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困学纪闻》是宋末元初学者王应麟撰写的札记考证之文,在我国古文献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此书在元代有两种刻本,一种是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序跋完备的元泰定二年刻本,一种是没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序跋不完备的刻本。清代藏书家多怀疑他们手中的元泰定二年刻本为明刻本,而无序跋本才是真正的元泰定刻本。但是通过考察、分析中日藏书家的藏书志,《困学纪闻》在元代确有前述两种刻本,二者在内容上是一致的,只是刊刻时间、版本形式不同,真正的元泰定刻本现藏日本,国内所藏元本只有无序跋本,而所谓的“元泰定本”其实是明翻刻本。  相似文献   

2.
根据《元史》、《元文类》等文献的记载,元代拥有丰富的户籍管理制度及户口统计资料,但是,元代的户口种类繁多,类型复杂,尤以蒙古国时期的户籍最为纷乱。通过梳理文献,大体明确了元代户口的类型:既有分属于内地州县院司赋役、蒙汉军户、站赤、工匠和僧道系统的户口,也有边远地区山泽溪洞之民,宣政院所领户口,岭北、辽阳、中书省北部和西北地的部民。  相似文献   

3.
继宋代以后,元代的海外贸易又取得了大的发展。这方面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本文只就元代市舶司制度及有关内容作些分析,供参考。 (一) 元代的海外贸易始于元世祖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当时,南宋王朝还没有最后被消灭,但东南沿海地区已为元兵占领。元王朝“立市舶司一于泉州,令忙古(角旦寸)领之。立市舶司三于庆元、上海、澉浦,令福建安抚使杨发督之”。这是元代最早建立的四个市舶司。  相似文献   

4.
安元寿在两唐书均无传,诸史书也多无记载,仅《唐会要》卷七十二记,永隆二年(681),安元寿曾以夏州群牧使奏言。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原昭陵文物管理所发掘了安氏墓,得安元寿及夫人翟氏墓志,始知安元寿陪葬昭陵。两志石保存较好,志文对安元寿及夫人翟氏生平事迹记述甚详,自当补史书之阙,有些记载足以纠史书之谬,也为研究唐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根据两志内容,联系史书有关记载,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研究: 一、安元寿的族系安志记,元寿曾祖弼,祖罗,父兴贵。《旧唐书·李轨传》云:“初,安修仁之兄安兴贵在长安”。又云:“初,轨之起也,  相似文献   

5.
元代长社县尹袁英之碑是一方刻立于元代至正年间的记功颂德碑,记载了袁英入仕为官直至调任长社县尹后的政治经历。袁英其人史书无载,碑文详细记载了袁英的仕宦经历、为官作为及政治交游情况,是元代县尹群体的时代缩影。碑记铭文关于袁英任县尹期间所采取的一系列治理措施从侧面反映了元末长社地方风貌,对元代中原地区居民民族构成情况也有相关涉及;袁英及撰额者冯梦弼的出仕经历,体现了元代统治者入主中原后为巩固自身统治所采取的人才选拔措施,所表现的元代统治者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亦值得深思;志文所记载的长秋寺知符节一职亦有助于对元代长秋寺职官设置的考证和研究;关于云南王出行之事反映了元代宗王的政治特权。  相似文献   

6.
《协噶教法史》是一部记载元明清时期西藏南部拉堆洛地方政教历史的地方性著作,其中详细地记载了元代西藏十三万户之拉堆洛万户的历史,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本文不仅对该史籍的编撰缘起、成书年代、内容结构和叙事风格进行考这部典籍,而且对其史料价值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大开元一宗是元代的一个新的佛教宗派,它受到元朝统治者的大力扶持。刘晓首先对它进行了研究。据新发现的《住持无为懃公道行之碑》拓片,懃公曾在元统二年接替损庵洪益继任大开元一宗都宗摄,是一位被遗漏的大开元一宗都宗摄。通过新发现碑刻和方志的记载发现,中条山竹林寺、辉县天王院、齐河县慈恩寺、真定东天宁寺等都是大开元一宗寺院,元代在与邢州临近的中书省南部、河南行省等地应分布着许多大开元一宗的寺院。分析大开元一宗的宗派归属,它可能是曹洞宗的分支。  相似文献   

8.
1980年秋天出土的江西高安窖藏二百多件元代古瓷珍品中,有六件元青花梅瓶婷婷玉立,风采迷人,令无数慕名前来观赏者为之倾倒,著名中国古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称其为元瓷极品,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弥足珍贵,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和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9.
元代(公元1271—1368年)大科学家王祯在公元1313年(元皇庆2年)写成了一部有名的著作,叫做"农书",他在这书中记载了很多的农田水利器械,这里谈一下其中的水转连磨、水排和秧马。  相似文献   

10.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藏有元至正二十年(1360)和至正二十六年(1366)公试题名碑各一通,是现存为数不多的元代教育类文物。两碑碑文都包含题名记和题名录两部分,题名录记录中选国子生信息,题名记则包含了元代国子监的考试制度、考选情况、对皇帝的称颂和对士子的勉励等内容。结合史料记载考证碑文可知,元代国子生需经过分斋学习、私试积分、公试考核等多道考选程序,最终合格者方可授官,这种考选模式被称作积分贡士制度。元代积分贡士制度源于宋代太学的"三舍法",兼具教学、考核、选官等多重功能,在选拔和输送人才、巩固政权统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明清时期国子监的教学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通公试题名碑是目前仅存的记载元代积分贡士制度的石刻文物,为研究元代官学教育模式和人才选拔制度提供了实物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北宋“料敌”用的定县开元寺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元寺塔,在河北定县东南隅。定县自古以来即为军事重地,北宋时,其地邻近契丹,形势更为险要。宋朝廷为了防范契丹,在此建塔以为之备。据《定县志》记载,此塔"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诏建,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始成,盖筑以望契丹者,故又名料敌塔"。塔总高84米。是高十一级八角形的楼阁式砖塔。各层涂成乳白色,塔门彩绘火焰门。外形逐层递减,轮廓线比例匀称。塔的第一层上施叠涩砖的腰檐,上承挑出三跳华  相似文献   

12.
1980年秋天出土的江西高安窖藏二百多件元代古瓷珍品中,有六件元青花梅瓶婷婷玉立,风采迷人,令无数慕名前来观赏者为之倾倒,著名中国古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称其为元瓷极品,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弥足珍贵,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和收藏价值。 梅瓶始于何代?目前尚无定论,但宋代开始常见,元、明、清各代均很流行,只是造型时有变化。而元代青花梅瓶则是各代梅瓶系列中佼佼者,在中国陶瓷史上独享“冰肌玉骨”之美誉,被海内外收藏家竞相追逐。 高安出土的六件元青花梅瓶造型一致,大小相差无几,胎质、釉色与制作工艺基本相同,只是装饰图案有  相似文献   

13.
元代供养钱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元代通行纸币,铜钱铸量较少,一个重要原因是财政上的危机及铜源的缺乏。元代每个皇帝上台都要修造自己的寺院,犹如埃及的法老一样。寺观用铜的数量大得惊人,再加上铺张奢侈的佛事,几乎耗费了全国半数以上的财力物力。元代九十八年间只有个别时代铸过正规的年号钱,其它时代仅有寺观供养钱存世。文籍上并无寺观铸钱的记载,近人方药雨《古化杂詠,大元至治》:“明知寺观钱无考,好异心同必及之,诗独不期犹有偶,赫连铸后此为奇。”本文想对供养钱的性质、种类及寺院经济作一肤浅的考证,并望海内同好指正。  相似文献   

14.
正宁县文庙大成殿建于元至正初(1325前后),虽为元代建筑,但具有鲜明的宋代"厦两头造"官式建筑风格,目前我国西北地区元代建筑已凤毛麟角,尤其是具有宋代建筑特色的木构建筑更少,正宁文庙大成殿的存留,是研究甘肃宋元建筑承袭、发展演变的珍贵文物遗存。本文从文献资料及碑刻资料的相关记载出发,从始建及历代维修、建筑布局、价值三个方面对正宁文庙大成殿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5-2016年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在故宫隆宗门西广场北侧、内务府各司值房南侧配合消防管道更换工程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层位关系清楚的清代排水沟和砖铺面、明后期砖铺面、明中后期门和墙基址、明早期磉墩基址、元代磉墩和夯土层基址等建筑遗迹,与文献记载元代宫城、明清紫禁城营建的阶段性相一致,堪称故宫元明清"三叠层"。其中元代磉墩和夯土层遗存,无论层位关系、出土遗物,还是营造工艺,均是故宫考古的首次发现,很可能是元宫城大明殿周围的周庑基址,对研究元宫城(大内)格局、紫禁城历史特别是元宫城与明清紫禁城中轴线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邹县元代李裕庵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5年3月,在邹县火车站扩建工程中,发现了一座元代至正十年(1350年)的墓葬(图一)。过去,这一带有封土堆数个,石碑两块。因长年雨水冲刷及耕作取土,封土渐消,碑刻也已破坏。这两块碑一是李裕庵墓碑,据《邹县新志》载:"元裕庵李先生墓碑铭,西门外车站东。"一是李之英墓碑,据《邹县志》载:"李之英墓在城西北三里有碑,元锦州同知。"清朝光绪年间文献记载,李姓是土居世族:"李氏自元、明至今有显传者二十一代。"由此推测,李姓家族的祖茔文,也就在这个地段附近。我所清理这座墓葬时,在封土中发现了几块破碎的碑石,其中一块刻有:"……山县儒学……府君之墓"(图二)。在附近苗圃内  相似文献   

17.
温州子城为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钱氏所筑,于元代拆除,仅存谯楼门址。但具体拆除时间,地方文献上记载有元初与元末两种。2013年至2014年间,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对谯楼西侧地块进行了考古勘探与发掘。本文从发掘成果谈起,结合地方文献记载与历史时代背景等方面,论证温州钱氏子城拆除的准确时间与晚期城墙的兴建及废弃时间。  相似文献   

18.
河北定县40号汉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定县位于冀中平原的西部,古称中山之地,汉代沿其故名,封子弟于此为中山国。卢奴为汉时中山国都,据《定县县志》考其都城位置,即今之定县县城。县城周围丘垅起伏,埋葬了许多古代王侯显贵。在县城西南四公里(图一),八角廊村西南部的40号  相似文献   

19.
《元史·百官志》认为元代录事司在中统二年到至元二十年曾设司候一职,这一记载有误。金代的录事司与司候司为不同等级城市的行政管理机构,互不统属,蒙古建国之初,承袭金制,司候不应设于录事司之下;此外,至元三年定官员职田数和至元八年规定录事司捕盗事皆不见有司候一职,故知《元史·百官志》录事司下设司候一职为误。  相似文献   

20.
定州开元寺塔内保存有37块碑刻,此碑是现存唯一一幢记录元代修塔历史的碑刻,记载了宪宗六年(1256年)那摩国师奉旨重修塔级、大德元年(1297年)达鲁花赤麦达达重修佛像之事,为我们研究定州开元寺塔历代维修情况及元代职官设置等方面提供了真实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