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出土青铜酒器残留物分析的尝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快速溶剂萃取法,从出土青铜酒器内的土壤中提取有机残留物.对其作高效液相色谱定性分析,发现其中含有酒石酸,表明这些青铜酒器在下葬时可能盛着酒。快速溶剂萃取法的萃取剂为1%磷酸(体积比)溶液,较之传统有机溶剂,操作时更为方便和安全。此方法可推广于陶器中残留物的分析.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3.
豆科植物在中国古代农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对考古遗址中豆科植物淀粉粒进行有效鉴定及分析,本文选择豇豆属白巴山豆、红小豆,豌豆属白豌豆,野豌豆属蚕豆,兵豆属红扁豆,鹰嘴豆属回回豆、脑豆,菜豆属绿豆、菜豆,大豆属大豆、野大豆(大粒型)、野大豆(小粒型)共12个品种现代样品进行淀粉粒提取及观测,建立起部分豆科植物淀粉粒的鉴定及判别依据。以此为基础,对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以及甘肃临潭陈旗磨沟遗址出土的考古样品进行淀粉粒分析,从中发现了小豆、豌豆以及回回豆淀粉粒,为研究此类豆科植物的起源、传播及扩散问题提供了新的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4.
有机残留物分析技术是使用有机化学分析手段鉴定有机残留物的性质和来源的主要方法①。与人类活动有关的有机物,其残留的生化成分残存于考古遗址内多种多样的器物和沉积物中。通过一定的分离和鉴定技术,例如色谱分离和质谱鉴定等适当的技术,可以揭示残留物生物分子成分,从而指示与人类活动相关的有机物及其利用情况,对陶器等用具、工具的功能解读、遗址环境重建、古人类行为复原和食谱分析等方面都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辅助作用②、③、④、⑤。古代人类的衣食住行都与植物和动物资源相关,特别是古代人类的医疗活动,根据各种动植物资源的药性药理,治疗各种疾病或者养生健体。由于药物多来源于动植物资源,不易保存,能够保存下来的药材实在少之又少,在考古遗址中关于药物利用的实物证据甚为罕见。因此,残留物分析就成为考古学研究中药物发展史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植物淀粉粒分析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自然科学的很多研究方法逐渐被应用到考古学,为考古学家提供了更多古人类文化的信息,并衍生出新的研究方向如分子生物考古、环境考古、冶金考古和植物考古等等。植物考古以考古出土的植物遗存为研究对象,借助一些植物学的方法认识和了解古代人与植物的相互关系,比如古代人类经济生活、农作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武乡县石门乡牛鼻子湾出土了一组磁山文化的石磨盘、磨棒。我们对这两件石器进行了微痕和淀粉粒分析,以便更全面地了解磁山文化生业形态的地区性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件工具可能用来加工多种植物,包括栎属橡子、小麦族的籽粒、黍族的籽粒、豆子及栝楼根。其中黍族的粟、黍可能为驯化类型,而栎属橡子和小麦族植物显然为野生。如果磨盘、磨棒上的淀粉粒残留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类的食谱,那么采集多种野生植物仍是居住在太行山西侧的磁山文化先民食物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7.
到目前为止,对于太平洋考古遗址出土的古代鱼类骨头的种属判别,通常还是依赖于相对有限数量的骨架构件的形态来分析。但是相较于其他物种而言,鱼类之间形态上的差异很有限,这就经常使对太平洋地区古代鱼骨的分类,只能精确到“科”的水平,有时偶尔能达到“属”。这种相对来说不太精确的分类,很有可能会把史前人类的捕鱼状况及其生存方式的某些重要信息给掩盖掉。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人类学系太平洋古生态研究实验室的A.Nicholls等人运用一种新的分子技术,解决了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是古代残留物 传统考古学以发掘获得的器物、遗址分布及结构来诠释考古发现,这些都是肉眼所能见到的信息。广义的古代残留物概念一般是指在古代人类的生产生活等实践过程中,残留于人们所使用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上甚至是人类所接触的环境中,包括遗址的土壤中,经过长时期埋藏并得以保存下来的,  相似文献   

9.
对考古发现的古代残留物进行理化测试分析,是判定出土遗物成分和用途的有效方法之一。作者通过对北京毛家湾出土的8件瓷器上的残留物进行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SRXRF)分析,确认这些残留物含有朱砂、铅丹、铅白、雄黄、雌黄等成分。结合文献资料记载,文章认为这些残留物应为作画颜料,同时对4号样品景德镇青花卧足碗的用途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古代牛奶残留物研究是国际科技考古界的热点方向之一,分析方法主要有脂肪酸单体碳同位素分析和蛋白质免疫性分析,但国内相关研究尚未开展。本研究利用商品化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试剂盒,对新疆吐鲁番地区鄯善县苏贝希遗址出土的黑色块状残留物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其中含有少量牛酪蛋白,可见该残留物可能为牛奶制品或掺杂了牛奶,这说明最迟在公元前3到5世纪牛奶就已出现在我国新疆先民的食谱中。分析手段的成熟,可广泛应用于我国古代牛奶残留物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1.
利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ICP),对舞阳贾湖遗址出土古陶样品进行了常量元素和微量-痕量元素的测试分析,结合考古发掘资料和考古学分析,采用聚类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贾湖遗址出土古陶的矿料来源,发现贾湖制陶业基本处于家庭制陶阶段。本文还将贾湖遗址与大河村遗址和西山遗址的出土古陶产地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这些遗址的陶器在聚类分析谱系图上被明显地分为相应的三类,它暗示上述三处遗址间无明显文化交流关系。  相似文献   

12.
山西侯马西高及晋田热力公司东周祭祀遗址4件出土玉器残片样品经过比重测试、红外光谱物相分析、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显微结构观察及稳定同位素等矿物学测试和产源分析,发现其中的西高(J580、J332)和热力公司(JK728)3件样品是来自新疆和田地区的闪玉石,热力公司(JK659)样品是蛇纹石化大理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