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后世盛赞的唐代牧监使职制度并非以往认为的静态形式,而是存在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这套制度在分布格局、划分标准等许多关键原则上均可追溯到隋代的陇右牧。作为陇右群牧使前身的陇右诸牧监使,仪凤三年始设时既不总领全国马政,也不是唯一的牧监使。出土文书表明当时全国有陇西、秦州、原州、盐州、岚州五个牧监体系,同时置使的尚有原、盐两州牧监。陇右诸牧监使的权力直到武周中后期才有明显扩大,将秦、原两州牧监纳入统辖范围。伴随着这一历史过程,陇右西、南、北、东四使划分产生,景龙年间李隆基任太子时又将东使改为东宫使。盐州牧监自隋代以来一直不属于陇右牧体系,它在开元十三年位列"五使"可能是由于人事原因。至于史书提到的夏州群牧使、陇右三使,则均为临时设置的使职,前者一度管辖盐、夏诸州牧监,后者是对陇右西、南、北三使的统称。此外,陇右诸牧监使及群牧使驻地也并非如史书所记载的始终在原州,而是经历了"陇西—秦州—原州"三次迁徙。  相似文献   

2.
刘迪香 《史学月刊》2008,(4):131-133
一 使职与巡阅使的设置及其研究现状 使职官是历史研究的重点之一,它作为官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事者必不容不究心"(吕思勉语).民国前期使职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巡阅使制度.  相似文献   

3.
受钱大昕和严耕望的启发,本文重新把唐宰相定位为一种无官品的“使职”(而非有官品的职事官),就像节度使、盐铁使等使职一样,宰相只不过是皇帝任命的一个“使职”,辅佐皇帝治理国家。宰相的权力来自皇帝的授予,取决於皇帝对他的信任,有相当程度的私密关系。唐初,皇帝沿用隋朝的惯例,通常以三省长官为串相。贞观年间,逐渐改派其他官员(如侍郎等)出任宰相。由於宰相是一种使职,与其他使职一样,在初期往往有许多使职名号,称号不固定,有许多变动。但从高宗朝开始,已逐渐统一为“同三品”和“同平章事”两种。本文考察唐宰相的使职名号及其命名逻辑,务求更进一步理解唐代宰相之内涵。  相似文献   

4.
康大寿 《纵横》2011,(10):10-11
辛亥革命时期,成都独立后,由大汉四川军政府都督特任并派往四川所辖五道巡察的官员称为“五道宣慰使”。由于在保路运动中的突出表现,张澜于1911年12月受命由军政府参赞职上转任川北道宣慰使。  相似文献   

5.
在宦官政治发达的形势下,唐代的内职诸使制度不断发展。唐代的内职诸使具有使职的特色,除处于最高级别的枢密使和宣徽使,其他内职诸使之间没有形成明确的高下等级关系。至五代,内职诸使之间逐渐形成明确的高下关系,并且随制度的发展更加严密化、系统化。在整个五代的变化过程中,以后晋为界限,前后王朝内职诸使的等级化现象呈现出不同的趋向。后晋之前主要以职务为主,后晋之后则主要以职阶为主。这种变化与整体内职诸使制度的外官化发展存在互动关系,因而体现于内职诸使的外官化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6.
唐朝中后期的钱币紧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从秦始皇统一货币以后,方孔圆形钱统治了货币家族,成为货币舞台上的主要角色。由于钱以铜为币材,币值过低,成色不均,和金银相比具有很大的缺陷,再加上其他种种社会经济因素,因此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铜铸币经常在膨胀和紧缩两端之间跳跃,唐朝中后期发生的“钱荒”风潮就是其中影响较大的一次。  相似文献   

7.
清朝与哈萨克汗国正式交往,始于乾隆朝中期。本文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满文录副奏折为核心史料,结合其他相关史料,分析清朝与左部哈萨克首领阿布赉、右部哈萨克众首领间的首次使者往来,确定了哈萨克最早遣使表示归附清朝的时间,考察乾隆帝对哈萨克政策的转变过程。针对学界普遍公认的清哈间首次通使发生于乾隆二十年(1755)传统观点,在清朝与左、右部哈萨克首次通使时间、双方所遣使者各为何人以及阿布赉归附动机及清廷具体考量方面提出管见,以供同好。  相似文献   

8.
在有关隋唐官制的研究中,使职作为不同于正式官吏制度的一种,经历了由临时设置直到常设不替并形成体系的发展过程。关注使职变化对官制的影响和这种制度的种种细节的研究,体现在诸多自不同视角切入、新见迭出的研究中,其中对材料自觉的多侧面的梳理,以及宏观角度的合理解答,体现了作者的独特风格和学术态度。宁志新《隋唐使职制度研究·农牧工商编》于2005年2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全书共252千字。这是作者自攻读博士学位以来选定的研究项目,旨在通过对隋唐时期使职制度资料的爬梳分析,探讨隋唐官制变革及其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  相似文献   

9.
梦回唐朝     
窄巷内,艺妓们化着浓白的妆容,身穿花费一小时缠裹而成的和服,头顶着更为耗时牦力盘缠而成的发髻,全身唯—裸露的细白后颈则被称为日本女人的“第三条腿”,留给男人想象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唐五代归义军政权对外关系中的使头一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五代归义军政权对外关系中的使头一职郑炳林,冯培红使头是唐五代归义军政权对外关系中出现的一个有特定含义的官职,其地位相当于使团首领,负责管理使团内部事物和处理对外关系。归义军建节沙州,遥隔中原,加上唐后期的衰弱不振和五代中原的动荡争战,中央朝廷不能给...  相似文献   

11.
唐朝吐蕃陷落沙州城的时间问题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吐蕃占领敦煌的时间,传统的看法都以《元和郡县志》所记为依据,定为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从多种出土文献看,这个年代记载是大可怀疑的,1914年罗振玉氏著《补唐书张义潮传》,曾据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陇西李府君修功德碑记》中所云“节度观察处置使、开府仪同三司、御史大夫、蔡国公周公”,说明沙州刺史周鼎大历十一年尚在任上。罗氏又据《颜鲁公宋广平碑》侧记中所言宋璟的第八子衡“谪居沙州……与节度周鼎保守敦煌仅十余岁,……大历十二年十一月以二百骑尽室归入”诸语,认为“周鼎之亡必在十二年后则可信”。罗氏还据《唐书·吐蕃传》沙州兵马使阎朝  相似文献   

12.
周默 《收藏家》2006,(1):59-64
周默先生《明清家具的材质研究之一·紫檀》在本刊2004年第四、五期连载后,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大英博物馆甚至专门请人译为英文本,并与胡德生、周默等先生进行了座谈讨论。本文谨为进一步探讨,以期明析地解决关于明清家具材质纷争中的若干问题。本刊也衷心欢迎论之有据的不同观点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3.
秦咸阳城若干问题研究吕卓民秦咸阳城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统一王朝的首都,也是当时全国第一大城市。它上承西周之丰、镐,下启汉唐长安城,在我国都城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数十年来,在秦咸阳城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特别是考古发现,以其丰富的遗迹遗物...  相似文献   

14.
金代镇的数目与其系年问题尚无确论,本文经过研究认为,至章宗泰和八年金代存有镇518个,之前曾有镇578个。金代镇的长官职同宋代的镇监,称为"知镇",被纳入国家职官建制之中;镇上另设有同监、巡检、司吏、提控等官员,与知镇共同负责民事、词讼、税收、户口、治安、防御等事务。定居人口的增加和镇市建筑的修建表明镇已具有了城镇的完备形态,并承担着经济、行政和军事等诸多职能。  相似文献   

15.
论唐朝宣抚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朝宣抚使,是为中央政府临时差遣的赈灾特使。它在唐代减灾行政管理体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当时方兴未艾的使职差遣体系里亦别具一格。对这项重要使职的认识,虽然已在某些论著里有所涉及,但可惜均过于简略,不甚明了。故此,笔者不揣谫陋,试予以全面的探讨。一、宣...  相似文献   

16.
马骁晖 《神州》2013,(9):117-117
目前,我国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师基本是师范大学的音乐院系培养出来的。从现状来看,在职前我们重视了专业的培养而忽视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而职后我们无论是专业的培养还是职业道德的培养都没有重视起来。特别是大专学前教育音乐专业,教师都感觉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要专业不错,面对幼儿能歌善舞,那就合格了。其实,我们把专业和道德素质的共同发展忽视了,就像是现在社会重视物质文明而忽视了精神文明一样,结果导致了除了有钱什么都缺的的令人悲哀的社会现象。这不是一种好结果。  相似文献   

17.
唐代宦官使职制度对唐代后期政局有着巨大的影响。唐代的宦官借助内诸司使体系中的关键性使职,即神策护军中尉和枢密使掌握了唐朝的军、政大权,并不断地对唐廷发起冲击。而宦官本身的权力则来自于皇权,实为皇权的一种变态。此外,高级宦官之间的权力沉浮与争斗也是唐代后期宦官专权现象中不可不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写唐朝事情的电视剧铺天盖地,但如果有一天,你一睁眼发现自己穿越到了唐朝,你会发现电视剧中好多细节是靠不住的。唐朝人如何生活?很多细节还真需要重新了解。  相似文献   

19.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5公里处的龙门山麓,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493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明诸朝400余年的营造。现存窟龛23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多块、30余万字,佛塔70余座。自石窟艺术传人中国后,皇家直接开窟造像,除云冈的昙曜五窟外,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20.
唐朝与南海诸国通贡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史上的“通贡” ,应主要是指周边民族和外国派遣使臣向中国王朝进行“朝贡”、“朝献” ,也包含有中国王朝向这些地区派遣使臣的活动。通贡可以说是经济贸易的一种政治表现形式。本文选取过去学界研究不多的唐朝与南海诸国的通贡关系作一较深入的探讨。首先 ,以八个表的形式 ,将南海诸国至唐朝贡情况 ,朝贡性质和特点 ,作较完整、深入的论述 ;其次 ,对南海诸国贡品及其贸易主要特征进行分析 ;最后 ,论述了唐朝遣使至南海诸国的情况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