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英国近代史上,"孤立主义"是其对欧洲大陆长期奉行的一项外交政策。从17世纪欧洲三十年战争结束之后到一战前英法俄三国同盟建立之前,英国一直致力于运用"孤立主义"外交政策来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状态,以确保自身的安全和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英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推行有其时代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但同时也存在大国强权政治的野蛮性与霸权性。本文着重就英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出台、实施、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探讨,对当下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方面提供一些理论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1792年4月20日法、奥开始战争,7月6日普鲁士参战,外国武装干涉法国大革命的战争揭开序幕。1793年初,法军攻占比利时,2月1日英国、荷兰支持奥、普加入反法战争,接着,西班牙、葡萄牙、皮蒙特、那不勒斯、托斯坎纳、巴尔马、摩德纳和罗马教皇也加入反法战争,从此,欧洲出现了第一次反法联盟,反法联盟从1793年英、荷参战起,到1815年6月22日拿破仑再度退位止,成了欧洲国际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这个反法联盟,曾一次又一次地被法国打垮,又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组成,经历了七个回合,最后才战胜了法国拿破仑,那么谁是反法联盟的组织者呢?从当时欧洲各国力量对  相似文献   

3.
正公元前638年,宋楚两国在泓(今河南省柘城县)爆发了一场战争,宋国战败。这场战争不过是春秋时代百国混战中一场极其普通的战争而已,但它却因为有宋襄公这个人的参战而名垂史册。论起宋襄公这个人,并没有齐桓、晋文的雄才,也没有秦穆、楚庄那样的基业,他之所以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实在是因为他在战争  相似文献   

4.
尹新华 《安徽史学》2018,(1):62-69,161
一战是中国较全面参与战争法公约后面临的首场重大国际战争,战争法公约也是民初北京政府因应一战时局的重要工具。在民初中国与战争法公约关系发展进程中,北京政府逐步朝参战之路迈进。一战爆发前,北京政府决定补签一些战争法公约,借此平等融入国际社会和维护国家利权,这构成了其走向参战的重要背景。宣告完全中立之初,北京政府指望通过积极履行战时中立公约来避免战祸和维护利权,但强权挑战的危机为其转向参战埋下了伏笔。日本对华提出"二十一条"要求后上述希望彻底落空,北京政府转而趋向参战,试图借此参与战后和会。它一方面同作战规则方面的战争法公约积极接轨,另一方面通过暗中违背中立公约而朝参战迈出实质性步伐。最后,北京政府利用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契机,援用战争法公约正式宣战。北京政府走向参战不失其必然性和主动因应之特征,亦不乏文明和正义的色彩,而其参战政策的推进也影响到中国与战争法公约关系本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冯炜 《文史精华》2013,(2):15-21,1
苏俄内战是指1918年到1922年在崩溃的俄罗斯帝国境内发生的一场战争,部分战事还蔓延到当时中喇外蒙古和波斯(今伊朗)。在苏联官方被称为“1917年到1922年的内战和武装干涉”。  相似文献   

6.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参战是随着战争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偶然性,但从本质上讲,从后起的帝国主义大国的地位看,美国卷入这场重新分割世界的帝国主义大战是必然的。 那么,美国为什么在大战初期宣布“中立”,而迟迟至1917年春天才参战呢?美国决定其“中立”和参战的“利益线”是什么?什么原因促成美国正式参战、军事卷入?美国为什么参加协约国一方? 这就是本文试图探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波黑内战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黑内战透析马细谱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内战自1992年3月爆发以来持续了40个月,成为战后欧洲时间最长和规模最大的战争。约20万人死于战乱,近200万人流离失所。战争给前南地区和巴尔干邻国造成数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人们期盼这场骨肉相煎的战...  相似文献   

8.
<正>"威斯特伐利亚"(Westphalia或Westphalian)这一术语,源于欧洲历史上一场旷日持久的"三十年战争"(1618-1648)。1648年5月至10月,为了结束"三十年战争",交战双方签署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the Peace of Westphalia)。斯蒂芬·克拉斯纳曾指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已经成为国际关系学术研究的"图标"(icon)。(1)历经数代国际关系思想家的思考、演绎,"威斯特伐利亚"这一术语构成了多元的话语体系。随  相似文献   

9.
威斯特伐利亚和会上,法国和瑞典作为战胜国并在未停战的前提下,以领土要求为主要内容的主权扩张成为整个和会的重要议程。法国和瑞典作为三十年战争中获益最大的国家,他们如何能在战争结束时获得如此丰厚的"战利品"成为战后世界格局的掌舵者,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对法国和瑞典在《威斯特伐利亚和会》上所提出的领土要求来分析其主权主张。  相似文献   

10.
试论波斯对伯罗奔尼撒战争的介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前431年爆发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既是一场希腊世界的内战,同时也是雅典与波斯之间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远在东方的波斯在公元前412年与斯巴达结盟,介入战争。波斯介入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其想重新占领在希波战争中失去的小亚细亚西海岸的希腊城邦,向雅典复仇。希波战争后波斯与雅典之间长期的"冷战",斯巴达主动向波斯抛出"橄榄枝"寻求结盟,以及雅典远征西西里的惨败,最终促使波斯与斯巴达结盟。战争期间,波斯主要通过小亚细亚的总督对斯巴达进行军事和财政援助。波斯的介入不仅帮助斯巴达战胜雅典,赢得战争的胜利,而且还直接引发了公元前411年的雅典贵族寡头政变,开波斯干涉希腊城邦内部事务的先河。  相似文献   

11.
针对《真相》一文 ,本文从关于美军地面部队越过三八线北进的问题、关于志愿军第 1 80师遭受损失的责任问题、关于战争中各方伤亡和损失问题、关于美国是否认为朝鲜战争对美国来说是“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同错误的敌人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关于中国出兵参战的两个重要背景情况等几个基本史实作了辨析 ,认为无论从当时还是现在回过头来看 ,决策“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都是正确的 ,都是符合中国人民的最大利益的。《真相》一文至少反映了其作者对历史的态度是不严肃的 ,其再认识问题的方法论上是主观性、片面性、绝对化  相似文献   

12.
1926年,卡列斯总统颁布极端的反教权法令,墨西哥政教冲突激化,演变成一场内战——基督战争,而此时因石油问题陷入外交僵局的美墨关系,受其影响更加紧张,这一形势下,柯立芝总统任命德怀特·莫若出任驻墨大使,对这场战争进行有效调停。在莫若的周旋下,墨西哥政府、梵蒂冈教廷和墨西哥天主教三方最终达成妥协,成功缓解了墨西哥政教争端。莫若也因此享有极高的声望,其外交是美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美国外交政策的转变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军公开入侵朝鲜,并将战火烧到我国边境。为保家卫国,中国派兵入朝参战。但我军落后的后勤供应很难适应这场现代化的战争,物资运输线成了美军轰炸的主要目标,其畅通与否,成为我军能否取胜的关键。为此,我方动员全军,克服重重困难,奋力构筑了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成为我军最终取得胜利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两国军事的较量是政治、经济、科技、外交等的综合较量,具体来说则是参战人员、战略战术、武器等的较量。甲午战争对于中日来讲都是一场决定国运的关键一战。中国之战败,从中国与日本的战争意志、战局判断、战前工业、军政体制、战争准备等方面的比较就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5.
诺门罕战争亦称诺门坎事件,是1939年5月4日到9月16日在今中国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一带以及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哈拉哈河及其支流胡鲁斯台河两岸进行的一场战争,参战双方为日本、伪满洲国军队与苏联、蒙古人民共和国军队.这是一场局部的立体化战争,以日本军国主义遭到惨败而告终.这场战争爆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正处于日本加紧用兵中国华北、华中并向华南逐步推进时期,处于中国人民全面抗日战争中的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16.
1853年10月1日,在多瑙河上发生了俄国对土耳其的战争;1854年3月28日,英国和法国(后来又有撤丁王国)共同参加土耳其一方对俄国作战;发展成为一场大规模的欧洲战争,这就是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是十九世纪国际关系史的重要转折点,也是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它对十九世纪后半期的国际关系、对欧洲、亚洲一系列重要事件都有很大影响。因此,一百多年来  相似文献   

17.
姜秀峰 《沧桑》2010,(1):111-112
两国军事的较量是政治、经济、科技、外交等的综合较量,具体来说则是参战人员、战略战术、武器等的较量。甲午战争对于中日来讲都是一场决定国运的关键一战。中国之战败,从中国与日本的战争意志、战局判断、战前工业、军政体制、战争准备等方面的比较就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8.
胡玮 《南方文物》2015,(2):12-14
<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全民参战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是中国人民取得彻底胜利的一场战争。庐山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极其特殊的历史地位,许多与抗日有关的事件在庐山发生或与庐山相关联。1937年6月和7月间,为团结抗日,国共两党在庐山举行了两次和谈会议。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著名的《抗日宣言》,中国人民全面抗日战争在这里拉开序幕。庐山还是抗日战争中著名  相似文献   

19.
正80年前的1936年,在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西班牙内战打响。世界各国对这场战争的反应是空前未有的强烈,谁代表正义?谁代表邪恶?一时间,各种意识形态和国际势力在此较量,来自全世界的热血青年,满怀理想主义的激情纷纷奔赴西班牙援助参战。这里不仅有人们熟悉的海明威、奥威尔、卡帕、伊文思以及白求恩等人,还出现了近百名中国人的身影。他们是谁?他们为什么会千里迢迢、不惜付出生命而投入这场战争?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是日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的殖民利益而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的大规模战争.这场战争是对中国主权的粗暴践踏,使中国东北人民在战争中蒙受了空前浩劫.从军事角度来看,日俄双方在战争中均使用了新的军事技术和战术,对后世影响深远,这场战争被视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预演.参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