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读薛正昌先生《黄河文明的绿洲——宁夏历史文化地理》一书(以下简称“薛书”),该书由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53万字,分6编31章,内容涵盖宁夏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等方方面面,可谓包罗万象。初读以后,感到作者下了很大的功夫,掌握了宁夏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大量资料,考述了宁夏地理、历代政权、移民开发与生态变迁、农业文明、  相似文献   

2.
略论中原地区文明的起源及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肇清 《华夏考古》2002,(2):93-100
有关中原文明起源及形成 ,不少学者发表了一些有益的见解。笔者曾在《试析华夏文明的起源及形成》一文中提出一些初浅的看法① 。随着新的资料发表 ,深感不足 ,今略加论述 ,如有不妥 ,敬请同仁批评指出。一中原地区的古代文化有其深厚的底蕴。在这里曾先后发现有距今 80 0 0年~ 90 0 0年的贾湖一期文化② 和距今 70 0 0年~ 80 0 0年的裴李岗文化③ 、磁山文化④ 及老官台文化⑤ 。这一时期的生产工具比较齐全 ,以磨制为主 ,打制次之。器物有石斧、石铲、石凿、石镰、石磨盘、石磨棒等。有的刃锋锐利 ,便于使用 ,翻土用的石铲就有多种形式 …  相似文献   

3.
"中原古代文明之光"陈列是河南博物院的大型基本陈列,是观众了解中原文明核心区域文化面貌的重要窗口。该陈列以翔实丰富的考古资料与文物展示为依托,以中国古代历史与文明为纲,以中原古代历史上文明的闪光点为龙头、以世界文明背景为参照,反映了河南这一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心地域的文明进程与重要成果。"文明曙光——原始社会时期"展厅着重表现了中原地区远古人类和文明起源的历史过程。通过遗址群组合与文物组合的对照,直观、形象地表现了从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到河南龙山文化,从农业起源、部落氏族到城邦出现的历史过程。"定鼎中原——夏商时期"展厅重点展示了国家的产生与青铜的辉煌。通过二里头遗址、夏代宫殿、《尚书禹贡·九州图》表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将文明与野蛮,高贵与落后,美妙与落后混合在一起,形成了奇特的文化。俄罗斯人的时间和酒:俄罗斯的女性与文化艺术;俄罗斯特有的颠僧……作者的俄罗斯纪行系列,从遥望历史到亲历当下,从文化艺术到社会现状,讲述一个文化艺术交流学者眼中的俄罗斯,试图用自己的所见所感,用文字和镜头,解开心中的俄罗斯文化之谜。  相似文献   

5.
比较文明研究是全球化时代的一种新兴的研究方向与学科,它对于理解当代世界多元文化共存的局面有重要意义,所以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文明与文化概念之间存在着差异与同一关系;比较文明学具有学科建设的方法论意义,比较文明研究的语境受到世界各民族文明之间关系不同历史阶段的影响;国内文明比较研究已经具备创建新学科与理论形态的条件;综合世界比较文明研究的主要模式,中国比较文明研究理论可以将世界文明分为八大文明体系,从文明认识论、本体论、方法论与实践论等层次进行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6.
杜金鹏 《中原文物》2002,1(2):20-29
嵩山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之成为四方辐辏之文明轴心,而数千年文化的一脉相承,延绵不绝,则是其无与伦比的历史底蕴.该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后期至青铜时代早期的广泛而大量的吸纳周围地方的文化精华,多种文化因素的汇聚、碰撞、交融、升华,是华夏文明在中原地区生成和成长的巨大动因.  相似文献   

7.
古代的四大文明包括中华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以及两河文明。其中,由苏美尔·巴比伦人创造的两河文明之花就盛开在今日战火连天的伊拉克国家大地之上。 两河流域文明持续了3000年之久,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兴起以后才逐渐被历史的洪流所淹没。此后在当地兴起的伊斯兰文化和主要居民阿拉伯人由于不是两河文明的直接继承者而不知道这一古老文明的丰富内容,也无法继承和保存这些遗产。由于两河流域当地缺  相似文献   

8.
汉代是使秦王朝起始的大一统体制得以巩固的历史时期。汉代的文明创造和文明积累,在中国历史上有显赫的地位。当时的文化风貌对中国此后两千年来的文化进程有非常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环境与北京文明的诞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学术界比较有影响的“三要素”标准、“三历程”与“三部曲”理论衡量判断,北京地区文明诞生的时代至迟在西周早期,是在特殊自然环境和特定的人文环境合力推动下,以西周封燕为契机形成的阶段性文化结果。北京地区文明的诞生显示出不同历史时期,来自不同地区诸古族通过长期的文化吸收、借鉴和融合,创造出一条以向心、稳定、求实与和谐为特点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回顾北京文明诞生历程的现实意义在于,提示当代北京人关心与自己及其后代命运息息相关的北京文明兴衰,履行弘扬北京文明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0.
"华夏"与"文明"两词均出自《尚书》。华夏文明的起源、组成、传承发展是其研究的三个核心问题。"华夷之辨"每出现一次,华夏文明的覆盖范围就扩大一圈,因而甘肃也逐步进入华夏文明圈,且秦安大地湾一带被认为是华夏文明起源的中心之一。甘肃历史文化资源可分为不同时期的时代文化、体系完整的专题文化、数目繁多的"华夏之最",其具有源头性、多样性、过渡性特征。华夏文明的时代价值已发展为"彰显基地"建设,它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向世界是其传承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华夏文明走向世界的历程中,甘肃起到了重要的窗口和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韩真 《福建史志》2006,(4):21-22
精神文明建设是1982年党的十二大向全党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与物质文明并列的“两个文明”建设是近二十多年来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一贯奋斗目标,二轮修志.精神文明建设无疑是重要内容之一。精神文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地方志中所反映的精神文明是狭义的.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在主观世界方面所取得的进步,主要表现在教育、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标题之下,经常性的章、节(或条目)是“思想道德建设”、“创文明新风”、“组织机构建设”、“文明单位选介”等等。显然.“精神文明建设”的牵扯面较广.有文化(文明与文化的内容最为近似,是文化的另一种表现形态)、政治(思想建设属政治范畴)、社会(文明新风、移风易俗是社会和谐、进步的表现)等。正因为如此.从收入《全国第二轮修志工作文件及志书篇目汇编》(方志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的《河南省志》和秦皇岛、芜湖、淄博、宜昌、潮州等五个设区市市志的篇目看.“精神文明建设”的框架结构竟有3种安排法:一是独立设篇,如《宜昌市志》和《潮州市志》,与“文化建设”比邻;二是置于“文化建设”卷下(《河南省志》),或“文化”之栏目下(《秦皇岛市志》);三是置于“社会生活”篇下(《淄博市志》),或“社会”篇下(《芜湖市志》)。  相似文献   

12.
《中华遗产》2014,(11):14-16
中国大河日日奔流不息,自远古而始,催生出了一朵又一朵文明的浪花。这浪花里,不仅留下了先民们追逐肥沃土地、樵耕渔猎的足迹,还映射出一座座因河而兴、而衰的国家与都城。人们对水,充盈着太多复杂的情绪,爱与怕、利与害、共处与抗争,矛盾的纠缠中,不仅被塑造了不同的性格与文化,还成就了大量闪烁着智慧之光的水利工程。如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所言:文明因河流孕育,受河流滋养,随河流流淌,与河流共存。  相似文献   

13.
正"中原古代文明之光"陈列是河南博物院的大型基本陈列,是观众了解中原文明核心区域文化面貌的重要窗口。该陈列以翔实丰富的考古资料与文物展示为依托,以中国古代历史与文明为纲,以中原古代历史上文明的闪光点为龙头,以世界文明背景为参照,反映了河南这一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心地域的文明进程与重要成果。"文明曙光——原始社会时期"展厅着重表现了中原地区远古人类和文明起源的历史过程。通过遗址群组合与文物组合的对  相似文献   

14.
秦悦 《黑龙江史志》2014,(20):42-43
文明,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是伴随历史发展而传承延续的一种文化产业,记载历史发展的文化符号。一段文明时代的开启与终结,都代表着一定时期相对范围的文化产业及其与之相关产业的发展程度。我国古、现代文明是如此,世界各地文明亦是如此。在历史和平时期,两个经济发展相关联的区域之间进行文明交流的往往是原始的经济交换、贸易互补、外交等为主的交流形态。而在政局不稳的历史时期,战争则替代了和平时期单纯以经济、外交、外贸、文化为主的传统形态,用一种暴力冲突的接触和交往融合不同地区间的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5.
秦始皇以郡县制建立大一统的国家,其后的中国历史即是郡县制国家的历史。在朝廷与郡县纵向的和郡县之间横向的人员、物资、信息资料的交流路途中,设站点供人员以及坐骑、运输的牲口(驴马之类)歇息,或更换驴马,这些站点即为驿站。在需要紧急传递公文、信息或物资时,甚至一站一站地接力传递。可以说,驿路(包括驿站)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流通的动脉。  相似文献   

16.
论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白光润 《人文地理》2003,18(2):75-78,6
文章分析了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产生的背景,指出技术文明经历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命过程成就和所带来的环境危机。论述了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的内涵和区别。生态文明是人类最普遍、最重要的进步。指出个性原则具有永恒的价值,克服现代西方文化冲击下的文化多样性危机是人类文化发展的迫切任务。论述了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研究的方法论,认为文明过程的环境影响、地域生态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研究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付志波 《神州》2012,(9):58-59
罗马是西方文明的起源,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几千年来,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丝毫没有减退人们对罗马历史的追寻和热情。罗马对后世西方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罗马的教育,作为罗马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一个民族前进的方向和脚步。现有的书籍文献,在论述罗马教育时,大多与古罗马的历史阶段(王政时期、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相结合。而本文则是把古罗马教育与历史分期结合起来,通过对罗马共和国时期(BC510年-公元BC30年)家庭教育的研究,加深我们对西方早期家庭教育的认识,从而体会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民族未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古蜀文明"即"三星堆文明",形成的时间大致在公元前1600年~前1500年之间。三星堆文明形成时期的代表性文明因素主要有3种:一是以三星堆城址城墙为代表的本土文明因素,二是以具有二里头文化特征的文化遗存为代表的中原文明因素,三是以具有齐家文化特征的文化遗存为代表的甘青地区文明因素。后二者是通过早在公元前3500年前后就已经形成的岷江上游地区的文化通道,由陇西南进入成都平原地区,并促使成都平原本土文化发生巨变,产生了三星堆文明,开始了古蜀文明的历程。三星堆文明的形成过程反映了岷江上游地区在古蜀文明的形成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部先民寻找最佳定居地的迁徙史一脉相承。宝墩、三星堆、金沙村,古蜀文明的三部曲。“十二桥文化”,是继“三星堆文化”后,古蜀文明发展史上的又一次高峰。完成了从“野蛮”到“文明”的历史过渡。“三星堆文明”处于亚北方期,气候极端干旱,伴以突发性洪水。繁盛时期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商,大致反映柏灌、鱼凫两个王朝的历史与文明。  相似文献   

20.
易华 《丝绸之路》2014,(19):20-27
探索华夏文明 自从2010年独自西北访古以来,我每年夏天都来寻找铜踪夏迹,探索华夏文明之源。今年有幸参加“中国玉石之路与齐家文化研讨会”暨“玉帛之路文化考察活动”,旧地重游,感受常新!早已有人指出齐家文化可能是夏文化,但还没有人进行系统有力的论证。《河西走廊与华夏文明》有专章论述齐家文化和华夏之关联,《夷夏先后说》亦讨论了齐家文化作为夏文化的可能性。最近五年,我多次到西北调研齐家文化与华夏文明之关联,从考古学、历史学、地理学和神话传说四方面找到了许多证据。通过此次多学科综合调研深受启发,对齐家文化与华夏文明之关系有了立体的认识。基本上可以肯定齐家文化就是夏文化,《齐家华夏说》将进行系统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