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上海崛起后,以其为中心的江南城乡间的金融联系明显增强,一些新的金融业开始向江南农村伸展,江南农村金融实态因此呈现新旧并存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新桂系依据国民政府所推行的农贷政策,实行了一系列促进农贷的措施.积极开展农贷业务,使得战时广西农贷业务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具体表现在承办农贷业务的合作组织快速增长,农贷数额不断增加,农贷区域也迅速扩大.抗战时期广西农贷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借贷方式,促进了广西农村金融体制的现代化转型;强化了城乡的金融往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缓解了农村金融枯竭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救济了农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水利事业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启程阶段.其间虽时局动荡、战乱频仍,但在近代国家形态建构的过程中,水政趋向统一,法规逐步订定,水利事业从规划到实施,具备一定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而随着西方近代水利科学技术的引进,水利事业在延续传统的同时,也积累起一些现代的要素,奠定长远发展的基础.本文以民国时期浙江省水利事业的演进为主线,阐释其转型的实态及困顿.  相似文献   

4.
论民国时期城市家庭制度的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民国时期城市家庭制度的变迁陈蕴茜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剧变时期,传统家庭制度在政治变革、经济发展、社会思潮及价值观念的冲击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尤其在城市,传统家庭制度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逐步走向解体。本文着重剖析民国时期城市家庭制度的...  相似文献   

5.
论民国时期城市婚姻的变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民国时期,随着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无论政治制度还是人们的价值观念都发生了一定变异。这些变化冲击着城市传统社会结构,传统婚姻制度也受到挑战并开始出现变动。本文试图对民国时期婚姻制度的变迁及人们实际婚姻生活状态作一考察,以揭示民国社会深层的变异。(...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江南土布曾在中国近代纺织业的历史舞台上长期扮演着重要角色,面对洋布的冲击,仍是流行于广大平民百姓的衣料,屹立在民国时尚的浪尖,民国是江南土布工业化程度最高、发展最成熟的一个时期,本文主要通过对民国时期江南土布基本纹样的断代研究来分析总结江南土布纹样的规律,为当今把握江南土布纹样的特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公园是人居环境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清末民国时期是社会开始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时期,公园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休闲娱乐空间,逐渐成为人们娱乐休闲的主要场所。通过考察民国时期钦廉地区城市公园的兴建,从新式休闲空间的视角揭示钦廉地区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日本农协金融的早期发展概况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伟 《攀登》2005,24(2):84-87
日本农协金融作为合作金融的典型代表,是比较成功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章简要地介绍了战后恢复时期日本农协金融的发展概况,介绍了日本政府为解决农民资金短缺而采取的支持和辅助农协金融发展的措施.日本农协金融对我国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的启示:一是要加强农村金融立法,尽快出台《合作金融法》:二是要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扶持力度,建议通过立法将农信社定位为国家扶植农业的工具,将农业发展银行的县级支行合并列农信社;三是祛除农信社的官办色彩,把农信社真正办成农民自己的合作金融组织,农民才是农信社的“主人”,信用社是为农民服务的“仆人”.  相似文献   

9.
陕劲松 《沧桑》2012,(3):115-117
民国时期的婚姻转型在山西农村中有所体现,但农村婚姻行为中的大量陋俗成了婚姻转型的障碍,尤其是早婚、重财、买卖婚姻、冥婚等一系列陋俗成为当时山西农村婚姻的组成部分,而剔除这些陋俗就成了近代山西农村婚姻转型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私人借贷在全国解放前一直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以后,从1952~1954年湖北省的调查材料来看,由于经济落后、家庭经济弱小、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和现代金融体系等原因,农村的私人借贷虽受到抑制但仍有一定的发展,与解放以前相比,这一时期的私人借贷形式较为简化,利率较低,功能上也以互助互济为主.国家银行业务在农村的延伸和农村信用社等现代金融组织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私人借贷的空间,但并不能完全替代私人借贷.  相似文献   

11.
近代长江中下游地区农村典当三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畅 《安徽史学》2005,1(3):53-59
典当是中国农村重要的金融机关,与其它借贷相比,利息较低,属于温和的高利贷.典当与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关系密切,它不仅是农民重要的融资机构,而且还是连接都市金融与农村金融的桥梁,对农村金融运转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京政府认识到抗战将是持久战,持久抗战的关键之一在于农村能否持久地提供支持。因而,维持和发展农村经济就成为坚持抗战的重要一环。而维持和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又在于是否能够为农村提供金融支持。本文以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馆藏有关资料为中心,特别是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农业经济系所作的农村金融调查资料,辅以其他史料,对1939年至1944年间国统区15个省的农村金融借贷、放款利率、放款期限、借贷办法、放款机关等情况进行具体考察,分析和观察其成效与特点,并与抗战前后的情况进行比较,以期对抗战时期国统区的农村金融发展和演变情况,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杨建芳 《沧桑》2011,(1):63-64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为了活跃晋西北地区的金融,解决农村生产中的困难,扶持与发展农村经济,晋绥行署决定成立西北农民银行。它积极开展各项业务,为晋绥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农贷作为农村金融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晋绥边区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迈进的转型时期,其时的志书纂修也开始运用新的学科发展理念和科技手段。志书纂修过程中形成的志草志料、采访册与调查记等文献也被收入进“准方志”系列。本文从它们的名称、体例、内容等方面做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并简单论述了它们对方志纂修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由中国钱币博物馆主办、江南农村商业银行承办、常州市钱币学会协办的"永远跟党走·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红色金融历史展",于6月30日在江南农村商业银行总行隆重开幕。活动现场展出了500余件红色货币实物、100块展板,整体展陈面积达580平方米,全景式、多层次集中呈现了中国共产党红色金融从无到有、从萌芽诞生到发展壮大的历程。  相似文献   

16.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敏学 《攀登》2005,24(3):84-86
当前,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呈现日益扩大及多元化的趋势,但农村金融服务不论是在体制设计,还是在需求的满足程度上,都存在缺陷,而且长期以来农业投入不足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障碍。因此,要加快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建立完善金融服务机制,积极、稳妥、全面地推进金融为“三农”服务。  相似文献   

17.
陈朝晖 《沧桑》2009,(6):201-203
新课改要想取得成功,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学校的文化建设,在农村学校进行学校文化建设是新课改深入的必然要求。传统的农村学校文化有很多不适应新课改的地方,主要表现为保守趋同的教师文化、孤立隔膜的学校观念文化、消极被动的学校制度文化等等。新课改要求农村学校文化转型,建设开放合作的教师文化、交流创新的观念文化、积极主动的制度文化;农村学校教师文化的转型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观念文化转型将促进现代教育价值观的构建、制度文化转型将推进学习型组织的形成,从而最终推动新课改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8.
王同灿 《黑龙江史志》2013,(23):315-316
仓储建设是国家荒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民国时期,战争、灾荒频繁,为维持民食,仓储建设受到一定重视,传统仓储亦得以新的面貌出现,新型农业仓库开始出现并在活跃农村金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论文对民国时期江苏仓储建设概况作一简单介绍,并在参阅前贤、钩沉史料的基础上,尝试厘清这一时期江苏省仓储建设线索,不足之处,尚祈方家教正。  相似文献   

19.
吴家虎 《沧桑》2008,(3):12-13
晚清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期。本文以《退想斋日记》为中心,考察近代社会转型期太原乡绅阶层角色、职能与地位的嬗变。作为传统乡村社会精英的乡绅阶层,其角色和在地方社会中的职能也适应近代社会的转型而转变,体现着新旧交织的特点;其地位并未随着科举制度废除而彻底衰落,其在基层社会的权威并未被完全触动。  相似文献   

20.
社会转型背景下的民国社会救济特点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正处于近代社会转型时,在此背景下,社会多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社会救济也打上了很强的时代烙印,有了一些新的发展,同时还展现有一些传统的色彩。这些都是社会救济在转型时期所表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