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玉 《沧桑》2010,(2):14-15
张家港精神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华民族文化的具体体现。充分认识张家港精神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之间的关系,深刻把握张家港精神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在一致性,有着现实的重大的时代意义。张家港精神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张家港精神是对时代精神的发展。以张家港精神鼓舞斗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2.
张家港精神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华民族文化的具体体现。充分认识张家港精神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之间的关系,深刻把握张家港精神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在一致性,有着现实的重大的时代意义。张家港精神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张家港精神是对时代精神的发展。以张家港精神鼓舞斗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3.
8月,张家港市历史文化丛书之一《张家港史记》,送凤凰出版社审阅付印。张家港市历史文化丛书共有6本,由市委宣传部组织策划。市党史地方志办公室具体承担《张家港史记》的编撰任务,由徐祖白执笔。全书25篇文章,约15万字,上限起自远古时期,下限至1949年境内解放。其中关于远古时期的农耕开发、汉晋时期的行政建制、南北朝的寺庙道观、宋元时的诗文名家、明清时的文艺创作、  相似文献   

4.
《江苏地方志》2009,(6):F0002-F0002
张家港市委党史地方志办公室主要承担该市党史、地方志和《张家港年鉴》的征集、编纂任务。成立30年来,共编纂出版了《中共张家港(沙洲)地方史》(第一卷)、《中共张家港市历史大事记》、《历史的回声》、《沙洲县志》、《张家港市概览》、《张家港指南》等史志书籍以及14部《张家港年鉴》,积累了丰厚的地情资料,并有30余部书籍及作品在全国、省级各类评比中获得较好名次。  相似文献   

5.
张家港自唐宋以来,一直分属江阴和常熟.直到1962年从江阴划出9个乡镇、常熟划出14个乡镇组建沙洲县,才重新成为独立县级行政建置。由于这一历史原因,张家港的历史文化同江阴、常熟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对徐霞客的研究同样如此。本文试从张家港境内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角度,探讨徐霞客和张家港的关系,以就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6.
张家港市,原名沙洲县。张家港境内香山北麓的一条小河叫张家港。香山原本紧临长江,后由于泥沙的不断积涨,其北麓才渐渐形成了大片沙田。  相似文献   

7.
1949年4月22日,张家港(沙洲)全境解放。当年渡江登陆之地原是个荒芜的古渡口,经过60年的发展,这里已建设成国家亿吨强港——张家港港。2008年11月,全国首个县域口岸保税港区——张家港保税港区建立,有效整合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和港口的功能优势,实现了口岸物流与保税物流、保税加工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8.
2007年6月18日,《张家港年鉴(2006)》在全国第三届年鉴编校质量评比中再获特等奖。这是自2004年以来《张家港年鉴》在全国获得的第四个特等奖,也是张家港史志办继2005年获得“全省党史系统先进集体”、2006年获得“江苏省党史工作先进集体”之后的又一项殊荣。在一块块亮闪闪的奖牌背后,站着的是一个辛勤笔耕、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史志工作者群体。他们利用史志文献,努力挖掘历史文化,并打通传统与现实的界限,让文化品牌点亮“张家港精神”这一宝贵的“市魂”。  相似文献   

9.
<正>地名,是一方地域的文化记忆,也是了解一座城市的窗口。地名内涵阐述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一地历史文化的源头足迹。曾有一篇关于张家港地名溯源的文章《地名探源之张家港市》说:“张家港之得名,源于清咸丰年间。当时,人们在老夹江口筑坝,凿南套入江,因经过张家埭,即命名此港为张家港。”作为一名“资深”的张家港人,我认为这些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0.
张家港市位于苏州市北端,长江下游南岸,原名沙洲县。1962年由常熟、江阴两县各划出部分地区合并而成,人称“边角料”。1986年撤县建市,以境内天然良港——张家港港而命名。全市现下辖20个镇,389个行政村,总面积999平方公里,总人口83万。六七十年代,是一个经济薄弱、交通闭塞、鲜为人知的偏僻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谈话以来,我们大力弘扬“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  相似文献   

11.
《江苏地方志》2008,(5):65-65
2007年,张家港市委党史地方志办公室全面实施史志文化“一三四五”工程,编纂出版《张家港年鉴(2007)》、《张家港市地名志》、《谢恺烈士纪念文集》、《恬庄小识》4部史志书籍,共计267万字。《张家港市志》编纂工作顺利推进,先后分三次举办市志资料征集研讨会和初稿写作研讨会,印发《张家港地方志编纂手册(二)》。召开市志纲目论证研讨会、市志撰稿纲目研讨会,并在《张家港日报》公布市志篇目,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12.
以创造“张家港精神”和两个文明建设辉煌业绩而闻名的秦振华,1997年底从张家港市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以后,他在忙些什么?他的雄心壮志还像当年一样威猛吗?“张家港精神”还是那样震憾人心吗?人们善意关心着、猜测着。  相似文献   

13.
<正>东山村遗址位于张家港市金港镇南沙街道办事处东山村内,东距张家港市区18公里,北离长江约2公里。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南京博物院主持,张家港市文广局、张家港市博物馆等单位联合参加,于2008年8月——11月、2009年3月——11月对东山村遗址进行了两次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方志》2004,(1):34-34
由张家港市委党史地方志办公室创建的张家港史志网站http://www.zjgsz.com于2003年10月1日正式建成开通。该网站收录了张家港市史志鉴的各方面内容,设置了史志信息、史志论坛、历史人物、历史大事、风俗民情、风景名胜、市情纵横、经济发展、便民服务以及单位  相似文献   

15.
雷沟大布     
明清至民国头二十年闻.雷沟大布是张家港香山周边地区特别是介于南沙与后塍之间的雷沟一带的农妇手工纺织的土布。俗称老大(方音读如“杜”)布、小布、土纱经、土纱纬。它由织女用木制脚踏小布机一梭一梭织成.  相似文献   

16.
同长江流域各兄弟城市的民俗文化一样,张家港民俗文化可谓异彩纷呈、仪态万千,既同属于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系列,又因地而异有自己的特色,研究张家港民俗文化的事象特点,可以发现,其形成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点:一、绵延千年的传承积淀是重要的历史原因民俗文化的形成发展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是随着生产的发展、意识的深化、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而从少到多、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积累发展起来的。因而带有深刻的社会历史的烙印。张家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这为民俗文化的形成发展提供了极为丰厚的土壤。如前所述,早在距今8000年前,境内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7.
<正>东山村遗址位于张家港市金港镇南沙办事处,东距张家港市区18公里,北离长江约4公里。遗址位于香山东脊向东延伸的坡地上(图一)。1989年南沙镇政府盖楼时发现该遗址,之后由苏州博物馆分别于1989和1990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1])。1995年,东山村遗址定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8.
张家港有着悠久的发展史。早在距今8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境内南部地区就有人类活动。西晋太康二年(281),境内设暨阳县,县治杨舍镇。在千年流淌的历史长河中,张家港人不仅创建了丰富的物质文明,而且创造了灿烂的精神文明,包括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民俗文化。以笔者了解的相关资料和社会实际,择其要者大体归纳为以下8个方面:一、重教兴学自古以来,张家港民间就有重教兴学、读书上进之风。《杨舍堡城志》曰:“步趋圣贤,砥名节,士之上者也;修身好学,士之次者也;能文知名,士之下者也。”①境内名门望族无不以知书达礼、耕读传家为立身之本,纷纷…  相似文献   

19.
《上海地方志》杂志于2007年第5期刊发了“2006年中国方志系统年鉴10件大事”,其中《张家港年鉴》改革创新的成果被列为第六件大事。该大事记述:2005~2006年度《张家港年鉴》连续获得3个“特等奖”——首届中国地方志年鉴评比特等奖、全国第二次年鉴编校质量评比特等奖、江苏省第四次地方志优秀成果评比特等奖。这些成果的取得,关键是有以下3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正>“暨阳城北皆洪流,尚是江尾已海头。”我想,上帝对张家港是心存私心,甚至是怀有偏心的。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历经万里奔波及179个直弯,奔流入海之前,在张家港回眸一笑,放慢脚步,拐了最后一个弯,在有限的99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吝珠玉,布下了南横套、东横套、朝东圩港、黄泗浦、奚浦塘、新沙河、暨阳湖、沙洲湖、梁丰湖、凤凰湖、香山湖、一干、二干、三干至七干河等河湖,然后奔流入海。张家港就这样很幸运地得到了长江的眷顾,成了她掌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