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质人类学与古代社会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考古学资料的不断丰富、考古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体质人类学与考古学的融合程度大大加深。体质人类学已不再单纯研究古今人类的体质特征及其起源、演变规律,而是开始转向研究古代社会、阐释社会复杂化进程。考古发掘的人骨资料是体质人类学  相似文献   

2.
类型学是考古学最基础的方法论之一,区系类型学则是中国考古学中一个关键乃至核心性概念。可以说,几乎一切的研究——尤其是像考古学那样首先要面对一堆古代的遗物与遗迹的研究,都由分类和比较开始。但是,明确地将古代遗存类型的演变与人、社会及文化的进化联系在一起而成为考古学的基本方法的类型学,是考古学发展史上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已走过86年历程,本文在前人探讨分析的基础上,以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理论和方法的演变为依据,从学术史的角度将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划分为类型学时期、考古学文化时期、文化生态学转型时期三个阶段,指出泥河湾盆地已成为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新阶段的领头羊。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西方考古学走到了一个根本转折点,美国新考古学取代传统考古学并逐渐成为国际潮流。但是,经过了二十年锐意的探索和尝试,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一方面新考古学并没有令人满意地达到当初所设想的目标,另一方面,考古学开始呈现出许多新的发展趋势,流派纷呈,分支众多,目标、理论、技术、方法等都表现出多元化的趋向。新考古学究竟新在那里?传统考古学是否完全过时?当初新考古学所倡导的思想和憧憬的目标是否现实?一些考古学家开始冷静下来思考这门学科的变革历程和发展方向。特里格的这篇文章,就是这种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它全面评估了新考古学的成就和暴露出来的问题,并对考古学今后的发展做了进一步思考和展望。新考古学主张考古学的最高目标并非了解历史,而是像社会人类学家那样努力阐明和检验人类行为的一般规律,而考古学实践已经证明,由于人类行为自身以及外界各种影响因素所带来的复杂性,这一目标事实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或者也许根本不存在这种规律。这种复杂性动摇了新进化论、严密的因果律和整合性,以及文化和社会的界限概念。在这种反思之下,特里格赞同考古学的历史学取向,强调对具体社会和文化作具体的研究,注意到人类行为的每个方面,并对决定文化演变的因素持更开放的态度,不仅注重内因,也注重社会之间的互动等外界因素。所有这些,事实上已经否定了新考古学家所提出的归纳法与演绎法之间、特定历史序列的解释与人类行为和社会文化进程的一般理论之间的严格区别。同时,特里格还赞成系统论的思想原则和“中程理论”方法,主张考古资料与历史资料的结合,探讨了从事知识与信仰领域研究的可行性,还特别提到了当代社会意识对考古学家的影响以及由此生发出的考古学研究的社会价值。作为著名的考古理论家,特里格视野宽广,知识渊博,长于思辨,而且富有一个真正伟大学者的人文情怀,这使他的思想广度和深度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他的观点在西方考古学界具有广泛影响,也对考古学在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更大普遍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秦汉考古学是中国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近代西方考古学传入中国以来,秦汉考古就一直备受学界关注和重视,先后编撰出版了一系列秦汉考古教材,但由于理论构建与体系建设的滞后,阻碍了秦汉考古学的学科发展,重新构建秦汉考古学体系已刻不容缓。全球史从一种编纂世界历史的方法演变成为研究历史的一种新的视角,为从动态角度研究文化和历史变迁提供了新方法。在秦汉考古学体系的重构与建设中,我们在坚持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同时,应有选择地吸收借鉴全球史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胶东半岛贝丘遗址研究课题组自1994年到1997年在胶东半岛进行环境考古学研究[1]。我们的研究目的是通过环境考古学的调查和发掘,用考古学、地学和生物学的资料阐述这个地区的自然环境演变是如何制约古代人类生存的,而古代人类又是如...  相似文献   

7.
<正>当代考古学有着文物学、社会历史学、文化学、文化遗产学乃至科技学的不同取向,这是由考古学自身的学科内涵、特性及其自身的发展逻辑所决定的。16世纪前后是考古学的早期阶段,它主要以"古物"或"文物"为发掘和研究对象,直到1764年,温克尔曼发表《古代艺术史》,主要还是以古物造型演变及其编年体系作为学术目标;19世纪中叶,汤姆森提出史前史"三个时代说",还是依据文物的质地和形态而做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以后,西方考古学完成了考古学物质文化史的构建,积极转向考古学文化的功能性研究及其社会研究。20世纪80、90年代之交,中国考古学的研究范式从考古学文化向聚落考古转变。18世纪至今,在全球范围内考古学的空间概念经历了地点、考古学文化、聚落考古等三次的嬗变。考古学史研究表明考古学空间概念的三次嬗变均使学科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这些不同的空间观源自于考古学及社会学用来理解人类行为的各种各样的观点及其各不相同的哲学理路。考古学的空间性研究包括文化、生计、社会组织等,尤其是文化秩序与社会秩序互动是考古学必须从经验和理论上解决的基本问题。聚落内和聚落间社会关系的处理是古人每天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因此聚落考古为研究不同区域从居无定所到城池林立的社会关系的异质性和社会组织变迁提供了战略出发点。  相似文献   

9.
周昆叔、巩启明合编的《环境考古研究(第一辑)》1991年7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38篇文章,分“综述”、“古环境与古文化”、“研究方法”、“全新世环境”四部分,比较全面地阐述了环境考古学的性质、定义、内容、研究手段以及考古学文化发展与古环境演变的相互关系在某些遗址、某些地区的具体体现.人与环境、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是哲学思维中永恒的范畴之一.考古学诞生之初,其主要目标是解决文化的年代学问题,自然科学的某些方法、环境的某些因子被作为参考、借鉴的手段.随着对农  相似文献   

10.
杨杰 《东方收藏》2022,(8):96-98
本文通过大量的科技考古实例,阐明科技考古学对于考古学研究的重要价值,并对科技考古在龟兹石窟研究中的应用作了介绍,同时对更进一步的发展趋势做出推测。科技考古学为传统考古学研究古代社会带来了新方法,提供了新的信息,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他分支学科的发展及社会进步。随着考古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考古学将更加广泛地应用在龟兹石窟保护研究工作中,同时不断促进石窟保护研究工作向深化和细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建华 《中原文物》2007,2(1):13-19
“社会考古学”一词早在1921年就已出现,但直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柴尔德为首的考古学家才真正开始社会考古学研究。至今,社会考古学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其研究对象为社会;其内容则包括社会组织、社会规模、社会结构以及社会之间的关系等;其研究方法主要有聚落分析法、墓葬分析法、民族历史学分析法和人类分析法四种。而中国的社会考古学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许多方面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2.
考古发掘与考古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古发现和考古学理论方法是考古学赖以进步的两条腿。考古发现不断刷新考古学家的视野并为考古学研究的深入提供新的资料,考古学理论方法使考古学的眼睛更加明亮,分析和思考更具有科学的力量。理论方法让考古学家对考古发现有更深入的认识,考古发现同时也推动综合研究和理论方法的进步。此外,考古发现往往会引起社会的关注,考古发现和考古学知识的普及可以为考古学的进步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对考古学的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量。考古学的持续发展要求考古学家必须正确处理考古发现、考古学自身理论方法的完善以及考古学与化遗产保护、公众知识状况和社会需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谈及考古学史时,许多文章总是介绍发掘和分析技术的新进展,引人注目的重大发现,以及我们对过去不断增进的了解.本文的目的是回顾本学科一些基本理论概念的演变,它可以生动地反映史前考古学在各个时期中的发展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文化”和“社会”是两个值得回顾的概念.前者虽然在不同时期中的看法有所不同,但是自20年代以来一直是史前考古学的关键概念.后者只是近来才受到考古学者的关注.这两个概念是史前考古学和社会及文化人类学所共有的,因此有必要把它们在前一学科中的作用作一回顾,并探讨人类学这些主要分支学科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
袁靖 《南方文物》2014,(1):54-57
<正>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在考古学研究中探讨生业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学术命题。笔者认为,生业主要是指当时的农业和手工业等,而社会则涉及当时的整个社会结构和精神文化。中国古代不同地区的生业特点及其发展演变轨迹在一定  相似文献   

15.
啮齿类遗存是一类常见于考古遗址的较微小的材料,近年来逐渐受到国内动物考古学研究者的重视。本文主张啮齿类动物考古学研究的目标应该在"形态描述、种属鉴定"的基础上,转向认识啮齿类与人类之间隐性的文化生态联系为主。结合国内考古学工作前沿,提出了三个具体的目标任务:(1)探索史前农业起源背景下"农田啮齿类"的形成与演变,及对生业经济的影响;(2)探索啮齿类在史前居址中"与人共栖"的起源、"家栖啮齿类"的形成与演变,及对人类行为的影响;(3)利用啮齿类探讨古环境、分析人地关系。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案例,介绍了广泛应用于啮齿类动物考古学研究的"群落演替"、"与人共栖"等两项生态学理论;并就啮齿类动物考古学研究的一般流程、采集与鉴定(几何形态测量法)、埋藏学解释等方法与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还专门引介了一个典型的研究案例,即小家鼠的与人共栖起源及在近东和欧洲地区的扩散。本文希望能够引起更多动物考古学同行的关注,从基础工作开始,开展更多的啮齿类动物考古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聚落考古初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聚落考古是以聚落为单位进行的考古学研究,目的是探讨聚落社会结构、聚落社会之间的关系与聚落社会的时空变异,以及聚落社会同自然环境的关系。聚落考古不仅要做好聚落个案研究,而且要研究同一文化、同一时期的聚落群,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同一文化不同时期、不同文化同一时期和不同文化不同时期的聚落变异,从中求证社会群体的演变,观察历史社会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考古学是19世纪科学与文化迅猛发展时代的产物,考古学的发生与发展当然也加入了那个时代的大合唱。在这个过程中。考古学与社会、与公众的关系,考古学知识的普及问题也是考古学家不断思考与探索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8.
湖南澧县三元宫遗址是一处延续时间较长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对它进行科学的分期有利于建立起洞庭湖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发展序列,确定其不同时期文化遗存的性质,可以揭示出洞庭湖地区较长一段时间内的考古学文化发展规律,进而折射出整个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部分演变过程。近年已有好几位同志对这一遗址作过研  相似文献   

19.
一、考古学的量新阐释 在我国,考古学被认为属于社会科学,它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以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遗物、遗址为主要研究对象,再从已寻找到的实物史料中去研究人类社会的演变发展过程,客观地阐明古代人类生存的特定的时空、环境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文化行为,尽可能准确地去确定不同文化之间的某个环境中的相互关系。简而言之,就是研究人类过去的物质文化。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来讲,考古学最根本的目标是要确定古代人类文化历史长河中各文化之间的源流关系、演化过程及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唯有认清楚这些十分复杂、细微  相似文献   

20.
社区考古学反映了一种全新的文化遗产管理和考古学研究的思路,其实践仍然具有草创性、不平衡性和多元性。社区考古学是作为让本土社会获得考古学权力的工作方式,以权力让渡为核心,主要涉及发掘权、阐释权、教育权和商业开发权。社区考古学理念确立了社区在文化遗产管理的主体观念,廓清了中国的生态博物馆运动对生态观念和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误解。在考古学研究上,社区考古学是情境考古学的表现形式,将通过采取不同的视角揭示传统考古学研究所无法触及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