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历史背景中越两国山水相连,历史源远流长。两国陆地边境线长1347公里,连接着中国云南、广西两省区和越南高平、谅山、奠边、莱州、老街、河江及广宁等七省。其中广西段东起北部湾畔的北仑河口,经东兴、防城、宁明、凭祥、龙州、大新、靖西至那坡县各达村接云南界。中越两国陆地边界线的形成和界碑的勘立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典籍传播越南主要通过包括使节在内的官派人员来完成,中越之间商业性质的书籍贸易并不发达。这一点与汉籍流播朝鲜的状况相近而与中日之间的书籍传播状态不同。原因是:一、中越之间的定期朝贡制度带有贸易的性质,其便利性压制了普通商业贸易;二、中越贸易中心在两广地区,离清代的书籍集散地长江中下游地区较远,这推高了书籍的成本。越南重印中国典籍的情况并不普遍,这种以包括使节购买在内的官买为主的书籍输入方式造成越南的汉籍数量相对较少,汉籍在越南各阶层的分布极不均衡,朝廷或王族获得的汉籍最多,使节其次,普通士人获得汉籍相当困难。这一情形影响到越南士人的文学水平,促使阮氏朝廷屡次颁布官书。  相似文献   

3.
中越陆路边界源流述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与越南山水相连,两国陆路边界线长达1347公里,在中越特定的历史关系中,其形成和演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中越陆路边界史有异于其它地方的边界沿革,从而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疆界史上有其独自的内涵。中越边界线形成以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当时的越南(古称交阯,又作交趾,指今越南北部和中部)尚属中国封建王朝统治下的郡县,其地尽入中原王朝的版图,不存在任何意义上的、国与国的边界线概念,所划各郡、县四至与以后形成的边界线亦不完全吻合.宋太祖开宝元年(公元968年),越南摆脱中国的郡县统治、建立自主封建王朝,中越双方国与国的关系形成之后,才有了正式的、但又不甚  相似文献   

4.
北越游记     
正今年9月中下旬,我们在广西旅游时来到东兴口岸,打算过境赴越南旅游。在东兴口岸,中越以北仑河为界,通过一座大桥架通两国,大桥中间一条白线为两国的分界线。作为第一次到越南的我们,当然要在中越两国的界碑和分界线上合影啦!东兴工作的同学帮我们联系到  相似文献   

5.
中越两国自古关系密切,越南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国情相似,经济互补性强。目前,在区域一体化、东盟合作加强和中越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加强合作是大势所趋,两国人民迫切需要增进了解。而越南华侨华人在中越经济交往和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研究越南华人的历史与现状,增进我们对越南华侨华人经济与中越关系和贸易往来之间关系的了解,有利于两国更好的合作与发展,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发挥华侨华人的作用来为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服务。本论文主要以历史发展的时间为线索,从经济方面,动态地分析和描述华侨华人向越南迁移的历史和在迁移过程中华人经济的形成、发展以及对越南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清代中越宗藩关系确立以后,越南遣使如清便成常例。在长达200余年的对清朝贡的实际运作中,基于燕行使臣在维系中越邦交关系中的特殊作用,所以历代越南王朝都极为重视如清使臣的选拔。每届使部的遴选,成为其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所有人选均须经过才识与言辞的严格考量,其最终的入选者亦必然是同时兼备老道的外交技巧和深厚儒学修养的越南国家精英,堪称一时极选。而作为如清朝贡的践行者,燕台专对的越南使臣无疑直接关涉两国关系的大局,为保障中越宗藩秩序的正常运转,越南王朝也在其使臣燕行往返的朝贡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系统规范的选拔和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7.
七七事变爆发后,面对日本的战略封锁,中国积极寻求"突围",在假道越南运输问题上对法国展开艰难的博弈。由于日本侵占海南岛,法属印支遭受威胁。国民政府以此为契机,采取包括推动中法远东军事合作这一"迂回"方式在内的多种策略,力求彻底解决假道越南运输问题。苏德缔约及欧战爆发后,中国对法博弈的国际环境恶化,国民政府将目标逐渐转为确保中越国际交通线的"有限"畅通,更注重借助美国来影响法国,利用法国战时对战略矿产的需求与之讨价还价,并尽量抢运存越物资。法国败降后,国民政府筹划单独入越作战,为保障中越国际交通线安全做最后尝试,但无果而终。日军进驻越南,截断中越国际交通线,中国在假道越南运输问题上的对法博弈亦告终结。  相似文献   

8.
刘宪标 《旅游》2005,(7):60-67
从防城港竹山港的中越零号界碑,一直到和云南相邻的那坡,中越两国在这里有着漫长的边境线,两国在这里山水相依。从古到今,中越两国在这里发生了太多的故事,故事有悲也有欢,有象征友谊的友谊关、有很多的边贸集市以及居住在京族三岛和越南同祖同宗的京族人,还有古骆越人留在花山上的崖壁画和被称为绣球之乡的旧洲。  相似文献   

9.
叶宁  蒙雄强 《文史春秋》2008,(12):51-53
广西与越南接壤,中越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人民亲密的朋友胡志明主席(1890-1969),曾长期在广西桂林、柳州,中越边境地区龙州、靖西生活和进行革命活动,他把原名阮爱国改名为胡志明。1954年越南抗法胜利独立后,胡志明主席经常到中国来,与中国人民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相似文献   

10.
新疆发现的越南钱及其来源探讨弓月越南旧称“安南”。1802年(清嘉庆七年)改国号为越南,中越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历史上就有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十世纪中期越南的吴朝就已开始仿中国铸造方孔圆钱,同时也流通使用中国钱币①。十三世纪以...  相似文献   

11.
古代红河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交通开发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红河地区与越南相邻,为了发挥这一空间优势,历代统治者积极开发边境交通,加强与越南的对外贸易。尤其是元明清时期,是中越交通开发及贸易的重要时期,为近现代中越贸易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明成祖在安南设置交阯郡后,除了在该地区实行各种政治、经济政策外,还实行了一系列文化教育政策,客观上促进了中越文化交流和汉文化在越南的传播,为越南黎朝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打下一定基础。但是,过激的同化政策和官吏的失职引起了交阯民众的不满和反抗,最终成为明朝统治失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何仟年 《文献》2003,(2):257-261
在中越文化交流中,不只是越南搜求中国图籍,也有一些越南人的汉文作品在中国产生或流传.《四库总目》著录越南书数种,如黎崱《安南志略》、黎澄《南翁梦录》,但原属越南书籍,后传人中国的只有一部《越史略》.本文拟对从越南传人中国的数种古籍作一点探讨,遗漏不当之处,请读者指正.文中所谓古籍的著作年代大致以清代为限.  相似文献   

14.
解放前,越南人民领袖胡志明主席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在中越边境龙州县一带搞革命活动,被国民党当局追捕,在饥不择食,慌不择路的情况下闯入农吉政家得救,后来便结拜成亲密兄弟,成为中越革命情谊的佳话。  相似文献   

15.
《海外纪事》一书是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清初粤中名僧大汕和尚将其应当时越南顺化当权者阮福週邀请,赴越南讲经弘法的经过、在越南的见闻,以及在越南所写的诗文,集撰成书。此书对了解17世纪末越南中部顺化阮氏政权的历史和中越关系、海上交通等颇有用处。大汕和尚是一位颇受争议的人物,历来或褒或贬,或扬或抑,众说纷纭,殆无定说。本文从大汕和尚撰写的《海外纪事》一书说起,简述大汕和尚对中越文化交流、文学、艺术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6.
《风景名胜》2014,(9):175-175
因为时常能感受到中国文化影响的痕迹,中越文化的交融让越南的异域风情中渗透进了一种很撩中国人乡愁的诗意。所以,会安给在越南旅行了一段时间的我,留下了一个很大的惊喜。  相似文献   

17.
这两件充满了中越两国人民战斗友谊的革命文物——棉背心和行军袋,是在我国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越南同志赠送给我国游击队员的。现均珍藏在中国革命博物馆。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法勘界斗争中的北部湾海域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部湾是中越两国领土所环抱的一个半封闭的海湾,是两国人民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主要海上通道,中越双方对这里的海域从未划定过。直至20世纪70年代初,北部湾基本上是平静的,两国都能维持1957年、1958年中越两党换文时的状态。1973年,越南外交部向中国提出,“两国在北部湾海域由于越南一直处于战争环境,至今从未划过”,建议就划分海域问题进行谈判。中国方面同意,愿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同越南协商解决这个问题①。但在1974年8月和1977年10月的副外长级谈判中,越方提出,“越南和中国在海湾的…  相似文献   

19.
1954年,越南抗法战争胜利后,越南北方获得解放,美国取代法国控制越南南方,阻挠越南南北方统一。1959年以后,越南南方人民开始进行武装斗争,反抗美国扶植的独裁政权和美国的干涉。1964年8月,美国悍然向越南北方发动空袭,并于翌年出兵南越。美军在侵略越南的战争中,不断派飞机对中国西南、中南边境地区进行侵袭侦察。为此,中国空军开始在中越边境地区打击入侵的美军飞机。  相似文献   

20.
充满诗意的归春河在千岩万壑中划开了中越两国的界限。从广西靖西县流出途经越南后,又折回广西,在大新县硕龙镇德天村高浦汤岛遇到断崖跌落,形成了瀑布。中国境内的称德天瀑布,越南境内的称板约瀑布,二者如情侣般在茂密的丛林中相依相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