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早在先秦时代,中国文学中的修辞手法就经历了从比兴到更为复杂的象征手法的演进。而在这一过程中,《离骚》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离骚》这一个案的考察可以详细推寻出从比兴到象征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2.
汉武帝时淮南王刘安作的是《离骚传》还是《离骚傅》,历来颇有争议。本文对王逸《楚辞章句》提供的材料进行了细致分析,并结合其他史料,论证了淮南王所作为《离骚传》的合理性和可能性。尹湾汉简《神乌傅》的出土并不能证明刘安所作就是《离骚傅》。这一事例提醒我们应以科学和谨慎的态度对待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  相似文献   

3.
薛家柱 《古今谈》2006,(2):59-60
1956年,我从滨海小城宁海,考进了杭州大学这堂堂高等学府,不免有几分欣喜、几分惶惑。一听中文系教授名单,全是当时学界的一代名宿:敦煌学权威姜亮夫,唐宋词大家夏承焘,外国文学教授孙席珍,明清小说史家胡士莹,古汉语专家任铭善,还有王驾吾(焕镳)、胡伦清等教授。后来成为浙江美术学院书法大师的陆维钊,当时还仅仅是位副教授;古汉语权威蒋礼鸿当时是讲师;元明戏曲专家徐步奎(朔方)当时也还只是个普通教师……啧啧,杭大中文系不愧为全国学术界的半壁江山,连北大也要刮目相看。听说这批老先生都是原浙江大学文学院的班底,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因不愿去寒冷多沙的北方而情愿留在西子湖畔。  相似文献   

4.
根据出土文献材料,<离骚>中的"謇謇"当读作"讦讦",意思是"直言不讳";"复"字为衍文;"泽"为"臭"字之误;"脩"为"循"之误  相似文献   

5.
《白鹿原》是陈忠实先生以关中平原白鹿村为背景,浓缩着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和厚重的史诗分格。描绘了诸多传统文化习俗信仰,其中就有巫术信仰。笔者应用人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对白鹿原上的神秘巫术行为进行探究,试图指出巫术行为的功能性。  相似文献   

6.
论《离骚》“求女”情节的深层文化心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从人类深层化心理--即“恋母情结”心理对《离骚》“求女”情节进行探讨,笔认为《离骚》“求女”情节蕴含着强烈的“恋母情结”,表现了诗人屈原对生命终极关怀的孜孜追求。  相似文献   

7.
宋玉的《招魂》是一篇取材于古楚招魂礼俗、带有巫文化色彩的文学作品,从题目的选用,到结构的设置,从对招魂巫术套语的模拟借鉴,到在招魂套语框架中的文学性发挥,都无一例外地利用了楚人招魂礼俗和招魂巫术的文化滋养,从而使其文本具有了神秘诡异、猎奇志怪、铺张夸饰、状写奢华的写作特质。然而,更值得令人关注的是,《招魂》通篇采用的是反讽的修辞手法,借对招魂全景的描写,寄寓了对被招魂者不知节制的享乐意识和奢华淫逸的享乐生活的问责,既表现出宋玉的讽谏睿智,又反映了宋玉理性的思考和是非判断。不愧为中国古代悼伤文学的开山之作和垂范文坛的历史名篇。  相似文献   

8.
赵叶花 《沧桑》2010,(2):223-224
《离骚》建制之宏伟,在当时的诗歌阶段是没有先例的。神话在南楚文化中大量留存,作为《离骚》创作的素材武库,构成其表现上的象征体系和神话特色。最后,在文学观念尚不明晰的战国,屈原首先并且主要的是一个非常清醒的政治家,其次才是一个"不自觉"的诗人。  相似文献   

9.
10.
1970年英国历史人类学家麦克法伦出版了《都铎和斯图亚特时期英国的巫术》一书,之后立即引起整个社会史和化史学界的广泛兴趣和关注。《泰晤士报》称之为“一部极高水平的作——真正的开创之作”。1999年该书再版时,出版商写道,“这本书的方法和结  相似文献   

11.
《离骚》“朕皇考”之用法袭自前代或当代王、候贵族的彝器铭。“朕”与“皇考”的特定搭配体现了使用对彝器传主的仰慕,并标榜了其出身的高贵。故该词以其独特的情味为《离骚》全诗的展开奠定了基调,规定了《离骚》的心灵史诗形态。  相似文献   

12.
孙若夕 《神州》2020,(5):29-29
“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署,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官之形,此恬憺之世,邪不能深入,故移情祝由。”[1]古人希望有一个安逸的地方生活,把希望寄托在祝由上,“祝由”即巫术。巫术在原始社会自然产生并盛行。神话中伏羲是第一个男巫。从古至今有无数关于巫术的传说。现做简单摘录。“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故天下号神农也。”[2]赭鞭就是现在所说的巫师的魔杖,只要鞭到的草木,就能区分药性和毒性。  相似文献   

13.
《离骚》狂放奇艳的艺术特色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离骚》具有狂放和奇艳的艺术特色。其狂放的艺术特色是与楚民族"剽轻"的性格特征和屈子悲剧性的人生际遇分不开的。其奇艳的艺术特色除受当时的时代风气影响外,还与屈子对荆楚秀丽山川和楚地重繁饰的巫教的艺术体验有关。  相似文献   

14.
《离骚》中有大量关于香草花卉的描写。这些香草花卉,往往与服佩、食用、栽种等象征性动作连用。诗中曾数度描述诗人如何穿着香花做成的衣物、佩戴香草制就的饰带,构成了“香草美人”最重要的表达方式,极富浪漫气息。一些学者认为《离骚》中服佩香草的书写是某种楚地“宗教意识”或原始巫术的表现,作为一首文人抒情长诗,《离骚》中的香草之名来源于书名传统,无论服佩、食用还是栽种香草的情境描写,皆是为了诗人抒发自我而进行的象征性表达。诗人之所以用穿戴、配饰香草这样的描写来象征自我的高洁,是建立在先秦时代“心文一体”,也即通过服、佩某种香草就可以获得其属性的民俗观念上的。对《离骚》服佩香草观念来源的分析,可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关于《离骚》“楚地巫术说”的研究范式,拓展《离骚》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5.
牛津万圣学院资深学者罗宾·布里吉斯(Robin Briggs)长期致力于欧洲近代早期史研究,是当今研究欧洲近代早期宗教、流行文化和巫术问题的知名专家。《与巫为邻》汇其多年心血,以其对欧洲近代早期社会,尤其是对巫术问题和民众心理、日常生活状态的深刻阐释,自1996年问世伊始即成为该领域典范之作。第二版更在前版基础上进行了精心修改,成为研究欧洲近代早期史者不可规避的重要著作。具体说来,该书主要特点如下:首先,视域广阔、内容丰富、主题突出。该书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极广阔的巫术图景而非仅聚焦于对近代早期欧洲假想的巫师的迫害。该书从…  相似文献   

16.
巫术思想及信仰在汉代具有深厚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是汉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巫术与汉代知识和思想发展水平相适应。巫术思想和巫术活动具有广泛性特征。巫术在汉代思想文化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文化知识的积累与思想信仰两个方面。是文化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是文化“小传统”的主要发展形式。民间巫术信仰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存在共同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模式.汉代官方意识形态及精英知识阶层中杂糅了大量巫术因素。民间巫术具有社会凝聚作用,对官方意识形态和文化也有一定拒斥功能。  相似文献   

17.
包山楚简卜筮简"高丘"的地理位置可能在江汉流域北部的筑水流域,与((离骚>、<高唐赋>"高丘"同在江汉流域.<离骚>、<高唐赋>"高丘"是((山海经>"帝女神话"向"瑶姬神话"演变过程中缘于"江汉流域"地域背景而形成的具有特殊地域属性的神话元素,而包山楚简卜筮简"高丘"则是<离骚>、<高唐赋>"高丘"神话形象的"原型".  相似文献   

18.
《&;lt;离骚经&;gt;王逸注》有多种版本流传下来。本人手中即有两种版本:一是《文选》本,刻印于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间,属宋刻本,中华书局1974年影印出版;一是黄省曾本,明正德戊寅(1518年)高第黄省曾刊刻,是明刻中最早的一种刻本(现藏上海图书馆)。对照两种版本,可以见出它们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传本系统,且相互间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巫术信仰是有其重要的合理性根据的。第一,寻求掌控的心理动机。即人们把巫术作为试图理解和预测我们居住的社会世界以期获得各种酬赏的手段。第二,获得精神慰藉的心理需求。在面对生老病死、天灾人祸等困境时,巫术既可以增强人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又能够给遭受痛苦的人们以精神的安慰。第三,对社会秩序的整合功能。巫术能够满足社会制度的需要.维护社会群体的利益,即巫术具有对社会生活秩序的组织和控制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情感史的发展拓展了历史学研究的视野和方法,涌现了很多有影响力的理论和著作。近年来,一些历史学家试图将情感史运用于近代早期欧洲巫术史研究之中,力图发现巫术和巫术审判中的情感因素,揭示巫术和巫术审判中情感产生效力的机制以及理解作为巫术史研究对象的情感表象等。情感史极大地拓展了近代早期欧洲巫术史研究的视野和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