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雍布拉康脚下、雅砻河的谷地,有一座村居叫做"克松"这里是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也是西藏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诞生地。民主改革之前,克松"谿卡"(庄园)是原西藏地方政府噶伦索康·旺青格勒在山南的六个庄园之一。庄园内有农奴(分差巴、堆穷、朗生三种)59户、302人。据有关历史著作和当地老人口述,这里的农奴没有任何生产资料和人身自由,身份低下、生活穷苦,常年要为庄园主支差劳动。身为四代朗生的其美措姆老阿妈直到民主改革,从没住过房子,没穿过鞋袜,没吃过饱饭,没穿过一  相似文献   

2.
拉萨西北50公里处的堆龙德庆县色新村,民主改革前是十四世达赖剌嘛家的庄园。村里的老人们,至今没有忘记达赖喇嘛家给他们带来的痛苦和不幸。当时庄园里20产差巴(农奴),每天都要派出主要劳力自带工具、口粮到庄园的土地上无偿的服劳役。达赖喇嘛家的都堆(庄园管事)来本(监工),提着皮鞭、棍棒,监督他们劳动,每天要干十五六个小时,农忙季节达到20个小时左右。农奴们稍稍迟到或者有一点点不满的表示,甚至因病或哺育婴儿,立即遭到拳打脚踢,石头棍棒交加,全庄园农奴除一个水磨管理人外,无一幸免。农奴们把达赖家统治的色新庄园…  相似文献   

3.
林田 《中国西藏》2009,(2):50-61
早晨出发,随民主改革试点工作组去凯松谿卡(谿卡即庄园)。过乃东村,沿相布河南行。从东山脚到西山根,开阔的河谷平原上.  相似文献   

4.
林田 《中国西藏》2001,(5):18-19
1959年6月6日 早晨出发,随民主改革试点工作组去凯松豁卡(貉卡即庄园)。过乃东村.沿相布河南行。从东山脚到西山根.开阔的河谷平原上.麦苗葱绿.野草芬芳.菜花开了.片片金黄.小河闪耀着从田野中流过。一处处绿树成荫的杨柳林.一处处红檐金顶的寺院.河流渠口还有一座座水磨.蓝天里有小鸟在唧唧呜叫.田地里藏族农妇在劳动、唱歌……多美的田园诗啊!可是直到不久前.田园诗的纱幕下却是农奴、奴隶们呻吟着的生活。今天.他们才开始酝酿着解放。  相似文献   

5.
这里是江孜的班久伦布村,帕拉庄园就坐落在这里。帕拉庄园是目前西藏保存最完好的奴隶主庄园,位居十二大庄园之列。它是旧西藏贵族和农奴两种不同生活的真实写照,是旧西藏的缩影。这里生活着的人们,大多是农奴的后代,依然健在的10多位当时身为农奴的老人现在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他们记忆  相似文献   

6.
土地和劳动是传统农耕社会的两大生产要素,是农奴福利的主要来源,土地和劳动的权利便成为农奴主体权利的核心和农奴福利保障的前提条件。中世纪晚期,伴随着庄园制度的瓦解,英国农奴的土地权利得到优化,劳动权利得以改善,雇工也利用黑死病和庄园制度瓦解的契机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劳动权利。农奴主体权利的发展带来农奴土地劳动收益和雇工劳动收益的普遍增长,农奴福利改进达到历史上的最高点,对英国率先步入近代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过去“会说话的牲口──农奴如今变成为社会的主人。这就是40年前西藏实行民主改革的重要意义所在。在旧西藏,占人口95%的广大农奴和奴隶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只有他们才最深刻、最真切地懂得西藏民主改革的真正含意,因为是1959年这一震撼世界的伟大事件,使他们──西藏百万农奴成了社会的主人,成了自己民族的主人。在西藏民主改革40周年之际,记者访问了部分翻身农奴。尽管他们的经历不同,现在的职位也不尽相同,然而,他们共同的感受是:没有社会主义制度,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他们的今天,也不会有今天西藏的繁荣兴…  相似文献   

8.
正60年前,雪域高原的百万农奴迎来了民主改革的曙光。民主改革举世瞩目,百万农奴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获得了历史性的解放,雪域儿女开启了新的历史进程。在旧西藏,寺院教育和贵族教育使得教育成为少数人的特权和专利,而广大农奴在"政教合一"的体制下,经受文化专制主义的禁锢,没有机会获得现代教育的洗礼,文盲率高达95%。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对于西藏教育给予了亲切而特殊的关怀,跨越式发展成为西藏教育发展的基本策略。从1959年日喀则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同时也是百万农奴翻身解放的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6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各族人民平息了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的武装叛乱,实行了民主改革,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和奴隶翻身得解放,西藏和全国各省区一样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民主改革是西藏历史上最为广泛、最为深刻、最为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在政治上彻底推翻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建立了各级人民政权,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政府认为:西藏的民主改革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解放了百万农奴和奴隶,是西藏社会发展和人权进步的划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1.
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产权基础是9到11世纪期间西欧生产奴隶的消亡。农奴工匠因而成了庄园手工业中的唯一的劳动。他们对其劳动力的权利具有双重性质:是客体,又是主体,从而铸成其人格结构的双重性,使不同产权制度下的手工业的生产成本、经济效率和产品质量出现巨大的背离和反差。这推动了庄园手工业中的劳役租向货币租的更替,使农奴工匠获得自由,从而促进了庄园手工业的瓦解与城市的复兴。  相似文献   

12.
张云 《中国西藏》2010,(2):18-21
在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设立一周年之际,人们不应该忘记,发生在半个世纪之前中国西藏地方的民主改革对世界人权和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曲杰 《中国西藏》2009,(3):10-15
克松村是原西藏地方政府噶伦索康&;#183;旺清格列在山南的6个庄园之一,1959年西藏的民主改革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克松村作为西藏历史上第一个进行民主改革的村子,50年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7月3日,雨后的天空格外明亮,古老的朗色林庄园就矗立在眼前。朵朵村长家的小院位于朗色林庄园的正后方不远处。许多个世纪以来,住在庄园里的封建大贵族世代掌管着这片领地,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西藏民主改革完成,才有了村级行政单位的划分.  相似文献   

15.
在西藏著名的桑耶寺南面,隔江相望的地方,是山南地区扎囊县朗色林村地界,建于帕竹地方政权时期的朗色林庄园就在这里。朗色林庄园是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的一个缩影,它有着几百年的延续性及巨大的规模,是研究西藏封建庄园形成和发展时期的历史见证。西藏民主改革之后,朗色林庄园已然荒芜了半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   

16.
正1959年3月28日,周恩来总理发布国务院命令,决定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地方政府职权,实行"边平叛边改革"的方针。随即,山南地区克松村的400多名农奴自发成立了西藏第一个农民协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百万农奴摧毁封建农奴制度的民主改革序幕随之拉开,长期统治西藏的政教合一、僧侣和贵族专政  相似文献   

17.
开创西藏历史新纪元的大变革《中国藏学》1999年第一期发表编辑部文章,以纪念西藏民主改革40周年。文章认为40年前发生在西藏的那场社会大变革,是共产党领导西藏百万农奴自己解放自己的民主改革运动,彻底废除了封建农奴制,解放了社会生产力,铲除了政教合一的政权,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研究西藏民主改革的历史及其重大意义,不仅是对历史前进的轨迹作出科学的解释和说明,也会对西藏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一、西藏的民主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西藏的民主改革有两大任务,一是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  相似文献   

18.
地处康藏高原,在国土面积15万平方公里的甘孜藏族自治州,除有一望无际的草原、森林外,210多万亩的土地使是50多万甘孜州农、牧民赖以生存之本。半个世纪前,封建农奴制度下的甘孜州,60%的土地掌握在仅占人口4%的农奴主手中。广大农奴靠出卖劳动力,用刀耕火种的原始方法为其粗放式耕作。一年到头,这片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土地给农奴们带来的常常是食不裹腹,衣不遮体的贫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甘孜藏区跨越千年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一场轰轰烈烈的民主改革,使得每一个农奴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属于自己的家园。甘孜州广…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领导推动西藏民主改革,广大农奴翻身解放,进行土地改革和建立农村合作组织,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寺院办公司等寺院经济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现代化的新途径,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揭开了西藏历史的新纪元。1959年发生的一场叛乱,提前改变了西藏百万农奴的命运, 西藏顺利完成民主改革。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光阴如箭,而今雪域日新月异。我叶已告老退休,但对西藏仍旧时时怀念。常翻看从前所摄的一些老照片,聊以寻觅旧梦。值此西藏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纪念之际,将四十年前在西藏拍摄的照片整理发表,并撰文叙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