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广林 《史学月刊》2006,(9):108-115
马克垚先生是我国历史比较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多年来,他基于“前资本主义诸形态的政治经济学”的学术构想,开创出宽阔的“求同”学术理路,对中西封建社会进行诸多深入的比较考察。他在这一领域中的重要建树,在很大程度上廓清了西方学理模式的偏见及其对我国史学界的影响,深化了对封建时代中西历史异同的认识,促进了对封建社会历史规律的探索,推动了中国史学界历史比较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许昊 《世界历史》2003,(4):117-117
最近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比较史学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成为我国目前第一个专门从事历史比较研究的科研和教学机构。徐浩教授任研究中心主任。比较史学已经成长为比较成熟和规范的研究领域 ,既对客观历史现象进行比较 (历史比较研究 ) ,也探究制约客观历史现象比较的理论与方法 (现代史学研究方法之一 )。现代西方比较史学形成于 2 0世纪前期 ,成为西方“新史学”公认的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研究方法 ,许多产生重要国际影响的著作都是使用比较方法写成的。我国的比较史学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 ,始终承担着通过世界认识中国、通过中国认识世界…  相似文献   

3.
马克先生是我国历史比较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多年来,他基于“前资本主义诸形态的政治经济学”的学术构想,开创出宽阔的“求同”学术理路,对中西封建社会进行诸多深入的比较考察。他在这一领域中的重要建树,在很大程度上廓清了西方学理模式的偏见及其对我国史学界的影响,深化了对封建时代中西历史异同的认识,促进了对封建社会历史规律的探索,推动了中国史学界历史比较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余 《近代史研究》2004,(1):314-314
癸未岁末,北京史学界开会纪念《东方历史学术库》出版10周年。10年来,“库”共出版史学专60部,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外关系史和世界史诸领域,其中有关中国近代史以及近代中外关系史的作有朱德新《二十世纪三  相似文献   

5.
妇女史研究在中国已经近一个世纪 ,而性别分析方法进入史学则主要是近年的事。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国的妇女史研究已取得不少成绩 ,也引发了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如妇女史与大历史的关系、新史学与传统史学的关系、学者的性别身份对史学的影响 ,以及在“后殖民”话语结构下的中国史学走向等等。 2 0 0 2年 5月 17— 19日 ,大连大学性别研究中心在“历史、史学与性别”的主题下召开座谈会 ,邀请史学界部分学者参加 ,就此等问题做了广泛的讨论。这里发表的是七位与会学者的笔谈。  相似文献   

6.
两种资源 双重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史研究在中国已经近一个世纪 ,而性别分析方法进入史学则主要是近年的事。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国的妇女史研究已取得不少成绩 ,也引发了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如妇女史与大历史的关系、新史学与传统史学的关系、学者的性别身份对史学的影响 ,以及在“后殖民”话语结构下的中国史学走向等等。 2 0 0 2年 5月 17— 19日 ,大连大学性别研究中心在“历史、史学与性别”的主题下召开座谈会 ,邀请史学界部分学者参加 ,就此等问题做了广泛的讨论。这里发表的是七位与会学者的笔谈。  相似文献   

7.
问题与希望:有感于中国妇女史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妇女史研究在中国已经近一个世纪 ,而性别分析方法进入史学则主要是近年的事。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国的妇女史研究已取得不少成绩 ,也引发了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如妇女史与大历史的关系、新史学与传统史学的关系、学者的性别身份对史学的影响 ,以及在“后殖民”话语结构下的中国史学走向等等。 2 0 0 2年 5月 17— 19日 ,大连大学性别研究中心在“历史、史学与性别”的主题下召开座谈会 ,邀请史学界部分学者参加 ,就此等问题做了广泛的讨论。这里发表的是七位与会学者的笔谈。  相似文献   

8.
洪煜 《史学月刊》2002,(8):116-119
为了促成并加快史学范式的转变,培育并确立科学的学术规范,倡导并树立健康的学术风气,2002年4月14-18日,《史学月刊》编辑部在古都开封召开“史学期刊发展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历史学专业期刊及部分有史学专栏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中共党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史哲》、《史学集刊》、《史学史研究》、《安徽史学》、《光明日报》、《江汉论坛》、《求是学刊》、《人大复印资料中心》等近20家杂志社的代表应邀出席会议,就史学研究的学术规范、当前的学术评价体系、史学期刊在史学发展中的作用、学术期刊间的合作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在很大程度上达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9.
关于妇女史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妇女史研究在中国已经近一个世纪 ,而性别分析方法进入史学则主要是近年的事。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国的妇女史研究已取得不少成绩 ,也引发了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如妇女史与大历史的关系、新史学与传统史学的关系、学者的性别身份对史学的影响 ,以及在“后殖民”话语结构下的中国史学走向等等。 2 0 0 2年 5月 17— 19日 ,大连大学性别研究中心在“历史、史学与性别”的主题下召开座谈会 ,邀请史学界部分学者参加 ,就此等问题做了广泛的讨论。这里发表的是七位与会学者的笔谈。  相似文献   

10.
妇女史与社会性别史研究的史料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史研究在中国已经近一个世纪 ,而性别分析方法进入史学则主要是近年的事。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国的妇女史研究已取得不少成绩 ,也引发了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如妇女史与大历史的关系、新史学与传统史学的关系、学者的性别身份对史学的影响 ,以及在“后殖民”话语结构下的中国史学走向等等。 2 0 0 2年 5月 17— 19日 ,大连大学性别研究中心在“历史、史学与性别”的主题下召开座谈会 ,邀请史学界部分学者参加 ,就此等问题做了广泛的讨论。这里发表的是七位与会学者的笔谈。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日本中国史学界的20世纪是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纪,日本学者在诸多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内藤史学(也称“内藤假说”)、“白鸟史学”、“津田史观”、“六朝豪族共同体论”、“地域社会论”这些各具特色的历史研究成果,给日本史学界注入了太多的刺激与活力,几代蜚声海内外史坛的学术名流因此脱颖而出。著名的京都学派、东京学派就是在围绕其中一些理论观念与研究观点的争论中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妇女史研究在中国已经近一个世纪 ,而性别分析方法进入史学则主要是近年的事。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国的妇女史研究已取得不少成绩 ,也引发了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如妇女史与大历史的关系、新史学与传统史学的关系、学者的性别身份对史学的影响 ,以及在“后殖民”话语结构下的中国史学走向等等。 2 0 0 2年 5月 17— 19日 ,大连大学性别研究中心在“历史、史学与性别”的主题下召开座谈会 ,邀请史学界部分学者参加 ,就此等问题做了广泛的讨论。这里发表的是七位与会学者的笔谈。  相似文献   

13.
妇女史研究在中国已经近一个世纪 ,而性别分析方法进入史学则主要是近年的事。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国的妇女史研究已取得不少成绩 ,也引发了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如妇女史与大历史的关系、新史学与传统史学的关系、学者的性别身份对史学的影响 ,以及在“后殖民”话语结构下的中国史学走向等等。 2 0 0 2年 5月 17— 19日 ,大连大学性别研究中心在“历史、史学与性别”的主题下召开座谈会 ,邀请史学界部分学者参加 ,就此等问题做了广泛的讨论。这里发表的是七位与会学者的笔谈。  相似文献   

14.
历史人类学与近代区域社会史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近年来,“历史人类学”这一名词开始频繁在国内报刊出现,既有学者大力倡导,亦有学者相当怀疑。①近代史学界对此亦有回应。桑兵《从眼光向下回到历史现场———社会学人类学对近代中国史学的影响》,从学术史的维度,系统地回顾了20世纪社会学和人类学在中国史学发展进程中的影响,其间对历史学引入人类学视野与方法有诸多分析与讨论②,张佩国则直接使用“历史人类学”一词,出版了他的专著《近代江南乡村地权的历史人类学研究》③。那么,什么是历史人类学?历史人类学在中国史学界的出现对近代史研究可能意味着什么?回答这些问题,对于新世纪的中…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史学界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一、国内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现状 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派是当代西方诸多的新史学流派中独树一帜的史学劲旅。国内史学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起步较晚,这是历史条件的限制所致。但近20年来关于这一领域的学术空白日渐得到填补,主要是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给史学界带来的宽松学术环境。总的来看。史学界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涌现了一批该领域的知名学,其成果大致表现为一些编的专门论述和数十篇发表的学术论。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中国世界中世纪史学会与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清史研究所联合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系承办的“中西历史比较研究学术论坛” ,于2 0 0 3年 10月 2 4日— 2 6日在京举行。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的约八十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 ,提交学术论文及学术综述文章五十多篇。刘家和、廖学盛、何芳川、庞卓恒、王敦书、刘明翰、王汝丰、陈梧桐等史学名家以及一批有学术影响的中青年学者作了论坛主题发言。自 2 0世纪 80年代“比较热”在中国学术界兴起以来 ,中西历史比较研究就开始作为一种重要的学术路径而受到…  相似文献   

17.
“盛世修史”。由刘绪贻教授和杨生茂教授任总主编的六卷本《美国通史》(人民出版社 2 0 0 2年 10月版 ) ,是中国美国史学界老中青三代历史学家四分之一个世纪齐心协作、努力探索的学术结晶。它既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美国史学水平的一次检阅 ,更是新时期中国美国史学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六卷本《美国通史》的出版不仅对于中国美国史学具有里程碑意义 ,而且对于中国学术界如何有力地抵制游谈无根的浮躁学风 ,对于中国外国史研究如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建设之路、为国外同仁奉献出中国历史学家的外国史精品著作 ,也都具有多方面的启示意义与作用。本刊特约六卷本《美国通史》的撰著者、编辑出版者以及国内著名的美国史学者 ,分别从各自不同的角度 ,围绕通史的撰著和出版历程、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等问题 ,畅谈己见。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李剑鸣教授对本刊的这次学术活动给予了充分的支持。这些文章短小精悍 ,风格各异 ,思路纷呈 ,持论公允 ,思想深刻 ,情感真切 ,启迪丰富。现予以刊出 ,以飨读者 ,亦为未来的学术史研究者保存一份有价值的材料。是为按。  相似文献   

18.
萧一山为我国近代新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穷毕生精力完成了一部 40 0万字的巨著———《清代通史》 ,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对中国历史有自己的创见 ,搜集整理了一大批珍贵的太平天国史料 ;提倡用“博”、“约”、“通”三步骤研究历史。萧一山的史学思想和实践具有文化理想、民族主义、经世之志三大特色。他是民国史学界不偏于疑古、考古、释古而三者并重的史学家。  相似文献   

19.
“文革史学”是指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史学”的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它既是中国史学史、也是“文革”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革史学”是动乱年代政治运动的特殊产物,是中国史学史上极为黑暗的一页,给中国史学蒙上了极大耻辱。它截断了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并离群索居,与不断前进的世界史学背道而驰;中国史学成了政治史学、影射史学的代名词,失去了作为一门科学的独立性与尊严。  相似文献   

20.
以往中国历史学轰轰烈烈的专题讨论,不仅凝聚了史学界的绝大部分精力,而且形成了一整套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或历史解释系统。它决定着中国史学的研究与编纂,塑造和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当前的史学学术转型无论如何不可能回避这些旧课题。从史学学科体系的角度看,改造旧课题,将其转换成为新课题,应该,而且可以成为史学学术转型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