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内     
正云南苗族"踩花山"云南屏边、蒙自、河口等地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踩花山"节即将到来。"花杆"是踩花山节的重要标志,一般选择挺直高大的青松或柏树,扎以鲜花、彩旗。定花村的人(又称花杆头)是大家公认的"好心肠的人"。花山场内外锣鼓齐鸣,鞭炮声、铜炮枪声此起彼伏,鲜花、朋旗迎风招展,青年男女有的对唱山歌,有的跳三步舞、蹬脚舞,有的跳狮子舞,还有的斗牛,整个花山场上一片欢腾。  相似文献   

2.
正酒令是中国独有的一种传统游戏,体现了酒文化丰富的内涵和高雅的娱乐功能。自唐代起,"飞花令"就成为深受文人墨客欢迎的一种酒令,一般以古诗词带"花"的句子为令,以五言诗或七言诗为常见。玩法按行令者的要求出句。如"花"在首字起句的,出句首字都要带"花";要求第二字、第三字带"花"的(依此类推),大家都要遵令,违者罚酒。如要求第一人出句首字带"花",第二人第二字带"花",第三人及以后者都要按相应的字位带  相似文献   

3.
正案例片段一:音乐活动《歌唱春天》中,老师提问:"春天是什么样的?"幼儿:"春天花开了,草也绿了!"老师:"说得真棒!"幼儿:"春天总是生病!"孩子们听了大笑。教室场面有些混乱了,这个出乎意外的回答着实吓了老师一跳。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意料之中的答案,评价只是"好的,真棒",可是至于好在哪里?为什么好?想必大多数孩子,甚至是回答问题的幼儿自己都没有弄明白。  相似文献   

4.
《收藏家》2017,(6)
<正>"萍花社书画会"原本是"萍花诗社",1850~1861年间,浙江钱塘书画家吴宗麟(字桥孙,号冠云)在上海创办"萍花诗社",开展诗歌创作、吟唱交流活动。后来活动内容扩大到书画方面,转而又以书画艺术活动为主,便于同治元年(1862年)改名为"萍花书画社"。该社活动非常活跃,骨干成员胡公寿、钱慧安、吴大澂、顾若波、金心兰、吴石仙、吴谷祥、陆恢、倪墨耕被合称为"萍花九友"。湖州博物馆藏有"萍花九友"  相似文献   

5.
正傩舞(跳五猖)亦称"五猖会""跳菩萨",是至今仍留存下来的一种大型民间祭祀舞蹈,是对西汉张渤(民间称"祠山大帝")开凿长兴荆溪河,引流至广德的功绩表达崇敬与缅怀之情而创作的艺术表演形式。流传至今以宣城市郎溪县梅渚镇一带的"跳五猖"规模最为盛大。"跳五猖"表演人数众多,道具、华盖、面具、服饰都以红、蓝、黄、黑、白  相似文献   

6.
每年正月,居住在普定县境内的苗族人民,穿戴着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隆重欢度自己的传统节日——跳花节,开展跳花活动。  相似文献   

7.
青海隆务河流经同仁县一带地域,在藏地被称为"热贡",是一片藏、土、汉、回、蒙等多民族杂居的地方。在这里,人们认为每年的农历十一月二十日为"黑日",这时妖魔鬼怪会纷纷出来作乱,所以要举行"跳於菟"的祭祀活动。"於菟"为古汉语,是老虎的意思。跳於菟也就是人以模仿老虎的动作来驱逐妖魔,保佑太平。这种原始拟兽舞,是一种民间传统傩舞,又被称  相似文献   

8.
击鼓传花     
正在我二年级的时候,我们班在班队会时间玩了一个游戏,叫"击鼓传花"。击鼓传花的规则是:老师用尺子敲着黑板,同学们在老师用尺子敲黑板的时间里一个一个地往下传"花"。所谓"花",就是个小小的盒子。老师停下来了,"花"留在谁手上,谁就要上台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游戏开始了,大家一个个心里都很紧张,生怕传到自己手里,谁拿到了"花"谁就像拿到了烫手山  相似文献   

9.
春至金陵     
正春天,近了。在这片温暖苍穹下的城市,已开始悄悄地蔓延勃勃生机。碧波荡漾的玄武湖湖畔,绿色缓缓爬上树梢。嫩嫩的、小小的碧绿细叶,沐浴在绵绵春风中,"吹面不寒杨柳风",像暖流,拂动湖面轻微荡漾。浅浅碧波托着几片画舫,想必船里的游人也在这"春风花草香"里微醉了吧!"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柳堤边的孩子跑着、跳着,挥舞着手中的线轴,仰望着穿梭于白云间的五彩风筝。也许,他们也是在放飞春天。  相似文献   

10.
港人新传奇     
无论是在香港回归的漫长岁月里,还是"97"之后短短十年间,香港人怀揣一颗笃定的"回归之心",忙碌在各个领域:何鸿燊"马照跑,舞照跳",坚信香港未来会更好;郑裕彤再创投资内地奇迹;卢维思将其英国籍变成中国籍……香港人演绎出一个个新传奇。  相似文献   

11.
<正>"杯酒在天涯,吟边日又斜。襟怀无着处,寻梦到槑花",这是民国最后一位才女张充和女史为画家蒋风白的《寻梅图》题写的诗句,这里的"槑花",就是我们熟知的严寒的使者。梅花所代表的精神,只要是在中国人的文化世界,想必任谁都能说上两句,梅兰竹菊四君子,松  相似文献   

12.
<正>2005年徐州市一位钱币收藏家收集到"铜山县地方流通券"贰角券,横式,105×65毫米,石印。券面蓝色,上方券名,其下椭圆框内为房屋山泉图。左右花符内竖列"贰角",边框四角花符内斜列"贰角",字头朝外,下方两侧红色篆书印章"财处会印"(右),"经理之章"(左)。券背棕色,中央花符内竖列、"贰角"边框四角花符内斜列"贰角",字头朝外,上方编码"庚13845"("庚"棕色,"13845"  相似文献   

13.
云南陇川景颇族的"目脑纵歌"节跟汉族的元宵节日子一样,都在正月十五日。"目脑纵歌"又是什么意思呢?景颇族有4个支系,两种语言,景颇语叫"目脑",载瓦语称"纵歌",译为汉语就是"大家跳舞"。最早起源于祭祀天鬼"木代"的隆重仪式,后来发展到每逢景颇族人出征凯旋或庆祝丰收都要跳"目脑纵歌"。  相似文献   

14.
元康里氏铁著家族世袭怯薛者15人,"领昔宝赤"者居多。宿卫大臣"引觐",意味着皇帝对新怯薛的认定与批准,故在怯薛更新中相当重要。该家族成员多仅任职怯薛,较少出仕外廷,可印证蒙古人、色目人在政坛的基本倚仗是宿卫"根脚"。铁著父"创盖鹰房"稍早,"领昔宝赤"较晚,故权势逊于阿沙不花家族。"试遏猎云州迤山墅",提供了泰定帝三不剌围猎的唯一史证。随皇帝亲征等军功是昔宝赤形成最庞大怯薛分支的背景之一。铁著和阿沙不花两家族世袭"领昔宝赤",长期掌控着昔宝赤群体。该家族婚姻和子弟教育等蒙古化倾向颇为明显。在部分康里人融入蒙古人的过程中,怯薛执役既是最佳"学校",又提供了终极兑现的机缘。  相似文献   

15.
扬之水 《南方文物》2012,(3):159-162,212,213,217
一、人胜人胜和剪綵花,都是节令物事,前者的制作与佩戴,在人日,后者为立春。这是南北朝至隋唐时候的情景。人日故事,见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翦綵为人,或镂金簿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隋杜公瞻注云:"人入新年,形容改从新也。华胜起于晋代,见贾充《李夫人典戒》,云像瑞图金胜之形,又取像西王母戴胜也。①"所谓"华胜",本为汉代流行的首饰之一种。《释名·释首饰》":胜,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则胜也。"《太平御览》卷七一九《服用二十一》"花胜"一项引此条作:"花胜,草化(花)也。言人形容正等,人着之则胜。②"花胜,即华胜。"形容正等",犹后世谓人容貌端正也。  相似文献   

16.
周明贵 《中国钱币》2013,(2):10-11,I0002
民国八年(1919)至二十四年(1935),四川实行防区制.各防区驻军将领为争夺势力范围及扩充军队,除征收税赋,搜刮民财外,多设置造币厂和金融机构,铸币发钞,筹措军费,敛财自肥.笔者收藏有一张"国民革命军第21军司令部军需借款券",该券是典型的四川军阀掠夺和欺诈的工具.本人以实物为依据,结合史料,试对"军需借款券"加以探析(彩页2). 正面:主色通体为浅赭色,四边有花框,花框四角印有阿拉伯数字"5"字样,上部花边处自右至左印有"军需借款券"券名,券名下面印有编号"粮字38625号"字样.编号下有一花框,花框内印有"伍圆"面额.面额左右各有一椭圆形花框,左椭圆形花框内有一塔,右花框内有一阁;下部印有"中华民国十八年印制".  相似文献   

17.
《收藏家》2021,(7)
正中国花鸟画,自唐代起独立成科,至五代,南唐待诏黄荃、黄居寀以"勾填法"画禁苑奇花,工巧华丽为至,得"黄家富贵"之名,江南处士徐熙用"落墨法"作汀花野竹,其孙徐崇嗣创"没骨花",所绘花卉为后世楷模,自此,"黄家富贵"与"徐熙野逸"构成花鸟画的传统,影响后世千年,"勾勒"和"没骨"花卉,  相似文献   

18.
去年广州市文管会发表"广州小北宋墓简报",将出土的青花瓷罎盖上似花似字的纹饰当做"宋已酉"纪年铭文,对瓷罎和墓葬作出时代推断。今年"文参"第六期发表了傅扬同志"关于广  相似文献   

19.
从仁宗时代的"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到徽钦二帝的"靖康耻,尤未雪",北宋王朝由盛而亡,只花了短短100年时间。而这份亡国的罪状书,很久以来,都由王安石一个人背负了。直到近代,对王安石的评价才有了180度的转变。梁启超说他是"三代下唯一完人",列宁称"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他和他的改革,真相到底如何?  相似文献   

20.
牡丹向来被称为"花中之王",而画家的《风中牡丹》却少了王者的霸气,平添了许多柔美和健挺向上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