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甘肃民乐东灰山遗址四坝文化时期的剖面采集的系列样品进行浮选所获得的炭化植物种子和麦类作物穗轴进行鉴定、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炭化种子以谷物类为主,各类谷物的比例和出土概率反映东灰山遗址四坝时期的农业经济,是经营以粟为主黍为次的小米类农业,小麦、大麦和裸大麦被普遍使用,以大麦和裸大麦为主的麦类作物,是当地旱作农业的补充。大量炭化裸大麦遗存的发现,为认识麦类作物种子的分类提供了很好的实物材料。与周边遗址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河西走廊地区作为麦类作物传播的重要通道,外来的麦类作物并未取代小米类作物,仅为当地小米类农业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甘肃张掖西城驿遗址2010年发掘时采集的系列样品进行浮选,对浮选所获丰富的炭化植物种子和麦类作物穗轴进行鉴定、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炭化种子以谷物类为主。各类谷物的比例和出土概率反映该遗址在西城驿文化和四坝文化阶段是从事以粟黍为主的小米类农业,在西城驿文化偏晚阶段开始利用以小麦为主的麦类作物,在四坝文化时期发展成种植粟黍为主、麦类作物为辅的农业模式。遗址的加工模式可能包括脱粒-扬场的加工阶段。  相似文献   

3.
马厂文化和青铜时代的四坝文化是西北地区的重要考古学文化,但马厂文化和四坝文化的绝对年代框架尚不清晰。本文通过甘肃张掖西城驿遗址考古地层系列出土植物种子、木炭等遗存的碳十四年代测定,初步获得四坝-马厂文化年代序列,为四坝文化-马厂文化年代框架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考古遗址中炭化植物遗存的保存会受到包括炭化过程在内的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造成植物考古统计分析中的误差。炭化模拟实验对于解决这一问题有着重要意义。该研究对水稻和小麦进行模拟炭化,结合扫描电镜下比较炭化现代样品和考古遗址出土小麦、水稻的显微结构,发现模拟水稻遗存的炭化温度区间为180~210℃,模拟小麦遗存的炭化温度区间为215~315℃。小麦的炭化温度区间范围远远高于水稻,因此它在考古遗址中保存下来的几率可能要远高于水稻。  相似文献   

5.
从甘肃民乐县城北行27公里,即到六坝古城,在原六坝乡办农场东侧,我找到了东灰山遗址,当地人称其为“灰山子”,是甘肃省级文物保障单位,抬眼望去,村民因浇地掘挖的一条水沟自南而北逶迤远去,断层上裸露出炭化的麦粒,谷粒,胡豆,有的已呈铁褐色。  相似文献   

6.
通过东灰山墓地殉牲的研究,我们认为四坝文化的殉牲还未形成稳定的习俗或制度,仍处于一个不稳定的阶段。根据殉牲的特点,将四坝文化分为东、西两区:东区偏重于经营农业,并兼营狩猎、畜牧和采集;西区偏重于经营畜牧业,同时也兼营农业。  相似文献   

7.
王振武 《丝绸之路》2009,(21):52-53
东灰山是一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是中国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东灰山遗址坐落在甘肃民乐县城北约27公里的六坝沙滩一个海拔1700多米的沙丘上。东西宽约600米,南北长约450米,呈丘陵状分布。  相似文献   

8.
1985-1986三峡坝区三斗坪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宜昌三斗坪遗址位于长江西陵峡南岸,原三斗坪镇东侧,西北距三峡大坝坝址中堡岛约1公里,东距黄陵庙约10公里(图一)。遗址范围现有高速公路穿过,原貌已变,文化堆积无存。原遗址两边有沙沟溪自西向东拐西北入江,南部为一座低山,属长江的一级台地。早在1960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江队三峡工作组就进行过一次发掘,并定为第二、五类遗址(陈周、汉代遗址),文化堆积发规范围东两长30、南北宽50米[1]。70年代,为配合葛洲坝工程,省、地、县考古人员曾多次到此复查,因文化堆积埋藏较深,暴露遗存不丰富而未作发掘。80年代在三峡人坝…  相似文献   

9.
2012年7月至9月,为探索麦类作物和外来畜养动物的传播途径,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加定镇加塘村的金禅口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揭露齐家文化时期房址5座、灰坑15个、墓葬1座和陶窑2座,出土陶器、石器、骨器、铜器、木器等200多件及大量动、植物遗存。本文对其中的典型遗存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与邻近地区的同类文化遗存进行比照,本遗址出土的齐家文化典型器型与其存在许多相似之处。选取炭化植物种子10个样品,小麦、大麦、粟和黍,经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碳十四实验室进行测年,数据结果的年代范围在2200~1750BC。综合考虑基本上反映了金禅口遗址齐家文化聚落的绝对年代。遗址中出土的众多细石器和大量动物骨骼反映了发达的畜牧业和狩猎经济。而通过对遗址中采集的土样轻浮物进行鉴定,显示碳化农作物种子10163粒,占出土碳化植物种子总数的90.4%,表明采集业是当时经济生活的重要补充,但农业仍是主要的生计方式。由此可见,金禅口遗址所处的自然环境决定了齐家文化时期先民的生业模式复杂多样。  相似文献   

10.
宁绍平原良渚文化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言 河姆渡文化是一支主要分布于宁绍平原的土著的原始文化。经对河姆渡遗址的两次大规模的发掘,对河姆渡文化的认识,学术界虽然还有不同意见,但大多数学者认为,河姆渡文化包括河姆渡遗址的一至四层,它们分别代表着河姆渡文化的四个期,它们是一脉相承的。河姆渡后续文化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对姚江两岸的古文化遗址调查后发现的,在余姚前溪湖等遗址中发现了夹砂红陶鱼鳍形鼎足、泥质灰胎黑皮陶竹节把豆和有段石锛等遗物。据此,有学者认为“在宁绍地区继河姆渡四期文化之后,似乎还存在着相当于良渚文化的第五期文化”。进入80年代以来宁绍平原上先后又发掘了绍兴马鞍遗址、绍兴仙人山遗址、宁波江北慈湖遗址、奉化名山后遗址、象  相似文献   

11.
小塘山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三座店镇,在2021年的发掘中揭露出一座保存较完整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城遗址。遗址中出土了七件金属器物和一件铜液滴状物,经成分检测,有六件为青铜制品,两件为黄铜制品。本文通过与其他遗址出土青铜器相比较,认为小塘山遗址出土青铜器具有早期青铜器的特点,与其他夏家店下层文化青铜制品技术水平相当。同时,从器型特征来看,小塘山遗址出土器物显示了与夏商文化及欧亚草原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考古遗址出土的大豆遗存主要是炭化的大豆粒。本文通过对现生大豆标本形态特征的观察、大豆粒的炭化实验、鱼化寨等重点考古遗址出土炭化大豆的检验,建立了科学的考古出土炭化大豆遗存的鉴定标准和方法,依据豆粒、种皮、子叶(豆瓣)和尺寸四个方面的特征及变化,准确鉴定考古遗址出土大豆遗存。本研究发现,判别考古遗址出土的栽培大豆与野大豆,种皮的特征及其被炭化后的变化最为有效,其次是子叶的特征及变化。而豆粒的尺寸大小仅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河南禹州瓦店遗址出土植物遗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禹州瓦店遗址出土植物遗存分析》是一篇浮选报告。浮选法是通过考古发掘获取古代植物遗存的最为有效的手段。通过在瓦店遗址开展的浮选工作,获得了丰富的属于龙山时代的炭化植物遗存,其中包括了粟、黍、水稻、小麦和大豆五种农作物。通过量化分析发现,在出土的农作物品种中,粟和水稻的出土概率几乎相当,这说明,北方旱作农业的代表作物~粟和南方稻作农业的代表作物~水稻,在瓦店遗址的龙山时代的农业生产中是同等重要的。文章从文化因素和环境背景两个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文化因素可能起到了更大的作用。瓦店浮选结果中发现了原产于西亚的小麦,说明至迟在距今4500年前后小麦已经传入中原的腹心地区。  相似文献   

14.
江苏镇江丁家村遗址位于高丽山与十里长山之间的山谷地带,是一处较为典型的商周时期台形遗址。2014年镇江博物馆对其进行发掘,发现了较多的柱洞群、灰坑和墓葬等遗迹,出土了大量陶瓷器及动植物标本。丁家村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宁镇地区先民栖居形态、生计方式等提供了重要信息,其中大量炭化小麦的发现为研究该区域先民饮食结构及小麦的传播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5.
江苏镇江丁家村遗址位于高丽山与十里长山之间的山谷地带,是一处较为典型的商周时期台形遗址。2014年镇江博物馆对其进行发掘,发现了较多的柱洞群、灰坑和墓葬等遗迹,出土了大量陶瓷器及动植物标本。丁家村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宁镇地区先民栖居形态、生计方式等提供了重要信息,其中大量炭化小麦的发现为研究该区域先民饮食结构及小麦的传播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6.
2009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西丰县东沟遗址和墓葬进行了发掘,共清理灰坑25个、灰沟4条、墓葬11座。遗址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和铁器,其年代为战国至西汉初期。墓葬出土遗物有陶器和石器,依据墓葬形制及随葬器物组合等,推测其年代为春秋末至战国初。  相似文献   

17.
<正>目次一研究缘起二类型学分析与文化面貌比较三三星堆文化对十二桥文化的影响四峡江地区精品房阶段遗存分析五余论一研究缘起本文所说的十二桥文化早期遗存,专指以成都金沙遗址郎家村精品房地点出土商时期遗存为代表的十二桥文化初期阶段遗存。金沙遗址精品房地点的发掘者认为,遗址出土商遗存属三星堆文化,年代约属三星堆遗址二、三期~((1))。江章华将精品房地点出土遗存归入金沙遗址第一期,认为该期具有十二桥文化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郑州商城遗址2009~2010年度考古发掘采集土样的浮选分析,获取了较为丰富的炭化植物遗存,其中包括粟、黍、水稻、小麦四类农作物遗存、部分禾本科杂草种子及少量豆科、藜属、蓼属、水棘针、苍耳、葡萄属、桃核等植物遗存。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农作物遗存在各类炭化遗存中占有主体地位,其中又以粟的出土概率和绝对数量为最高,水稻、小麦次之,黍最少。这一结果表明,在以郑州商城遗址为代表的商代二里岗文化时期,中原地区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农业经济,其中粟种植为主,水稻、小麦、黍种植为辅是该农业经济的主要特征。此外,实验结果还表明,二里岗文化时期郑州商城先民同时还存在对桃属、葡萄属等可食用果类的利用。  相似文献   

19.
2000年8月至2001年1月,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无锡市博物馆、江阴市博物馆等单位组成考古队,对祁头山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灰坑39座、墓葬132座,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玉器、石器等遗物。该遗址的文化面貌较有特色,遗址和遗物共分为四期。其中第一期至第二期的年代约为马家浜文化中期,第三期至第四期的年代约为马家浜文化晚期,少数遗物已进入崧泽文化早期。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长江下游史前文化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20.
马鬃山玉矿遗址位于甘肃省肃北县马鬃山镇西北约22公里的河盐湖径保尔草场。2011年10~11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调查和发掘,调查确定遗址面积约5平方公里,发掘面积为150平方米,清理的遗迹有矿坑、防御性建筑、作坊、灰坑,出土陶器、石器、金属器、玉料及毛坯等200余件。从发掘资料看,遗址的年代下限为汉代,是目前在西北地区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玉矿遗址。此次发掘为研究骗马文化提供了新资料,出土的玉矿原料为研究马鬃山玉矿的矿物成分、矿藏成因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