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整体史观、现代化研究和文明交往研究是我国新时期世界史研究的三大历史视野,也是中国学者为建构世界史研究中国学派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本文在对其学术构建和理论体系进行简明的回顾、梳理和评价的基础上对我国世界史学科体系建设进行探讨,认为建构中国的世界史学科体系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世界史的体系建构理路应该是在坚持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充分吸收西方史学有益的研究成果,以整体化的世界历史为主线,以现代化的世界历史为主要内容,寻求并强调文明交往的历史意义与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谈构建中国世界史学科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在清末民初,西方世界史学科体系就已经不同程度地传入中国。新中国建立以后,苏联模式成为新中国世界史学科体系的主要来源。改革开放以后,西方多种世界史模式传入中国,现代化、全球史、资本主义等体系给中国世界史学科体系的建立带来许多启示。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后,以马克思主义史学观为指导,从中国世界史学科的历史背景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史学科体系,这是我们世界史学人的重要使命。正确评估中国世界史学科体系建设的历史与现状、正确地解决中国世界史学科体系的基本问题,在批评中寻求建设,或许有助于我们找到一条构建中国特色世界史学科体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古代中国对世界的了解十分有限,明清时期又采取了闭关政策。近代以来中国才主动了解外部世界,而派遣留学生去国外学习社会科学则更晚。民国时期,世界史只有普及教育,没有学术研究。新中国建立后,世界史学科才建立起来。世界史学科既受苏联影响,又没有很好地学习苏联。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史学科成就斐然,人才济济,但是水平还有待提高。提高的路径首先还是要向欧美学习,然后才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史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世界史学科体系的构建与教学模式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昀 《沧桑》2011,(1):141-142
改革开放后,中国学者在世界史学科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全球史、现代化和文明史等观点,这些研究成果为中国世界史学科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高校世界史专业教师应当在吸收这些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培养新的史学观念,推动世界史教学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史学科中,当代世界史是一门最年轻的、正在建立和发展的新学科。它是同当今世界现实生活关系最密切、联系最直接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学科。当代世界史作为一门新的专门学科,有它独立的、特殊的学科体系。要建立这个体系,涉及一系列研究课题;不对一些重大课题进行较深入的探讨,就不可能触及这门学科的特点和自身运动的规律。《当代世界史讲座》开宗明义,拟就  相似文献   

6.
我国世界近代史学科中的"现代化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90年代是中国的世界近代史学科体系发生理论变化的时期。现代化理论与世界近代史学科的结合,催生出以现代化理论为理论基础的世界近代史学科体系,即不同于传统的“苏联体系”的“现代化体系”。相关高校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变化最为明显地反映出这种体系的内涵与特点。  相似文献   

7.
2006年度,中国世界历史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主要表现在研究领域更加宽泛,研究程度更加深入;不但继续关注传统问题,如古代社会政治制度、封建制度、文艺复兴等,而且,更加关注现实问题,注重发挥世界史学科的功能,为现实服务;2006年度出现了一批角度新、材料新、观点新的研究成果;中青年著述明显增多,一些博士硕士论文有较高水平;此外,欧洲、美国、苏联及日本史的研究仍然保持传统的优势。下面分总论及国际关系史、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世界近现代史三个方面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8.
郑玮 《世界历史》2007,(2):140-143
2006年10月21至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所和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主办,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世界史学系、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和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世界史研究论坛”第三届学术年会在天津南开大学召开,会议的主题是“现代化、全球化与世界史研  相似文献   

9.
一、世界历史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什么是世界历史?历来编著世界史的学者的共识是:世界历史就是各国历史的总和。我国编写的各种世界史教材(包括通史和各种断代史)的体系都是按社会发展形态进行历史分期,逐一叙述各地区、各国和各民族的历史。这实际上是一种分阶段的各国历史汇编。这种体系未能综览世界全局,不能从全局考察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按照这种体系写出的世界史只能是各地区各国各民族历史的汇编,它不可能成为反映客观历史过程的科学著作。因此,改变世界史学科中的旧体系,将分阶段的各国历史汇编改变为综览世界全局、从全局考察世界历史的演变过程,就成为世界史学科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我国世界史在理论体系甚或辞句上都照抄苏联。近十几年,在理论上虽有一定突破,如有整体史观、全球史观等西方舶来品,但从来不敢大胆地抛弃苏联已过时的东西。苏联世界史理论体系的构建可以说是以阐释十月革命为核心的。因此,本文聚焦于苏联十月革命著作史,无疑能更深刻地了解苏联的世界史甚或整个历史学理论与历史事实的炮制内幕,也能对目前我国世界史理论体系有个较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钱乘旦 《世界历史》2004,1(6):37-48
本文讨论“大国兴衰”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关系。资本主义自产生以来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变化 ,已经形成了若干“阶段”。资本主义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一两个“大国”与之匹配 :“大国”既体现着相关阶段的特征 ,同时又正因为这些国家的制度创新 ,而造就了新阶段的产生和新老阶段的更替。本文通过对近代以来8个公认的资本主义“世界强国”① 兴替过程的考察阐述以上观点 ,以期引起学界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魏源的《海国图志》与日本的《海图国志》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60年以前,《海图国志》在中日两国的传播有很大差异,中国反应平淡,日本却形成《海国图志》时代。其主要原因是:《海国图志》虽成书于中国,但主要是借助传教士的世界史地著作这一特殊外部条件,中国国内并未形成与《海国图志》的观念相近的社会群体;日本不仅有学习西方的兰学者群体,儒学者群体的观念也与《海国图志》的现念相近,他们共同促成了《海国图志》在日本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3.
任何社会理论的产生都有它特殊的社会背景 ,也有它的独到之处和局限性。所以 ,把产生于特殊社会背景之下的理论运用于其他社会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本文研究“女性主义”、“第三世界女性”和“后殖民主义”等概念运用于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不同功能 ,强调运用理论时必须要结合当地的具体经验。  相似文献   

14.
刘魁立 《民俗研究》2008,(4):173-178
2008年8月未我们曾经到俄罗斯后贝加尔地区做过一次关于非物质定化遗产项目的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15.
2006年8月20日至24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与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共同主办的“走向世界的中国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扬州大学召开。包括日本、韩国、美国在内的国内外学者百余人参加了会议,大会收到论文八十余篇。这次会议是中外史学理论学者的盛会,也是史学理论学者与中共党史史学理论学者的盛会。  相似文献   

16.
周公"天下之中"建都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周初年,围绕营建洛邑,周公提出并阐发了"天下之中"的概念,建构了我国古代第一个建都理论。"天下之中"建都理论,具有丰富的地理、政治、经济和文化内涵,对中国古代都城选址乃至空间规划布局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天下之中"建都理论所表现的空间意识和文化观念,还影响了中国数千年间的政治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17.
18.
19.
论文从移民的背景、动机与动向等方面比较了近代与当代新老中华移民的异同;阐述了全球化背景中的中华移民在加拿大、美国、新西兰、澳洲与新加坡等"移民国家"与东南亚"原住民国家"的不同情况及其对于这些国家的影响和对当地华社的冲击;探讨了新移民研究的现状及其对当代华侨华人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Richard M. Fried 《外交史》2003,27(5):741-745
Book reviewed:
Kathryn S. Olmsted. Red Spy Queen: A Biography of Elizabeth Bentle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