亦称诺门坎事件,是1939年5月4日到9月16日在今中国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一带以及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哈拉哈河及其支流胡鲁斯台河两岸进行的一场战争,参战双方为日本、伪满洲国军队与苏联、蒙古人民共和国军队.这是一场局部的立体化战争,以日本军国主义遭到惨败而告终.这场战争爆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正处于日本加紧用兵中国华北、华中并向华南逐步推进时期,处于中国人民全面抗日战争中的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英国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为基础,梳理了三艘英籍普通商船在1939—1941年被日军扣押以及由此展开的英日交涉过程。日本方面蛮横傲慢,对英籍商船始终强扣不还,对英方的合理诉求置之不理;英国外交当局对于涉案船东几度反复的诉求可算尊重,但对日交涉的努力低效乃至无效,正是该时期英国对日外交整体上奉行消极退让政策的必然结果。三艘遭日本扣押的英籍商船及其相关人员的际遇表明,日本的侵华战争归根到底是对和平环境和国际秩序的挑衅,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灾难,同样也直接伤害到诸多外国商民的权益;如不及时制止,就没有可以幸免的旁观者和第三方。在日本侵华战争影响下的第三国商民,也和中国的抗日战争有各种各样的关系,虽然直接相关的资料零散,但是不能忽视,应该纳入抗战史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5.
邓峰  宋开春 《史学集刊》2002,5(1):84-91
1955年美日关税谈判是战后美国对日政策的必然结果。为了复兴日本经济,使日本成为东亚冷战战略的支柱,美国采取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推动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而日本入关的最关键一步是美日完成最重要的关税谈判。为此,美国政府克服了来自国会的障碍,在谈判桌上向日本做出了巨大的让步,使日本获得了颇为可观的利益。这在世界贸易史上是极不正常的现象,对日本、美国以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1942年,是国民党党报《中央日报》流年不利的一年。 这一年,在极短的时间里,《中央日报》发生两起风波,都因抢发新闻出了差错。 风波所及产生领导层的大换班,从社长到总编以及编辑部主任、采访部主任,撤职的撤职,辞职的辞职,众多人员纷纷落马。 起因于发布废除中美 不平等条约的消息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中国人民愤起抗日。抗日战争进行的最初三个年头,作为世界强国之一的美国,对日本侵略者采取姑息怂恿态度,甚至将战争必需的物资卖给日本。直到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相似文献   

7.
昭和通商株式会社是在日本陆军中央指导下,由三井物产株式会社、三菱商事株式会社、大仓商事株式会社三家公司于1939年4月出资成立的专门服务于战争的进出口贸易企业。昭和通商继承并扩展了在其之前成立的军命会社泰平组合的功能和业务,为日本陆军出口武器、进口战略物资、运输鸦片、调查军事情报。其不仅在中国,还在东南亚、中亚、南美洲、欧洲、非洲各地汲取战争资源,不仅为日军服务,还为德国、意大利提供矿产和武器等物资。研究昭和通商这一案例,有助于我们了解战时日本如何为其战争机器添加燃料。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日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并酿成政府间的纷争。日美贸易中日本的顺差直线上升。这种不平衡的原因之一,是日本的贸易保护主义。 1982年,美国贸易官员布罗克向国会提交了一份题为“对美国贸易的日本壁垒及近来日本政府的贸易主动性报告”,列举了一系列日本进出口制度,包括国家的贸易制  相似文献   

9.
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为美国扩张对外贸易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战争期间英德两大世界贸易强国不仅原有的市场无暇顾及,而且本身也成为美国工业、军火等产品推销和输出市场。这期间美国不仅对欧洲的贸易大为增加,对亚洲,特别是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也不断增长。以1914年美国出口贸易指数为100计算,1919年出口贸易指数已达317,①1931年指数高达692。②美国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出口贸易由1913年的7%增加到1920年的13%。③尽管战时日本经济实力增长很快,已成为美国在远东竞争的劲敌,但美国是在战争中…  相似文献   

10.
《神州》2007,(1)
东史郎,1912年4月27日生,日本京都府竹野郡丹后町人。1937年8月,25岁的东史郎奉天皇之命应召入伍,系日军第十六师团步兵二十联兵队上等兵,曾参加攻占天津、上海、南京、徐州、武汉、襄东等战役,1939年8月因病回国。1944年3月,他再次应召参加侵华战争。1945年8月,他在上海向中国军队投降后回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受军国主义思想的毒害,东史郎亲身参加了南京大屠杀,双手也曾沾上了我同胞的鲜血。但在半个世纪后,东史郎幡然醒悟,站出来对侵略战争进行反省,他不仅将其战时日记公开发表,并向中国人民谢罪,揭露日军当年的残暴行径。在其后,面对日本右翼的责问、恐吓还有威胁以及长达十几年的官司,东史郎不怕围攻、谩骂和威胁,一直顽强地活着。  相似文献   

11.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罗福斯政府的对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对华政策的战略目标 1941年12月7日发生的珍珠港事变,是美日矛盾发展激化的必然结果。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日战争的战略要求是打败日本,确立美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领导地位。战争一打响,美国同中国的关系随即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过去主要是通过有限的经济援助支持中国抗战,以遏制日本的侵略扩张,转而正式同中国结盟,共同对日作战。美国战时的对华  相似文献   

12.
一 1979年,正好是希特勒由侵略波兰所开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第四十个年头。这年,收录有10篇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论文的研究著作《1939年夏——列强和欧洲战争》,在西德出版了。阅读本书就能够了解现阶段的研究水平。书中也包含了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日本状况》(三宅正树稿)的论文。可见在海外,对于日本的研究是越来越加关心。但是,关于判断第二次大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有种种主张。而把1939年9月1日德国——波兰战争的开始,视为“最后的欧洲战争”(鲁卡克斯说)的全面爆发的看  相似文献   

13.
1948—1950年,美国政府制订并实施了发展有限日中贸易的政策。中国东北作为日本传统的贸易对象,成为美国复兴日本经济的政策中对外贸易的一个重点。美国政策制订者认为,发展与共产党中国的贸易,不仅对重建日本经济十分重要,同时能减轻美国的财政负担,更有可能借此制造中苏分裂。日本与中国东北的贸易在这一政策下有所恢复。但是,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这一政策匆匆收场。其原因首先在于政策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美国国务院和军方之间始终存在着意见分歧。其次,东北解放区优先发展同苏联贸易的政策也决定了东北与日本的经贸关系不可能有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大力发展细菌武器,堪称当时世界“先进武器”。在1939年的“诺门罕战争”中日军首次在阵地战中实施了细菌战。本文通过综合分析战后日本细菌战犯的口供及战后相关档案资料,探讨七三一部队参加诺门罕战争并实施细菌武器的历史事实的同时论述诺门罕战争对七三一部队扩展细菌武器研究、防疫给水战场应用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宫格二是日本著名短歌诗人,1939年8月应征入伍,随侵华日军独立混成第三旅团开赴中国战场,之后4年多,他一直在山西一带作战。期间,他写下了短歌(日本古诗体,一般两句)374首,编成短歌集《山西省》,从一个侵华日军士兵的角度,描写了侵华战争的惨烈场面,吐露了他作为侵华战争机器中的一员的精神重压与痛苦。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华侨遍布世界各地,但尤以亚洲最为集中。据1940年前后的调查报告统计,人数约835万多人,其中中南半岛和南洋群岛等地的华侨近乎800万。①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战争发生后,日本军队长驱南下,中南半岛和南洋各地相继沦陷,直到日本投降时止,日本盘踞该地区时间达三年之久。在此期间,日本军  相似文献   

17.
美国东亚遏制战略与日本对东南亚经济外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试图将日本经济外交的缘起置于战后初期东亚的整体政治格局中加以考察。认为随着中国成为美国在东亚的主要对手,美国东亚遏制战略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最终形成。阻止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传统贸易往来,同时促使日本经济与东南亚经济进行整合,成为美国东亚遏制政策的核心环节之一。美国东亚政策的这一转型影响了日本战后的经济发展及贸易模式,并推动了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外交。  相似文献   

18.
1941年8月1日,美国宣布禁止任何石油和石油制品输往日本.4个月之后日本偷袭珍珠港,并迅速占领马来亚等地.美国的禁运政策如何一步步发展?其对于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有何影响? 美国为何重视东亚? 美国介入远东甚至说整个近现代美国远东政策的开始,始于美西战争后对菲律宾和关岛的占领.1898年4月25日,美西战争以菲律宾和古巴为主要战场爆发.三个多月后西班牙崩溃,被迫于当年年底同美国签订了《巴黎条约》,该条约保证了古巴的独立,菲律宾、关岛以及波多黎各则被划给了美国,美方向西班牙支付2000万美元作为获得菲律宾的代价.  相似文献   

19.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开始对中国实行全面贸易禁运,企图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但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判断美国贸易禁运是否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并减弱了参加朝鲜战争的能力可以考察中国1950~1959年的GNP或GDP。把1959年作为考察截止日期是因为那一年西欧和日本实质上已放弃了贸易禁运而急切地恢复了对华贸易。1950~1952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没有受到贸易禁  相似文献   

20.
徐康明 《世界历史》2006,20(1):66-73
日本战败投降后,对战争受害国的赔偿问题便提上日程。战后初期在美国一手主导下,制订了拆迁日本的工业设备赔偿亚洲战争受害国的计划,体现了美国削弱日本这个宿敌,防止其东山再起的战略意图。随着“冷战”开始后美国远东战略的变化,其对日政策进行了大幅度调整,拆迁赔偿计划的实施也半途而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