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2月,一代书法巨匠刘炳森先生与世长辞了,回忆起我与刘炳森先生的一段交往,至今还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2.
我早期读过田汉先生的剧本和诗词,且有幸与田汉先生有一段短暂交往,看《国歌》,回忆田汉先生的音容笑貌,仿如昨日。  相似文献   

3.
宇泽 《北京文史》2005,(2):33-35
在张伯驹先生的晚年,我与老人家有过一段暂短的交往,受益不浅。他还赠我一幅对联以示纪念,想来这已经是25年前的事了。  相似文献   

4.
我与日本友人石川一郎先生相识将近20年了。我们的相识是由于石川先生捐赠200万元建设三门峡市历史博物馆。从初识到成为好朋友,我们经历了一段难忘的过程。在石川先生即将回国之际,回忆我与他交往中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不由得感慨万端。  相似文献   

5.
我和朱偰先生(1907-1968)在上世纪60年代有过两次交往,一是他曾在江苏人民出版社为我审阅书稿;一是面对面零距离接触和深入聊天。交往的媒介都是与太平天国史有关。虽然我与朱偰先生的交往频率不算高,但他的金玉良言让我铭刻难忘、受益匪浅。朱偰先生于1968年十年动乱期间冤屈谢世,令人惋惜。斯时因笔者也正蒙受灾难,故未能前往吊唁。如今我已是耄耋之年,抚今思  相似文献   

6.
一革命先驱和教育家黄齐生先生1946年坠机殉难,迄今已五十年。回想与他生前的一段交往,依然历历在目。抚今追昔,悲感交集,感慨万千。黄齐生先生的一生,从他当学徒起,至最后殉难止,我们可以很客观地说一句:是平凡而伟大。这里,仅从我与他多年的接触交往,谈谈我对他的印象和认识,以表示我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我与黄先生的认识,是从1933年在上海附近的徐公桥开始的。那年,我在广西办理民众教育工作,并代表广西出席在山东邹平召开的全国社会教育年会,同时被派赴各地考察社会教育。当时的广西教育厅长是雷沛鸿先生,他是一位社…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有名的散文《藤野先生》.文中着重回忆了他在日本学医的一段生活经历。作者以凝重的笔触记述了自己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时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歌颂了藤野先生伟大的人格、感人的师德,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字里行间饱含着他对这位日本老师的崇敬、感激与深沉的怀念。该文发表在1926年12月10日出版的《莽原》半月刊第23期上。  相似文献   

8.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人生得一忘年交,足足矣!李蓼源先生古稀,长我二十有余,交往又甚深,自然算得上忘年交.可以说,这许多年来,受先生的教诲,其收益全在我的长进之中.结识先生,说不上偶然,因为他就住在我父亲的楼上,父亲有惺惺惜惺惺癖好,常由衷赏识他的同僚蓼源先生.我就是从父亲那里知晓先生传奇式经历的,也是从父亲那里了解到父亲为先生入党之事招致非议.我向来求知若渴,说不上在哪个时辰,悄然拉开了与先生交往的序幕.  相似文献   

9.
怀念谭其骧先生景爱我与谭其骧先生认识和交往,前后只有十余年,时间并不算长。然而谭其骧先生却给予我许多指导和帮助。每当我回忆起与谭其骧先生的交往,他那谆谆的教导犹在耳边,使我久久不能忘怀。我与谭其骧先生认识,始于1981年。这年夏天,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旅美人文学者邵东方博士回顾我国著名史学家刘家和先生与著名美籍华裔史学家杨联陞先生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一段学术交往的文字。邵东方早年师从刘家和先生,近年从事《竹书记年》研究。文中所述往事,展现老一代历史学家坦诚笃实的学者境界和同道相惜的胸襟情谊,也是中美学术交流的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11.
正吴调公(1914—2000)先生是著名的文艺理论家,笔者有幸与之共事三十年。如今调公先生已逝世十余载,但往昔交往的情景依然令人难忘。调公先生曾在给我的一封信中说"夙仰硕学,兼以交亲"(1987.4),我在为一位弟子的博士论文作的序中则说"调公先生为学界前辈,我经常登门向他请教,他亦不时光临舍间谈学,相处甚洽"(2000.7)。调公先生说在下"硕学"显为过誉,"交亲"倒是真切,而"亲"则为不断交往所聚成。  相似文献   

12.
王宇信同志新作《甲骨学通论》一书,共16章,附录4个,例图63页,全书42万余宇,即将由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周谷城先生为此书提签,胡厚宣、李学勤先生写了序。现得作者慨允,本刊将胡厚宣先生《〈甲骨学通论〉序》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李天震 《世纪》2023,(1):25-26
<正>1975年2月,我被复旦大学历史系拉丁美洲研究室招为研究生。据说这是“文革”中由周恩来总理亲定招入的唯一一批研究生。在研究室我意外邂逅久闻其名的大学者周谷城老先生。我们同处一间斗室。由于年事已高,先生此时已不再承领任何教研任务,一周只需来校坐班两天,通常就在写字台前看他自己想看的书。有时我会前去叨扰,向先生讨教一些学业上的问题。谷老很随和,说话也很客气,对我提出的所有问题都是有问必答、答必不厌其详,谈到意兴渐浓时还会用笔写在纸上拿给我看,完全没有我原先想象中那般高不可攀的“大学者架子”,时间一久,我同先生间已是无话不谈。  相似文献   

14.
李铁生先生是著名的外币专家,已编著出版十多部钱币著作。我与李先生交往已久,先生近年所出的书常惠赠与我。去年12月初在上海丝绸之路古国钱币暨丝路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李先生又赠我一本《古波斯币》,并要我为此书写一篇评论。由于手头事多,有所耽搁。近闻有人已写评论。因此,写此读后感以答先生。  相似文献   

15.
正我同刘白羽同志在1986年八九月间有过一段工作上的交往。这一段交往原本是充实而愉快的,但在不经意之中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插曲,给白羽同志带来些许不愉快。这件事情也在我的心灵深处留下了一些不安的影子,让我一直铭记于心,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90年代初,杨郁老师开始结集《胡山源研究》。从那时起,杨老师一直嘱我:写一写与胡老山源先生的交往,忆一忆先生晚年的事,提供一些先生晚年的“独家新闻”。十多年来,我一直让老师失望。这些天仔细翻翻尘封多年的日记、信件和手稿,猛然醒悟到:年轻时与先生交往的许多平常经历,其实是我人生历程中堪称美好而弥足珍贵的印记。提笔撰文,真有一种“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的沧桑。走近先生能走近胡老山源先生,首先要提到我与杨郁老师的缘份。杨郁老师曾经做过前苏联专家的翻译,有几本科技译作出版。他是因“只专不红”被贬到江阴农村中学,…  相似文献   

17.
俞汝捷 《世纪》2023,(4):44-46
<正>拙稿每在《世纪》发表后,通常会收到一些反馈,令我欣喜,使我受益。其中印象尤深的有两次,一次事涉张伯驹,一次事涉徐澄宇、陈家庆。多年前我写过一篇《周谷城张伯驹先生为我重书诗词》的回忆文,谈到两位前辈写给先父的词稿、扇面于“扫四旧”时被抄没,“文革”后我请他们重新书写的往事。文中谈到,先父有把折扇,一面是姚羲民的章草题诗,另一面是张伯驹画的兰花。  相似文献   

18.
姚文元棒打周谷城,金为民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金为民原来是一名军人,我年代末参军,50年代入朝参战立功,当过志愿军文化教员,后考入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深造,毕业分配在江苏省话剧团搞编剧。1964年,中国文艺界经过1955年的反胡风运动、1957年的反右派、1959年的反右倾拔白旗等~系列运动之后,人们早已是惊弓之鸟,只有上海那个红得发紫的文艺批评“权威”姚文元继续挥舞着“无产阶级的金棍子”抡杀。5月10日,姚文元在(光明日报)发表(评周谷城先生的矛盾现)一文,洋洋数万言,咄咄逼人,乱打棍子,虽然许多有识之土心中为复旦大学…  相似文献   

19.
我所知道的蒋仲川先生丁宗琪忆述丁蘖整理蒋仲川先生,苏州名人、泉界先贤也。他是引导我对千姿百态的中国钱币终身痴爱的导师之一。我待他亦师亦友,交往是我所永远难以忘怀的。蒋仲川先生生于1890年阴历正月初六,其父蒋季和先生为清末苏州著名士绅,仲川先生在年轻...  相似文献   

20.
听说大名鼎鼎的文怀沙先生来杭州,我的心里便激奋起来。几年前,在河南郑州召开的一个会议上,我曾目睹他那儒雅倜傥的风采,聆听过他精彩、风趣的讲演,至今未能忘怀。文老不仅是位博学多才的著名学者、楚辞专家、“红学”专家、书法高手,而且还是一位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传奇人物。周谷城先生曾为他题赠书法条幅:“相与无町畦,相与为婴儿”。惜墨如金的钱钟书先生也曾为文怀沙的肖像画(范曾画)题句:“文子振奇越世,范生超诣传神。画品居上之上,化人现身外身。”看来,这是带点圣哲意味的钱钟书对文怀沙这位中华才子的人生评价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