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和中国历史、文化、习俗、传统以及地理位置等等的不同,导致了英语习语与汉语习语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本文将从生存环境、思维方法和风俗习惯几个方面对英汉两种语言的习语进行比较,并探讨英汉习语翻译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劳驾”一词在英语中的翻译通常有“please”和“excuse me”两个较为常用的解释,但是也有许多表示请求意思的句子翻译成汉语后依然也会翻译成“劳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许多外国留学生只会用非常正式和普通的礼貌词语请求别人做事或是打招呼,“劳驾”一词虽然在中国人眼中非常普遍常见,但是外国留学生却并不了解其意思,也不敢枉加使用。所以,解释清楚“劳驾”一词在汉语和英语中意思并分析其使用中的异同对于教授外国汉语学习者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他们学习地道汉语、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做出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3.
汉语和英语拥有彼此不同的文化体系,文化通过语言表现出来,文化的差异往往会导致语言的不解或误解。本文从2008年中国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英译变更说开去,考查中国英语在有特殊内涵的汉语文化负载词英译过程中的重要性,并进一步阐述中国英语在英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世界英语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高婷婷 《神州》2011,(1):52-52
英语习语短小精湛、风趣幽默,是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若能在文章当中恰当运用英语习语,必将使作品锦上添花。本文分析了英语的特点,并针对学习英语习语提出三点建议,即多看、多听、多记。  相似文献   

5.
柴俊红 《神州》2012,(15):176-176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化知识的传授,一是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语言知识学习和文化意识培养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其中,在词汇教学中融入部分英语习语,就是为二者搭建桥梁而进行的探索尝试。  相似文献   

6.
我对Sinology的理解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谢“世界汉语大会”特别设立“海外汉学学术会场”为我提供了这样神圣的讲坛,让我有机会把我对“Sinology”的理解和思考,提出来向各位学术先辈与同行请教,以共同推进我国人文学界对“Sinology”的研究。首先我想说明,我采用了英语文化中“Sinology”这一学术概念来表述我们现今正在研讨的基本话题,我之所以不采用汉语文化中的“汉学”或者“中国学”或者“中国研究”,这是因为我国  相似文献   

7.
郑文文 《神州》2014,(2):174-174
英语是一种空间化的语言。同汉语相比,在演化形成的过程中,它很好地保留了词汇的空间意义。作为一种屈折语,英语还是一种静态型语言,善用介词等词性表达动态性动作,语言表达整体呈静态。本文作者将就英语这一特征探讨汉译英中介词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黄留珠 《文博》2000,(3):11-19
提起“文明”,不免要涉及“文化”。这二者在英语中甚至是用一个词“civilization”来表示的,可见它们关系之密切。我国当代一些权威性辞书,如《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有关“文明”的释义,均列有“文明”即“文化”的义项。这表明,“文明”与“文化”不仅关系密切,而自具有等同的性质。因此阐释“文明”,有必要先从“文化”说起。  相似文献   

9.
基于英汉对比,根据英汉比喻性习语的形象与喻义对比分类,调查研究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习语习得能力,发现学生在完成英语习语的测试中,不同类型的英语习语对学生的能力促成不同程度影响。对一类习语的不同测试任务,学生的英语习语的接受能力和产出能力也有显著性差异。然而学生习语习得能力并没有因为年级的不同而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韩莹莹 《神州》2020,(6):196-196
无论学习哪一种语言,掌握这种语言之下的文化背景对于学习者来说事半功倍。虽然英语是与汉语截然不同的一种语言体系,但是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背景知识却与汉语一样,是一个国家历史与文化的象征。因此,在开展小学英语教学授课过程中,教师务必要认识到基础知识与文化背景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向学生介绍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欧美文化,并鼓励学生尝试使用英语介绍汉语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融合。为此,本文将以英语为载体,探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从总体上简述英汉语礼貌原则之源起及英汉民族对其基本概念之异同,然后再将该原则下属之六个准则分成三类进行对比分析,体现了礼貌原则在英汉语中表现之异同,明确礼貌原则是一个相对概念,了解其在英汉语文化中的不同体现有利于达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2.
王晓霞 《神州》2012,(9):195-19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传承文化精髓的途径之一,在高中英语课程教学中,我们既要教会学生掌握使用英语的方法,更要让学生了解外国语言中所记载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因为语言教学既有工具性,更有人文性和教育性,通常情况下,我们在习得一种民旗语言的同时,也就是在习得这一民族的文化,习得这一民族的文化内容和文化传统。就是我们在学习汉语时,也习得了汉语所承载的中华文明,因此英语学习不仅是一种语言知识和能力的学习.更是一种文化的学习。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主要的一个目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汉语"教师"、英语"teacher"的不同文化内涵,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虽然指称意义一致,但"教师"体现的是这一职业在中国人心目中崇高的地位,是受到尊敬并有着人生导向作用的角色,这一点可以追溯到孔子对教师的诠释。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分工不同的工作,使信息提供者、激发动力者。这是由于个人主义在西方文化的主导作用即人人平等并不受职年龄、社会地位的影响。因此,在外语词汇教学中,除了理解表面意思,更重要的是掌握词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庄志民 《旅游科学》2009,23(1):44-52
区域旅游意象文化设计是个值得深度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浙江的绍兴为例,尝试运用“思想实验室”的技术路线,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对旨在启动西欧北关市场而为绍兴度身打造的旅游意象定位的英语表述方式“Vintage Shaoxing”以汉语的“风流绍兴”对译之,并从人文地理视角进行内在底蕴和外显载体两个方面的具体分析论证。笔者希冀如此立足创新的“这一个”区域旅游意象定位之文化设计探索具有举一反三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跨文化交际的含义是非本族语者和本族语者之间的交流,也就是指在文化背景和语言上有区别的人之间相互的交流。因为文化和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学习外语时就必然会触及到文化层次的学习。学习英语也应该理解和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这就是一种跨文化交流。一、基于跨文化的视角分析中专英语阅读课教学内容在中专的英语阅读教材中有很多中西方文化的课文,其中的一篇课文就是比较中西方的礼貌礼节。民族文化较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礼节和礼貌,其能够帮助我们熟悉某  相似文献   

16.
英语中习语的产生是根据社会的需要,人们运用其内部规律去创造新词、新义、新用法。是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影响下产生的;本文对习语的起源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对其在不断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些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习语是一种语言在使用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习语是语言的精华,也是一个民族文化与智慧的结晶。由于受不同文化的影响,英汉习语中包含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与文化信息。不同的生存环境,风俗习惯,物质文化以及宗教信仰等都是造成英汉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英汉习语的翻译不应该仅仅是两种语言的形式上的简单转换,更应该是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8.
黄常青 《神州》2013,(16):72-72,74
英语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存在很大的障碍,究其原因是英语缺乏实际操作的语言环境。我们从开始学语言就接触并使用汉语,大部分人的汉语都比英语学得好。所以本文用例子论证,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把英语教学同汉语结合。从发音、记忆、句子成分分析几方面进行英汉对照学习。使同行们对于结合汉语进行英语教学的好处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隐喻理解已经超越了修辞学层面,被视为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世界的手段。在同一个社会中,语言、文化和隐喻思维不是以个体形式存在的,而是彼此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一个整体。在英汉民族文化心理下,对英、汉语中动物的词汇隐喻进行个例分析,以探求英汉隐喻思维的走向。从而,更好的理解隐喻思维和使用英汉中词汇隐喻。  相似文献   

20.
"民主"一词在近代中国的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火生 《清史研究》2004,1(2):34-45
本文从历史语义学的角度 ,首先考察了“民主”和“民本”在汉语语境中的古典含义及其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格局中的位置。在此基础上 ,细致地分析了近代以来“民主”一词如何在西方思想的刺激下 ,通过传教士和中国思想家的共同努力 ,被重新发掘出来 ,并在重新诠释的过程中 ,从“民之主” (君主 )走向自己的反面“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