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祁建 《湖南文史》2014,(1):29-29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前不久,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到山东菏泽等地考察时,给菏泽市、县委书记们念了这么一副对联。  相似文献   

2.
经常听朋友说,假如我当了官,绝对不贪不压榨百姓。仿佛只要不贪不压榨百姓就是一个好官。其实,好官列要有能力,其智足以为民办事惩治奸邪,于社稷苍生有益,这才称得上好官。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有一个内乡县,内乡县有一座被誉为“一座内乡衙,半部官文化”的县衙门,这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在内乡县县衙里有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  相似文献   

4.
马军 《文史月刊》2013,(7):79-79
中国是对联的国度。古往今来,名联无数。而由官员针对自己和他人在治政过程中得出的经验和教训所撰之联,则是其中值得关注的奇葩。清朝康熙年间河南内乡知县高以永做有一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上联的意思是说当官的要正确  相似文献   

5.
清代廉吏第一人清朝末年,官场黑暗,官吏腐败。但在清朝初期,一些官员尚能克制自已,廉洁清正。曾被康熙誉为"廉史第一"的于成龙,就颇有些代表性。于成龙在出任罗城县官时,勤于治政,安抚百姓,行为清正廉时,很得百姓们的爱戴。一次为民处理完事情后,一贫民在公案...  相似文献   

6.
边走边唱     
每年春节过后,以说书唱道情为生的盲艺人们就动身了。他们奔波于山大沟深的黄土地上.用手中的三弦、四音,凭三寸不烂之舌,一代又一代为百姓们演绎着传统的“忠信义”,吟唱着百姓的欢愉与苦涩。  相似文献   

7.
一、伯克制在新疆建立的渊源 “伯克”原是维吾尔族百姓对统治者的一种通称,类似于汉族所称谓的“长官”“老爷”一样。这一称呼起源甚早,17世纪南疆即有这种称谓流传。 从汉唐至金元,新疆(西域)多以“流官”治军,“土官”执政,一切民政,田赋多由当地封建或宗教首领管理。少数民族首领统称“可汗”(王)的时代较长。这一漫长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史发展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1856——1860年),官、民、夷三者的关系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百姓怕官府,官府怕洋鬼”,一变而为“官府怕洋鬼,洋鬼怕百姓”。张亮基向慈禧太后、清穆宗上呈的《沥陈黔省夷情密折》(以下简称《密折》),是一份很难得的档案材料。它从一个侧面为我们提供了中国近代官、民、夷关系变化的铁证: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如何互相勾结以残害中国人民,中国人民又是怎样为反抗外国  相似文献   

9.
吃糍粑阿连登因为力气大,土官常雇他打短工。土官生性吝啬,经常剋扣雇工。有一天,土官雇阿连登犁田。晌午都过了,太阳已经偏西了,还不见土官派人送饭来,阿连登又气又恨,就东犁一下,西犁一下。土官的狗腿子阿发来催工,见他这样犁田,就骂道:“哪里见过这样犁田的?你搞的什么鬼?”阿连登不慌不忙地答道:“这是歪村神  相似文献   

10.
一、唐代前期的请田制度从历史渊源上探究,“请田”并非始自唐朝,南宋人叶适说: 王翦(秦将)为大将,请美田宅甚众,又请善田者,可以见其时田虽在民,官未尝有授田之法,而权贵之人亦可以以势取之。可见早在“未尝有授田之法”的秦时便已有“请田”。当时是官吏将相享有的特权。后至南北朝时期,北齐政府规定:“职事及百姓请垦田者名为永业田”,表明此时一般百姓也具有了请田的资格。但在实行中“肥饶之处悉是豪势或借或请,编户之人不得一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来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因家卖红薯"之各不相同:有的以追求"十万雪花银"为已任,有的消极无为得过且过,有的高高在上与百姓形同陌路。任长霞与他们截然不同,其中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她心中充满了对百姓的深厚感情,如果她把公安局长做成了一个"太平官"、"逍遥官",那将是她的耻辱。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官员离任,可谓五花八门。清官、好官离任令百姓恋恋不舍,恨不能长期留住;人虽走,却留下了好名声。贪官、坏官离任则令百姓欢呼雀跃;人走了,骂名却难以消除。本篇专门说说贪官离任的趣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官员离任,可谓五花八门。清官、好官离任令百姓恋恋不舍,恨不能长期留住;人虽走,却留下了好名声。贪官、坏官离任则令百姓欢呼雀跃;人走了,骂名却难以消除。本篇专门说说贪官离任的趣事。  相似文献   

14.
国民党执政以后,县长的选任、资格、待遇、出路、职责等,都较帝政时代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随着国家不断向社会基层扩张、渗透,县不再是国家对地方控制和统治的终点,县长也由直接治理百姓的“治事之官”逐渐蜕变为承转公文的“治官之官”。这种变化正是从封建王朝国家体制向近代政党国家体制的转变过程中,国家与社会关系结构变迁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正>河蚌在南京方言中叫"河歪",或者儿化成"河歪儿",海蚌就说成"海歪",蚌类的壳就叫"歪歪壳"。如旧时冬季防裂防皴搽手搽脸的油脂,因用蚌壳包装,就叫"歪歪蜜"或"歪儿歪儿蜜"。那么,蚌叫"歪歪"或"歪儿歪儿",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国古代至近代一直把动物分为四个大门类,即飞禽、走兽、鳞蚧、虫豸四大类,蚌则属于鳞蚧类中的蚧类。古人观察到河蚌平时(大部份时间)两扇贝壳闭合,贝壳的一扇躺在河床上或容器里,另一扇贝壳则在上,犹如人歪下睡倒一样。人们常见的河蚌就是这种侧躺  相似文献   

16.
旧时衙署多置楹联,或明守官职责为官箴言,或喻牧宰志向、治政要领,用以训氓化愚,移风易俗,不一而足.龙江县公署原有楹联两副,其衙署后厅抱柱联曰:我本从田间来,颇知百姓艰难,敢视一官如传舍;尔体为分外事,不是十分委屈,莫因细故到公堂.  相似文献   

17.
信访举报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了雏形。古文献记载,舜当部落联盟首领时,就设置了“纳言”的机构,就是让纳言之官深入民众之中,听取采纳民众的讽谏和对官员行为的不满。夏商周时,民众们多以诗歌反映社情民意,对此,专门设置了采诗官,让采诗官“振木铎循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相似文献   

18.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是千百年来,广大庶民百姓对为官者的最基本的期望和要求。 “政协主席算不算官呢?答案是肯定的。只不过这是个既无权又无钱的官。即使如此,只要是‘官’,只要是党和人民把我放在了政协主席这个位置上,那就是对我个人的充分信任,我就要当好  相似文献   

19.
官营铁农具是秦农业生产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秦在中央及地方部分郡设有采铁、冶铁、铁官等机构,其中前二者分别负责开采铁矿、冶铸铁器等具体事务,后者则总管相关事务。此外,秦还应普遍存在下设至县的铁官。目前还不宜将冶铸铁农具等铁器的作坊也称为工室。秦的县属机构中,田、厩、田官、司空、仓等应该都对官农具拥有一定的管理或使用权限。秦对假借百姓官农具非常重视,并有着相当完备的法律保障其施行。一般而言,秦民不需顾虑所借官农具的自然破敝。秦应设有专门的铁市官,负责向百姓售卖铁农具等铁器产品。总体上看,秦官营铁农具的民间供给对小农生产的促进作用是不宜低估的。  相似文献   

20.
宋元之交有个著名学者叫许衡。他一生主持国学,兴办学校,以儒家六艺为国学内容教化百姓,官至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监祭酒。他认为心与理“一以贯之”,可以“宰万物,统万事”。主张“存养”使“气服于理”。其学说对程朱理学的传播和世风淳正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