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永陵是五代时期前蜀皇帝王建的陵墓。王建是唐末五代时期一位杰出的封建统治者,在他统治之下,前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经济文化中心。虽然他身处战乱动荡年代,  相似文献   

2.
冯夏 《成都文物》2008,(2):63-65
成都永陵(俗称王建墓)是中国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陵墓,位于成都市永陵路10号。1942年发掘,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正式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3.
位于成都市永陵路的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国的开国皇帝王建的陵墓永陵,于1942年在冯汉骥先生的带领下发掘。永陵是我国目前所知惟一的地上皇陵,墓室建筑于地表之上。  相似文献   

4.
前蜀永陵是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国皇帝王建的陵墓,是目前唯一墓室建筑于地面之上的陵墓。地宫内以“二十四伎乐”为代表的石刻,形神兼备,精美绝伦而闻名于世。其出土文物如哀册、玉大带以及谥宝等,为专家、学者及广大观众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展示了这座千年皇陵真实而神奇的面貌。  相似文献   

5.
王建墓,是我国五代十国时期前蜀皇帝王建的陵墓,史称“永陵”,1942年发掘,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建墓及其珍贵的文物,为我们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成都王建墓博物馆位于市内繁华地段─—羊市街西延线上,自1979年元旦正式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经过我馆职工的艰苦创业,努力拼搏,文博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已由创业初期只有7名职工、14亩园区的小小文管所,发展到今天拥有50名职工。56亩园区、下设8个部、科、室,初具规模的博物馆。目前,我馆由研究生、本科生和…  相似文献   

6.
永陵是前蜀皇帝王建的陵墓,地宫石刻与出土物充分反映了晚唐五代时期成都经济化的繁荣。1942年成都永陵的考古发掘,在考古学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永陵博物馆策划了“永陵考古发现60年”纪念活动,本对此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王建墓棺床石刻二十四乐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序言 1942年,在四川成都西郊发掘出了五代前蜀(901—925)(译者按:原文如此)皇帝王建的陵墓。1955年,杨有润氏发表了有关王建墓石刻的研究文章,并附有二十四乐妓的照片(《文物参考资料》1955年3期)。1956年5月,日中佛教交流恳谈会在日本东京举办了“中国佛教美术展览会”。会上展出了杨有润氏提供的王建墓石刻乐妓的大型照片24张及其他新发现的有关资料。对于研究中国音乐史特别是唐宋音乐史来讲具有重要价值的王建墓石刻,遂为世人所知。在这篇文章中,由于笔者无缘  相似文献   

8.
四川成都永陵是五代时期前蜀皇帝王建的陵墓。1942年发掘之时,地面除仅有占地四亩的冢土堆外,早已一物无存。1971年3月,成都金牛区抚琴大队社员修房时,在王建墓前300米处,离地面不到1米的地下出土一尊石人(见图),现陈列在墓前陵园之中。石人完好无缺,戴冠、着袍,双手执笏,佩剑,直立于近方形的石座上,石人与  相似文献   

9.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代前蜀皇帝王建的陵墓,从1984年以来,墓室内每逢夏季渗水量达200升/24小时。究其原因:冢土无任何排水设施;墓冢体东、西、北面已多处滑裂。加上墓室内自然通风提供的风量微小,空气潮湿,致使墓内石体表面材料发生严重风化,石雕珍品遭到严重损坏。虽经几次小型维修,但未能见效。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皇帝都留有规模不一的陵墓,著名的有秦始皇陵、茂陵、乾陵、明十三陵、昭陵、清东陵等,而唯独元朝的皇帝没有给后世留下一座陵墓,"元朝皇陵无觅处"成为一则千古之谜。古代的皇帝对陵墓是相当看重的,"事死如生"的丧葬理念,使得很多封建帝王自登基那天开始,便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为自己修陵墓,如汉武帝刘彻的茂陵,修陵历时53年,《晋书》中  相似文献   

11.
前蜀皇帝王建的陵墓号永陵,座落于四川省成都市郊。冯汉骥先生在《前蜀王建墓发掘报告》中,对该墓的墓室结构、墓中雕刻和出土遗物等做了详细叙述,并结合古代文献对一部分雕刻和遗物做了考证和研究。冯先生认为墓中棺床两侧列置的透雕十二武士是天一、腾蛇、朱雀、六合、勾陈、青龙、天后、太阴、玄武、太常、白虎、天空等十二神。他的根据主要是《宋史》卷122《礼志》25:玄宫中有“十二神、当圹、当野、祖明、祖思、地轴、及留陵刻漏等”的  相似文献   

12.
辽、西夏、金三朝皇陵制度中包含着许多不同于唐、宋等中原王朝的新因素,在陵墓选址、陵园布局和建置、多室(特别是附带耳室)的玄宫结构、陵山崇祀与封祭、皇帝亲祭先陵等方面,对明清皇陵制度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国陵墓石刻漫谈刘莲香我国陵墓石刻是指中国古代皇帝、王侯臣僚和贵族地主陵墓地面上的装饰性圆雕和浮雕。包括神道上的石象生、碑、望柱、阈及其陵墓其他位置上的石人、石兽、牌坊等①。从现存实物来看,陵墓石刻始于西汉、东汉时已很普遍,唐代达到顶点,之后延续直至...  相似文献   

14.
明十三陵     
在我国的封建社会中,历代帝王都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陵墓。就文献记载和迄今为止的发掘情况来看,以明代的陵墓保存得较为完整。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在南京。第三个皇帝明成祖即位后,迁都北京,从成祖到崇祯共历十四个皇帝,除第七个皇帝(明代宗朱祁钰)葬在北京西郊的金山外,其余十三个皇帝,都葬在北京西北五十公里的昌平县天寿山,统称为"明十三陵"。  相似文献   

15.
汉武帝茂陵与霍去病陪葬墓西汉王朝共经历了11个皇帝,历时214年。其皇陵均分布在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其中9个皇帝陵墓分布在今咸阳原上。这些陵墓的排列基本上以昭穆为序,即父为昭,子为穆。咸阳原上除9座汉皇陵外,还有后妃、贵戚、功臣等无数陪葬墓,现存墓冢1...  相似文献   

16.
王瑛 《成都文物》2000,(2):49-53
数千年的历史长河给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留下了许多文物古迹,它们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位于城西的王建墓便是其中熠熠生辉的一颗。长期以来,它一直被误传为汉代司马相如抚琴的“琴台”,给人们平添了些许猜测与误会。直到1942年发掘后,方知为前蜀皇帝王建的“永陵”,俗称“王建墓”。  相似文献   

17.
石像生又称“翁仲”,自秦汉以来历朝历代的帝王或贵族均在自己的陵墓前设置石像生,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吐蕃石像生是指以吐蕃人物为原型而建立的石像生,这类石像生为唐代帝陵所独有,在其他朝代的皇帝陵墓前未曾见到,故而吐蕃石像生为唐代帝陵所独有的原因也是吐蕃石像生的调查与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文章主要以唐朝时期独有的社会历史现象为切入点,来展开对“吐蕃石像生为唐帝陵所独有的原因”一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四川文物》2001,(2):71-73
孟知祥墓,史称“和陵”,是五代时后蜀皇帝孟知祥与其妻福庆长公主的合葬陵墓,陵墓位于成都市北郊约7公里的磨盘山南麓,占地约3300平方米。  相似文献   

19.
在原苏联、保加利亚、乌兹别克斯坦,还有在我们中国,我曾拜谒过七座陵墓(或纪念堂)。留下印象最深的有三处。一处是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的彼得保罗大教堂,里边摆放着罗曼诺夫王朝九名皇帝的墓地,每座墓长约两米五,宽不足一米。另一处是历史名城萨马尔罕的乌始皇帖木儿家族陵墓,每座乌兹别克皇帝墓地的尺寸,与俄皇墓地所占的面积差不多。这两处陵墓我多次去过,每次都留意观察,拜谒者也好,参观者也罢,他们到那里去,究竟是为了什么?察看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文物》1976,(7)
汉代的长安城,地处西安市西北郊,北濒渭河。渡渭河而北,抵咸阳原,就是西汉历代皇帝的墓葬区。汉武帝的陵墓茂陵,位于这个墓葬区的最西部,即现在兴平县的东北,距西安约四十公里。汉代帝王陵墓的外形都基本相同,地面封土四周略呈方形,平顶。汉代当时称帝王的陵墓为"方上"或"方中",应当就是根据陵墓的形状而得名的。在西汉的十一座陵墓之中,茂陵是最高大的一座,每边长240米,高46.5米(图版叁: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