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册般铜鼋三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国家博物馆新藏一稀见青铜龟形器,通长21.4厘米,宽16厘米,通高10厘米,重1605.6克,经研究初步称其为鼋(封面)。铜鼋呈爬行状,  相似文献   

2.
作册般鼋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册般鼋,是2003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征集的一件不同寻常的商晚期青铜器。器作被射入四枝箭的鳖形(封面、图版一、图版二)。首至  相似文献   

3.
作册般铜鼋所记史事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册般铜鼋是一件珍贵的商代末期青铜器。其铭文所记史事和器物造型所展现的史实是射礼,如果把它与田猎挂钩,则有许多疑窦;如果把它与射礼相联系,则颇能印证文献和西周金文的有关记载。可以说西周辟雍大池的水上射礼很有可能渊源于商代晚期的洹水水上射礼。周礼“三番射”中的某些仪节和必射四矢之寓意,在商代晚期就已经存在。射鱼也是当时常见的一种射礼,射鼋则是射鱼的一项重要射礼内容。本文还对鼋铭作了考释,并认定该器是铭功的庸器、再现商王射艺的实物模型。铜鼋的铭文与造型构思所反映的史事是商代末期王在洹水进行的一次水上射礼活动。  相似文献   

4.
作册般铜鼋铭文新释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射,与获、贯射四、无废矢一样,在当时都是记录射礼的专门术语或固定句式,也是射礼文辞有别于田猎文辞的显著标识;铜鼋既是铭功的庸器、展示商王射艺的实物模型,也是颂扬商王射技武功的纪念物,三者并不矛盾;铭文记载了同一日王所举行的弋射和射鼋两种射礼;当时可能是把鼋悬挂在两个立柱之间作箭靶的,这说明商周时代的射礼曾经历了一个从田猎竞射到射牲、再到射侯的发展历程,而铜鼋所反映的正是由实射动物到射侯的过渡形态。  相似文献   

5.
作册般鼋的分析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册般鼋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新征集文物。保护前经X光探伤检测发现器物背部有4行铭文。为了将文物的面貌如实还原,以分析检测为基础,运用了局部锈蚀软化、机械除锈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器物进行科学保护。  相似文献   

6.
李凯 《中原文物》2007,(3):46-50
中国国家博物馆近期收藏的青铜器作册般鼋上的铭文反映了商王进行射礼的事实,而不是记载普通的田猎。作册般鼋就是射礼的箭靶。晚商射礼与西周及后代的射礼中有一脉相承之处。  相似文献   

7.
苏荣誉 《江汉考古》2022,(1):106-112
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作册般青铜鼋是一件造型特别、铭文多歧见的晚商青铜器,曾引起学界对其真伪及诸多问题的持久讨论。事实上,另有一件与之成对的青铜鼋散落台湾,通过对两器的比较分析,特别是借助X光成像,明确了该器的铸造工艺,具有若干商代南方风格青铜器的工艺因素,应该出自南方迁殷墟铸工传人之手。其工艺渊源清晰,确非伪作,为技术辩伪一实例。此外,文章还对两件青铜鼋的作器者、作器目的以及商代青铜俏生器略作引申讨论。  相似文献   

8.
以子姓为核心的商族是后来所称的“华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商族与东夷族的战争与交融是殷代夷夏关系的重要问题。殷代后期器作册般甗的铭文反映了当时夷夏关系的一个侧面,即商王朝一方面讨伐诸夷族,另一方面还与一些夷族分支保持良好关系,夷夏间相互交往、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正明清鼎革,海内扰攘,四民流徙。作为理学渊薮及南明重要抗争之地的江西,更是汇集了大批的前明遗民,特别是相对封闭的赣南地区。顺治六年(1649年),南昌城破,当时的汉族精英知识阶层多以忠孝节义为道德指归,削发隐居,砥砺名节,成为与魏禧等"易堂九子"具有同样身份的明遗民。以文化抵抗、文化批判的方式否定清政府统治的合法性,迫使清政府进行统治政策的调整。  相似文献   

10.
作册封鬲铭文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中国历史博物馆新藏作册封鬲铭文进行考释,并说明该器作者与伊簋记载的“命册尹封”为一人,两器都是周厉王时器。  相似文献   

11.
本主要讨论包山楚墓简牍遣册部分的几个问题:1一种兵器;2几种人马甲胄;3几种马具:4一种盛矢之器等。  相似文献   

12.
成洪燕 《收藏家》2009,(10):21-28
中国绘画史上有这么一位艺术家,我们无论用多么伟大的词汇来评价他的艺术都似乎不为过,他是“东方的梵高”,他的艺术望之令人肃然起敬。他的作品或苔点皴染繁复,或笔墨无多,或沉郁,或悸动,都是在彰显一种生命及艺术之美,他的艺术是鲜活的,  相似文献   

13.
清代滇铜京运路线考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清代滇铜京运路线有分运、递运、长运之分,其中递运中的石门旧道、金沙江黄草坪水道、奎乡道、乌撒入蜀道、罗星渡五道最为重要。以前学术界在铜店数量、路线分合、开修时间上有不少错误认识。长运沿途的重要站点水路状况复杂,滩险风险追补和程限的制度与实际运行有较大区别。京铜运输是清代规模宏大的运输工程,其运输道路网络相当复杂与完善。  相似文献   

14.
金山鼋踪     
“林寻猿狄居,水戏鼋鼍穴”,是唐朝诗人张说《和尹懋秋夜游潍湖》的两句。下联说的“鼋、鼍”是两种水生动物。鼍是猪婆龙,即扬子鳄。鼋是什么呢?《新华字典》等将它解释为“大鳖”。  相似文献   

15.
恪靖公主品级·封号·金册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和硕恪靖公主府,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赛汗路公主府街11号,现为呼和浩特博物馆馆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硕恪靖公主,亦称恪靖固伦公主,她一生三次受封,三迁府邸,与蒙古草原的和平安宁息息相关,与蒙古民族的繁衍生存血脉相连.她的品级、封号以及金册,圈点了她不同寻常的一生.  相似文献   

16.
孟列夫《黑水出土汉文遗书叙录》关于文书《西北诸地马步军编册》的介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误判金国写本为西夏写本;误判部族名称“厮鸡”为兵种名称。二是误认“自愿军”为“普愿军”;误认“武节将军”为“武郎将军”。三是遗漏人名“内族六斤”。《编册》的制订时间考证为公元1217到1220年之间,可能经过夏金战争而被掠入西夏。文书内容部分地反映了金国临洮路地区军事体系的复杂。  相似文献   

17.
《文博》2014,(6)
这是五方最早的"皇帝诏命"。是唐高祖李渊开始册封他二岁多的儿子李凤,为豳王的诏命文书,直至李凤四十多岁,一共五方对一个人延续的"皇帝诏命",实属罕见,对研究中国古代皇帝册封制度,诏命行文格式及演进,刻石立碑的庄重及官方文字正气,都是十分珍贵的系列资料。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现存的清代苏州鱼鳞册有些记录了业户、佃户的信息,佃户栏填写的内容分别为"自"、姓名、空白三类,学界对此理解分歧严重。有学者认为,业佃并录反映了官府对佃户产权的认可。"自"指底面分离、业主自有田面;佃户栏空白指底面合一、承租佃户经常更换;佃户栏标有姓名意指业佃分别拥有田底田面权。由此推论,清初江南底面分离现象普遍,地权极为分散,租佃关系不发达,不具有地主制经济的特征。其实,苏州的一些鱼鳞册也有不记录佃户的。业佃并录意指"一田二主"的认识缺乏充分依据,论证逻辑存在问题。对道光年间鱼鳞册地权流动的考察表明,业户、佃户共同记载的田块并不能体现出田面田的特点。这一时期,在城地主占有苏州城附近村庄一半以上的耕地,租佃关系发达,租佃关系变动频繁,同时,租佃期限长期化,显示出租佃关系相对固定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19.
商铜鼋铭补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历史文物》2005年第1期发表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在2003年征集到的一件商代晚期铜鼋的器形和铭文。同期还发表了李学勤、朱凤瀚、王冠英三位先生的考释文章,即《作册般铜鼋考释》、《作册般鼋探析》和《作册般铜鼋三考》(以下简称“李文”、“朱文”、“王文”)。这三篇文章对铜鼋铭文作了很好的考释,读后获益甚多,现将可以补充三文或与三文不同的意见简述于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秦陵铜车马有关几个器名的考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秦陵铜车马有关几个器名的考释●袁仲一关于秦始皇陵铜车马有关部件的名称,我在《秦陵二号铜车马》(见1983年《考古与文物》丛刊第一号)一文中,曾作过一些考释,但有的问题尚未涉及。现根据自己学习的一点心得,并参考学术界一些先生的意见,再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