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槟榔种植与槟榔习俗文化的历史地理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槟榔是我国传统的药材及嗜好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和嚼食史,国内对此方面的研究尚嫌薄弱。本文从历史地理角度对我国槟榔种植格局,槟榔习俗文化空间分布与地区差异,槟榔的制作、嚼食方法及销售方向,槟榔礼俗的衰减四个方面作了进一步探讨,希望有助于学界对槟榔栽培与槟榔习俗文化历史演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今春暖阳姗姗来迟,农历三月三节,叩开了黎族阿哥的门,撩开了黎族阿妹的窗,也乐开了黎族山兰酒的花。黎族欢度三月三节为了庆祝山兰稻的丰收,也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和幸福的传统佳节。漫步槟榔林,阳光被秀叶剪碎,成细细的波、点点的帆,煞是可爱。微风吹过,树间的吟唱像是黎家姑娘在羞涩动情地呼唤心中的阿哥。阿哥你是否爬上高高的树干摘几颗槟榔送予我?你是否跳完潇洒的竹竿舞后紧紧拉住我的手,带上我准备已久的山兰酒,幸福到白头?海南山兰酒的诱惑,最早源自于这样好的心境。  相似文献   

3.
从《岭南摭怪》看中越艺术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岭南摭怪》被称为越南最早的汉文小说,其中不少故事是古老的神话传说,在越南流传很广,影响很大。如《槟榔传》讲述关于传说中"槟""榔"两兄弟的故事,表现古时越南人婚礼使用槟榔的习俗,家喻户晓。《金龟传》讲述赵佗攻打安阳王时,安阳王女儿媚珠被赵仲始欺骗,将"神机弩"交给赵佗而导致亡国的传说。但《岭南摭怪》中的神话传说与中国传奇故事很接近。如越  相似文献   

4.
瀛生 《北京文史》2007,(1):48-52
北京的婚礼是满族习俗与汉族习俗互相影响而形成的,是这两个民族习俗的融合体。更严格确切地说,它是在汉族婚礼习俗的基础上加入满族婚礼习俗的影响,经过融合而形成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布里亚特蒙古族生活在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人口达7000余人。这里草原辽阔、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布里亚特蒙古族独特的民族风情和习俗。布里亚特蒙古族婚礼仪式按定亲、送亲、结亲的过程来进行,它以其独特的民族特色、优美的歌舞形式和隆重的婚礼场面,成为了蒙古族草原游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正>上思过山瑶大多居住在广西十万大山腹地的南屏瑶族乡和叫安镇的那荡村、提高村、那午村一带,有5000多人口。上思瑶族的婚礼习俗有强烈的仪式感,仪式繁琐热烈、丰富多彩,主要有“探亲、定亲、迎亲、拜堂”等一整套仪式流程,每个环节都以形式迥异的歌舞进行,其中尤以婚礼当天的“拦路关”“拦门关”“鸳鸯仪式”“上茶仪式”“拜堂仪式”最具特色。2018年12月,上思瑶族婚礼习俗以其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列入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相似文献   

7.
王珺 《收藏家》2014,(3):37-41
一.槟榔与槟榔盒槟榔,又称洗瘴丹、橄榄子、山槟榔、马榔榔等。幼时如笋,树长成后似棕榈和椰子。皮如青铜,叶生顶端,入夏开花,秋季收获,其果实呈长椭圆形,橙红色。由于槟榔能辟秽除瘴,行气利水,杀虫消积,所以嚼槟榔这一习俗得以在东南亚地区流传数千年。中国西南边疆的众多少数民族都喜嚼槟榔,不仅因为其可供食用及药用价值,更将其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这一行为已被赋予了众多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8.
"合亩"与"峒"是传统黎族社会里基本的社会组织,曾经在黎族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黎族人民有着深远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更好地发挥"合亩""峒"的社会作用,党和政府在保留其合理性的基础上对其落后的一面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合亩"向农业合作社、"峒"向乡镇转变,在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宣传党的政策、改变不良习俗、维护社会稳定、提高黎族人民的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黎族地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从古至今,婚姻一直是人们人生中的一个大事。人们无不以各种形式的仪式来庆祝婚礼。婚礼形式也因国家,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变化。本文从婚礼前准备、婚礼地点、婚礼服装、婚礼宴会等方面来阐述中美两国婚俗文化的差异,并从宗教信仰、价值观以及道德观各方面总结现代中美婚俗文化的融合。探究中美婚俗文化的差异有利于减少在跨文化交际中所产生的障碍。当今,中国人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国门,与美国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中国人和美国人之间的通婚数量近几年也一直在增加。因此,了解两国不同的婚姻习俗是十分必要的。婚姻是  相似文献   

10.
刁统菊 《民俗研究》2004,(4):187-189
陈华文等撰写的《婚姻习俗与文化》,系"中国民间文化前沿论丛"之一种,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全书包含八章:"合两姓之好"、"婚姻缔结自有习俗"、"个性突出的婚礼过程"、"媵妾与好色"、"男人主宰的婚姻"、"种类繁多的婚姻形态(上)"、"种类繁多的婚姻形态(下)"、"婚礼之后"。 笔者认为全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作者以"婚姻习俗与文化"为题,他们的安排材料与对材料的  相似文献   

11.
《神州民俗》2007,(9):37-37
傣族青年男女绘声绘色,一般实行从妻居的习俗,即男到女方家上门,因此婚礼主要在女方家举行。婚礼开始前,新郎新娘先要到佛寺去拜佛,祈求吉祥幸福,白头偕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山东阳谷一带陌生男子间尊称"二哥"讳称"大哥"的社交称谓,实滥觞于明代以来广泛流传的"武松文化"。它使得相貌魁伟、刚强侠义的武松二哥形象以及恰成反衬的武大郎形象深入人心,导致"大哥"成为避讳,"二哥"成为社交尊称。这其实是一种"英雄崇拜"的结果。但家庭内兄弟排行"大哥"、"二哥"俱全,说明此前亲属称谓已经定型。河北清河县也有此语言现象,属武松文化的正常延伸。但天津尊称"二爷"、"二哥"却与武松文化无关,其历史渊源是"拴娃娃"民俗。而今此种语言习俗已呈衰微之势。  相似文献   

13.
"上头"作为婚礼前夕的生命礼仪,是由长辈带领新郎或新娘在出门举行婚礼的前夜身穿孝服,拜斗遥祀代表中华意象的北斗,以斗中事物象征内化心中价值观;同时,更重要的是由长辈带领新人祭祀神明与历代先人,为新人梳头变更发型,并在过程中叮嘱娶妻或嫁夫不能忘本,切记为家为中华开枝散叶。正当新人共同经历人生历程关键的转变时刻,"上头"仪式成为构建新婚夫妻共识的婚礼习俗,过去甚至鼓励新人身着仿制的明朝服饰,目标不外鼓励个人思考安身立命,也顾及家庭传宗接代如何与民族命运演变相融合,由此承先继后,也会影响未来儿孙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14.
孙剑艺 《民俗研究》2014,(1):106-113
山东阳谷一带陌生男子间尊称“二哥”讳称“大哥”的社交称谓,实滥觞于明代以来广泛流传的“武松文化”。它使得相貌魁伟、刚强侠义的武松二哥形象以及恰成反衬的武大郎形象深入人心,导致“大哥”成为避讳,“二哥”成为社交尊称。这其实是一种“英雄崇拜”的结果。但家庭内兄弟排行“大哥”、“二哥”俱全,说明此前亲属称谓已经定型。河北清河县也有此语言现象,属武松文化的正常延伸。但天津尊称“二爷”、“二哥”却与武松文化无关,其历史渊源是“拴娃娃”民俗。而今此种语言习俗已呈衰微之势。  相似文献   

15.
从二战之后直到1990年,被苏俄帝国统治的半个世纪里,保加利亚对聚居在东南部的穆斯林信仰进行过一次历史性清洗。位于索非亚以南210公里的罗多彼山脉地区的里布诺沃,顽强地保持了数百年的传统婚礼习俗。在这里,冬天是结婚的季节,许多到欧盟国家务工的年轻人在冬季回家举行传统的婚礼。婚礼只允许女方家人参加,新娘  相似文献   

16.
《神州》2006,(3)
织锦工艺是黎族传统工艺中的奇葩,是文化活化石。约在三千年前,海南岛的黎族同胞已开始织锦。黎族的纺、织、染、绣四项工艺都有自己的特色,黎锦、黎单、桶裙、头巾、花带等,图案的特点是运用直线、平行线、方形、三角形等,构成富有装饰风格的多种奇花异草,飞禽走兽和人物的图案花纹,有的还嵌缀金丝银箔、云母片、羽毛、贝壳、穿珠、铜钱等,使织锦更显得光彩夺目。至宋代,黎锦、黎幕、黎单已经颇负盛名,远销桂林等地。这些纺织品图案精美,主要有“渔猪农耕图”、“绿祀图”、“丰收图”、“婚礼图”等,绚丽华美。黎锦古称“吉贝”布、“崖州…  相似文献   

17.
黎族是我国少数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黎族服饰蕴含了丰富而神秘的宗教与图腾崇拜,承载了这个民族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它用绚烂的色彩、奇幻的图纹,向我们讲述了黎族历史的演进,展示了黎族深厚的文化内涵,表达了黎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8.
《神州》2011,(16):33
婚俗何去何从?需要我们挖掘、保护、传承。"婚嫁习俗,有礼则安,无礼则乱。做事落不是,都是因为礼仪文化不到位引起的。失了礼引起不和谐,因为失礼打架、断绝亲戚关系的事屡见不鲜。嫁娶风俗中。婚礼仪式本身,也是对子女进行孝道教育的一个过程。"婚礼中的种种程序仪式。也被认为是  相似文献   

19.
"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1]62,黑苗作为苗族的一个分支,有着自己的传统习俗,在黑苗的婚恋习俗中青年男女以歌定情之后,由媒人从中牵线搭桥而走向婚姻的殿堂。本文将从其婚礼习俗中探究其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及其呈现出来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0.
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是传承与发扬海南黎族苗族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是海南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优秀载体。而且,文化自信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传承海南黎族文化是海南增强文化自信的重点项目。本文以槟榔谷黎锦展示厅为例,从研究背景、展示馆现状、现存问题及发展对策4个方面入手,在保留原先展示方式的条件下,进行文旅融合视角下槟榔谷非遗文化展示空间交互体验实践,旨在推动海南黎锦非遗文化在槟榔谷旅游景区中的“活态”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