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秦朝焚书坑儒之后数十年,《诗》、《书》之类寂寞无闻。至西汉前期,儒学渐兴,传授《诗经》的各种学派相继而起。鲁地申培公创立的《鲁诗》学派,时间最早,影响最大,其著名学者有孔安国、司马迁、杨雄、刘向、王充、蔡邕、王逸、高诱等。燕地韩婴创立的《韩诗》学派,其著名学者有贲生、韩商(韩婴孙)。赵子、蔡谊、食子公、王吉、长孙顺、薛汉等人。齐地辕固生创立的《齐诗》学派,其著名学者有夏候始昌、后仓、翼奉。萧望之、匡衡、满昌、伏理、师丹、焦易寿、班彪等人。鲁、齐。韩合称三家诗,属今文经学派,在两汉时期盛极一时,…  相似文献   

2.
两汉传诗者有四家,鲁、齐、韩、毛,前三者又称三家诗,鲁、齐早已亡佚,韩诗流传至今的唯一部作品是《韩诗外传》,因为《韩诗外传》向来被认为不关诗义,故不受重视,但是它是我们今天研究韩诗的最直接途径,对其作文本研究,有助于更深刻了解韩诗学派。本文主要讨论三个问题:《韩诗外传》是否关乎诗义、引诗方式以及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3.
清代以来,学者或以服虔治《鲁诗》,或以主治《韩诗》,偶也兼及《毛诗》。但经过清理残存的服虔涉《诗》文献,发现其《诗经》学应以《毛诗》为主,兼治《韩诗》。服虔的《毛诗》学,表现为以《毛传》训释《左传》词汇与相关《诗》文;以《毛诗序》诠释《左传》涉《诗》文献。服虔在据《毛诗》以诠释《左传》时,存在以《毛诗》学与《左传》互动的经学诠释方式。  相似文献   

4.
齐鲁博士与两汉儒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士”一词,在中国秦汉时期是一种官称。两汉博士见于史书记载而有籍贯可考约百余人,其中齐鲁籍的博士即占半数。齐学与鲁学是两汉儒学的主体,左右着两汉儒学发展的方向,而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正是齐鲁博士。汉武帝以后,独尊儒术,仕途几为儒家垄断。齐鲁博士及其弟子大多官至卿相牧守,在内政和外交等重大政治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何若瑶为清代中后期广东著名学者,所著《两汉书注考证》是清代朴学的代表作之一,惜至今无人研究。该书纠正了前人《两汉书》注中的失误,考证翔实,学术成就甚高。该书的考证也有一些小失误。  相似文献   

6.
何若瑶为清代中后期广东著名学者,所著《两汉书注考证》是清代朴学的代表作之一,惜至今无人研究。该书纠正了前人《两汉书》注中的失误,考证翔实,学术成就甚高。该书的考证也有一些小失误。  相似文献   

7.
“博士”一词,英文为doctor,很多人以为是舶来品。其实,它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文化产物,而且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博士乃是官名,其出现最早可上溯到战国时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史记·循吏列传》载:“公仪休者,鱼博士也,以高弟为鲁相。”这是鲁国的博士。《宋书·百官志》也说:“六国往往有博士。”但此时博士的职责已不可考。秦王朝因袭此制,设置博士多达70人(见《史记·秦始皇本纪》)。至于秦朝博士的职掌,《汉书·百官公卿表》云:“博士,秦官,掌通古今。”《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记载如下故事:“上问博士曰:‘湘君何神…  相似文献   

8.
姚小鸥 《文献》2002,(2):11-20
《商颂》五篇的作年问题,在先秦时代本无歧议.汉代以后,《诗》说纷纭.荦荦大宗者有《齐诗》、《鲁诗》、《韩诗》、《毛诗》四家,另尚有若干家为后世不传者①.  相似文献   

9.
战国至两汉的北沃沮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沃沮人;属涉貊系统,可分为北沃沮与南沃沮。南沃沮亦即东沃沮。北沃沮人主要居住在我国今黑龙江省的东南和吉林省的东北地区,还包括今苏联沿海州的一部分。南沃沮(东沃沮)主要居住在今朝鲜东北地区。《后汉书·东夷传》、《三国志·魏志.东夷传》对此均有记述。根据近几年来的考古发现;结合历史文献记载,试对战国、两汉时期北沃沮人的文化作一些探索,以求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0.
晚清西南巨儒郑珍,在经学、小学、史学及诗文诸方面均有巨大成就,著述等身。郑子尹诗深受韩(愈)诗的影响。他对韩诗颇有研究,其研究成果,素为海内学者所重视,公诸于世的仅限于《巢经巢文集》中跋韩诗二十二首。翁仲康同志从赵懿(遵义人,郑珍外孙,能诗,曾收集整理郑珍亡佚诗文)过录本中发现尚有另外的跋文十一首,批语五十五首,内容有溯厥词源、辨明训诂、推证本事、校订字句、商榷词章、旁证遗闻、附会史事、赏析精微、指明诗意、考证编年、阐述旨趣、抒发感想等类,对研究韩诗及郑诗都有一定价值,是以整理成册,抄寄本刊。但因所附韩诗原文篇幅过长,本刊遂将原诗分别情况处理,指明批语或跋在原诗中的位置,并增加了一些资料,以便读者查阅。整理本分三部分,拟在本刊陆续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两汉纪》是首次将两汉历史以编年体写就的史书,《资治通鉴》在成书的过程中大量吸收《两汉纪》的成果。《两汉纪》通过影响《资治通鉴》,进而影响到两汉题材历史演义的成书。主要表现在体裁形式的影响,叙事方法的影响和正统观念的增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正《史记》载刘邦两次唱歌,既录其歌词,又记其背景,细节生动,氛围感人。鲁迅《汉文学史纲》极简,讲述自文字起源至汉武帝时期文学发展史,仅列10篇,竟专门拿出一个篇章——《第六篇汉宫楚声》讲述刘邦歌诗对两汉宫廷文化巨大而长远的影响。击筑慷慨歌《大风》泣血深情悲《鸿鹄》刘邦高歌,一次见《史记·高祖本纪》。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  相似文献   

13.
凡夫 《宁夏史志》2010,(3):28-29
两汉时,官办最高学府是建在都城的太学.也就是现在说的公办大学。两汉太学由朝廷任命五经博士讲授圣贤之书、儒家经典。西汉太学生最多时有上万人,  相似文献   

14.
《文献》2014,(6)
<正>一、陈屾《诗考异再补》王应麟的《诗考》是清代三家《诗》辑佚的发轫之作,诸多学者围绕《诗考》进行校注、增补工作,乃至形成了颇具家学渊源的《诗》学传承。如清初严虞惇的《读诗质疑》中有"广王氏之意"而作的《考异》一卷,仅为补王氏未备若干条,极为简单。其曾侄孙严蔚直承其学,撰《诗考异补》,自序云:"宋王厚斋尝采群书中引用《韩诗》、《鲁诗》、《齐诗》与《毛诗》异者,并他家异文及  相似文献   

15.
<正>评价历史人物,是苏轼非常偏爱的一个写作题材。在其为应制科考试而写的五十篇“贤良进卷”中,就有二十篇属这一题材,如《秦始皇帝论》《周公论》《诸葛亮论》等,涵盖的人物由先秦两汉直到唐代。其笔记《东坡志林》中也有较为集中的人物评论,如《隐公不幸》《赵高李斯》等。此外,  相似文献   

16.
漫话博士     
博士者,博学多闻之士也,博士之名始于战 国时期,《汉书·贾山传》说,他的祖父"故魏壬时 博士弟子也。"秦朝也有博士之名,《史记·始皇 本纪》引侯生、卢生的话说,"博士虽七十人,特 备员费用"。秦始皇悒郁不乐时,往往令博士写 仙真人诗,令乐人配乐演唱。汉初也设有博士, 不过备位待问,并未授以官职。汉武帝立五经博 士,设弟子50人,此后四方来求学者,都从博士 受业,故弟子称老师为博士,博士的含义是师 长。至六朝时期,此风仍相沿不替。《宋书》称壬  相似文献   

17.
汉儒理念与价值观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之理论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启云 《史学集刊》2005,54(4):82-89
臧知非《两汉之际儒生价值取向探微》(《史学集刊》2003年2期)的立论,和我近年考析汉儒的文字针锋相对,感觉有必要对考论汉儒所牵涉的一些史学理论和方法提出来讨论。本文“(一)理论篇”讨论法国“年鉴学派·心态史回转到人类文化历史学”的新趋向;这是转向到美国人类学大师罗拔·列德夫(Robert Redfield,1897—1958)所重视的文化“大传统”——对整体文化发展变化的多元和全面意义的理解,综合为文明史的研究——“人文·精神文明”。以中国传统观念来说,聚焦于文化“大传统”,是以“君子”的“价值”理念,来理解和批判两汉儒生;聚焦于文化“小传统”,是以“小人”的“行径”来体认两汉儒生。顾炎武以“大义”、“节义”等理想理念来评论《两汉风俗》;吕思勉、蒙文通(以及臧文未指名的钱穆师和我)则以汉儒“要改正当世社会组织”(传统谓之“济世淑世”)的“志士仁人之公意”、“洪流”来解释新莽政权之兴起;这都是从儒学的“人文精神”“淑世理想”和“学术理念”(文明“大传统”的价值理念)着眼;因而成为聚焦于文化“小传统”价值取向的臧文批评的标的。本文续“考论篇”将进一步讨论在历史考证和分析上研究汉儒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东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特殊的阶段,其诸侯称霸、列国争雄的局面带来了一场社会的大变革。由此,思想文化、生产力都取得了空前的进步。同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重要载体的玉器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玉璧便是东周玉器最常见的器类之一。学界对东周时期的玉璧有过一定的关注:杨建芳先生在《先秦两汉的饰纹玉石璧》和《龙凤纹玉璧之演变》中对先秦两汉时期的饰纹玉璧进行了专题性研究;周南泉先生在《论中国古代的玉璧——古玉研究之二》中,将战国至两汉时期定为玉璧发展的鼎盛期,并对战国和两汉玉璧的风格特点进行了概要性总结。此外,在一  相似文献   

19.
关于《春秋》性质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所作的《春秋》是一部什么性质的著作?从战国之际的孟子、苟子,直到两汉时期的司马迁、班固等人都持有相同的观点,即认为它是一部蕴含作者“微言大义”的政治学著作。《孟子&;#183;滕文公下》说:“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日:‘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瞑。”这是说孔子有鉴于春秋末年世道人心的衰坏,  相似文献   

20.
崆峒山名考     
崆峒山名考崆峒山,天下驰名,历有“道教第一名山”的殊荣。可是在一些有关著作里,却对崆峒山的名字有多种说法。如又叫鸡头山、笄头山、头山、大陇山、薄落山、牵屯山、翠屏山,等等。崆峒山名字最早见于《庄子·在宥》:“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