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其所占领的中国东北农村加强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沦陷初期,日伪当局为实施治安第一主义,沿用中国封建社会的保甲制度,以此维护对地方基层社会的殖民统治。后来,为适应殖民统治的需要,在基层建立起街村制度。不久,随着战争的扩大,日本统治者出于经济掠夺的需要,在基层社会建立了战时体制下的国民邻保组织。沦陷时期东北农村基层政治统治结构的变化,以及日本统治者为加强对东北基层组织和民众的控制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都是为其殖民侵略政策服务的。  相似文献   

2.
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赈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初期,由于连年战争的破坏,社会的动荡,经济的调蔽,防灾抗灾能力更加萎缩。每当自然灾害发生,或供水泛滥,或赤地千里,人祸更加重了天灾。灾荒的频繁发生i对广大贫苦农民是深重的灾难,对于满族贵族统治者也是严重的威胁。它直接影响清王朝的财政来源。更由于灾荒造成大量的饥民、灾民、流民,增加了社会的动荡不安,威胁刚建立不久的清王朝的稳定。因此,创造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是康熙等清前期统治者的历史使命之一。清王朝吸取、借鉴了历代封建王朝的经验教训,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救荒机制。它是由清王朝的…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康乾盛世的结束,清朝国力开始下降,社会问题逐渐凸显,其中随着八旗人口的增长,八旗兵丁的生计问题便成了当时比较重要的社会问题,清朝的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解决这一问题,于是嘉庆年间进行了一次开发吉林,同时也是开发东北的旗人移民运动,其中移民屯田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措施,然而在众多的移民屯田中双城堡的屯田可谓是成功的典范,然而双城堡屯田的成功又与其领导者富俊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4.
秦汉统治者为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管理 ,采取了一系列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措施。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和稳定发展 ,为秦汉统治政权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乾隆时期,清朝的统治地位已经稳固,不再有大规模的反清战争,逐步建立了对边疆各民族地区有效的管理方式。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清朝的财政收入不断增长,对外交往也日益增多。中国的统治者历来有绘制《职贡图》传统,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包含民族最多的一个王朝,所绘制的《皇清职贡图》也是中国历史上绘制时间最长、流布范围最广的《职贡图》。一、《皇清职贡图》编纂始末《皇清职贡图》的绘制肇始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  相似文献   

6.
论清代前期的赋税调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朝初年通过重新编纂赋役全书等一系列措施,对赋役制度进行整顿,八至康熙中期,清朝的赋税征解基本稳定下来。康熙五十一年(171年)实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到雍正初年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摊了太地”,清朝赋税制度的格局基本确立,终清之世迄无制度性的根本变化。但是,赋税制度在付诸实践的过程中,不得不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为了实现集聚财赋和稳定统治的目的,清朝统治者在对全国实施统治的日常行政中,对赋税征解及其相关的规范措施,不断进行调整。这些调整措施,充分地体现着清朝政府的赋税政策倾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7.
游民,作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一直困扰着旧中国的历代统治者。新中国成立初期,大量的无业游民游荡在全国的各大城市,既影响了新中国的城市形象,又威胁到社会治安乃至政权稳定。因此,为了稳定新生政权,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对城市游民问题进行治理。本文以建国初期合肥市游民的收容与改造为例,通过分析合肥市对城市游民问题,采取的多种救助政策和措施,力图从一个侧面反映新政权给整个社会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民族为名称的各层级自治区非均衡地建立,致使政府在已建立民族区域自治的地区与尚未建立区域自治的民族地区执行经济政策时出现偏差,经济政策偏差产生的优惠差异引发了都安瑶族群众谋求民族区域自治的问题。为了解决瑶族谋求民族区域自治问题,在采取经济政策调整和相应政治措施调整无果之后,为配合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落实,政府继而采取政区调整的方式,通过一系列行政区划调整的探索,最大限度地将瑶族纳入瑶族自治县内。最终,通过政区调整满足了少数民族对民族区域自治的需求,实现了民族地区各民族的和解与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9.
康乾盛世与吏治阎立新在我国的封建历史上,曾有过汉初的文景之治,唐初的贞观之治和清朝的康乾盛世。每一个繁荣局面的出现,无一例外,都是封建统治者顺乎历史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采取适应且推动社会前进的策略,促进了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发展。历时近一...  相似文献   

10.
李文 《黑龙江史志》2012,(19):78-79
明代流民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多种,对社会也造成了深远影响,面对这一问题统治者采取了各种措施稳定局面。本文结合各地方志分析在不同时期流民产生的原因,以及统治者采取的安抚流民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芬利模式是学术界对芬利的古代社会经济理论的概括。它初步形成于芬利对古史现代派批判初期,后随着芬利对于古希腊罗马社会经济问题研究的一系列成果的问世渐趋成熟。芬利模式对古代社会经济做出了新的解释,但同时也遭到了较多的批判。从后芬利时代古史经济研究的发展来说,正是由于他的解释和对他的批判,古代社会经济的研究才出现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清朝统一新疆后,在行政、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加强在该地区的统治,但同时又在该地区实行了严厉的隔离制度。清朝的这些做法酿成了严重的恶果,使新疆一直未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与内地实现融合,反而在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保持了相当程度的独立性与隔离状态,使当地民族在清帝国一直处于一种边缘状态,这为民国时期乃至当代中国新疆民族问题留下隐患。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内外交困的满清政府为挽救江河日下的专制统治,掀起了一场全方位的社会改良运动,史称"清末新政"。在"新政"中,统治者在社会各个领域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然而由于没有处理好政治改革和财政问题,"新政"引发了清王朝统治合法性的危机和严重的民生问题,不仅未能改变清王朝走向灭亡的命运,反而培植并壮大了反清势力,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14.
西汉初期统治者接受秦王朝灭亡的教训,实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政策,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随着大一统国家的发展和中央集权的加强,实现思想上的统一成为迫切的要求。从此,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15.
西汉封建王朝建立初期 ,由于秦末以来战乱频仍 ,兵连祸接 ,社会遭受很大破坏 ,人口锐减 ,经济萧条 ,田原荒芜 ,人民贫困 ,国力微弱。为尽快发展生产力 ,恢复经济 ,富民强国 ,西汉统治者奉行黄老之术 ,清静无为。在推行无为政治与休养生息政策 70多年的时间内 ,社会经济得到迅速恢复与快速发展 ,至汉武帝时期已成为盛世。经济的繁荣带来了文化的高涨 ,各种学派应运而生 ,文化、学术研究异彩纷呈。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政策 ,使儒家学说登上统治思想的地位。从元光二年 (前 1 33年 )始 ,汉武帝终止与邻邦…  相似文献   

16.
乾嘉时期,随着清朝对新疆的统一,中亚与清朝的贸易关系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贸易的形式主要有两种:朝贡贸易、民间贸易。文章认为,这种贸易关系对发展中亚的社会经济、中亚与清朝的关系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过对清朝而言,这种贸易也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多年战乱、通货膨胀、经济萧条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城市失业问题,影响了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计民生的发展。党和政府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一系列解决城市失业问题的政策,并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建立主管机构、及时登记、号召全民救济和大力促进就业等,在较短时间内基本解决了城市失业问题,保证了人民生活的稳定,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顺利进行。这些政策呈现出以人为本、应急措施与长效政策相结合、力求标本兼治等特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蓝鼎元视野下的清初潮汕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潮汕地区是中国特殊的边疆地区,其独特的地理和社会条件,使潮汕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内容丰富繁杂。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内部存在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不平衡,又导致中央的一些决策与潮汕地区的区域利益和发展道路产生尖锐的矛盾。本文通过清朝初期担任潮汕地区地方官、熟悉潮州民俗民情的蓝鼎元对潮汕社会的详细评价,剖析了清朝初期潮汕地区的社会、经贸问题和耐人寻味的大众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一、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就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史而言,十八世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c在结束广明永清初战乱.清政府采取一系列恢复生产的措施以后,社会秩序开始稳定,经济逐渐恢复,进入十八世纪.社会生产持续发展。其间不论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生产水平和规模都超过以往任何阿代。其中农业的发展最为引人注目,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到该世纪末,全国在册耕地已接近八亿亩。水稻、玉米、番兽等高产作物品种得到推广,农田水利的修建也比前代有了较大进步,全国粮食产量增加。边疆地区农业经济面貌的改变尤为显著,成为十八世纪社会…  相似文献   

20.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朝平定了台湾,从而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这是台湾地方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施琅是平定台湾的关键性人物。 一、施琅平定台湾符合人民的利益 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此后台湾郑氏政权采取了一系列的经营措施,对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郑氏四代(包括郑芝龙)开发台湾的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