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得胜堡曾改变了历史的一段长城志钢许是有了“山西情结”,这次我们旅游的第一个目标是大同北边山西内蒙交界处,丰镇市以南的明代外长城和长城边的军事古堡———得胜堡与宏赐堡。要说长城,北京周围有的是,什么八达岭、慕田峪,大多雄踞崇山峻岭之上,修葺一新,漂亮壮...  相似文献   

2.
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国最后一次大规模修筑长城是明代,它西始于甘肃省嘉峪关,东迄于辽宁省鸭绿江畔。辽东边墙是辽宁省境内的明代长城的具体名称,是万里长城的组成部分。这段长城西起山海关的铁场堡,东至鸭绿江边,全长850余公里。学术界公认明辽东长城的东部起点的具体位置,在鸭绿江畔的古代江沿台堡,但古江沿台堡在今何处?这是当前史学界所关注的问题。近期我们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清水河县南境口子上和老牛湾的两方明代长城界址碑为嘉靖二十七年(1548)六月山西西路右参将郭瀛所立,专门记其分守的内外长城长度和各类防御设施数目。本文对立界址碑的历史背景、明代丫角山的位置及明长城各类设施中较为特殊的构筑物暗门和水门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正>明代外长城进入山西的位置,正好是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的三省(自治区)交界处,形成一个"金三角"的区域,其中山西一侧是大同市天镇县。这里长墙蜿蜒,烽燧林立,城堡密布,仅明代"国帑"所修就有新平堡、保平堡、平远堡、桦门堡、瓦窑口堡、镇宁堡、镇口堡、永嘉堡、天成城,此外还有地方所修的几十个村堡,可谓"巍然天镇",构成了牢固的京西屏障。本文关注其中的镇宁堡和镇口堡。今天的行政区划地图上找不到"镇宁堡"和"镇口堡"这两个名字,因为它们  相似文献   

5.
山西明长城     
<正>大同,素有“北方锁钥”之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大同镇,设于明永乐七年(1409年),所辖长城(也称外长城)由山西省天镇县平远头入境,过阳高、大同新荣区、左云、右玉、偏关等县(区)到达内蒙古清水河县北堡乡口子上村的东山(丫角山)与内长城汇合,曾先后修大边、二边516.3里,建城20座、堡52座、火路墩833个,驻军最多时达135778员,战马51654匹,时有“大同士马甲天下”之称。  相似文献   

6.
明代延绥镇把都河堡、镇罗堡,均是长城沿线的重要城堡之一。关于把都河堡的始置年代,史籍有"成化八年"、成化十一年"之说;镇罗堡的始置年代,有"嘉靖二十九年"、万历十八年"及"万历二十八年"三说。经过详查史籍,本人认为延绥镇把都河堡的建置年代为明成化九年,镇罗堡的建置年代为万历十九年。  相似文献   

7.
正在大同市新荣区,有两道东西走向的明长城。当地的人把南边新荣镇旁的那道称作"内长城"(也称"二边"或"二道边"),与此对应的得胜堡旁的那道是"外长城"(也称"大边"或"头道边")。这两道长城的长墙、墩台、城堡等在明代形成了一个小范围的"点、线、面"有机结合的边境防御体系。但新荣区的"内外长城",和通常人们整体认识晋冀蒙京长城的"内、外长城"是两回事,  相似文献   

8.
明代班军制与“天津秋班中部造”印文长城砖初探李子春近年来,随着对唐山境内明代长城的深入调查,已获取了大量的珍贵资料,其中在迁西县西城峪长城段发现的“天津秋班中部造”及“天津秋班右部造”印文长城砖,为我们研究明代班军制及长城的修建情况提供了重要依据。该...  相似文献   

9.
明代中后期的福建、广东区域,由于深受倭寇和海盗的袭扰,山区的盗贼也时有发生,民间修筑寨堡之风相当兴盛,而其中闽粤两地的士大夫,在推动修筑寨堡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闽粤两地的民间寨堡,虽然在抗击倭寇及海盗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寨堡所具有的某种割据性特征,也使得明代中后期以来福建、广东一带民间社会在处理各自的日常纠纷时,往往更多地采取以强凌弱的自我解决的方式,这就使得这一带民间械斗风气得以长期延续下来。我们在分析明代中后期福建与广东的民间武装自卫、修筑寨堡、相互结盟等一系列社会行为时,似乎不应该仅仅把寨堡当作明代中后期民间抵御倭寇、海盗的一种临时性措施,而是应当透过寨堡这一应急性的现象,跨越朝代与时间的界限,来分析其长远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正明长城从大同市新荣区的镇川口继续向西延伸,经过方山首先抵达的是宏赐堡,然后在此分为两条。一条由宏赐堡向北转,经镇羌堡、拒墙口、拒门口、助马口至十三边,向南至砖楼沟入左云县界。这条长城当地百姓称做头道边,大部分为今天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界。另一条(当地俗称二道边、内长城)由宏赐堡向西,经里场沟、外场沟、新荣镇、破鲁堡进入左云县界,两条长城在左云县东北的黑土口又交汇成一条,继续向西绵延。这两道墙体组成了一个东西横向  相似文献   

11.
正在山西左云县的长城边上,有一处非常独特的景观,高高的山坡上,耸立着一座尖尖的西洋式教堂,旁边就是长长的土夯长城,蜿蜒向上直至山顶。山是死火山,山脚是一个古老的村落,名叫"八台子",附近还有明长城的军堡宁鲁堡、威鲁堡(古称"宁虏堡""威虏堡")等,以及山西长城沿线罕见完好的"镇宁  相似文献   

12.
李哲  张玉坤  李严 《人文地理》2011,26(2):103-107
明长城军堡是与长城唇齿相依共同承担防御任务的一系列屯兵城。作者通过对我国北方近百个军堡实地考察,结合相关史料,初步探讨军堡的选址问题,提出影响军堡选址的因素主要有长城的位置、受作战距离制约、传统风水理论和地形四点,其中地形对军堡选址的影响最直观体现古人"因地形用险制塞"的军事防御思想,根据军堡与自然地理的关系将军堡分为四类,并通过实例分别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3.
正第四部分东山碉堡(下)黑驼大方碉黑驼大方碉是一座典型的围寨式防御设施。位于小店区北营街道办事处黑驼村村西南北走向的山梁上。它与阎军其他碉堡不同,更像一座晋北长城边随处可见的明代军堡,四四方方的形制,夯土构建的堡墙,墙外砌有石条,每边长30米,寨内建有6个石窑,窑顶与寨墙铺平。单就外形而言,把它称为大方堡似乎更确切一些。大方碉四周挖有三四米深的护堡深沟,再加上5米高的堡墙,而且壕沟里杂草丛生,无处下脚,没有梯子或其他攀爬设施,登攀堡顶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4.
有明一代,对长城的创修与翻修几乎贯穿其始终。作为当时北边重要的防御工事,明长城的研究不仅是明代军事史的重要组成,而且在这个由长城构成的区域史中,亦涉及到了明代经济、文化以及北边民族等众多领域。国内有关明代长城的研究,从民国至今,经历了一个由面向点、由简向繁的发展过程,从单纯依据文献来探究长城的地理分布和建制沿革,逐步转向多学科、多方法的综合研究,全面分析长城有关政治、军事、民族等方面的问题。本文试图对民国以来明代长城的整体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以期理清明长城研究的学术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万里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而山西的长城文物保有量位居全国前列。根据山西省文物局数据,截止到2016年年底,从战国到明清,山西11个地市中,8市40县(区)共有4276处长城遗存,总长度达3500公里。尤其是明代"九边重镇"中,山西以"大同镇""山西镇"独占其二。在今天的大同、朔州、忻州等地,依然能够看到长墙蜿蜒、烽燧林立、城堡密集的壮美景观。而伴随长城历史积淀深厚的长城文化,更是历史遗留给山西的宝贵财富。大同政协委员、长城文化学者刘媛,十多年来致力于研究和宣传长城,她克服种种困难,实地踏勘了山西所有的明长城遗址及相关军堡衍生的古村落,被媒体誉为"长城玫瑰"。她边走边学、边写边讲,搜集史料,参阅文献、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对长城进行了系统研究,从一个长城爱好者成长为一名长城学者。本刊将连载其专著《走笔长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作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灵丘明代内长城遗存了种类多样、数量巨大的军事设施,堪称长城军事设施博物馆。但是灵丘地区明代内长城沿边军事设施的历史沿革、详细分布走向、军事设施功能以及针对性的保护等方面的研究较少。文章围绕这一主题,对灵丘地区内长城遗址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建议,从而为灵丘明代内长城的进一步保护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保平堡是明大同镇的军事堡垒之一,属阳和道新平路。根据《三云筹俎考》记载,保平堡为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土筑,隆庆六年(1572年)包砖,周长1里3分有奇,高3丈5尺。保平堡和附近的桦门堡、平远堡、新平堡、瓦窑口堡,由于地处一道早期修筑的长城之外,统称为"墙外五堡",五个堡垒相互策应相互依托,构成了第一道防线。其后又在这五堡之北、之西沿着山势修筑了另外一道长城,  相似文献   

18.
闫璘 《丝绸之路》2011,(14):8-10
本文以明兵备副使范瑟的《创建定西门记》为线索,结合文献记载,对其验证史料价值、反映长城修筑工程管理价值进行了系统阐述,简述了定西门长城的构筑形式及长城设施,纠正了《西宁志》中关于乐都县明代长城修筑时间的谬误,补充了长城设施功能的资料,为了解明代长城的修筑时间、修筑管理、暗门功能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9.
河北长城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综述了河北境内古代长城的分布情况及修筑时代,对战国长城、秦代长城、汉长城、北魏长城、北齐长城、唐代长城、金代长城及明代长城的基本走向、修筑情况、结构形式及保存现状等分别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沉睡了近4个世纪的中国南方长城的起点在哪里,一直是个谜。 继2000年4月,国家文物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哲文教授发现我国南方长城的部分遗址后,根据史料记载,我们对南方长城南端进行实地考察,发现了大量的重要长城遗址,省史学专家认为,南方长城的起点就是在我省铜仁市滑石乡的谷坳。 南方长城俗称苗疆边墙,始于明代,沿袭清朝,经历了漫长的风风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