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十月,庄浪县南坪乡一村民手持一尊铜鎏金佛像来博物馆要求鉴定,声称在取土时发现的,共二件。我们问明情况后,及时将这批物征收入库,经鉴定属唐代铜鎏金菩萨造像。  相似文献   

2.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成都市物管理处从废品收购站收回一件青铜佛像,收回时佛像的双膝处已被砸残,后背及座子已砸变形,左膝处有修补痕迹。但整体形状基本完好,大致可以恢复其原状(如图所示)。该尊佛像以红铜为主要成分,螺发,肉髻细而高,髻顶有圆球形宝珠,发际线在额中略向下呈弧形,脸部瘦削,眉心有白毫,短下巴,双耳下垂,胸部肌肉隆起。披袒右袈裟,露右乳,  相似文献   

3.
2001年8月,包头博物馆征集到一件北魏延兴三年铜佛像。该件佛像为半浮雕背屏式,背屏呈舟形,佛为立式,下部残断,缺失底座。通体残高14,最宽8.1,厚0.3,足长  相似文献   

4.
1986年,榆林地区文管会征集到南朝刘宋时期鎏金铜佛像一尊,通高16. 3、宽7. 7厘米,重470克。高肉警,躯体清瘦,身着通肩衣、下束腰,双腿曲垂作舒相座式,左手抚左膝,右臂屈肘,右手施无畏印,脚踩覆莲座,下连四足方床,背饰园环形头光,桃形大背光,周饰火焰纹。造像雕法拙朴,衣纹形式化(图一:1)背部阴刻铭文,全文如下: “景平元年正月十四日,佛弟子王世成敬造弥勒像一躯、为亡过父母,现存夫妻、为四恩六道、法界众生但升妙果”(图一:2.图二)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正定县文物保管所收藏的古代瓷器中,有2件精美的唐代执壶,其造型规矩、做工精良、装饰独特,对研究陶瓷发展史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此2件壶均由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定为一级文物。 1.结带柄白瓷执壶 1979年12月出土于正定县郭家庄村。高18.9、口径7、底径6.2、腹径11.4厘米。  相似文献   

6.
刘友恒 《文物春秋》2013,(5):59-64,80
正定广惠寺华塔第三层塔心室内供奉有两尊唐代石佛造像,且均刻有铭文。本文通过对铭文的分析认为,两尊佛像应系唐代为国忌行香而造。有明确纪年的此类佛像存世者甚少,这两尊佛像虽残缺不全,但依然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7.
1983年,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石门寺发现两件石刻佛像。一、释迦牟尼坐像(图一)。像雕刻于石门寺右面的一座崖壁上,高于地面约20米,佛背光处刻二层台式石罍纹饰。佛面部已毁坏,双手合十,披袈裟,露胸,袖宽大,双腿下垂,脚踏覆莲,端坐于叠涩  相似文献   

8.
《文物》1985,(11)
1985年4月,我店征集到一件鎏银铜佛像(见图)。佛像通高23.1厘米,由头光、背光、释迎坐像和佛座组成,这四部分合铸为一,浑然一体。头光高9.8、宽9.5厘米,桃形,中部以小联珠纹组成一圆形,内为八瓣莲花,其外为一周火焰纹。头顶部有四个上下两两相对的小圆孔,当为固定佛像用。  相似文献   

9.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拥有现代化设备的大型博物馆,馆藏文物十分丰富,其中以青铜器、金银器、玉器、陶俑、壁画、铜镜、陶瓷器、砖瓦建材与货币等最为典型。在陶俑文物中,有两件唐代跪拜俑分外引人注目,它们不仅是研究唐代服饰的珍贵形象资料,而且对于研究中国...  相似文献   

10.
两件馆藏唐代海兽葡萄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是我国铜镜制作业的鼎盛时期,海兽葡萄镜是唐代铜镜制作工艺的典型代表,我馆收藏的这两件海兽葡萄镜图案精美,制作精湛,代表了唐代高超的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韶关市发现两件唐代铜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韶关市博物馆在文物普查中,征集到唐代铜镜两件。据了解是在韶关市西郊芙蓉山古墓中发现,同时还出有铜盆、长柄铜灯等器物。现将铜镜介绍如下。鸾雀莲花葡萄镜八出葵花形。直径30厘米。半球形纽,莲花形纽座。纽外饰葡萄及叶瓣组成的花环,花环的每组花叶向外延伸出八枝莲花。其中四枝以莲叶作底纹,托出六瓣莲花;另四枝以卷曲莲叶作底纹,托出三瓣莲花,花蕊顶端站立鸾雀一对(见图)。  相似文献   

12.
陈悦新 《文物》2020,(7):85-96
<正>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12公里的龙门山麓,前滨伊水,其地东北距东汉迄北朝洛阳故城20公里。龙门石窟现窟龛编号总计2345个[1],其中唐代窟龛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2],在西山和东山均有分布。约自贞观四年(630年)至天宝十四年(755年)的一百二十五载,可以说是龙门石窟唐代开窟造像的黄金时期[3]。龙门石窟唐代大型洞窟一般认为分作四期。第一期主要完工于太宗后期(637~649年),属创始阶段,洞窟均分布在西山,包括唐字洞、药方洞、宾阳南洞、宾阳北洞等。第二期主要完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三年十月,经上级批准,随州市博物馆在擂鼓墩砖瓦厂发掘了一批战国中晚期古墓葬,出土文物达数百件,其中有些文物是极其难得的珍品,有的已在香港举办的《湖北随州擂鼓墩出土文物展览》中展出。现将其中尚未报导的两件文物简介如下:铜戈砖瓦厂M12出土。直援微仰,胡特长,六穿,内上扬,一穿。通长38.2、内长16.4、宽5.7厘米。这种六穿长胡戈,在东周时期的铜戈中罕见,堪称铜戈之王(图一)。铜剑砖瓦厂M6出土。剑身扁平,中  相似文献   

14.
1983年11月上旬,我们在扬州市文昌阁以东、三元路北某基建工地(简称甲工地)上,采集到一片早期青花瓷碗残片。半月后,又在甲工地以西约百余米的另一基建工地(简称乙工地)上采集到另外一片。这两处工地平列于一条东西向的直线上,地处唐代罗城范围内,又在宋、元、明、清旧城以内。甲工地施工面积约1,200平方米,平均施工深度约2.2米。这里地层情况比较复杂,工地的东部优乱层下,出土的全为明代青花瓷片;工地的西部和中部北侧已出土唐代文物;其它地方主要出土宋元瓷片。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长武县征集到两件有纪年的铜造像,现存长武县昭仁寺文管所。 1、北魏景明三年造像此为释迦多宝并坐像。通高14.5、宽6.4厘米。佛高浮雕。均束髻,面方圆,带微笑。着圆领通肩袈裟,手施禅定印,结跏趺坐。后有头光和桃形火焰纹身光。二佛之上有一小供养人。下为三足床。床外侧刻题记:"景明三年二月十五日□□□□像一区"(图一、二)。景明为北魏宣武帝年  相似文献   

16.
秦陵铜车马坑出土两件青铜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夏,陕西省考古所秦陵工作站将历年来秦陵出土部分文物和标本交秦博物馆收藏保管。在这批文物中有两件青铜剑很有特点,这两件青铜剑形制相同,一长一短,1978年出土于秦陵封土两侧铜车马坑,同时  相似文献   

17.
2009年,西昌市文物管理所征集到一批青铜器,其中两件青铜杖较具地方特色,保存较好。它们与盐源地区出土的青铜器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研究盐源地区类似的青铜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羊首虎纹杖1件(C∶01)。杖首略似一对羊的弯角,杖身为扁长条形,下端呈锥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宿县出土两件铜乐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2年4月间,宿县许村公社社员许立振在芦古城子遗址上,发现两件铜乐器,于1963年5月间献交安徽省博物馆。芦古城子为台形遗址,北距宿县城十八公里,东南距蕲县旧址八公里。位于浍河和芦沟的汇合口,南靠浍河,东、北两面临芦  相似文献   

19.
大理国大日如来鎏金铜佛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日如来鎏金铜佛像高48厘米,结跏趺坐,两膝间最宽35厘米。表层髹有红漆。右手作触地印,左手结定印。身着袒右式袈裟,衣纹刻画简洁流畅。两耳有圆形饰物,右臂戴臂钏。佛像的表情恬静安详。额间饰以红珊瑚,螺髻上饰以两颗绿松石,螺髻间残留有紫色染料(封三:1;图二)。环铜像的脖颈一周,有纤细的裂纹,肩部、肘部等处还有数处利器砍凿后的残迹,右胸部微凹,也明显受过外力的撞击。铜像的表层鎏金,井髹有红漆,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20.
李泓 《文物》1981,(11)
在拉萨罗布林卡的西藏文物陈列室内,展出一件北魏时期的释迦牟尼说法造像。此像系青铜铸造,佛身与四足须弥座连成一体,高18、底座边长6厘米。释迦牟尼顶束发髻,额发为螺旋式,合目凝神,披袈裟,袒右肩,褶纹整齐。右手上举前伸,作说法状,左手持衣裾,结跏趺坐,下置须弥束腰金刚座。雕刻精细,造型匀称,通体镀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