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涛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23,(2):124-139+215-216
秦朝确立了地方上设“道”对少数族群聚居区进行治理的制度。作为县级特殊政区的“道”,最初可能取义于政治文化引导的期望。“道”制是秦的军事扩张和郡县化过程中折中的产物。“道”除有以族属命名的方式外,也有以山川类地理实体命名的;道以下并非不设乡里,而是采取乡里机构与部落组织并存的形式。道的行政归属,在区划和民政上属于郡,在少数族群事务管理方面则属于属邦,实行中央与地方的双重管理;同时,实行“道”制的地区,由中央派遣官吏和部落君长联合治理,是为中国古代民族管理政策之源头。  相似文献   

2.
在《孟子·尽心上》第26章中,孟子批评了杨子与墨子对于“利天下”的偏激态度: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相似文献   

3.
1930年11月中原大战之后,冯玉祥暂时定居在山西汾阳县峪道河,过着失意苦闷的“隐居”生活.峪道河在汾阳县城西约30里处,两侧是高山陡壁,中间是一条小道,到处野草丛生.一片荒凉.初来这里,冯玉祥目睹如此荒凉之地,思想上极度悲观.每每忆及多年来惨败的情景,不免痛心疾首,潸然泪下.开始由邓鉴三给他讲解“四书”、“五经”.有时他独自一人到山头上高声呼喊,以泄心中的郁闷之情.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冯玉祥适应了这种环境,与旧部谈论时局的变化,总结失败的教训,他曾说:“大局如此,我们  相似文献   

4.
敦煌边塞文学之“征妇怨”作品述论邵文实唐闺怨诗中,有一部分是征人之妇的叹怨:独守空房,永夜无眠,泪湿孤枕,容华徒逝,于是她们怀远征人、抱怨战争,盼望与征夫早日团圆,过上正常的夫妻生活。这类诗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边境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与描写其他内容的...  相似文献   

5.
“拨头”考     
北宋欧阳修有一首《减字木花兰》词,词为:“画堂雅宴,一抹朱弦初入遍。慢撚轻拢,玉指纤纤嫩剥葱。拨头憁利,怨月愁花无限意。红粉轻盈,倚暖香檀曲未成。”词中“拨头”指何物,“拨头憁利”作何解?前人未曾作解,当代台湾省学者黄畲先生《欧阳修词笺注》对此据文献作出了解  相似文献   

6.
“威风锣鼓”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风锣鼓”俗称“威风”,是广泛流布于晋南地区的一种民间娱乐活动.它以鼓奏为核心,辅之于锣、钹、铙等乐器演奏,音域宽宏,节奏强烈,声撼天地,加之演奏者粗犷豪放之仪态,观之每每给人以“惊天地而泣鬼神”之感受,故历来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鼓”.  相似文献   

7.
同样是一个“畏”字,有着它的两面性,人们用起来大有区别。作为党员干部,是“有畏”还是“无畏”,是“畏权”还是“畏事”,这里更有天壤之别。首先,党员干部要心中“有畏”。古人云:“官有所畏,业有所成。”这里的“畏”,是为官之道。  相似文献   

8.
《史记·货殖列传》:“揄长袂、蹑利屣……”,《集解》:“屣,舞屣也”.知屣指歌舞妓所穿的鞋子,为便利于跳和舞,故特尖其头,故称“利屣”,利屣两字似他书不常见.而从来歌舞妓的形象见于古代石刻和绘画的都习惯地拖着长裙掩其双足,穿什么样的鞋子是见不到的.惟《文选》张平子《西京赋》有两句描写歌舞“振朱屣于盘樽,奋长袖之飒(纟丽)”,而现在的今译本(《昭明文选译注》153页,  相似文献   

9.
梳理和考辨入蜀古道“金牛道”上和“米仓道”上的两个以“萧何追韩信至此”而得名的“韩溪”,论证“米仓道”上的“韩溪”得名于萧韩故事更接近史实。  相似文献   

10.
正如人们已经注意到的,“民族”的概念迄今为止在国内外学界一直是一个颇富争议的问题。与此相关联,“民族主义”也同样是一个复杂而难以界定的概念。由于民族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生存与发展之历史条件的特殊性,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更是有着自身不尽同于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复杂性。本人拟从“化认同”的特殊视角对中国近代史上民族主义的复杂性问题谈一点看法,以就教于关心这一问题的方家与同道。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除有秦、齐、楚、韩、魏、赵、燕七雄之外,还存在过不少小国,“千乘之国”的中山国就是其中之一。中山之名见于史册是在公元前506年,据《左传》定公四年载:晋会诸侯谋为蔡伐楚,荀寅言于范献子:“国家方危,诸侯方贰,将以袭敌,不亦难乎。水潦方降,疾疟方起,中山不服,弃盟取怨,无损于楚,而失中山,不如辞蔡侯。”其后中山之名在史藉上常被提及。《世本》载:公元前  相似文献   

12.
孙华 《四川文物》2012,(1):74-85
“茶马古道”的核心是古代中央政府用农区之茶换取牧区之马的茶马互市的道路,其在隋唐时期是马土互市之道,从宋代中期至清代早期是茶马互市之道,清代早期以后蜕变为茶土贸易之道.“茶马古道”的分布范围主要在四川(包括贵州遵义)、陕西、甘肃、青海和西藏地区,清代以后才发展到云南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3.
《唐会要》卷一○○《结骨国》云:“以木为室,覆以木皮。天每雨铁,收而用之,以为刀剑,甚铦利。”  相似文献   

14.
在案头堆积的史料中,综观求神算命卜祸福,抽签相面问吉祥的迷信史实,不禁为那些上当受骗的人而遗憾,也深感愚昧无知之可怜。遂择其要者而综述之,以省后人。——笔者 “半仙”这个名称,是人们给那些算命、卜卦、看相之人取的绰号。因为这些人把自己装扮成神仙似的人儿,说什么能预知人的吉凶祸福,也有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之术,故被人们誉为“半仙”。 有些“半仙”在卦摊前写着“不是神仙”4  相似文献   

15.
“情兼雅怨”是钟嵘《诗品》评价曹植诗歌的重要特征,也是他评价其他诗人的一个重要标准,因而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各注家对“雅”的点校存在很大分歧。本文指出,“雅”应是与“怨”两两相对的一种美学风格,而不是指《雅》(即《小雅》)。  相似文献   

16.
孔子之道“义”以贯之韩石萍孔子自述"吾道一以贯之"。①这个"一以贯之"的"一",自古以来就成为人们长期关心和讨论的焦点,可谓众说纷坛,至今莫衷一是。归纳起来,有代表性的意见主要是以下几种:仁、礼、忠恕、中庸。笔者以为,孔子之道"义"以贯之,本文拟就此...  相似文献   

17.
邢卓 《钟山风雨》2012,(4):20-24
惊见奇文 1979年6月中旬的一个午后,我在保定市图书馆翻阅文学期刊。当时我在保定师范学校读书进修,受刚刚开闸的文学大潮的影响,兴冲冲跻身“文学青年”之列,几番耕耘,也有两三篇作品发表。由于中华大地从冰雪严封的十年浩劫中苏醒不久,压抑在人们心中的悲哀、愤懑、怨十艮、憎恶之情借助文学的力量喷薄而出。我在1974年曾和两位知青好友以“王亚卓”名义给反“师道尊严”的造反小将黄帅写批评信,也因此遭到过沉重打击和残酷迫害,握笔在手就有汹涌澎湃的批判情绪翻卷胸中。  相似文献   

18.
“四句教”①引起后世学者众多的争论,其中最主要的一点为阳明究竟是儒是佛?或“以排之实托儒之名”?表面看“无善无恶心之体”确实吸收了释、道的智慧,阳明自己也说:“仙佛到极处与儒者略同”。然而这实际只是上半截的略同,一涉及下半截,阳明就多有激烈批判,用他的话说就是道释“但有上一截,遍了下一截,终不似圣人之全,然上截同者不可诬也”。正是在极其重要的下半截上,儒与道释表现出根本不同的立场。阳明所说的上半截,乃是指形上界、超越界、本体界,儒释两家都将其收放于人的内在本心。他比较儒释两家说:“良知之体如明镜…  相似文献   

19.
俾斯麦,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个凶残嗜杀、强权主义的“反动容克”。这恶名的招来,据说是因为他推行一条“铁血政策“,“镇压人民”,“维护普鲁士专制统治”。由是,这位德国近代史上的烜赫人物,便以“铁血宰相”而昭著于史书之上;“铁血政策”这项德国民族统一运动的强力措施,便以“反动暴力”而定论于史家之说。 其实,这种习惯的看法颇有值得商榷之  相似文献   

20.
在封建专制制度下,人君的听言,为言是个关系到国家安危治乱的问题。申子所说的“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就是这个意思。因此,“慎言”、“稀言”、“不言”“多闻”、“多听”、“多谋”等等主张由来已久。《管子·九守》曾提出过“听之术”。但很不具体。将听言之道具体化、系统化、理论化的是韩非。第一,他的许多篇章专门记述君王听言为言的经验教训;第二,韩非有几篇专门论述为臣进言之难之险之技巧的文章,从臣下为言方面丰富深化了人君的听言之道;第三,他从这些经验教训中提炼出一套“听法”、“听言之道”。固然韩非的听言之道,许多是从“潜御群臣”出发的,因而流于诡秘权诈,但也有许多是从取得正确的认识以便作出正确决策出发的。因此清理一下与糟粕相杂的精华部份是值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