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遗产保护面临新的课题,遗产保护对象由遗产本体向周边环境和视觉廊道扩展,遗产形态由点状向线状和面状扩展,遗产类型由静态向动态和活态扩展。2009年,在无锡召开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上发布的《关于文化线路遗产保护的无锡倡议》,也提出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  相似文献   

2.
史勇 《丝绸之路》2010,(11):15-19
<正>近年来,随着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不断更新,新品类文化遗产的认定与保护日益得到国内学术界、文物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与重视,自2006年开始举办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每届都将一种新品类文化遗产的保护作为论坛主题。工业遗产、20世纪遗产、文化线路遗产、文化景观遗产等以往鲜为人知的字眼开始频繁地跃入公众的视野。甘肃地理位置和战略地  相似文献   

3.
国内资讯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论坛聚焦“运河遗产保护” 4月10日在无锡召开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论坛”聚焦”运河遗产保护”.为中国大运河的保护和申遗提出新建议。2006年大运河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争取2014年能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文物世界》2008,(3):1-1
它们,经历了20世纪中国的风雨, 它们,承载着20世纪中国的记忆. 2008年4月,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通过了<20世纪遗产保护无锡建议>,标志着20世纪遗产已经纳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视野.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世界遗产保护领域中文化线路遗产的备受关注,以及我国大运河申遗、长城和丝绸之路这些文化线路遗产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使茶马古道的研究与保护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本文对茶马古道从关联背景、跨文化的整体意义、动态性特征三个体现文化线路整体方面的特征进行了系统阐述,对于茶马古道的保护、规划、申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内资讯     
《中国文化遗产》2013,(6):107-107
11月27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座谈会”在西安召开。丝绸之路沿线的陕西、河南、甘肃、新疆、青海、宁夏六省区代表围绕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丝绸之路沿线省区文物部门如何进一步加强合作和机制建设、推进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措施和努力方向等主题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将协商成立六省区”保护丝绸之路遗产联盟”。  相似文献   

7.
江苏文化线路遗产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线路遗产集世界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之大成,不仅具有空间、时间、文化及功能等特征,而且体现出历史与现实相续、人文与自然合一、时间与空间的多维度、遗产价值的多元化等特性。江苏境内文化线路遗产丰富,主要有大运河遗产内容、佛教传播线路、郑和七下西洋线路、康乾下江南线路等,目前已形成了构建法律体系、实施宏观保护,以动态发展的眼光审视与发挥文化线路的价值,建立多学科、多国别、多地区、多部门的通力合作,以科学审慎的态度对待文化线路中的每一个个案处理等保护思路。  相似文献   

8.
《中华遗产》2007,(5):13-13
2007年4月10日至11日,“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在江苏无锡召开,主题为“乡土建筑保护”,与会专家一致呼吁,要加强保护力度,为乡土中国保留一份文化记忆。  相似文献   

9.
通过将海上丝绸之路按照《ICOMOS(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文化线路宪章》进行解读,分析了文化线路这一特殊文化遗产类型的价值构成。探讨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利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有关定义和共识,来加强对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的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10.
众多的古城遗址是丝绸之路文化线路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极大的文化遗产价值。对历史上古城址衰废和消亡的原因以及当今社会破坏因素的分析和思考,结合保存现状的田野调查,是提出如何采取保护措施与解决保护问题的信息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村落:困境与生机——乡土建筑的价值及其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和不断推进,加强古村落的保护受到了社会普遍的关注。2006年,政协委员冯骥才在七省市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提交了《文化空巢及其对策》的政协提案,呼呈抢救古村落中的正快速流失的民间文化遗产;2007年3月,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提交了《关于加强农村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政协提案;呼呈在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将历史文化村镇和乡土建筑列为普的重点内容;2007年4月,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上,与会代表共同发表了保护乡土建筑的《无锡倡议》,再次对新农村建设中如何保护乡土建筑表示深切关注,并提出了乡土建筑保护和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丝绸之路是一项极具人类文明与文化交流影响的文化线路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因此于1988年发端、直接策划和推进这一跨越洲际的超大型文化线路的申报。"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是指丝绸之路东段由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独特性的遗址点串联而成,并具备突出普遍价值的一项跨国系列文化遗产,分布于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是丝绸之路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经由丝路申遗这一具有国际性的文化遗产保护行为,我们将重新发现和认识民族先祖的杰出智慧;进而,可在世界语境中、即人类文明和文化发展史的体系中定位中华民族的特性与贡献。  相似文献   

13.
刘容 《东南文化》2012,(2):16-22
东方主义思维正借全球化浪潮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蔓延。东方文化遗产保护除匆忙应对来自西方的质疑外,当务之急应根据东方文化遗产的特征和保护实际联合建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东方立场。东方文化遗产除应保护以《威尼斯宪章》为基础的国际惯例中强调的有形文化遗产物质基础外,还应更加突出保护文化遗产蕴含的人类集体记忆、文化基因、文化认同、文化凝聚力等精神内涵。建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东方立场,有利于通过保护东方文化遗产,继而保护面临西方强势文化同化危险的东方文化。  相似文献   

14.
魏晓文 《丝绸之路》2007,(12):10-12
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好文化线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各项工作,特别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的概念与意义,统一申报进度,落实申报文本、规划汇总等具体事宜为目的的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系列活动,于2007年10月27~31日在古都西安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5.
《丝绸之路》2010,(20):74-74
2010年9月19日.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盛大开园前夕,来自世界各地的考古、历史专家在西安举行了“大明宫——世界的遗产”国际学术研讨会,就大明宫遗址考古、文化遗产保护、丝绸之路等有关历史问题进行了交流。其交流成果对于大明官遗址的考古、保护都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表现了世界各国专家对于文化遗产保护、丝绸之路的共同关注。同时也对东西方遗产保护理念进行了充分交流。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遗产》2010,(4):107-108
在2010年6月于云南普洱召开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普洱论坛”上,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同志作了题为“重整千年古道,再书历史新篇”的主旨报告。单局长在报告中简要回顾了茶马古道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充分肯定了茶马古道作为我国西南地区大型文化线路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并强调了科学实施茶马古道整体保护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丝绸之路作为我国第一次提名跨国申报的系列文化遗产,其价值维护保障的规划管理体系的建立是申遗前期研究中的主要技术挑战之一。虽然同属于文化线路,由于丝绸之路的空间横跨欧亚大陆、持续了1000多年,并且传播交流的内容包括了人类文明演进的各方面因素,丝绸之路的遗产元素与其他文化线路相比呈现出时间、空间和类型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同时,由于  相似文献   

18.
南宇 《丝绸之路》2012,(4):66-67
古丝绸之路东起古都长安,西经南亚、中亚直达欧洲,全长7000多公里,在我国西部有4000多公里。西北丝绸之路沿线区所蕴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在华夏民族文化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且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枝奇葩。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西方的文化观、价值观的冲击,西北丝绸之路沿线区多元的文化内涵,蕴涵民族精神家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猛烈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迫在眉睫,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必然的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19.
王元林 《文博》2010,(5):50-55
丝绸之路是中西交通史上最重要的文化线路之一,历史上的线路走向和构成极其复杂和多样。汉唐时期是丝绸之路繁荣发展的高峰,在东西交通中形成了大型的文化线路网络,东段线路走向和构成的历史演变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充分反映了丝绸之路这一国际大型文化线路遗产的网络特性。  相似文献   

20.
又是早春二月,春风已绿江南。记得去年4月18日,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无锡首次举办,我准备了一篇演讲——《珍惜百年工业遗产·铸造工商名城之魂》。可惜因公务出差,未能当面跟与会的专家学者一起商讨就教,错过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今年,我不能再留下遗憾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