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我一直很排斥给汪曾祺贴上“最后的士大夫”这一张标签。汪曾祺为什么会是“士大夫”,还“最后”?书画自娱?文人雅趣?讲求饮食?文笔出众?这些特色一来并非“士大夫”的必要条件,二来哪个时代类似爱好情趣的文人非文人皆层出不穷,哪儿来的“最后的”“士大夫”?  相似文献   

2.
楚玺两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一、“高之”考古玺印有“高?之玺”(《古玺汇编》第23页0132),马国权先生曾据此玺白文有边、文字粗放等特点,推定为楚国官玺。我们认为,玺文府字作“?”,之字“?”,都是楚文字的通常写法;高字作“?”与楚王?感鼎铭乔字所从高旁相同;“?”下从贝作“?”亦为楚文字所仅见。因此,断此玺为战国楚物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中“?”、“??”两个医学词汇进行考证。本文从形音义方面进行考察,结合传世文献、出土医籍,在分析整理小组观点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发”之“?”,可能如整理小组所释,当为“?”之讹,表示容易梳理的“平髻”;或与“椔”、“菑”为同源关系,表示死者头部枯发直立的样子。“??”之“?”义为残余,“其头所不齐??然”描述了被斩后的首级颈部残缺不全的样子。。  相似文献   

4.
“结婚是痛苦的。” “为什么?” “如果感情不好,常常吵闹,这是幸福吗?” “不是。” “如果深深相爱,两颗心紧紧地系在一起,互相挂牵,老是想:他(她)为什么没有回来?一切是否顺利?得的病是否很危险?……如果其中一个人死了,另一个人就会肝胆欲裂,这不更是痛苦吗?”  相似文献   

5.
谁是时下中国的“狂人”?有人说,严介和、韩寒、何祚庥、李敖等应该榜上有名。那么,我们的社会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狂人”?人们为何说他们“狂”?我们的时代究竟需不需要“狂人”?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家乡,有些人说活很粗鲁,有时候会随地吐痰,可他们心里很干净“哥,好男儿跟超女是不是一样?”“差不多吧”“那你现在是不是跟李宇春很像?”“像。”“哇,那你现在很火的吧?”“哥,你现在有个车吧?在开吗?”“没开,我还没驾照呢。”“那这车怎么办呢?”“我想送给爸爸,让他开回家。”“骗我,这是不可能的。”蒲巴甲在上海跟妹妹通电话。妹妹从川西甘孜和阿坝交界的一个山沟里走上8公里,如果那台电话刚好没坏,  相似文献   

7.
不找司机     
一位在旅游局工作的小伙子与某大酒店的服务小姐经人介绍,在公园约会。他们一见面,便谈开了: 小伙子问:“你读过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吗?”小姐答:“没有。”小伙子又问:“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呢?”小姐答:“不知道。”小伙子再问:“马雅可夫斯基和别林斯基的呢?”“不知道!不知道!”小姐火了:“你在旅游局究竟是干什么的?”“哟,难道介绍人没跟你说?”小伙子有些惊异  相似文献   

8.
太阳落山了,一只蜜蜂只顾采花,来不及飞回去,只好落在一块石头上歇宿。过了一阵子,一个蚊子嗡嗡地飞来问蜜蜂:“你是哪个?”“我是蜜蜂。”“你在这儿干什么?”“来采花蜜,天黑了赶不回去,只好在这儿过夜。”“怎么?天黑你不能飞行么?”“不能,我没有夜行的本领。”“呕!我的本领比你大,我夜里也能飞行。”“你又为啥也落到这儿来了?”“我好久没有吸吮到人的血了,肚子饿,飞不动了。”  相似文献   

9.
“英大学问”者,何许人也?他的雅号又是从何而来?说来也简单,这是老北京人对有学问人的一种尊称,什么“张大学问”、“李大学问”等等。英若诚之所以被称为“英大学问”就是因为他是北京人艺大学问中的佼佼者,那么,他的学问大在何处?来自何方?又用在哪里?且听作者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10.
丁肇中教授曾为南航师生作了一场学术报告。按照惯例,一小时报告后,丁教授回答同学们提问。“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不知道。”“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不知道。”“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不知道。”  相似文献   

11.
身为敦煌学研究,自然会对“敦煌学”这个词感兴趣。除了“敦煌学”到底能不能成为“学”之外,“敦煌学”这个词到底什么时候出现?敦煌学这门学问到底什么时候正式形成?敦煌学发展至今,经历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成果与特征为何?如此等等,都在兴趣之内。  相似文献   

12.
他“炮轰”国家队主帅,公开发表对足协的“大不敬”言论——中国体坛有没有“狂人”?记者请教业内人士,答曰:“找体坛‘狂人’?郝海东呀!”训斥记者“胡写瞎写”郝海东到底有多“狂”?记者向一位当年多次采访过他的体育记者求证。这位同行感触尤深地说:“那时我们一  相似文献   

13.
弘沐  洪涛 《羊城今古》2000,(1):8-13,15
地方志是资料性科学著述,在大多数修志者中已取得共识。但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并未取得统一认识。诸如:方志具备什么条件才算是科学著述?方志有没有彰明事物内部联系和因果关系的任务?方志除了回答“是什么”外,要不要回答“为什么”?修志应“述而不作”还是应“述而有作”?“述体”是怎样成为方志的一种体裁,应怎样加以运用?等等。本文联系上海城市区志的修志实践,对上述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诗·邶风·终风》“寤言不寐,愿言则”句和毛传“,跲也”,今传世本皆作“嚏”字。其实《毛诗》该句和毛传原本作“?”,作“嚏”乃自郑笺始,后世皆从之。然而,郑笺的改读也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郑笺为何要改“?”为“嚏”?二是改读后对毛传“嚏,跲也”该如何理解?本文就郑笺改读的原因进行了考辨,并就汉以后学者们对毛传“嚏,跲也”的歧议作出了辨析。  相似文献   

15.
芷君 《旅游》1994,(11)
一天,在宿舍楼的电梯间遇到一位女邻居,眼前一亮:嗬,一向邋邋遢遢的她怎么突然间光彩照人啦?不禁脱口而出:“你今天真漂亮!” 她得意地说:“我这身时装是在燕莎买的!” “一定挺贵吧?”我问。 “我买得起贵的吗?才两百多块钱。” “真的吗?我以为要五、六百块呢。”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字形的比较,分析“?”、“?”以及相关的一些字的演变,同时利用 古文字考证了商代?地的地望。  相似文献   

17.
好者是加法     
买肉的柜台前。“买多少?”“七八元钱左右。”营业员割了一块,过了秤,说道:”15元钱!”“太多,我只要七八元钱的!”“七加八,不正是15元吗?”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一词的本身就是一个“故事”,它的出现本身就蕴有“近代”何以构成的“故事”。为什么“近代史”的叙事情节中不断出现的是与“西方”有关“事件”?是“历史学”编制了“近代史”,还是“近代史”产生了“历史学家”?这个“故事”似乎可以一说再说。  相似文献   

19.
李达麟 《文博》2004,(1):30-33
方若《校碑随笔》间接提到玄秘塔碑的出土。说该碑最旧的拓本是“初出土拓本”。玄秘塔碑是不是出土的?什么时候“出土”?如何“出土”?  相似文献   

20.
1983年6月25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当时他问大家:“‘九七’后香港实行资本主义还要继续多久?15年?”场内没有声音。邓小平又问:“30年?”还是没有反应。接着,邓小平伸出五个手指,提高嗓门说道:“50年?50年不变可以了吗?”话音刚落,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