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庆华 《百年潮》2014,(10):74-76
正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分别在北京和巴黎同时发表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将近三个月时间的建交谈判取得成功并落下帷幕,翻开了中法两国关系史上新的一页。与此同时,法国了断了同台湾的关系。蒋介石在得知法国政府决定承认中共政权,特别是看到贝志高送来的戴高乐有关"在相当接近之将来,本国政府将与北京政府建  相似文献   

2.
抗战初期,中国政府寻求法国军事援助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项:一是假道越南运输中国急需的欧洲军火物资;二是争取法国派出军事顾问团;三是争取向法国借款,购买法国军火来华。1938年11月初杨杰到法国后,根据蒋介石指示。就军事合作与军事援助问题同法国政府及军界人士进行了商谈。法国政府由于顾及其本身利益,在假道越南运输问题上时进时退,杨杰与之商谈并未取得进展。在争取法国军事顾问团方面。经过多次商谈,双方终于达成一致协议。在争取法国政府军火援助和借款过程中.杨杰做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没有取得最后的成功。尽管如此,杨杰在赴法寻求军援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负责态度,还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3.
动向     
《南方人物周刊》2008,(31):12-13
10月19日,法国巴黎3万多名法国人游行抗议政府在公共教育系统采取的预算控制、撤销工作岗位等有争议的改革措施。法国政府计划本学年在全国教育系统中撤销1.12万个工作岗位,明年再削减1.35万个  相似文献   

4.
法国现已成为国际游客到达的主要目的地,仅次于美国。近十五年来,每年的游客量和收入都有急骤的增长。没有人会预测到法国能成功地保持这样的势头。 令人吃惊的是,在许多外国人来看,旅游在法国是最不流行的,这是因为法国人对游客的过于自信的态度,好在法国政府全面展开了“微笑”运动,现在法国人对境外游客已友好多了。  相似文献   

5.
许虹 《百年潮》2003,(8):26-30
1964年1月27日,我国政府与法国政府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首次采取了在内部达成默契的基础上先宣布建交再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方式,为中国迎来与世界各国第二次建交高潮打开了突破口。法国的需求法国提出与中国建交是从法国在对外事务中实行独立的外交政策考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法国作为西方盟国的重要成员,追随美国,坚决不承认新中国,继续与退守台湾的国民党政府保持着外交关系。虽然50年代法国曾提出过同中国建交,但由于中法之间在建交问题上存在着两大障碍,使中法未能正式建交。这两大障碍:一是在台湾问题上,中国坚决反对任何“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二是在阿尔及利亚问题上,中国反对法国的  相似文献   

6.
龙州铁路的筹建源起于法国对广西路权的掠夺,起因于1883年12月一1885年4月的中法战争。这场战争以清政府与法国政府签订《中法新约》而告结束。该约第七款规定:“日后中国酌拟创造铁路时,中国自向法国业此之人商办;其招募人工,法国无不尽力勃助,惟彼此言明,不得视此条系为法国一国独受之利益。”  相似文献   

7.
从复辟王朝到法兰西第二帝国,法国政府逐渐放弃了对谷物流通的监护体制,使得谷物自由市场在19世纪60年代形成。这并不是单纯废除管制,而是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一方面,政府放弃对谷物市场的粗暴干预,把供给权下放给地方政府和面包师,通过关税政策和钱柜等中间体组织调控谷价;另一方面,政府退居幕后,通过宏观调控、法律保护、财政支持的手段刺激农业生产,推动铁路建设,为全国统一谷物市场的形成创造条件。这是法国历史上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一个转折点,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稳定的谷物生产与流通监控网络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当代法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法兰西模式的萌芽。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法国对于废除中法不平等条约的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期间,法国与中国关于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交涉经历了维希政府、自由法国和法国临时政府三个阶段。1940年6月巴黎沦陷后成立的法国维希政府在废约问题上基本上追随日本,一步步倒向汪伪政府一边,以致重庆国民政府于1943年8月1日单方面宣布废止中法不平等条约,并与维希政府断交。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和法国临时政府主要受英美等国对中国废约态度的影响,一方面表示愿意与中国签订平等新约,同时也不愿轻易放弃在华特权,将废约问题与争取重庆国民政府对它的承认以及法国重返印度支那联系在一起,最大限度地维护其在远东的利益。但在西方主要国家与中国政府签订平等新约之后,以及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法国在废除不平等条约问题上实际上并不占主动地位,已没有太多的与中国政府进行讨价还价的筹码。在1946年签订的中法新约中,法国政府试图保留其在华特权的要求均被中国政府所拒绝,在越南问题上中法两国政府分别达到了各自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中古晚期以来,法国政府农业经济政策包括赋税政策,经历了重视、解放、保护、补贴农业的过程。中间虽时有逆转,但基本趋势没有改变。现在的法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工业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大,尽管如此,法国政府仍然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厉行惠农政策。法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农业经济政策经验,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梁占军 《史学月刊》2000,2(2):78-83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就任魏玛共和国总理,标志着德国纳粹化的开始。德国国内形势的恶化引起了法国的严重不安。但是.由于法国当时正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因此,在希特勒上台次日组阁的达拉第政府不得不将如何恢复财政平衡视为第一要务;同时法国国内相当一部分人对与希特勒新政权达成和解还抱有幻想,这最终促使法国政府在对德政策方面采取了“理智而冷静”的政策,没有作出过激的反应。  相似文献   

11.
《Political Theology》2013,14(4):483-492
Abstract

Instead of focusing on what characteristics the next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should have, we need to focus on the institutional realities of the presidency. Those realities consistently reflect a system dedicated to maintaining the dominance of the United States through economic and military power, and maintaining the ruling elite's control of economic and political power in this country. Persons committed to the practice of the Gospel, especially in solidarity with the poor, must name, confront and resist those institutional and cultural realities. This truth-telling can take many forms, such as life in community with the poor, public speaking, preaching, writing, demonstrations, civil disobedience, and some involvement in electoral politics. All of these will be informed by a realism that struggles faithfully without placing undue hope on presidential politics.  相似文献   

12.
杨红林 《史学月刊》2005,(12):61-65
关于北京政府时期的外交,尽管学术界近来已开始有了较为客观的评价,不过对于其背后因素的考察还有待深入。实际上,在北京政府时期,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各种社会舆论被全面动员起来,以汹涌澎湃之势冲击着外交这一特殊的政治领域,从而形成了近代史上国民外交的黄金时期。于是,由于中央政府统治的虚弱,在其决策者进行外交运作时,就处处受到来自舆论界的影响,这是一个极为明显的历史特色,通过对当时舆论的考察,就会更深层次地探究北京政府外交的两难境地。笔者在考察时,主要以关税特别会议为个案,以上海舆论为核心,以《申报》、《东方杂志》等报刊为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3.
野牛的灭绝与大平原印第安人的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钢 《史学月刊》2002,(7):113-118
野牛是美国西部大平原地区最重要的一种动物,曾对人类的生活产生过直接的影响,更与印第安人的生存息息相关。在内战后的西部开拓中,白人移居对野牛进行了野蛮的屠杀,致使野牛灭绝。与此同时,白人拓居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推行种族灭绝政策,导致失去生活所依的印第安人陷入了严重的生存危机。这种残暴和不义之举是无可挽回的历史失误。反思这段历史今天仍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庆元儒学洋山砂岸复业公据》碑是目前发现存世的仅有的一例附有八思巴字元代公据碑。本文在释录碑文的基础上,通过对宋末元初庆元路儒学对位于昌国州的洋山砂岸被侵占所提起的二次诉讼案及相关人物的考察,试图揭示元代赡学砂岸被占的实质,以起补史、证史之作用。同时,作为一例完整个案,为元代司法、儒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第一手史料。  相似文献   

15.
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帝国,以千户制巩固了统治,国土横跨欧亚。至忽必烈在中原大地建立了蒙元王朝。1368年元朝灭亡后,众多蒙古人返回蒙古本土,与当地统治者发生权力斗争。蒙古本土也因无法为骤然增多的人口提供给养而导致经济崩溃。蒙古人不断侵扰明朝边境,迫使永乐皇帝率兵亲征,更加剧了蒙古困难局面。重建蒙古强力政权的努力一再破产。直至达延可汗,蒙古再现生机。  相似文献   

16.
清末财政困窘,支出浩繁,政府在维持旧有税收的同时,力图开辟新的税源,并因应时势而不断变化,酒税从厘捐到烟酒税这样的变化就体现了这一发展历程。民国初创,面临的财政危机依然如故,酒税征收仍然沿习清末旧制,弊病百出。当政者对酒税制度重新设计,意欲将其纳入国家财政收支系统的正轨。对原有酒税加以改革,举办公卖制度开征公卖费,新征烟酒牌照税,构成了民国初年酒税制度的主要内容。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一努力并没有达到制度设计者的初衷。  相似文献   

17.
18.
ABSTRACT

The unprecedented and unsustainabl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biosphere threatens the survival of the Earth's inhabitants, including the human species. Several solutions have been presented to mitigate, or possibly undo, this looming global catastrophe. The dominant discourse, however, has a monolithic and Western-centric articulation of the causes, solutions, and challenges arising from the events of the Anthropocene which may differ from the other epistemes and geographies of the world. Drawing on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R) critical engagement with the Anthropocene, this paper situates the Asia-Pacific region in the Anthropocene discourse. The region’s historical and socio-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reveal greater vulnerability to the challenges of the Anthropocene compared to other regions while its major economies have contributed recently to the symptoms of the Anthropocene. On the other hand, the region’s ecocentric philosophies and practices could inform strategies of living in the Anthropocene. This contextualised analysis aims to offer an Asia-Pacific perspective as well as insights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IR in the age of the Anthropocene.  相似文献   

19.
Some of the problems of establishing the cause of the death of Alexander the Great are like the attempts to find causes other than hysteria for Anna O.’s symptoms. The more general problem of using plausibility as a criterion of the truth of such reconstructions are illustrated by the arguments embedded in Tom Stoppard’s Arcadia.  相似文献   

20.
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城市经济和商品经济得到较大发展的历史时期。市民阶层的形成,促进了以戏曲、小说为代表的通俗文学的发展,戏曲、小说中的插图在继承宋元传统的基础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明代的人物肖像画家面对人物画的弱势格局和蓬勃兴起的书籍出版业,积极为书籍创作插图,两者之间形成了紧密联系、共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