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以苏联援助我国建设的156个重点工程项目为中心,加上694个限额以上重点工程项目,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工业建设。洛阳是国家重点建设基地之一,先后有10个大中型骨干企业在这里兴建,其中有6个属于156项重点工程。为了确保这些任务的顺利完成,国家先后从全国各地调来11支各类施工队伍,并于1954年9月1日,专门组建了洛阳工程局,主要承担第一批动工兴建的洛阳拖拉机厂、洛阳矿山机器厂、洛阳轴承厂3个大厂和市政工程的基建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2.
1991年,前苏联解体后,其国内原来带有“CCCP”的卢布、纪念金银币以及各种勋章、奖章、具有历史意义的纪念章等物品,大量流入我国境内。这枚十分珍贵的“中苏友谊万岁”铜质纪念章(见图)是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由周总理馈赠给“苏联援华技术专家”的纪念品。1955年7月30日,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并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全国人民在“一五”计划的宏伟目标鼓舞下,举国上下,同心同德,在各条战线上焕发  相似文献   

3.
湖南“156项工程”项目的落地,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是对项目地址进行科学而严格的筛选,地址确定以后,进入项目建设阶段。“156项工程”项目的建设资金由国家提供,项目设计图纸的核心部分由苏联提供,项目施工在苏联专家指导下由中国承建单位负责。竣工以后,项目必须经过严格验收方可投产。“156项工程”项目投产所需的劳动力,主要来自老技术工人、新招工人,还有少数大中专院校和技校毕业生。投产中的技术问题在苏联专家指导下解决,投产后均取得了良好效益。在“156项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形成了科学精神、自主创新精神、协作精神、艰苦奋斗精神,这笔精神财富值得深入总结并传承。  相似文献   

4.
许进 《纵横》2009,(2):7-8
1975年1月13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祖父许德珩与周恩来总理一同作为天津市的代表出席会议并当选为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在一次小组会上周总理问祖父:“楚生兄,你从法国回来后在哪里工作呀?”祖父回答说:“我在黄埔军校当政治教官,那时你已离开了,是熊雄负责。”周总理说:“噢,你还在黄埔(军校)工作过,那要记你一笔。”看到周总理清瘦的面容,祖父联想到当时很多关于周总理患癌症的传言,他沉重地说:“总理,你要保重身体呀。”周总理回答说:“我剩的时间不多了。”  相似文献   

5.
我祖籍河南省林县(今为林州市),1982年至1994年一直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持周恩来研究工作。这其间,我查阅了大量有关周总理的文献、档案资料,还和组里的同志访问了邓颖超(第六届全国政协主席)、纪登奎(曾任国务院副总理)、钱正英(曾任国家水利部部长)、李琦(曾任周总理办公室主任)、吴庆彤(曾任国务院办公室主任)、钱嘉栋(曾任周总理的秘书)、程振声(曾任李先念同志的秘书)等熟悉周总理的老同志和中共中央组织部的一些同志  相似文献   

6.
整理按:朱士珍,1959年10月至1966年在周总理身边担任内勤卫士,负责照顾周总理的生活有七年多。在2010年1月8日周总理逝世34周年前夕,朱士珍接受了我们的专访。他用平实的话语,真实地勾勒出周总理作为国家领导人高尚而平凡的伟大形象。  相似文献   

7.
“人民总理爱人民”,这是1976年周总理逝世后广大人民对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和敬爱的领导人发自内心的歌颂。周总理有宽广的胸怀,他胸中装着广大人民;他对新中国的年轻一代的成长,更时常挂在心中。我从1953年到1963年担任《中国青年》杂志总编辑,从周总理关注这个杂志就可以感受到他对青年的热爱。  相似文献   

8.
正青山热电厂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兴建的一座大型高温高压火力发电厂,是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项目之一。据我在电厂工作期间所知道的,1953年开始筹建,1955年动工,1958年第一期工程完工。以后又经过5期扩建达到现今规模。建国初期,武汉地区电力工业十分落后,当时汉口、武昌的几座发电厂,装机容量总共只有1万多千瓦,不能满足国民经  相似文献   

9.
三门峡工程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 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抓、邓子恢副总理具体负责的一项大型工程,是根治黄河的伟大开端。周恩来、陈云、邓子恢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在1955年7月召开的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三门峡工程被确定为根治黄河的第一期重点工程。此后,周恩来总理多次参与对三门峡工程设计的审查,作出过许多重大决策,并亲临三门峡工地视察。可以说,三门峡工程是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建设起来的。  相似文献   

10.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并与周恩来总理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有人称这是“改变世界的一周”。就在尼克松访华的前几天,我有关部门得到情报:敌对势力千方百计破坏尼克松访华,可能使用放射性物质对尼克松进行伤害。尼克松访华的接待工作,由周总理亲自领导。周总理得知这一情报后,立即要求总参防化学部派人执行保卫任务,确保万无一失。根据周总理的指示,总参防化学部派出防化研究所的朱瑞华、王凤江两位技术专家,在研究室主任刘毅带领下,协助北京卫戍区警卫某师防化连执行保卫任务,负责技术指导。射线对人体的伤害途径,一…  相似文献   

11.
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国家将东北地区作为重化工业基地进行重点建设,哈尔滨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在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中,安排在哈尔滨的就有13项,在东北各城市中居于首位,在国内各城市中仅次于西安,名列第二。哈尔滨市在"一五"时期进行的大规模经济建设,提高了自身重工业的比重,  相似文献   

12.
正国家工业基地的建设1953~1957年,国家进入国民经济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这一期间,武汉奠定了全国工业基地的重要地位。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以后,中国全面接受了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作为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为确保这一方针全面贯彻与实施,中央组织了中国  相似文献   

13.
1971年夏 ,中央指定我作国务院文化组负责人 ,我感到很难办 ,万里同志建议我最好找一个能和毛主席见得上面、说得上话的人 ,比如王曼恬。我接受了这个建议 ,事后证明 ,万里同志的这个建议 ,对我在文化组的工作有很大帮助。江青为了实现其个人野心 ,把文化组的许多人都整下去。不仅这样 ,“四人帮”还制造事端 ,把矛头直接指向周总理 ,使我很为难 ,我对文化组的事真感到伤脑筋。四届人大召开前 ,周总理分别找一些人谈人事安排 ,周总理在与张春桥、江青谈话时 ,他们提出要我去文化部任部长 ,我知道后对周总理说我不行。我负责北京市的工作已很繁重 ,我不懂文化 ,前一段我负责文化组时 ,很多工作也没有做好。后来人大需要人 ,我就去了人大 ,结束了在文化组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杨波 《百年潮》2012,(9):13-19
正第一次面见周总理第一次见到敬爱的周总理,是我在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计划局工作的时候。1950年初的一天晚上,周总理召开会议,讨论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和稳定市场物价的问题。会前,总理办公室通知中财委,要整理一份京、津、沪等八大城市的主要物资库存和主要商品价格等方面的材料。当时中财委计划局局长宋劭文同志,把这件事交我来办,要我把材料整理好经他审核后直接送给周总理。  相似文献   

15.
《河洛春秋》2001,(2):44-44
由洛阳历史文物考古研究所负责编纂的《黄河小浪底文化丛书》第三卷——《孟津黄河大观》一书,经过近一年的紧张努力,终于于2001年4月与读者见面:  相似文献   

16.
卞晋平 《纵横》2014,(7):56-61
1953年农历十月,我出生于山西省运城县,并在那里度过了我的童年和少年,读完了小学和中学。运城古称河东,位于山西省最南端,头枕中条山,脚踏黄河湾,与陕西、河南两省隔河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相似文献   

17.
《旅游纵览》2020,(1):110-113
<正>开国第一宴1949年10月1日晚,开国大典之后,在北京饭店举行的盛大国宴,史称"开国第一宴",本场宴会的菜点烹调即由北京饭店淮扬菜厨房一力承担完成。开国大典之夜迎宾国宴上,周总理钦定国宴标准为四菜一汤。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面对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这样震惊世界的大事时,周总理亲自设宴招待,宴上依然是"四菜一汤"。从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招待会追溯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第一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与古雪夫探讨芭蕾舞剧———我为总理当临时俄语翻译□朱立人[一]我曾为周总理作过3次临时口头俄语翻译。第一次是1956年北京舞蹈学校上演古典芭蕾名剧《无益的谨慎》,周总理曾抽空来学校观看彩排,接见该剧编导、苏联专家查普林。第二次是1958年舞蹈学...  相似文献   

19.
正周总理在三〇五医院住院治病期间,对自己生与死的问题看得非常清楚,他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革命到老,改造到老。"他还说,我和邓颖超早已约定,死后不保留骨灰。后来事实证明,周总理的这个决定,在中央一级是第一个实行的,他是一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活得清白,死得"干净"。周总理住院期间,我负责招待工作,包括招待外宾、中央领导等来访人员和候  相似文献   

20.
淮剧著名表演艺术家筱文艳家中挂着一幅周恩来总理亲笔书写的条幅,这幅字是1964年秋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开会期间,周总理接见文艺界代表时赠给筱文艳的。上题“努力学习,精益求精”8个大字,这幅字虽经历了30年的沧桑更迭,但依然墨气凝重,挺拔圆浑。筱文艳把这幅赠言视为自己一生的座右铭。如今她虽已年过古稀,但当年周总理对她的亲切关怀和教诲却常常浮现在眼前。相见不相识1952年夏天,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北京举行,筱文艳率团赴京参加演出。她与何叫天、杨占魁、武筱风等淮剧著名演员联手演出《兰桥会》、《种大麦》、《王贵与李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