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州博济医院是近代中国最早、最具特征性的西医院。西方人认为博济医院是远东最早的医院(the oldest hospital in the oritent)。清末至民围期间不少在华著名的外国医生都曾在博济医院工作。其始是公理会第一位传教医生伯驾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在广州市十三行建立的眼科医局。1836年10月中国医学传道会成立,郭雷枢任会长,裨治文与伯驾为副会长。当时的中国医学传道会与广州医学传道会(Canton Medical Missionary Society,简称CMMS)是一体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担任广州博济医院院长40余年的嘉约翰医生(John G.Kerr)于1900年退休,广州医药传道会任命该院外科医生关约翰(John M.Swan)继任院长。美国医学博士达保罗(Paul J.Todd)也到达广州,出任博济医院医生(当年的医生都是全科医生)。  相似文献   

3.
1807年9月,英国伦敦传道会牧师马礼逊经过了辗转奔波之后,登陆广州,开启了基督教新教在广州传教之序幕。以后各国差会不断派遣传教士来华,企图使中国国民皈依基督教。经历了不断的挫折之后,传教士们意识到要使“天朝大国”的老百姓接受基督教就必先改造其思想,于是他们选择了办学作为传教  相似文献   

4.
(1)侵华先锋伯驾彼得伯驾(Peter Parker)是美帝侵华的先锋。公元1804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弗兰明罕城,他的父亲是农民,全家信奉基督教,183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得医学博士学位,同年5月10日复被封立为牧师,于10月26日乘“马礼逊”号轮船抵广州,为美国基督教医师奉国外宣教会派遣来华的第一人。他先到星加坡学习华语,次年便到广州,在新荳栏厂地开了一间眼科医局,到了1856年,这所医局被毁于火,乃迁地方重建新院,这所新院,即日后远近闻名的博济医院的前身。又曾组织“广州医药传道会”,在  相似文献   

5.
一 孙中山(1866--1925),字逸仙,广东香山(中山)人。12岁与其兄及同乡出洋求学寻求发展,入基督教学校学习西方政治学说、自然科学及圣经科目,而后又入檀香山最高学府奥阿厚书院学习,1883年,学业来满回国。1886年,其“学医于广州之英美传道会,主教者为戈尔医学博士(Dr,kerr)”,1899年,“闻香港创立医科大学,逐决计赶香港肆业,阅五年而毕业,得医学博士文凭”。  相似文献   

6.
1997年第3期《文史精华》上,《中医药界大请愿》一文中第三个小标题是“杏坛同心沪上集会”。这里作者误将“杏坛”一词当“杏林”使用了,特指而辨之。 杏坛,原为孔子讲学的地方,以后常比喻为儒家传道的阵地、讲坛,有时也用于著名学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近代来华外国人名辞典》中,有一处将三个外国人物的英、汉姓名“张冠李戴”的疏误。该辞典将著名大鸦片贩子James Matheson误作央孖地臣;把Alexander Matheson误为三孖地臣(《近代来华外国人名辞典》1984年版,第316、317页),笔者查阅有关中西文档案资料,考订如下。James Matheson(1796—1878),此人当年在华曾用的汉名应是“孖地信”。孖地信为苏格兰人,1813年至印度加尔各答随其叔父经商。1818年,孖地信首次到广州。此后,直到1842年这20余年  相似文献   

8.
梁廷楠(1796~1861)在清宣宗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编写的《合省国说》,是中国人介绍美国的第一部作品。 所谓“合省国”,即美国独立时,由13个州组成的联邦。美国的“州”,大约相当于中国的“省”,而中国则“省”之下辖“州”,所以当时按中国习惯,把美利坚合众国称为“合省国”。作者对美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在扬州发现一部蓝瑛的《山水画、题合册》(以下简称“合册”),实属难得的珍品。“合册”共二十页,十页为绢本山水,七页设色;十页题皆纸本,其中四页配诗(见图版叁、肆)画芯纵19.1、横14.7厘米。题词中有五页点明了作者创作的所在地点,其中一页写得最具体的是:“壬午夏日雨窗画於平山堂醒园”。“壬午”是崇祯十五年(1642),就是蓝瑛到扬州的的第一年。“平山堂”乃扬州北郊著名的风景胜地,是历代文人学者必游之地,“醒园”现已不存,其遗址当在今鉴真纪念堂的东北侧,现建藏经楼处,当年蓝瑛寄居于此,真是人在画中。  相似文献   

10.
近代太虚法师致力人生佛教,力图把闭关的佛教推向社会,提倡济世利人的大乘利他精神.民国4年(1915年)冬著《整理僧伽制度论》以革新僧制,并组织佛教正信会,发挥居士能量,做弘法利生工作.民国9年(192年)成立汉口佛教会,民国18年(1929年)正名改组为汉口佛教正信会,把会务从3部扩充到6部,成立了慈济团,专门负责救灾济贫扶困,利生送诊施药,赠米散衣等慈善事业.每年冬季,大规模的发米施衣,春季放赈,夏季施菜施药,凡贫者所需.无不设法救济.如送诊施药,自办大药房,延聘中西医内外科医生多达12名,每日平均治病人四五百号,全年支出万余元.太虚法师曾总结指出:“佛教正信会为社会人士所推重,最大的原因就在于慈济团”.又说:“慈济团事业的发展,皆赖钟居士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基督新教传入广州始于清中叶。1807年,英国伦敦传道会派遣罗伯特·马礼逊(1782—1834)来华传教,他是基督新教第一个进入广州的传教士。马礼逊在中国传教达25年之久,他没有建立任何教会,由他私下洗礼的信徒不过5人,但他毕生的工作却为新教在广州乃至中国后来的发展起了重要的铺垫作用。至20世纪初,传入广州的外国差会共有15个。其中美国9个,英国3个,德国2个,美国、加拿大联合1个。各差会在广州争相发展势力,扩充传教地盘,其活动区域从十三行一带向全市各个方向发展,先后在广州市建立起教堂30多间。基督新教在广州的传教事业呈现出一片繁荣兴旺的景象。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30年代前期希特勒上台之初,以著名投机商人克兰为中介,德国在广东进行了名为“广东项目”的大规模、持续性军事输出活动,从而在中德两国之间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广州事件”。虽然克兰在广东的活动一再受到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对,德国一些重要军政人物也极力阻止克兰在广东冒险,但在军方及希特勒几度支持下,事件几经反复,一直持续到1936年。“广州事件”反映了希特勒上台的最初几年德国积极重整军备的国家战略及其对华政策的投机本质。  相似文献   

13.
1925年9月23日,与“廖案”有牵连的胡汉民,带着一封由汪精卫签署的给俄共(布)中央和苏联政府的信,肩负同苏联和共产国际领导人商榷国民党的组织、宣传及在国民革命时期应取之策略等重要问题的使命,并作为国民党出席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六次扩大全会的代表,离开广州前往莫斯科。10月4日,当胡汉民抵达海参崴时,受到了热情欢迎。他在给汪精卫的信中说,苏联人接待他的感情之热烈、礼仪之隆重、肴食之丰美,是平生所未遇见过的。在中国南方被“礼貌地”驱逐出来的胡汉民,竟在苏联受到如此欢迎,他的惊喜之情自然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14.
《神州民俗》2008,(3):8
1923年7月31日上午10时许,广州惠爱西路大圣药房内突然传出轰然巨响,然后看到火光四射,燃烧各种东西。爆炸声起后,有人说,有几个匪徒闯进药房想进行抢掠,被药房里的人发觉,大声疾呼,匪徒匆匆遁逃,跑到门口的时候,竟转身投掷了一颗像是炸弹的东西,所以才会传出震天巨响。  相似文献   

15.
本指出前人对“宿宿”、“信信”的训释错误,认为“宿宿”、“信信”当为“肃肃(蹄蹄)”、“申申(伸伸)”的假借,表人的情态形貌。  相似文献   

16.
《沧桑》1996,(6)
清代商界,谁执牛耳?晋商!漫漫二百年,悠悠票号;“祁帮”、“太帮”、“平帮”,帮帮叫响。“日升昌”开华夏汇兑之先河,“合盛元”分号远布日本、朝鲜,“志成信”股东众多。  相似文献   

17.
1962年,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途经南平,曾赋《咏南平》诗二首,其一有“信国曾开府,黄巢此筑营”之句。显然,“信国曾开府”是有据可考的,然而,“黄巢此筑营”则似可商榷。本文拟就通过梳理黄巢在闽北的行踪,对这一诗句作一考辨。  相似文献   

18.
黄艳 《羊城今古》2000,(3):25-27
民间慈善组织(包括善堂、善社、医院)的兴建是广州晚清时期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先后设立于广州的善堂至少有17家以上,其中润身社善堂、爱育善堂、两粤广仁善堂、广济医院、方便医院、惠行医院、述善善堂、明善善堂便是清末民初广州著名一时的“九善堂”。一时设立善堂之风蔚然,无怪乎时人评日“今日之办慈善事业者,已成社会之一般趋势矣。”  相似文献   

19.
(一)山川秀丽,相逢多欢 马万祺,广东南海人。生于1919年。年17,即承继祖业,接管家族生意。1937年,由广州移居香港。1941年转澳门,直至如今。乃港澳一位著名实业家。而其自少年时,即“喜读唐诗宋词,并爱国文”。几十年来,投身社会,经历各种政治事件,每以诗词抒怀,其所作亦已达到可以结集之地步。1988年,作家出版社为其出版《马万祺  相似文献   

20.
赵新春 《文物世界》2012,(5):12-13,20
秦汉时期的平城是雁门郡所辖的县城,属并州刺史部。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匈奴攻韩王信马邑,信因与谋反太原。……高祖自往击之。会天寒,士卒堕指者什二三,遂至平城。匈奴围我平城,七日而后罢去。”这是大同立邑最早的确切文献记载。由于著名的“白登之战”,平城闻名天下。西汉中后期,在此设置了雁门郡东部都尉治所,驻有边兵,抗击匈奴,平城成为边地政治和军事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