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焦天龙 《南方文物》2008,(3):101-107
文化概念在西方考古学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一个从无副有.再到被扬弃的变化过程。在当代西方考古学中,“文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很重要的词汇。“风格”(style),“认同”(identity)。“族群”(ethnicity)等概念成为西方考古学者分析考古材料区域特征的主要术语。这些术语被用来探讨物质文化所反映的区域差异和社会界限。与欧美考古学相比,中国考古学界虽然有关于文化因素分析的探讨,对文化概念本身基本上没有太多的争论,并完全错过了西方考古学过去三十年来有关风格的大讨论。西方考古学界对文化概念的扬弃过程值得中国考古界深思。  相似文献   

2.
正一、已有考古观察早期中国形成观点的简述近年来,关于早期中国的话题十分火热,正如曹兵武先生所言,"历史学、文化学尤其是快速发展的考古学等,已经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关于早期中国的关键性的新认识。(1)"在关于早期中国的考古学讨论中,学者们纷纷从自己的视角,提出对早期中国的考古认识。2009年,许宏先生出版了《最早的中国》,立足于二里头遗址考古研究,从都城考  相似文献   

3.
李彬森 《华夏考古》2022,(6):119-125
从考古学创立之初至今,考古材料形成过程问题在人类行为、废弃过程、埋藏学、地质考古学等层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形成了若干研究分支领域。中国考古学百年间积累了丰富的考古地层学实践经验,形成识别不同考古遗存的手段与方法。近年来也大力引介西方考古学遗址形成过程研究的成果,对这一领域研究进展的梳理和总结,可以为中国考古学提供借鉴和参考,以增强从考古材料中提炼人类行为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成刚刚 《丝绸之路》2013,(6):132-133
当代水墨是中国传统水墨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观念相互碰撞产生的一个当代艺术品种。它在保留中国传统笔墨所需材料的基础上,大量运用西方现代艺术创作中的一些方法和观念进行创作,不仅和传统的中国画有相当的距离,也和传统的笔墨概念有很大区别,在表现形态上虽借用当代或西方的一些艺术表现元素,但从精神上追求更多保留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5.
廖红梅 《沧桑》2010,(3):251-252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对审美追求由来已久,丰富多彩的民族语言和光辉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民族声乐这一闪烁着中国人精神和智慧的艺术品种。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传入后,中国出现了现代音乐美学思想,在保存了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重要成分的基础上,同时接受了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巨大影响,是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与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交融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及其审美风貌和精神,它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美学理论的一个永久性课题。本文试图从"情"这一角度对当代的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美学特征作出自己的归纳和总结,并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情"这一美学理论方面作一些粗浅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中国有多久     
最近听到的两句话都让我很吃惊。一句是一位白领小姐说的。她说她不喜欢考古,“考古和我有什么关系?”她问。另一句是朋友转述一位意大利人的话。意大利人说中国人很奇怪,总觉得自己被西方国家欺负了。对受屈辱的历史,耿耿于怀。其实,近代的中国人和当代中国人不是一回事啊。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国早期铜器的问题,近年来已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普遍关注,成了研究领域中的新课题。本文拟从考古材料出发,结合文献、冶金史等资料,对中国早期铜器产生的历史条件、时代范围、发源地、器物发展规律、对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以及在世界冶金史上的地位等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8.
了解国际史学的新发展,然后是……——《当代西方史学流派》读后赵世瑜徐浩、侯建新两同志的新著《当代西方史学流派》一书的最后,开列了一个参考书目,从中可知,不计历年来翻译的国外关于西方史学著作和论文,仅中国学者在近十年来所撰写的关于西方史学的专书就有数十...  相似文献   

9.
计巍巍 《南方文物》2023,(1):252-258
华南史前考古肇始于20世纪20、30年代西方来华传教士及业余考古学者的工作。本文基于芬戴礼神父同时代传记、香港遗留笔记及其1930年代发表的学术论文材料,对华南考古先驱耶稣会神父芬戴礼(Fr. Finn D.J.)香港及周边考古活动学术影响进行梳理。通过对芬神父田野考古工作方法、提出的研究假说及阐释路径的分析,本文总结华南史前考古在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学科初始阶段的一些特征,进而揭示华南史前考古与当时中国北方考古及东南亚考古学术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西方社会史理论和学术话语对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的发展,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现阶段,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在理论建设方面开始了新的探索和反思,出现了一些新趋向:从热衷西方理论的追捧到开始注重本土化研究的学理凝练;从追求个案、专题、区域研究到微观、宏观研究并重;从注重社会史问题的研究到倾力于当代社会史理论的发掘;从学界毁誉参半到注重反思当代社会史研究,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的中国当代社会史学科。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建国后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关于军事工作指导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当代中国军事思想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关系、当代中国军事思想发展的几个阶段、当代中国军事思想的基本特点等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并阐述了当代军事思想史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辛亥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各方面都有重大变化的时期,学术界也不例外。就传统的史学、金石学来说,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学在我国西部探险式的“考古”活动,以及西方考古学思想、成果、方法等在中国的介绍,中国传统史学和金石学研究受到了强烈冲击,一些学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西方近代考古学方法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关于“当代中国教育思想史”的阶段划分马树功目前,关于当代中国教育思想史的研究尚很薄弱,国内少有的有关几本著作虽然作了有益探讨,令人耳目一新,但他们大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阶段划分为依据,使人觉得难以反映这一专史的自身特点。笔者认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共...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玉器和玉石科技考古研究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综合分析了中国古玉器和玉石科学考古(包括地质考古)研究的进展和若干问题,进一步论述了关于真玉和假玉的名称及分类问题、古玉器和玉石科技考古中的方法问题、以及中国古玉器的质地和玉材来源问题.报道了最近用无损分析方法对新石器时代(包括良渚文化和仰韶文化)以及夏、商、周时代中国古代玉器的实验结果.讨论了进一步对中国玉器科技考古研究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侯树栋 《史学月刊》1999,(2):98-105
兰克史学是19世纪西方史学的代表,被长期尊奉为西方史学的“样板”。20世纪以来,西方史学经历重大变迁,兰克史学的支配地位不复存在。在西方史学转型过程中,兰克史学既是当代西方史学学术批判的对象,也是学术继承的对象。文章系统考察了当代西方史学与兰克史学的批判与继承关系,认为兰克史学的一些合理思想和方法已融入当代西方史学,20世纪西方史学的变迁不是简单地否定传统,而是在突破传统中继承传统。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考古发掘的遗物所反映的有关西方神话的题材,论述了西方神话在中国古代的传播及其中西文化在丝绸之路上的融合与交流。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古代东西方的交往一直是引人注目的课题,不少历史和考古工作在这方面倾注了许多心血。一些研究关注古代西方流人中国的货币,认为这是昔日东西方交流的可贵物证,从钱币的时代、发现的地点,可以提供很多可贵的线索。其中在中国发现的罗马金币一直是个被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Context(背景)是西方考古学中的关键概念,也是考古学区别于古物学的标志。"背景"的含义十分丰富,包括考古材料的出土背景与特征,以及考古材料背后与"透物见人"研究有关的诸多关联性。"背景"的含义同西方考古学的理论范式密切相关,并随着西方考古学理论范式的革新而不断拓展。中国考古学自身的发展特征使得"背景"概念并未在实践中受到足够重视。鉴于"背景"概念的重要性,中国考古学应拓展理论范式,在理解不同范式差异的基础上,优化并整合不同范式所提炼的背景信息;深度发掘并完整公布考古材料自身的背景信息,将不同类型的材料及其背景信息进行关联,从而产生更具说服力的解释;从多个视角对同一批材料或同一个问题进行反复阐释。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学术思潮的方法论批判朱红文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当代中国学术发展的根本转型时期,开始了我国学术的一个新的繁荣时期。但是,近十几年来我国学术的发展,在方法论仍然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具体说来,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影响;二是西方...  相似文献   

20.
中国考古学史的几点认识张忠培怎样评价今天的中国考古学,又如何走向明天。这在八十年代后期,明显地出现了一些不同的意见。当今是走过的历程的积淀。为更好地认识今天,必须清醒地回顾昨天,同时,只有正确地认识今天,才能稳健地走向明天。为此,就中国考古学史上的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