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田向春 《沧桑》2010,(1):124-126
二战后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解放的共同目标使越印两国相互同情相互支持。印度独立后,采取不结盟和中立的外交政策,对越南战争采取了不干涉政策,越印关系处于冷淡时期。1953年朝鲜停战后,印度支那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印支战争可能进一步扩大并升级为全面战争。印度对越南采取了积极的调停政策,日内瓦会议后,维护印支和平的共同目标和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越印关系开始密切。  相似文献   

2.
代兵 《史学集刊》2007,16(5):66-71
日内瓦会议前夕,苏、中、越(印支地区大国),美、英、法的会议态度可以分为三类:社会主义阵营三个国家的主导意见体现为苏联、中国的与会政策,谋求通过会议达成协议,恢复印支和平;美国坚决拒绝缓和;英、法两国持观望态度,一方面寄望于会议达成协议,另一方面又考虑如不能达成协议,即与美国一起筹划东南亚集体防御体系。这样,1954年日内瓦会议前夕,印支局势处在战争与和平的十字路口,是战争还是和平取决于各大国谁的主张占上风,何种态度将主导会议。  相似文献   

3.
李家忠 《百年潮》2014,(3):39-44,29
援越抗法,中南海发出集结号1945年越南八月革命胜利后,于9月2日成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但法国不甘心丢掉这块广阔的殖民地,遂于1946年12月出动大军,对越南发动了大规模入侵,并占领了海防、河内两大城市,封锁了中越边境。与此同时,又返回老挝、柬埔寨,恢复其殖民统治。越南人民在胡志明主席的领导下,为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相似文献   

4.
印(尼)马对抗是美国约翰逊政府成立后面对的国际危机之一。在苏、英、澳、新(西兰)等国及美国国会政策影响下,美国政府派出罗伯特.肯尼迪赴远东进行调停,希望促成印尼停火和印(尼)、马、菲三方会谈。但是,肯尼迪之行既未改变英国反印(尼)政策,也未改变印尼国内对苏加诺的支持。在英国力图实现对美协调外交以及三方会谈失败的情况下,美国对印(尼)马两国政策发生较大转变。  相似文献   

5.
印尼苏加诺政府时期的澳印(尼)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大利亚与印度尼西亚是亚太地区有着重要影响的国家,它们之间关系和睦与否对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有着重要影响。苏加诺政府时期的澳印(尼)关系错综复杂,反复不定,虽然深受美苏冷战的影响,但基本上还是反映了这时期澳大利亚与印尼国家利益的诉求。  相似文献   

6.
高笑 《史学月刊》2024,(4):100-107
1945—1953年,苏联陷入了严重的粮食危机,其根本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苏德战争不仅导致苏联粮食产量减少,还对农业生产基础造成了长期损害;与此同时,刚走出战争阴霾的苏联又遭逢了多次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其次,苏联的农业经济制度强硬、短视且忽视物质激励,严重削弱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制约了粮食产量的提高。再次,无论是实行粮食配给制还是自由购销制,分配体制内在的弊端未得到有效纠正,导致民众始终无法自由平等地获取足够的粮食。最后,冷战的爆发及升级对国际粮食贸易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素来高度依赖粮食进口的苏联终止了粮食进口,并在国内自给困难的情况下仍继续出口粮食,导致了不可逆转的贸易逆差,加剧了国内粮食危机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7.
从1945年战争结束到1948年朝鲜建国和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与北朝鲜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双方在革命政权建立过程中的相互帮助,朝鲜为中共在东北与国民党的作战提供了各种物质援助,而中共则为朝鲜的建设培养和输送了大批干部。此期中共与朝鲜的关系集中在东北地区,而生活在那里的朝鲜人属跨界民族,多数人的国籍尚未确定,从而使双方的革命不得不面对民族认同的纠葛。随着东北地方政权的建立,中共开始从国家关系和国民属性的角度考虑并处理中国的朝鲜民族问题,但是总体思路仍然没有摆脱世界革命的框架。  相似文献   

8.
日本"战后体制"包括内外两层,内层是以战后日本宪法为依据构建起来的和平体制与民主体制;外层是以《旧金山对日和约》为核心构筑的亚太地区国际体制。一方面,为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美国对日本进行了民主化改造,将日本"战后体制"纳入战后美国的"主权"体制之中;另一方面,为阻遏共产主义发展,美国鼓励日本重整军备,使日本"战后体制"成为其冷战体制的重要构件。日本出于维护"国体"、恢复国内经济、遏制共产主义蔓延、回归国际社会、逃避战争责任等考虑,或主动或被动地配合了"战后体制"的构建。日本"战后体制"保障了战后初期日本的和平发展道路,但其冷战功能则造成了亚洲的分裂,并阻碍着日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成为当今亚洲新秩序的结构性障碍。  相似文献   

9.
胡忠明 《安徽史学》2006,4(3):56-61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的建国方针实际上经历了以战建国,到和平建国,再到打谈图和,终到弃和就战的过程.从以战建国到和平建国的转变中,美国、苏联的作用不可低估.和平建国方针确立后,中共为之实现付出了真诚而艰辛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国与战败国,按照盟国《开罗宣言》的规定,"其以暴力或贪欲所攫取之所有土地"都应被剥夺,但战后已被盟国从日本领土剥离出来的琉球群岛、小笠原群岛等又被美国私相授受给了日本。其根源在于,日本对殖民扩张和侵略战争没有进行彻底清算,殖民主义的意识形态仍在影响着日本政界,导致日本在战后实施的领土政策不是心甘情愿地放弃侵占的邻国领土,而是抵制盟国对日本领土的处置,甚至向盟国索要领土。尤其是冷战爆发后,日本巧妙地利用盟国分裂之机,向美国争取到了对琉球群岛拥有"剩余主权"的承诺,实现了与美国等国的片面媾和,为日后美日私相授受琉球群岛、小笠原群岛等做了铺垫,同时也为中日、苏(俄)日、韩日领土争端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1.
张振江 《史学月刊》2004,7(12):74-80
《雅尔塔秘密协定》签订后,美国的对苏政策一直处在矛盾之中:一方面,杜鲁门政府不希望苏联通过参加对日战争的机会扩大其在东亚的影响;另一方面,太平洋军事战略又需要苏联的加入。1945年7月上旬中苏谈判开始后,斯大林对外蒙古特别是对中国东北的要求更是引发了美国官员的担忧。原子弹的出现恰逢其时,迅速成为美国政策逆转的契机。围绕中苏谈判,波茨坦会议期间的美国最高决策不但积极支持中国抵制苏联的要求,试图以中苏谈判拖住苏联参战的步伐,甚至还谋求抢占中国的大连港口。二战还没有结柬,姜苏在东哑的竞争与对抗的帷幕就已拉开。  相似文献   

12.
在西周金文中,有名为(超)的贵族,也有字为(超)伯、(超)仲、(超)叔的(超)氏贵族,特别是在班簋、城虢(超)生簋和(超)叔(盈)的铭文中,(超)字又与虢字同时出现,他们间的关系如何,各代表什么意思,学人多有研究,但又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3.
郭梅花 《攀登》2006,25(4):54-57
美中印都是对亚太事务有着重要影响的大国。冷战时期,美国的冷战结盟政策成为影响中美印间关系的主要因素。冷战结束后,随着亚太战略形势的变化,中美印渐形成了三角互动关系。三国间如何互动,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4.
战后英国关于殖民地公职人员的政策(1945—196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英国政府有关殖民地公职机构和人员的政策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二战结束初期 ,英国政府试图通过开发殖民地来促进英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 ,维持英国的国际地位 ,因而大力招聘和培训殖民地公职人员。在战后民族解放和独立运动日益发展 ,殖民地不断独立的新形势下 ,许多英国殖民地公职人员放弃或试图放弃其职务 ,从而极大地影响了英国的控制力和作用。英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稳定殖民地公职人员队伍 ,以延缓统治权力向当地人士的转移和日后对独立的国家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王臻 《安徽史学》2021,(4):107-116
壬辰战争结束后,作为东亚区域内的两个重要国家朝鲜与日本,他们开展关系的过程并不顺利,体现在:朝鲜对日本讲和与遣使提议的警惕和防范,双方开展通商贸易中的摩擦,双方在外交人员往来方面的争端,等等.朝鲜与日本关系不和谐的深层次根源,一是日本长期的"倭患",导致朝鲜对日本产生历史记忆,积怨甚深;二是日本发动壬辰战争造成的伤害,令朝鲜民众认知深刻,难以释怀.探析壬辰战争后朝鲜与日本之间的关系态势,不仅可以彰显彼时两国具体关系的发展走向,而且通过解读明、清王朝因素在其中的作用问题,能够反映出16世纪前后东亚区域外交实况及地区政治秩序的演化.  相似文献   

16.
1941年至1945年,日军操纵伪政权征发驻地附近民众在河北农村修筑了大量碉堡。碉堡作为一种工事,除军事功能之外,还配备有日常生活起居设施。由于处境孤立危险,物资补给困难,心理与情感扭曲等因素,碉堡内的日军生活难以为继,最终随着中共领导的河北抗日武装的反攻而趋于崩塌。有关日军(包括伪军)在农村碉堡的生活研究,为抗日战争史研究提供了一种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陶莹 《史学集刊》2008,26(1):84-89
纵观冷战期间印美关系的演变历史,非结盟却并不完全交恶的状态是主调.外交目标的分歧、印巴矛盾、经济援助以及印度国内背景等方面是影响两国关系的多重性因素,正是这些因素的此消彼长,形成了印美关系在友好与淡漠状态之间徘徊.  相似文献   

18.
本世纪初,笔者曾赴香港参加“中国、东南亚与印度支那战争的新证据”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会上,挪威奥斯陆国际和平研究所所长斯泰因·滕内松首次公布了一份文件:《B同志谈反动的中国集团对越南的阴谋》『据滕内松介绍,该件属名“B同志”,没有注明日期。通过内容判断,  相似文献   

19.
阿拉伯联盟对以色列的政策经历了由武装斗争到支持和平谈判,由拒绝承认到含蓄承认的过程。这种转变有利于中东和平的早日实现。同时,巴以问题的最终解决,既需要国际社会的努力,也需要巴以双方和阿拉伯世界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