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端午龙舟竞渡习俗中龙舟与竞渡本是两分的,但两者均植根于中国农耕文明的文化土壤,它们具有同一的时间意识与信仰理念。龙舟竞渡中“龙”的产生与上古先民对“苍龙七宿”星象的崇拜有关,其符号象征、价值蕴意、时空定位等都与“苍龙七宿”星象崇拜有着直接的联系;而龙舟与竞渡的真正结合时期应在初唐与中唐之间,是合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过程。龙舟竞渡中隐含着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的核心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2.
据《玉烛宝典》等古藉记载,端午节最早起源于夏商周就有的夏至节,夏至后炎热多雨,毒虫滋生,瘟疫流行,被认为是“恶日”,就有“驱邪除恶。祈求平安”的祭祀活动。南方沿海和河湖密布的古越人,断发文身,自称龙子,特别崇尚龙舟竞渡。由此沿袭发展到战国后上升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全国性端午节。而福州地区还融人本地的民间信仰、风土人情特点,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福州龙舟文化。  相似文献   

3.
《孟子·离娄》载,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孺子歌所提“沧浪水”,著于书者有五:“一在于鲁之峄县;其四则皆在楚地。一见于武昌兴国州,一见于常德之龙阳县,即屈原遇渔父处也,一见于安陆之沔阳州,一见于襄阳之均州。”(注) 据《均州志》记载:“汉水发源处是在陕西、甘肃两省相交之幡冢山。它起初流域称为‘漾水’。东流到陕西省汉中府南郑县  相似文献   

4.
清人蒋良骐《东华录》卷 6 (中华书局 1 980年点校本 )云 :顺治六年三月 ,“吴三桂报 ;‘大兵抵秦 ,克复宜君、同宫二县 ,击败逆贼王永强等 ,折七千余级。’”考诸史籍 ,此“同宫”县应为“同官”县之误。理由是 :其一 ,据清人所年《明史·地理志》、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及《清史稿·地理志》等文献记载 ,明清两代 ,陕西有宜君(清属鹿阝州 ,今陕西富县、同官 (清属西安府 ,今陕西铜川市 )二县 ,并无“同宫”县。其实同官县是北朝以来的旧县。据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 2《关内道二》(中华书局 1 983年点校本 )载 :同官县始设于北魏太武…  相似文献   

5.
应劭《汉书 .地理志》武陵郡零阳县条下注曰 :“零水所出 ,东南入湘”;在酉阳县条下注曰 :“酉水所出 ,东入湘”。这两条记载均有误。关于零水 ,最早且最为详细的记载见于《水经 .澧水注》。该书载“澧水又东合零溪 ,水源南出零阳之山 ,历溪北注澧水”,指出零水乃是北注澧水。《水经注疏》云 :“(零溪 )去湘甚远 ,且中隔沅、资二水 ,当以此《注》北注澧为是”,充分肯定了《水经注》记载的正确性。《大清一统志》卷373《澧洲直隶州 .山川》载零溪“在慈利县东一里 ,源出县南冯家源 ,北流入澧水”;清同治《续修慈利县志》卷 3《山川》也载零溪…  相似文献   

6.
民初以至民国十三年前后,是鲁迅先生迷恋金石考古的高峰时期。在这段时间内,他利用其寓居北京及讲学西安的方便,多方搜集陕西文物和碑帖,与西安古玩业有许多间接和直接的联系。《鲁迅日记》1912年12月1日记载:“下午寄二弟一小包,内花瓶一双。至南通州会馆访季自求,以《或外小说》两册托其转遗刘雳青。而季自求则以《大隋开府仪同三司龙山公墓志铭》,《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暨碑额碑侧共四枚见赠。”如无别的资料的话,这将是鲁迅接触陕西文物的最早记载。除季自求外,另一位热心为鲁迅搜购陕西文物、碑帖的是杨莘士先生。杨当时经常  相似文献   

7.
绵阳市特色乡镇概况 绵阳是四川省地级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绵阳古称“涪县”“绵州”。据《元和郡县志》《华阳国志》《直隶绵州志》等记载,绵阳最早的县级政区建置为汉高祖六年(前201)设置的涪县,属广汉郡;自此后.市境相沿各代均有州、郡、府等县以上政区建置。从隋代后,政区建置逐渐稳定,形成市境中部以今市区...  相似文献   

8.
《元史》(中华书局1976年点校本,本文所引《元史》均为该版本)卷97《食货五》中有如下记载:“其咸宁、长安录事司三处未散者,依已散州县,一体斟酌,认纳乾课,与运司已散食盐引价同。”此处标点有误,理由如下:据《元史》卷60《地理三》载,陕西等处行中书省所领之奉元路“领司一、县十一、州五。州领十五县”。奉元路所“领司一”即此段文后随即提到的“录事司”。此段文后详列奉元路亲领的十一个县,其中包括“咸宁,下。长安,下”。《元史·地理志》纂修之时,遵循“各路录事司与路所亲领之县与府、州之隶路者,低于路一字”的原则。可见,录事司…  相似文献   

9.
《宋史·郭药师传》记载,“宣和四年(1122)九月,药师拥所部八千人奉涿(今河北涿县)、易(今河北易县)二州来归。”《金史·郭药师传》亦记载。“药师以涿、易二州归于宋。”按:认为郭药师以涿、易二州降宋,有误。据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宣和四年九月,“辽易州将高凤以城来附,常胜军管押郭药师亦以涿州地及所部诣宣抚师降。”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亦记载,宣和四年九月十五日。“辽人知易州高凤遣僧明赞诣宣抚司,约束降。”“二十日刘光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历史上,“贵州”一词作为地名,最早见于唐代。据《旧唐书》、《新唐书》、《宋史》、《元史》、《明史》等正史地理志记载,在现今广西贵县一带,从唐太宗贞观九年(639年)起,便设有介于道、都督府与县之间的十级行政区“贵州”,归下等都督府——邕州都督府管辖,是所谓“邕管十州”①之一。其管辖范围最大时为8个县,户数最高时为28930户,属下等州,是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5年)全国315个州之一。唐天宝年间之后,其管辖范围逐渐缩小,改领四个县,宋代改领一个县。元成宗大德九年(1305年),则“省县,止行州事”②。明洪武二年(1369年)十月,遂“降为县”,更名“贵县”,隶属于广西浔州府。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方志源远流长,仅从周朝算起,至今也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关于方志起源有多种说法:一是源于史。方志之名,最早见于《周礼》,据记载:“外史,掌四方之志。”所谓“四方之志”,就是周天子的外史官所掌管的国别史。古代学者郑樵说:“古者,记事之史谓之志”;近代学者梁启超说:“最古之史,实为方志”。二是源于地理书。“地理”一词最早见于《周易·系辞》:“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春秋战国时期,记载全国地理情况的名著《山海经》,被认为具有原始“地志”性质,《禹贡》被称为“最早的全国性区域志”。三是源于古地图。有人认为,原始社会…  相似文献   

12.
黄凤昇  段方 《收藏家》2009,(10):18-20
耀州窑是我国的历史名窑,耀瓷不仅在民间有广阔的市场,也曾被当时宫廷、官府看中,令其作为“贡品”上贡朝廷作御用器。宋代王存《元丰九域志》有耀州华原郡上贡瓷器五十事的记载。《宋史·地理志》陕西条载:“耀州……宗宁户一十万二千六百六十七……贡瓷器”,前后约有数十年上贡历史。在耀州窑遗址发现的五代时期的“官”字款标本、宋代的龙风纹残片以及有些器底刻划“龙”字标记的器物,  相似文献   

13.
药王山位于陕西省耀县城东五华里处。因附近盛产罄玉,唐时就有罄玉山之名。诗人白居易曾写有“华原(即今耀县)罄与泗滨石,清浊两声谁得知”的诗句。《陕西通志》记载:“州东十五里有鉴山,年丰则山中有光如  相似文献   

14.
古本《纪年》所载西周穆王以下的都邑“西郑”与“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的“郑”实为一地,郭璞、臣瓒等以其地在今陕西华县一带,通过对存世金文资料的梳理,结合文献记载,笔者认为周王朝中后期的都邑——西郑的地望在今陕西凤翔一带,而非陕西华县。  相似文献   

15.
句无、埤中和“勾践之航”是与古越国史有密切联系的三个地方,但因年代久远,史迹湮没,文献记载疏略以及自然面貌改变等因素,它们的确切地点至今已不清楚。 笔者近来曾去古越腹地进行现场踏勘。现拾掇归乘,草成此文,拟对上述三地作些探索。 一、关于句无的方位及其南缘 “句无”之地文献多有提及,其中以《国语》的记载最早,“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三国吴韦昭注日:“今诸暨有句无亭是也”。诸暨是一块有着悠久开发历史的地方,《越绝书》云:“诸暨大越”,可见这是古越族早期活动的地区。将《国语》所记与《越绝书》相印证,“句无”其地当在诸暨境内。那么,究竟它在诸暨的哪里呢?我以为应在今诸暨县境南部的牌头镇或其附近,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太平天国的文物和资料在安徽时有发现,为研究太平天国历史和安徽地方史提供了新的材料。但是,也有少数冒太平天国文物、资利之名的膺品出现,且被人们误认为是“珍贵的太平天国遗物”。所谓“太平天国赖文光僚属观烂生赠赖文光诗”,就是其中的一例。 “赖文光僚属观烂生赠赖文光诗”,是1984年安徽某地文物部门从一古董商人手中收购的一件书法作品,长88厘米,宽73厘米,油光纸质,正楷墨书。书法内容为一首四句七言押韵诗,上款书“赖将军文光法正”,下款为“太平天国十二年”,署名“僚属观烂生”,末尾钤盖一篆体阴刻方形印章,约2厘米见方,印文为“观烂生之印”。因该书法作品使用太平天国纪年,并  相似文献   

17.
龙舟竞渡习俗渊源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舟竞渡习俗渊源新探万建中北人赛马,南人竞渡,这既为南北生活方式的差异,也是两种不同文化圈的显著标志。竞渡之俗不仅遍及长江以南,整个东南亚乃至太平洋海岛,也都包括在这一习俗范围之内。有人就把竞渡视作太平洋丈化圈的一个文化因子。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  相似文献   

18.
图文并茂是志书的一大特点,地方志中的“图”在志书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与方志的传统特点和体例有密切的关系。我国最早的地方志是以图为主的,是先有图而后有志,《周礼》中就有“掌四方之志”、“掌天下之图”的记载。我国的地方志,作为一种独有的文体,从创立以来,就确立了图志结合的体例,是图文并茂之书。因此,一部志书的优劣与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笔者结合对志书中图的作用和价值,对《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志》(以下简称《州志》)图片的选用和编排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为赏析。  相似文献   

19.
海内外现在保存的北魏造像碑、石,这些作品产生的地域,几乎都是出在陕西。从题刻可知其出土地点:(1)是从耀县出土的,例如最早的魏文朗始光元年(?424)道(佛)造像碑。(2)是从陕西泾阳出土的,一例为“太和廿三年”(499)“咸阳郡石安县”的道教龛像;一例为张相队“延昌二年”(513)造天尊像,《金石萃编》中记载是出自于陕西泾阳。  相似文献   

20.
药王山位于陕西省耀县城东五华里处,距西安约一百公里。唐时因山上盛产罄玉,故名罄玉山。“华原罄与泗滨石,清浊两声谁得知。”这是白居易描写该山的诗句。华原就是现在耀县的故称。耀县在汉时为祋祤县,隋称华原县,唐改永安县,唐天佑三年(公元906年),以县置耀州。《陕西通志》记载:“州东十五里有鉴山,年丰则山中有光如鉴,州以是名。”据考古发掘故州位置,鉴山大概就是指药王山。宋代以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