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铭珪为晚清岭南著名全真教道士,他隐居罗浮山多年,学道传道,著书立说,不遗余力,对岭南全真道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然对其人及其道学思想,学术界和道教界均未有引起重视,迄今未见著文论及,本文试就所得材料,作一初探。  相似文献   

2.
今年,正逢我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开拓者,河上肇博士诞辰一百周年。在他的诞生日十月二十日这一天,及其前后的日子里,京都、东京等地都举行了纪念活动。我想把这位伟大的社会科学家、诚实的知识分子的生活道路和思想特征,以及他与时代的关系,作为其中一项内容展示出来,介绍给以前对此不甚熟悉的青年和学生朋友们。然而,我作如此讲话,自己却在河上肇博士生前无幸与之见面,直接聆听他的教诲。但是,回想起读到他在太平洋战争失败后出版的《自叙传》所受到的强烈感染,想到读《贫乏物语》、《经济学大纲》、《资本论入门》等著作所受到的巨大的学术恩泽,就  相似文献   

3.
山晖行浣禅师,四川籍僧人。在其孩童之时,家庭及其本人遭到战乱的极大影响,便矢志出家,17岁时正式剃度,成为一名僧人。其先后出于其时禅宗领袖破山海明及浮石通贤和尚之门,得到两位大德的印证、认可,加上他本身具有的卓越才学,便成为其时丛林中有影响之人  相似文献   

4.
武志文 《文史精华》2012,(1):38-48,1
端方是百年前中国政坛上的一名闻人,生前名气很大,死后更大。近代著名政治家、书法家郑孝胥品论清末四大能臣说:“岑春煊不学无术,张之洞有学无术,袁世凯不学有术,端方有学有术。”能与南皮、项城者并肩已属非常,更何况评语第一.  相似文献   

5.
一、遗址的发现及发掘经过解放后于1950年秋韩维周同志第一次发现了郑州商代文化遗址,接着河南省文管会及郑州市文教局就以韩维周为首连续作了全面的调查。1952年秋中央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首先郑州二里(?)作了实习性的发掘。1953年为了配合基本建设,在中央文化部文物局裴文中处长的亲自领导下,由河南省文管会派员开始发掘。同年并成立文物工作组。1954年扩大为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第一队,继续发掘工作。截至1956年终,就调查发掘所知,以郑州城为  相似文献   

6.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艹发)。”这是《诗经》中歌颂召伯的诗句。在“国风”的160篇诗歌中,“召伯”一词,仅此一见,是个孤证。召伯是谁?史无明文。汉儒都认为召伯就是召公。《诗序》云;“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于召公。”《史记·燕世家》云:“民人思召公之政,……作《甘棠》之诗。”郑氏《笺》云:“召伯,姬姓,名奭,食采于召。……此美其为伯之功,故言,‘伯’也。”意谓先为召伯,后晋为召公,这一说法,千古没有异辞,揆诸铜器的铭辞,却不符合历史的事实。一、从梁山七器谈起前清道·咸年间,在山东寿张县的梁山(今属梁山县),出土了七件铜器,它们的铭辞是;  相似文献   

7.
8.
佚書《毛詩譜》是鄭玄《詩經》學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鄭氏《詩譜》主要由《譜》序、《譜》文和《譜》表構成,《譜》表是《詩譜》的核心。唐人所撰《毛詩正義》引録《譜》序和《譜》文,並對《譜》表加以描述,但未保留原表。《詩譜》亡佚後,《譜》表的主要内容以及《譜》序、《譜》文可據《正義》大致恢復,《譜》表之體式則成爲《詩譜》復原的關鍵。北宋歐陽修以《詩譜》殘本爲基礎作《詩譜補亡》,具備《譜》表,但又羼入了私見。以歐氏《詩譜補亡》版本及後來諸家所製《譜》表之體式爲基礎,裁之以《毛詩》經義、鄭學原義及《正義》對《譜》表的描述,鄭氏《譜》表之體式始得尋繹。在此基礎上,辨析《譜》表内容之疑義,兼及《譜》題,鄭氏《詩譜》原貌始得概見。  相似文献   

9.
袁枚是 1 8世纪中国知识界声名最盛 ,成就最著 ,影响最大的文学家、诗人 ,同时又是颇有造诣和建树的思想家、学者。但以往的研究多重视前者而忽略后者。本文致力于阐发袁枚的思想主张 ,对袁枚提倡的六经皆文的经学观及其疑经思想作了深入的探析 ,并论述了其所体现的价值和意义 ,认为在有清一代的学术思想领域 ,袁枚应当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0.
11.
杨端是统治播州(今贵州遵义)达近七百二十五年的杨氏家族之始祖。近代以前,史载皆以杨端为山西太原汉人。上世纪四十年代学者谭其骧对其民族身份提出异议,认为杨氏族属为川南之罗族(今彝族),文章发表后,又衍生出苗族、白族、仡佬族三说;杨端其人之存在,则在上世纪末禹明先撰文提出新见。杨端其人及其族别问题,事关黔北历史真伪、事关黔北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本文依据历史文献,对二学者之论逐一缕析,认为确有杨端其人,祖籍山西太原,汉族。  相似文献   

12.
作爲事件的鄭和下西洋,海内外的研究已經碩果累累;作爲經驗的鄭和下西洋,特别是作爲知識積累重要里程碑的鄭和下西洋,仍有探究的空間。從知識的視野來看鄭和下西洋,規模宏大的遠航正是中國人海外知識累積與遞進的重要歷程。這一認識有必要從鄭和研究的興起談起。上個世紀初,鄭和研究興起,作爲20世紀史學的一個重要分  相似文献   

13.
甘地的印度自治思想及其国家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地的政治思想集中表现在他的“印度自治”(Hind Swaroj)思想上,而在“印度自治”思想中,他的独特的国家观尤其值得注意。我在《现代民族主义运动史》中提到,甘地的“印度自治首先是民族独立。为达到这个目标,以1919年为界,分为基本合作与基本不合作两个阶段,又包括在英帝国范围内的自治领地位和以后完全独立的要求。印度自治更深层次的涵义是印度独立后建立什么样国家的问题,也就是甘地的无政府主义类型的国家观。”但是,在这本书中,没有对这一观点进一步展开分析。在本文中;我将以事实和资料为基础,较为深入地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宋京其人其诗及其考古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京是北宋后期著名的诗人,在诗歌艺术领域颇有成就,他在陇蜀间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诗篇。有关宋京的文献记载,仅《宋诗纪事》卷37载:“京,成都人,崇宁进士”。《全宋文》、《全宋诗》亦有关于宋京的内容,其中《全宋诗》卷1394载:“宋京,字宏父,自号迂翁,双流人,微宗崇宁五年进士,曾任户部员外郎,后以太府少卿出知分阝州。”并录诗十九首。宋京的诗句曾被人广为传诵,但对其人则知之甚少,且《全宋诗》所收宋京的诗句也有遗漏。1998年7月,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在成都市东郊龙潭乡发现了宋京夫妇合葬墓以及宋京父母—…  相似文献   

15.
现代边防是一项庞大的防卫管理系统。海湾战争再次告诉我们:现代军事科技的高速发展,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和国际关系的变化莫测,使这一防卫管理系统变得更加错综复杂,难于控制,非确立大边防的观念,不可能对边防工作实施正确的指导,不可能实现关于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战略任务。所谓确立大边防,其实质是要求对边境功能有个全面的理解,对边防空间有个宽阔的认识,对边防体系和力量构成有个宏远思维。主要应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早期维新派思想家、著名资产阶级实业家郑观应,由于其特殊的经历,对女性和女子教育有初步的探索。其思想体现了西方近代文明的特征,为中国妇女的解放与进步做出了贡献;但他认为女性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成为贤妻良母,并未完全摆脱时代的局限性。本文以其女性和女学观思想为基础,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阿育王其人     
陕西千年古刹法门寺地宫秘密的揭露, 引起世人的极大注意和浓厚兴趣,人们在欣尝法门寺地宫珍宝和研究寺塔的历史沿革时,不能不注意与法门寺建立有密切关系的古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国王——阿育王这个有名的历史人物。一、阿育王所处的时代阿育王是古印度摩揭陀国的一个国王。当时的古印度大体是上就是今天的南亚次大陆。那里的地势相当复杂,高山与大洋阻隔了次大陆与外界的联系。唯一的出路是通过西北部的几个山口和外面交往。北部的印度河和恒河,由于喜马拉雅山的积雪融化,经常泛滥,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同时由于两河水的滋润,土地便于垦殖,人们就在那里种植小麦、大麦、甜瓜、胡麻等农作物,同时驯养牲畜和进行鱼猎。经过古代印度人的长期劳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成为印度古文  相似文献   

18.
张春桥其人     
正《张春桥狱中家书》在香港面世以后,有人被张对女儿、后代的爱而感动,认为他是一个有人性的人,充满了爱心。有些人不知道文革是中华民族的一场浩劫,当看到社会中的不公,误以为再发动一次文革就可以解决问题,称赞张春桥以文革思想逻辑对时政的评说,甚至集会纪念张,为他招魂。如何认识张春桥,再度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一篇文章,不可能说尽张春桥的方方面面。本文只想选取与其家庭和经历相关的视角,来透视张春桥到底是一个高蹈理想的  相似文献   

19.
胡文虎其人     
陈文敬 《福建史志》2001,(6):41-41,48
胡文虎(1882~1954年),祖籍福建永定县。生于缅甸仰光,童年被送回家乡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后重返仰光,继承父业“永安堂”。  相似文献   

20.
司马懿其人     
司马懿 (河南省温县人 )是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尽管《三国演义》尊刘抑曹 ,神化诸葛 ,但仍然掩不住司马作为诸葛主要对手的光芒 ,否则 ,诸葛亮的对手不堪一击 ,何谈诸葛亮之神机妙算。司马懿的生平事迹集中载于《晋书·宣帝本纪》 ,散见于《晋书》、《三国志》有关篇章。正史的记载是实事求是的 ,对司马懿是褒扬的。唐太宗在《宣帝本纪》末所作论赞中提出相反观点 ,则是当时政治的需要 ,是为防止出现觊觎帝位的野心家而提出的警告。可惜 ,这种强加之辞和《三国演义》的贬低丑化一直影响和左右着文史界、民间的看法。因此 ,我试从十个方面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