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锋 《文史精华》2002,(4):55-57
在近代中国时代低气压的沉重笼罩下,1904年底,“三湘渔父”宋教仁被迫东渡扶桑,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至1910年底回国这段亡命日本的时期,宋教仁始终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者的身分活跃在国外中国革命的历史舞台上,矢志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此间,宋教仁建造的革命事功,蕴涵了对国、家、个人之间的情感的心路历程:炽烈深沉、愁苦悲郁而又缠绵悱恻。  相似文献   

2.
宋教仁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卓越领导人之一,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杰出政治家和宣传家。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宋教仁任法制局局长。他不仅在政治革命中为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拯救民族作了百折不回的斗争,而且也是一位为建设共和新社会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他曾经发表了许多政党政  相似文献   

3.
由民革常德市委员会和宋教仁常德研究会主办的首届两岸宋教仁学术高层论坛于2011年10月20日至21日在湖南省常德市隆重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80余人出席了此次论坛。论坛收到学术论文50余篇,研究主题包括宋教仁的生平和事业、宋教仁与辛亥革命的关系、清末民初中国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状况等,主题多样,水准较高。  相似文献   

4.
马勇 《文史天地》2014,(6):17-19
正当过分的中央集权体制弊病日益明显时,人们的关注点当然是如何克服这一政治体制的弊病,重建新的权力模式。这一点在清末民初表现得尤为明显。宋教仁所提出的分权模式既是对前此思想探讨的理性总结和折衷,也是对以后中国政治发展的预测和规划。宋教仁的理想一方面是想克服旧有中央集权体制弊病,调动和利用地方积极性,另一方面他实际上是依然期望在"统一中国"框架内解决问题,期望建立一个强有力而又富有理性的中央  相似文献   

5.
宋教仁与《间岛问题》新证迟云飞《间岛问题》是清末革命家宋教仁的重要著作,该书从历史、地理、国际法以及语音学等方面论证间岛一带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为中日关于问岛的交涉提供了重要证据。但是,这部书是如何送到清政府手里的?清政府方面有何反应?宋教仁又是如...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胜利后,袁世凯窃取了总统职位。对老同盟会员,他采取了两种手段:或密谋杀之,或设法收买。出任农林总长的宋教仁,正是他收买的一个主要对象。有人对他说:宋教仁是老同盟会员,立场坚定,很难收买。他则认为,只要有高官厚禄,有金钱美女,什么人都是可以收买的。并把收买宋教仁的任务交给了赵秉钧。  相似文献   

7.
1905年夏季,孙文来到日本,想把当时中国革命组织——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反清。这一年7月13日下午,中国留学生界在风光明丽的东京麴町区富士见楼举行隆重的欢迎孙文大会。会上首先由主持人宋教仁致开会辞,旋请孙文发表演说。孙先生在演说中,首先感谢东京中国留学生开会欢迎的盛情,其次叙述自己的革命主张和斗争经历,再次表明中国应于光复之后,建设屹立于世界之一大共和国。孙先生每讲一段,留学生则热烈鼓掌。这次东京中国留学生开会,人数多达1300多人,服装整齐,情绪高昂,秩序良好,实为空前之盛举。孙文讲毕,继之留学生发表欢迎演说。首先登台演说的是河南留学生阮庆澜。他的演说主要意思是,法国不仅有个拿破仑,美国不仅有个华盛顿,先有无数之拿破仑、华盛顿,而此有名之拿破仑、华盛顿乃始能奏其功。故吾国今日不可倚赖孙君一  相似文献   

8.
同盟会倡始时期宋教仁心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宋教仁传世的著作中,有一部留学日本时的日记。这部日记起于1904年10月30日,止于1907年4月7日,除中间缺失1904年底的半个多月和1905年9月下旬至年底的100天左右,它以17万字的篇幅相当完整地记录了宋教仁在该时期的外部生活和内心世界。所以,《宋教仁日记》(以下简称《日记》)历来深为研  相似文献   

9.
上个世纪初,在中国同盟会中,孙中山和宋教仁被誉为两大智囊。宋教仁有才,理论功底深,组织能力强,中华民国成立初,他一夜草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不过,少为人知的是,这位赫赫有名的才子,民国初,曾在公开场合两次被扇耳光。  相似文献   

10.
宋月红 《史学月刊》2000,8(6):72-79
宋教仁是一位颇有争议的清末民初时期的政治人物。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他投身民主革命和民主政治建设,并从中传播西方政党观念,组建政党,推行政党政治,虽在民初过分注重议会竞选,却也不可藉此否定其无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宋教仁是辛亥革命的领导和中华民国的创立之一,是民初政党政治最主要的倡导和先行之一。与孙中山等同时代人比较,认为宋教仁是民初政党政治身体力行的第一人,也不过分。  相似文献   

11.
1913年3月22日,宋教仁遇刺身亡。即使他就任总理,中国当时的诸多问题与危机也未必迎刃而解;然而这些问题与危机,或许会有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承担;议会民主、政党轮替,或许会有机会在宪政框架内试验、成熟。他的被刺,使这一稍纵即逝的机会长久地丧失了,而此案至今也成了历史疑案,一百年之后,疑云仍未散开  相似文献   

12.
许正 《文史月刊》2013,(5):57-61
2013年,适逢宋教仁遇害百年。1913年3月20日晚22时45分许,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准备启程北上时,在沪宁铁路上海站遭枪击,腰部中弹,随即被送往沪宁铁路医院抢救,22日凌晨不治身亡。对于"刺宋案"幕后凶手,后世史学界大约有三种说法。  相似文献   

13.
贺渊 《炎黄春秋》2001,(10):18-21
这是孙中山在宋教仁追悼会上献的挽联。内中没有悲戚之情,只是直白地道出了宋教仁被暗杀的真实原因,袒露了革命党人为了民权,渴望献身的壮烈情怀。正是这寥寥几笔,平平二句,振撼着人们的心灵。革命党人以“无量头颅无量血”,换来了辛亥革命。但是,孙中山将为宪政流血“第一人”的殊荣给了宋教仁,绝非溢美之词。  相似文献   

14.
正立宪的两种姿态民国初年,湖湘文化里又出了两位杰出人物。一位是军人不党的蔡锷,一位是积极建党扩党的宋教仁。蔡锷不光那么说,还真就那么做了,放弃了自己的统一共和党。宋教仁合并六党组成国民党,统一共和党也在其中,蔡锷便宣称脱党。于天下滔滔皆为政党之时,而言军人不党,也算是君子讲气节,军人有风骨了。同样,宋教仁要建的党,亦是从未有过的党,没有一副铁面皮,加上几根硬骨头,也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15.
与孙中山、黄兴齐名的“辛亥三杰”之一宋教仁,出身书香之家,自幼接受传统道德教育,情感观念传统保守.其忠贞专一的情感观念在五光十色的现实社会中曾经历过无数次的冲击和考验,留下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宋教仁为民族、民主革命之先驱。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建立后,为第一届内阁即唐绍仪内阁的农林总长,由于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宋与唐绍仪等愤而辞职。1912年8月,宋教仁协助孙中山,黄兴组建国民党,代理干事长,为实际负责人。在第一次国会召开前夕,宋教仁奔走呼号,到处宣扬责任内阁制主张,争取议会斗争,遭到了袁世凯的忌恨,命其爪牙,当时的国务总理赵秉钧指使国务院秘书洪述祖收买凶手将宋教仁刺杀。“宋案”惊醒了沉醉于实业迷梦中的孙中山及革命党,他们认清了袁世凯的狰狞面目,从而发动武力讨袁,进行了“二次革命”和讨袁战争。  相似文献   

17.
陈章 《炎黄春秋》2003,(9):46-47
在风起云涌的中国近代史上,戊戌六君子、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黄兴、秋瑾、邹容、陈天华等,一串响当当的名字,家喻户晓,素为我们景仰。然而,有一位为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出生入死、竭忠尽智,堪称近代中国宪政专家的精英人物,却为时人所遗忘。他叫宋教仁,字遁初,号渔父。  相似文献   

18.
1913年春,国民党元老宋教仁被人暗杀于上海.案件刚发生时,就有许多确凿的证据证明该案是袁世凯幕后指使,许多海内外倡言正义的华文报纸都公开指责袁世凯.菲律宾的《公理报》是国民党的机关报,甚至在一篇评论中明确指出:“杀宋教仁者,袁世凯也.”袁世凯看到后极为震怒,随即命令外交部严饬驻菲总领事,以“诽谤大总统名誉”的罪状向菲律宾法庭进行控告,并指名要将该文作者于秋墨引渡回国治罪.  相似文献   

19.
薛恒 《民国档案》2003,2(4):57-61
民国元年《临时约法》设立的内阁制 (国务员制 )既是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对袁世凯进行防范的需要 ,同时也是当时同盟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临时约法》的草案设计者宋教仁一贯的政治理念的体现。长期以来 ,史学界关于民初内阁制旨在防范袁世凯专权的观点已成定论 ,惟对内阁制亦是宋教仁一贯追求和践行的关于国家体制的政治构想这一点上尚欠明确。① 本文在此 ,希冀对民初内阁制与宋教仁的政治理念的关系作一比较明晰地描述和分析 ,并揭示和梳理与防范袁氏专权问题的离合关联 ,以求人们能够更深刻全面地认识民初纷繁复杂的政治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国民党创始人之一宋教仁,曾自号“渔夫”。这其中有他一段不寻常的经历,还因此引发过一场“狂人”的风波。 1904年旧历十月初十,正值慈禧70大寿,朝廷传旨大搞庆祝活动。黄兴领导的革命组织华兴会,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发动以长沙为中心的武装起义。时任华兴会副会长的宋教仁负责湘西一路的起义事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