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藏人口的三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晨,101岁的藏族老阿妈玉珍被太阳照醒后,就带着一小壶酥油茶到村里的佛塔边转经。家住达孜县单多乡拉木材的玉珍是西藏116名百岁老人中的一位,“一辈子没摸过笔,只摸过铁锹,知道什么时候该种地,什么时候该收害”。  相似文献   

2.
王成法 《人文地理》1991,6(4):66-69
本文通过分析西安市区人口分布特征,发现其总趋势表现为:以新城广场为中心向四周递减。试以C·克拉克经验公式d=d0e-βx对1990、1982、1964年三次人口普查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分别得以下三式:
dx=50892.45e-0.32924x
dx=51974.922e-0.38286x
dx=55072.095e-0.46977x
可是,从1964-1990年,市区中心的人口密度d逐渐下降,且人口密度梯度β亦随时间的推移而减缓,即市区人口分布逐渐趋向合理。  相似文献   

3.
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体。首轮新志书普设人口志,反映人口规模、构成、管理等内容,但记述深度不够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缺憾。对此,本轮志书应引起重视。提高人口志记述深度涉及很多方面,本文就人口结构、人口素质、人口流动、人口控制等记述深度问题谈些认识。  相似文献   

4.
浅谈明治维新与日本现代化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罕  刘毅 《沧桑》2009,(5):28-29
现代化是当今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的社会变革。19世纪60年代,日本以明治维新为发端,走上了探索现代化之路,通过维新改革成长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工业国家。日本的现代化历程也为其他非西方、非基督教文明区国家现代化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榜样。  相似文献   

5.
人口问题研究历来是民族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口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是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明晰黑龙江省人口重要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人口状况、特点,认识其变化趋势和规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对于制定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促进“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  相似文献   

6.
西安市人口的分布变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俊莉  王慧  曹明明 《人文地理》2005,20(1):121-125
基于三次人口普查数据,对西安市80年代以来的人口分布变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在20世纪80年代便已形成"中心区人口减少、内圈和中圈人口快速增长、外圈人口低速增长"的区域差异格局,90年代这种区域差异格局更明显。通过人口分布模型的回归拟合,尝试性预测了西安市未来人口分布的趋势。结果显示:2010年西安市人口分布的峰值将出现在距市中心约2.5km的城墙与二环线之间。最后探讨了西安市人口分布变动的促进机制。  相似文献   

7.
日本已经进入高龄化社会,人口从战前的“人生50年型”转为现在的“人生80年型”,并且正向“人生90年型”迈进。高龄化社会对日本经济的发展已形成影响,这是值得重视的。一、日本人口高龄化的趋势依据联合国的规定,65岁以上人口占一国总人口的7%时,该国就进了高龄化社会。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1970年为7.1%,1995年为10.3%,2000年将  相似文献   

8.
清末明初沿海沿江地区的人口迅速增长,根据台湾历史学家李国祁的研究,上海1828至1934年间人口增长的高峰是1910年至1930年,其增长率为49.97%。无疑,在这类城市中,由移民带来的人口迅速增长使得这类城市人口高度城市化,并由此引发了人口结构发生变化。 不过,扬州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一、近代扬州城市人口的变迁 清朝初年,扬州经过“屠城十日”的浩劫,城市人口锐减。清王朝统治稳定后,人口增长较快,至嘉  相似文献   

9.
马尔萨斯阴影下的人口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时间 ,人口问题成为历史研究领域中最热门的争论之一。问题几乎涉及到改革开放 (特别是近十年 )有关研究的所有方面 ,争论的双方不但有国内 ,也有国外的不少知名学者。作者并不属于其中哪一方 (也许可以算作第三方 ) ,仅就清代中国人口机制、人口增长率以及人口作用几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首届志书的人口志多对人口数量记述比较完整。人口素质记述欠缺,对人口与社会的关系基本上未涉及。续志应把人口数量记述得更完整,把人口素质记述得更丰满。并把人口与社会的关系反映出来。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在目前缺乏翔实数据。应着重记人口的身体素质和科技素质。关于人口与社会关系,续志应努力反映出人口与社会经济、化程度、生态环境的关系,以补前志之不足。  相似文献   

11.
要进行现代化尝试,必须形成一定发达程度的商品经济以及在此基础上资本主义的发展,并建立一整套有效的产权制度。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中央权威。形成具有现代性的思想文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知识分子和社会群体的壮大。由于制度的差异,具体国情和历史起点不同,中日两国所走的现代化道路也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日本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入手,对日本早期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由于高投入、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以破坏资源提高产量为代价而产生的环境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了日本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并总结了日本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可以为我国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江沛 《史学月刊》2005,1(5):56-66
1900~1928年间留日学生群体、赴日考察官绅及其他人士在直隶省近代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留日学生所学专业及赴日考察官绅所关心领域表明,这一群体在制度更新、技术引进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对直隶省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一引入日本经验、推动直隶近代化的进程中,清末直隶总督袁世凯等人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民初直隶省政府延续了这一作法,使以天津、北京为龙头的直隶省近代化走在了全国前列。直隶省既注重派出留学生系统吸取近代化知识体系,也注重派出官员考察力促观念转变,两相结合,有效排除了因制度与观念差异进而导致近代化进程受阻的障碍。直隶省派学生留学、派官员考察的做法,应是后发国家区域近代化进程中的成功经验之一。  相似文献   

14.
日本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有着一套传统的家族制度体系。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社会的离婚率持续攀高,甚至超过某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离婚大国。当今日本社会的离婚,呈现出数量逐年增多、年龄段偏高、女性占主导地位等一些新的特点。离婚热的出现,不单只是一个孤立的社会现象,它对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着直接的影响,由此引发出一系列的家庭和社会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日本政府和民间组织纷纷行动起来,期望人们能够慎重对待婚姻,降低离婚率,从而稳定家庭与社会。  相似文献   

15.
舍利崇拜与遗骨崇拜密切相关,它们影响到纳骨习俗。本文以“佛舍利”为中心,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考证了印度、中国及日本“佛舍利”崇拜的演变传播过程,进而阐明了日本“遗骨崇拜”及“佛舍利”信仰的关系,并阐释其背后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政治、经济重心的西移,为贵阳城市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历史契机,促进了贵阳城市经济、文化、交通、市政建设、文化教育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社会心态的近代变迁,极大推进贵阳城市近代化进程.然囿于军事、政治等非经济动力因素的制约,此时期的贵阳城市近代化只是一种畸形繁荣,未能形成持久、理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日本与晚清军事教育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日本势力开始渗入到中国的军事教育改革之中,随着日本顾问和教习人数的大量增加,日本逐渐垄断了中国的军事教育权,并由此对中国的军事近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刘云波 《史学月刊》2003,101(5):36-41
中国近代化面临的特殊国情主要有二:一是近代化因素的积累严重不足;二是封建专制政治制度对近代资本主义因素的顽固排拒。任何致力于近代化事业的有识之士都必须正确认识这种特殊国情,对清政府和专制政治心存幻想注定不切实际,对近代化因素的积累水平估计过高也注定要走弯路。但在自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前的近百年时间里,有识之士们在对国情的认识上恰恰存在以上两种误区。正是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了有识之士们在近代化道路的选择和近代化具体操作过程中的种种错误决策,并因而延缓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富裕佃农:英国现代化的最早领头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业是英国资本主义发生的策源地,而不是商业或者手工业,后者要以农业的发展为前提和基础。英国原始积累成功的秘密,在于农民个体的普遍积累,在于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以前,英国农民已经经历了长时期、普遍的积累,并在此过程中产生了一批殷实的、又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富裕佃农。他们一心扩大耕地和牧场,或买卖或转租或垦殖,很早就一直以零敲碎打的方式进行“圈地”;更重要的是,富裕佃农最早创立了工资雇佣生产方式。它有着一套全新的游戏规则,不承认等级,漠视身份,最大限度地追求市场利润,完全不同于庄园经济。富裕农民经济在市场上击败了领地经济,迫使领主不断肢解领地地产,进一步扩大富裕农民经济的规模,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阶级逐渐形成。显然,农业资本主义是富裕佃农推动的,领主不过是被佃户逼上商品经济的“贼船”。是约曼——富裕农,还有他们的延伸体乡绅,而不是领主或新贵族,成为英国现代农业的发起人。  相似文献   

20.
1949年以来中国城市现代化与城市化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作为同一历史进程的两个方面 ,城市现代化与城市化本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但由于现代化启动并发生于特殊的历史时代 ,194 9年以来 ,中国的城市现代化与城市化经历长期的曲折反复 ,两者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并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直至改革开放以后 ,城市现代化与城市化才最终走上相互协调的良性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