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距楚雄州禄丰县迤西大道不远处有两口古盐井:一口是盐运道上的琅井,一口是元永井。两口井开发至今,现实命运完全不同:琅井耗尽周围的生态环境后颓然衰败,而元永井周围却满目葱绿,河流清澈。琅井之名的由来,旧县志称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南昭野史》说,神狼舔地而卤出,故名狼井,后因不雅,改“狼”为“琅”。  相似文献   

2.
李智利 《华夏地理》2007,(U02):116-122
距楚雄州禄丰县迤西大道不远处有两口古盐井:一口是盐运道上的琅井,一口是元永井。两口井开发至今,现实命运完全不同:琅井耗尽周围的生态环境后颓然衰败,而元永井周围却满目葱绿,河流清澈。  相似文献   

3.
一铜招丝琺琅景泰蓝,是人人都熟悉的一种北京所特有的美术工艺品,从名称上容易让人想到这是明代景泰年间发明创造或曾经大量制造的一种工艺品.但实际上这种工艺品的制作并不始于景泰年间,因此"景泰蓝"这个名称并不能包括了最泰以前的制品,称它为景泰蓝,是不大妥当的.这种工艺品还有个广义的名称,叫作"琺琅",但"珐琅"这个名称包括甚广,其他琺琅也可包括在内,并不能确切的指明是那一种琺琅器,因此也觉不恰当.根据一些北京琺琅制造业老师傅们沿用已久的称法,参酌清代宫廷内制造部门在器物上原拴的黄签(上写"×年×月×日造办处呈览铜招丝琺琅××  相似文献   

4.
《文物》1989,(12)
论述、研究试论贾湖类型的特征及与周围文化的关系OUR口乙0‘空J月O,人丹O咋.J.昌6叮‘......……张居中杨乱林梅村何双全杨晓能赵化成陈久金弓长敬国许伟郑琅中陈显丹孙华牟永抗胡平生严文明甘肃天水放马滩战国秦汉墓群的发掘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天水市北道区文化馆湖北宜昌  相似文献   

5.
1958年,山东滕县城东桑村公社西户口一座东汉墓葬中出土了一批画像石,其中229号画像石在六博图中有题刻,标注对弈者的身份,颇为特别。对弈人物左侧题刻的第二字旧多误释,或释"良丣(卯)丞",或释"良成丞",皆与字形不合。此字其实是刻划得有些走形的"邪"字,所谓"良丣丞"、"良成丞"当改释为"良邪丞"。"良邪丞"即"琅邪丞",系指东汉琅邪国琅邪县的某位县丞。右侧题刻"武阳尉"中的"武阳",旧认为是东海郡武阳侯国,但画像石所在墓葬年代为东汉延光元年(122年),此时武阳侯国早已除国且并入郯县,几乎不存在书于画像石上的可能。此"武阳"其实是指与琅邪国接壤的泰山郡南武阳县。南武阳县一度曾划归琅邪国,如果画像石所绘"武阳尉"与"琅邪丞"的对弈是真实事件,则最可能发生于南武阳、琅邪两县同属琅邪国之时。  相似文献   

6.
<正>神奇而古老的金湖县吕良小镇,老街道东西南北四条街呈"井"字形格局,如中国象棋的棋盘,这就是所谓的棋盘街的"奇"。吕良棋盘街北街和西街较长,分别是250米和300米;南街和东街较短,分别为200米和250米。东街和西街之间有一条南北向的深沟作为界河。古镇有32口水井呈棋子式分布在"棋盘"上。在"井"字形街道的4个角上正好有4眼井,人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许多军事家信奉妈祖,在军中供奉妈祖,战前祭把妈祖,以求保佑。他们信奉妈祖,一是顺民心,因为当时的军队,特别是南方水兵许多是虔诚的妈祖信徒;二是信奉妈祖为作战的精神支柱。施琅也是虔诚的妈祖信仰者,在征战台湾中多次祈求妈祖庇佑。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冬,施琅率三万舟师驻平海澳.其时“天时肠吭,泉流弹竭”,军中缺水。在天妃庙前距海数十武之处有一井,“至隆冬泽愆水涸”,施琅“乃弹抒城愫,祈吁神聪。拜祷之余,不崇朝而泉流斯溢,味转甘和,绠谈提取之声,昼夜靡问”,“凡三万之众,成资饮活,而无呼癸之虑…  相似文献   

8.
“野狼”     
看!"狼"来了。他身穿绿色T恤,外套灰色夹克,瘦而长的脸上可以清晰地看见骨的轮廓,鼻子如山峰一样,高高隆起,"嗅"着周围的一切气味,仿佛在搜索着同学们带零食到教室的"罪证"。高而窄的鼻  相似文献   

9.
在山青水秀的闽南地区,有不少名人的墓地和纪念馆。其中南安市水头镇的郑成功墓、石井镇的郑成功纪念馆,和惠安县黄塘虎窟的施琅墓、晋江衙口的施琅纪念馆,都是引人注目的。这两位明末清初动荡年代涌现出来的杰出人物,彼此之间又有着非同凡响的关系。最初,郑成功和施琅都是抗清活动的参加者,施琅还曾在郑成功手下任左先锋。二人关系“相得甚”,郑成功很看重施琅,军中重大、机密的事都要和他一同谋划。然而,以后他们分手了:郑成功坚持抗清,施琅归顺清朝。二人的分道扬镳,要从郑成功南下支援南明永历政权讲起。顺治七年(1650年)…  相似文献   

10.
<正>建窑以今天福建省建阳为代表,窑址位于今天福建北部建阳水吉镇的后井、池中村、芦花坪、大路后门、牛皮仑等地,以产黑瓷而著称。唐代始创烧,到了宋代尤其是南宋为极盛时期,后元朝开始茶道衰落,茶风改变,建窑逐渐不济,至清代而终。明代的曹昭在《新增格古要论》中说:"古建窑,建窑器出福建,其碗盏都是撇口色黑而滋润,有黄兔斑,滴珠大者真,但体极厚,少见薄者。"这是有关"建窑"两字的最早记录,建  相似文献   

11.
里耶秦简8-657号简记载了"琅邪郡尉徙治"的相关内容,根据秦历谱、干支纪日、秦代信息传递速度和里耶秦简8-657简的内容,可以推断出8-657号简"琅邪郡尉徙治"的发文年月是秦始皇二十八年五月,此时尚无即墨郡。秦在灭齐之初,根据齐国疆域沿革和山川形势设齐、琅邪二郡。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后分琅邪郡置即墨郡,琅邪郡尉徙治即墨和即墨郡的设置与秦始皇东巡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明末清初,在我国东南海疆,曾出现一个复杂的、对历史发展有过很大影响和作用的人物,这就是施琅.他到底是国家的“罪人”,清朝延的奴才,还是中华民族的功臣?历来众说纷纭.厦门大学历史系施卫青先生撰写的《施琅评传》,对其一生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中肯的评价.这是目前我国学术界研究施琅最系统、深刻的一部专著.这部书有这样几个特点:不为尊者讳,不为古人讳,实事求是,对历史人物的优缺点、功过得失作出富于理性的公正的评价.如在评述施琅与郑成功分裂的问题上,既指出施琅高傲、自负、急于功利等缺点以及诸多不理智行为,也指出郑成功苛求部属、主观武断、不善于处理人际问题的过错.这不是“各打五十大板”,而是直面历史事件的复杂性,还历史人物以人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3.
狮子是兽中之王。一次,它生病了,除狐狸外,所有走兽都带着东西来看望它。狼在狮子面前陷害狐狸说:“大王,狐狸太高傲自大了,您生了病,它都不来看你。”狮子听了很气愤,下令把狐狸捆来见它。狐狸知道是狼陷害自己,就对狮子说:“大王,我知道陛下身体欠安后,就忙着四处求医。一位名医告诉我,说大王的病要吃狼的前脚一只,才能治好。”狮子听了,下令把狼的一只前脚砍下做药。事后狼对狐狸说:  相似文献   

14.
一天,马鹿正四蹄腾空,欢快跳跃,忽然遇到一只贪婪凶残的饿狼。狼见马鹿膘肥体壮、茸角初露,垂涎三尺,心想:肥嫩的马鹿肉该有多香啊!它巴不得扑上去一口就把马鹿吞下,但眼珠一转,又按捺住了:莽撞行事不行,弄不好马鹿又跳又叫,肉吃不到,反而背恶名;得想办法,既吃了马鹿肉,又不露痕迹。瞬息,狼装出一副非常和  相似文献   

15.
小红军     
禄丰县妥安公社琅井大队小坝村生产队会计徐发礼,年近半百了,但人们还是亲切地叫他“小红军”。不知底细的人还以为他真是当过红军呢!其实,他既没有当过红军,也不是红军的后代。说起“小红军”这个称呼来,还有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哩。一九三六年初春的一个傍晚,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六军团经过长途跋涉,从富民、禄丰来到琅井小坝、准备前往牟定、姚安、大姚,赶到石鼓抢渡金沙江。当时,由于国民党的反动宣传,群众对红军很不了解,小坝村的群众才听说红军要  相似文献   

16.
琅玡怀古     
小时候就听说,我们家乡诸城东南一百多里的海边,有个琅琊台。长大之后,读了一点历史,对琅玡台知道得更多了一些。 据史书记载,琅琊台最早为越王勾践所建。《吴越春秋》中说:“越王勾践二十五年,徙都琅玡,立观台以望东海。”《括地志》也说,“密州诸城县东南百六十里有琅琊台,越王勾践观台也.台西北十里有琅琊故城。”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登琅玡台。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郡县,“南登琅琊,大乐之,留三月。下诏徙黔首三万户琅琊台下”,重修琅琊台,并“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一年后(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东游,第二次到琅玡。过了九年,他…  相似文献   

17.
施琅(1621~1696),字尊侯,号琢公,福建晋江衙口人。他官至福建水师提督,受封靖海将军、靖海侯,为清初著名的海军将领。施琅戎马一生,战功赫赫,尤其是为台湾与大陆的大统一立下丰功伟绩,而且他在海峡两岸做出许多善举,特别是为了弘扬儒家文化,对闽台文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施琅作为清初著名将领,在收复台湾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康熙皇帝称赞施琅"才略夙优"。笔者有幸在福建见到了康熙皇帝下旨谕祭施琅的祭文的纸质文本,了解到谕祭的具体内容,填补了过去史料方面的缺失,这篇祭文作为珍贵的实物资料,在研究施琅本人和清初政治社会状况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晖 《旅游纵览》2012,(9):52-55
第一次知道琅布拉邦,是听说这个地方有一个独特的"斋僧"习俗:僧侣们一大清早排着长长的队伍,挨家挨户地"化缘",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其情其景犹如天方夜谭,吸引着我前去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20.
人们常把井叫做“一口井”、“一眼井”,“口”仿佛在诉说,“眼”却神秘的占据了我们的生活和心灵。尤其是那些双井,更似人的一双灵目,把天地的美丽秘密一点一点泄露给我们。 江苏的人文传统是依水而生、依水而兴,北有大海与良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